韓國襄陽郡與湖北襄陽市為何名稱如此相近?

濱江大道東


韓國為什麼會有襄陽郡?簡短截說,韓國襄陽郡人的祖先,是宋末元初南宋王朝最後一批勇士——襄陽生券軍,這批勇士驍勇善戰,襄陽城破後被元軍捕獲安置於韓半島,以備東征日本之用,後東征未成,就在當地繁衍生息至今。出於思鄉情結,這批生券軍及其後人‘’僑置‘’了故土襄陽城,在當地建立起襄陽郡。

韓國襄陽郡境內也有漢江、峴山、墮淚碑、鹿門寺、襄陽古城、太平樓、石橋等許多與今湖北襄陽相同的地名,兩處襄陽習俗相近、文脈相通,節慶相仿。至今韓國襄陽郡仍流傳唐朝李白所寫《襄陽歌》,是韓國優秀傳統歌曲《李朝十二歌》之一。當地政府舉辦一年一度的峴山文化節。

看到這裡,讀者是否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韓國襄陽郡‘’克隆‘’了古襄陽城到南宋末期之前(生券軍所處時代)幾乎所有名勝地標,獨缺號稱當今襄陽古蹟之首、當地人堅稱是諸葛亮躬耕地的‘’古隆中‘’,是不是匪夷所思?

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從三國時代到明末清初,襄陽‘’隆中‘’只存在於歷代典籍文獻中,東晉襄陽人習鑿齒《漢晉春秋》記述的‘’亮家於南陽之鄧縣……號日隆中‘’,也僅僅是從清康熙年間開始落戶現址,與襄陽隆中並存的還有一處隆中——南陽臥龍崗。襄陽隆中於1893年(清光緒)改名‘’古隆中‘’(同名牌坊也立於1893年)。
(圖片來自網絡.古建史專家孫筱祥先生認為:襄樊隆中現有古蹟和文物是‘’後世帝王和文人墨客為紀念諸葛亮而建的一些歷史文物……一切諸葛亮故居的傳說,至今提不出任何考古學證據,因此根據這些紀念性的文物古蹟,要想重建或修復諸葛草廬,也是不足為憑的。)

‘’古隆中諸葛亮故居‘’這個名字起得相當討巧,就象初生嬰兒取名‘’老頭子‘’一樣迷惑人——承載‘’故居‘’名號的‘’隆中十景‘’中,疑似偽刻的江匯‘’草廬碑‘’把古隆中‘’年輪‘’從清康熙提前到了明嘉靖年間;最早的‘’三顧堂‘’建於清康熙年間;‘’古隆中‘’牌坊立於清光緒年間(1893年);直到近年,古隆中對面的小山包,還被莫名其妙地取名‘’臥龍岡‘’,貌似要與諸葛草廬所在的南陽臥龍崗和光同塵。——襄陽隆中文化‘’克隆‘’生生不息,有人戲稱之為‘’古蹟克隆中心‘’,與韓國‘’硯山申遺‘’如出一轍,令人激賞。


(國家文物局公佈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認定襄陽‘’古隆中‘’是明清建築。)

在這裡再舉兩個例子做旁證:

一、盛唐詩人李白寫《襄陽歌》,吟遍襄陽風物名勝,對襄陽隆中隻字未提,而《襄陽歌》也隨漢江、峴山、墮淚碑、鹿門寺、襄陽古城、太平樓、石橋這些地名一起,被宋末生券軍帶到了韓國襄陽郡成為當地文化元素;同一時期李白過南陽時寫下的五言詩《南都行》則一直‘’留‘’在中國,成為南陽著名的歷史文化符號。李白在這首詩裡用‘’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以孔明自況,既是對孔明隱居求志的敬仰,亦是自對仕途坎坷的憂思。

二、再晚上幾百年,宋末元初大詩人元好問在《豐山懷古》裡有‘’炎精昔季興,臥龍起隆中,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的詩句,講的是後人津津樂道的《草廬對(隆中對)》故事,豐山是南陽第一名山,詩中的‘’隆中‘’是指南陽臥龍崗。

其它例子還有很多,感興趣的讀者可查詢這方面史料,筆者不一一列舉。

這些實例至少證明:①至少在宋元之前,襄陽不存在‘’隆中‘’這處古蹟;②‘’隆中‘’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指向南陽臥龍崗。③古隆中之‘’古‘’純粹是噱頭。與襄陽古隆中相比,始於魏晉的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是不是該被稱為‘’上古遺蹤‘’?


