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乾隆当年允许和英国通商,历史会怎样?

科技结晶


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勋爵携带英王乔治三世的书信和大批大量精心准备的礼物,以向乾隆皇帝祝寿为名,真实目的为打开中国市场,组成了庞大的的访华使团。这次访问中英两国以“礼仪之争”最终不欢而散。中英两国的首次官方接触,可以用“两个聋子”之间的对话来形容,一个是秉承两千年的儒家文化传统,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的古老封建专制国家,一个是大力鼓吹民主自由的资本主义新兴强国,双方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清朝将英国视为边远蛮夷,不守天朝礼数简直无可教化,英国则志在打开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了解中国实力底细。



一个古老而封闭的国度对于世界发展大势和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崛起一无所知,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失败结局,似乎并不难理解。如果我们大胆作一假设,如果乾隆皇帝接受马戛尔尼的要求,那么其后的历史将会如何发展?

一、沿海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新阶层的意识觉醒。与英国扩大通商后最直接的影响是对沿海经济的刺激,18世纪在清朝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场手工业便十分兴盛,通商口岸开辟后能够扩大市场规模,有利于手工业扩大再生产和引进利用海外先进技术,使资本主义萌芽有了新的成长空间。工商业的发展能够吸纳当时过剩的人口,缓解了清朝中期以后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随着资本主义性质经济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队伍开始发展壮妈,他们代表着新兴经济力量,要求在政治上获得人权与民主的权力,与封建专制下的地主阶级势力必然发生矛盾,随着冲突加剧,发生类似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此时英国在华的利益也将受到牵连,很可能与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相结合,成为清朝统治的巨大威胁。


二、英国来者不善,对处于衰落中的清朝磨刀霍霍。18世纪下半叶,英国经过一系列的殖民扩张战争,成为世界头号殖民霸主,号称日不落帝国。这样一个杀遍全世界,一向标榜武力的国家为什么没有向清朝动手呢?一是中国幅员辽阔,体积庞大,一直以来是东亚的霸主,英国对中国的实力底细并不了解,不敢贸然行动。二是英国与中国相距万里之遥,远涉重洋,在未完成工业革命的情况下,英国远距离投送兵力的能力有限,无力负担如此遥远的后勤补给线。

如果扩大中英贸易,清朝主动打开国门,那么英国会从日益扩大的中英交流中逐渐了解到中国这个陌生而庞大国家的真实情况。乾隆末年,皇帝好大喜功,官吏奢靡腐败成风,国库亏空,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八旗,绿营兵战斗力空前下滑,军备废弛,马戛尔尼印象中的清朝人民面黄肌瘦,毫无生机活力,全无民族国家观念,可以说清朝处于迅速衰败的趋势中。这样英国会很快洞悉清朝的虚弱本质,并不是一个富庶强大的国家。在了解中国的真实底细后,英国殖民者很有可能会撕下和平的面皮,露出血腥的獠牙,以武力掠夺的方式,攫取更多的权益,这样中英之间的战争爆发可能又先于1840年。



三、一定程度上扭转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但中国近代化之路仍将一波三折。18世纪末清朝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尚不如鸦片战争时那样悬殊,如果利用扩大与英国通商的契机,引进工业文明科技成果,增强军备国防实力,中国能够缩短与英国的实力差距,即使未来中英之间必然会发生战争,那么也不至于出现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以压倒性的优势打的清军毫无还手之力,近代史不必以屈辱地任人宰割为特征,成为国人心中的痛。

但是也要考虑到中国的近代化之路也必将充满坎坷。当时的清朝经济总量占全世界三分之一,四亿人口,领土辽阔,四海臣服,历史文化悠久,闭关锁国已久,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度有着太多的自我优越感,两千年的儒家伦理深入人心,将外来事物均视为奇技淫巧,直到晚清时期面对内忧外患还不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可见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国很难从它辉煌的过去中走出来,与英国通商后相伴而来的新鲜事物,必然与传统观念发生激烈碰撞,中国的近代化之路也讲将在坎坷中前行,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代代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所以说即使乾隆接受了马戛尔尼的请求,中国也很难一夜之间脱胎换骨,迅速实现对西方国家的赶超,我们看待历史要冷静,不能想当然。



以上是个人对乾隆皇帝答应与英国通商这一假设的一些思考,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月下小酌


乾隆一生十分自恋,不光自己自恋,他还带着大家一起自恋,英国国王曾多次要求与中国通商,并带来了丰厚的礼物和先进的武器。但是,被乾隆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理由是,满洲国骑射乃根本,无需海上通商。


乾隆能说出这样的话,让英国人很失望,也发觉了清朝外强中干的本质。如果当年乾隆同意了海上通商,并与欧洲各国强强联手,那么,很有可能中国在海上会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如果清朝能与欧洲各国进行贸易往来,那么根据当时的情况,中国肯定是社会的主导,会成为贸易中心,世界性的大都市会在中国沿海形成,各国之间的密切交流,使清朝不会落后于西方国家,甚至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

如果再开明一点,还可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这一条肯定不会实现的。在军事、经济、科技上,清朝将不会落后于发达国家。闭关锁国导致最后与世界的隔阂和晚清时期的各种变故将不会发生,当然,也不会发生割地赔款的事。


历史密探


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彻底打乱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改变了大清王朝的命运。此后,清政府一步步跌入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黑暗深渊,再也没有反弹过,再也没有追上历史的进程,直到新中国的成立。

其实,在鸦片战争爆发的半个世纪前,英国人就曾经非常直接地、坦率地、友好地接触过大清朝王朝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不远万里、不辞辛苦提出,希望与之进行往来贸易。可惜,当时的乾隆皇帝并不买账,完全没有把英国人当回事,英国的尝试彻底失败了。