回到正題。(韓國)襄陽郡和(湖北)襄陽市百姓同為南宋末襄陽生券軍後代,可以說是雙城同宗,同氣連枝。有此淵源,兩地名稱相似,風俗相近,甚至百姓習性相同,也就不難理解了。

事實上自1993年湖北襄陽縣與韓國襄陽郡締結友好城市開始,身處不同國度的兩個‘’襄陽‘’,如久別重逢的兄弟,文化歷史再次糾纏到一起,剪不斷理還亂。尤其是韓國‘’峴山申遺‘’成功,中韓兩個‘’襄陽‘’的百姓,前者目瞪口呆,徒呼負負;後者彈冠相慶,得意忘形。悲催襄陽……


講述不一樣的歷史,我是望峰鳶。謝謝大家。


望峰鳶


我來說說情況。

韓國和湖北相近

韓國的國旗俗稱“太極八卦旗”,仔細觀察這個國旗就是中國道教的旗子。道教發源於湖北十堰武當山。韓國有很多地名和湖北的一樣或相近,這些地名都是湖北先有韓國就有的,比如:襄陽、漢江、江陵、丹陽、太白山等。韓國首都以前叫漢城,武漢三鎮之一的漢口古代叫漢城。



相近絕非偶然有歷史來源

朝鮮和韓國的開國神話中,是天神桓雄帶著3000人降落在太白山建立了國家。而我國史料記載,在秦朝末年,有一個叫“韓終”的楚國方士,也帶著3000人為秦始皇入海求仙藥,結果杳無音訊。韓終是這一群人的首領,韓國(和朝鮮)很有可能就是他和去的人建立起來的,由於它是楚國(湖北)人,所以去了就把所有的山川城市取名都和湖北一樣!



韓國襄陽郡和湖北襄陽市

襄陽郡這個名字太熟悉了,秦朝時設立襄陽郡,如果不在前面加一個韓國,很多人會以為是古時候的襄陽。韓國襄陽郡的名稱保留了下來,而湖北襄陽則由於國家多次行政劃分,改名為現在的襄陽市。湖北有漢江,而韓國有漢江,這也絕非巧合,甚至韓國襄陽郡還有峴山、鹿門寺、墮淚碑、石橋等名稱。甚至韓國襄陽郡當地還要舉辦一年一度的峴山文化節。要知道峴山可是湖北襄陽最出名的山之一啊!


歡迎大家關注、評論!


襄陽甜


我嘗試從歷史的角度來探討下湖北襄陽市與韓國襄陽郡的關聯。

韓國襄陽郡隸屬其江原道(道相當於我國的省),位於韓國西北部,東臨日本海。從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時代(918年-1392年)開始稱“襄陽郡”,之前稱作翼峴縣(又名伊文縣),統一新羅時代被叫做守城郡(領縣)。為什麼在高麗王朝時代開始稱為“襄陽郡”了呢?我們看看當時朝鮮的宗主國中國的情況。

這個時期中國正經歷五代十國到南北宋的更迭,更確切的說,是南宋的生死存亡之際——宋元襄陽之戰。自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蒙將阿術進攻襄陽的安陽灘之戰開始,中經宋呂文煥反包圍戰,張貴、張順援襄之戰,龍尾洲之戰和樊城之戰,終因孤城無援,鹹淳九年(1273年)呂文煥力竭降元,歷時近6年,以南宋襄陽失陷而告結束。

城破之後荊湖地區的成建制的宋軍降元,其中也包括一些著名的抗蒙將領,比如當時襄陽都統高達。這批宋軍被蒙元收編之後稱為“新附郡軍”(可以理解為抗戰時期日本組織的“皇協軍”)被押送到元大都,而且還“意外”的免去了死罪,這是因為蒙元這個時候準備入侵日本了,這些南宋降軍被編入征伐日本入駐高麗,並被當時高麗國王安排到了目前韓國襄陽郡所在的位置駐屯,而這批進入高麗的南宋降軍,可能剛好錯過了第一次蒙日戰爭(1274年的文永之役),繼而在朝鮮半島上落地生根。



國破山河在,南宋降軍在高麗落腳後由於對故土的思念,對駐屯地的一些地點按照故土襄陽的傳統而命名,例如湖北襄陽與韓國襄陽都有漢江、峴山、墮淚碑、鹿門寺、襄陽古城、太平樓、石橋等地方。這些南宋降軍還把相應的中原文化也帶到了朝鮮半島,例如韓國詩人金尚憲《送權縉赴襄陽郡》詩云:“習家池觀已生塵,峴首殘碑閱幾春。江漢風流只虛事,鹿門須覓姓龐人。”詩句裡涉及的習家池、峴首山、鹿門山、龐德公、漢江等不但與襄陽直接相關,詩句也是化用杜甫《贈別鄭鏈赴襄陽》“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為於耆舊內,試覓姓龐人”的詩句。所以就有了今天韓國“襄陽郡”和湖北“襄陽市”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中廬漁夫


請不要黑湖北襄陽,韓國棒子不配在此比較。

我話講完,大家隨意發表!



情非得已又一村


諸葛亮躬耕地在大韓民國江原道襄陽郡!!

1、諸葛亮在《出師表》雲“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是諸葛亮給皇帝劉禪的奏章,絕對不會有錯。

2、其次湖北襄樊說“南陽,今湖北襄陽一帶”,見2003年人教版教材。

3、再次,“今湖北襄陽一帶”在漢末、三國屬襄陽郡。

4、然後,襄陽郡在大韓民國江原道一帶。

因此,諸葛亮躬耕地不在南陽,也不在湖北襄陽,而在大韓民國江原道襄陽郡!!!

南陽、襄陽也別掙了……


斷鷹攀崖


南陽屁民看現在襄陽發展的這麼好,真是更憋屈了。有一個胳膊肘往外拐的南陽市宣傳委,南陽屁民敢怒不敢言,真是委屈了,摸摸頭。南陽屁民整天只能在網絡上叫囂,為南陽搖旗吶喊。可憐,可悲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