回顾英国的发展历程,它的资本主义之路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走出来的。早在17世纪,伴随着国内生产力的发展,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之后逐渐掌握了政权。

当政后,英国资产阶级借助国家机器,通过一系列的圈地运动和经济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封建残余,形成了充沛的劳动力市场。这样,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保证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直到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最声名鹊起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无论军事还是经济,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紧接着,大约在18世纪60年代,瓦特改良了当时的蒸汽机技术。以此作为契机,英国在全球率先掀起了生产力革命,俗称“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器取代人工,极大地革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随着生产力水平极大地增长,英国国内的市场显然不能满足需求。在这个背景下,英国必须扩大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商品销售地。就这样,他的目标选定了遥远的中国。

1792年,当时的英王乔治三世,借助为大清乾隆皇帝拜寿的名义,派遣马戛尔尼勋爵率领七百多人的代表团,携带自己的亲笔书信,乘坐三艘舰船,漂洋过海去看乾隆皇帝。

其中,马戛尔尼不仅携带大量贵重礼物,还有整船的外交和通商人员,以及科学和文化人员,甚至还有上层的英国皇室的贵族们。如果说,英国人诚意满满,兴师动众,积极友好地漂洋过海来看你,并不夸张。一句话,通商,他们是认真的!

虽然,后来英国佬不断欺负大清朝,两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英国没少捞取好处。但!实事求是的讲,1792年的这次出访,英国人是没有恶意的。如果,我是说如果,乾隆皇帝能够引起应有的重视,认真对待这次通商请求,中国近代不会这样悲催,连小日本都敢欺负我们。

当时还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乾隆,面对马戛尔尼的英国使团人员,可谓是夜郎自大。不但十分傲慢和无礼,丧失了外交起码的礼仪,而且缺乏起码的认识,以为这些衣着怪异的卷毛大鼻子老外,就单单是过来讨赏的。愚昧之至!

据史料记载,当马戛尔尼的使团在广州港登陆后,几乎无人问津,几乎全被软禁,被迫在广州滞留许久。马戛尔尼无奈之下,只得多方打点当地官员,才一级一级反馈到了北京,终于借助为乾隆拜寿的名义,才被准许进京面圣。

来到北京后,马戛尔尼又被突然告知,说等他见到乾隆皇帝时,必须三叩九拜。这就为难英国人了,英国外交人员长期奉行的是平等和自由的邦交礼仪,极难接受这种有辱尊严的叩拜,因此双方僵持很久。碍于自己肩负的使命,马戛尔尼最终妥协,答应单膝跪拜才算过关。

当他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乾隆皇帝时,内心是崩溃的,失望的。因为,对于千里迢迢过来的英国使团,乾隆丝毫不重视。而对于他们带来的先进工艺和礼物,乾隆仅仅当作是一些“奇技淫巧”的玩意儿,轻蔑鄙视之意很明显。

当马戛尔尼递交了英王乔治三世的亲笔书信,代表英国提出通商请求后,乾隆竟然当场就干脆利落地拒绝了。几乎没有犹豫,几乎不假思索,正是他这个鲁莽的决定,断送了中国最后追赶世界的机会。

乔治三世的信件,态度非常诚恳。他认为,中国是东方大国,而且农业居多,人口密集;而英国,作为西方的资本主义大国和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的推动后,此刻的商品数量充足丰富,并且价格非常低廉。他提议,两国之间能互通有无,进行双边贸易,必然能实现双赢。

乾隆不仅拒绝了英王乔治三世的通商请求,而且还要踩上一脚。他大言不惭地讲,大清地大物博,自给自足,完全没必要与你英国这种小国通商。

不过呢,既然你们心向天朝,万里叩拜我皇,心意还是值得肯定的。和往常一样,乾隆爷大手一挥,赏!在重赏完使团的所有成员后,乾隆兴致很高,顺便还给英王颁发了一道圣旨:

“我天朝上国,无需与尔通商贸易,若丝绸、茶叶和瓷器等物,是尔必需之物,天朝将体恤,每年赏赐尔等。”

好奔溃的圣旨,还以为教训他的下属呢。就这样,马戛尔尼超级无语,只得带着赏赐之物和一张黄纸,默默返回了英国复命。据后来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记载:

“大清国好比一艘破败不堪的上等战舰,它之所以还没沉没,是因为有幸运和勇敢的船员在支撑。而它胜过邻船的唯一之处,就只剩下体积和外表了。”

感谢昏庸的乾隆皇帝,使得大清朝丧失了最后一次与世界接轨的机会,丧失了追赶世界脚步的机会。从此以后,大清朝的所谓天朝上国,简直成为了一种讽刺和笑谈。最终,酿成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回答完毕。

欢迎您关注文史不假!





文史不假


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社会的变革必将伴随着巨大的阵痛。



英国1689年实行君主立宪制,完成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到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英国资本主义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的霸主。

当时的中国进入乾隆盛世,乾隆是个有能力的君主,他把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推到了顶峰。

然而时代不同了,世界进入到资本主义时期。

马戛尔尼访华带来的是两种社会制度的碰撞,是生产方式的碰撞。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力颠覆封建社会落后的生产力,这是必然的结果。



那时,中国的茶叶成了英国家庭日用必须品,而英国机器生产的洋布,遇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好使,没人买,不是洋布不好,是中国老百姓买不起。巨大贸易逆差,让英国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所以即使乾隆答应五口通商,实行中英平等贸易,这一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因此,贸易战争不可避免,战争的目的就是打破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说白了就是摧毁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作为封建统治者,不可能坐视不管,那样,鸦片战争就会提前爆发。

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已经看到了英国对中国的威胁。乾隆的判断是,英国海上实力比较强,万一他们侵略中国,大清朝派兵把好珠江口、长江口、海河口,不让他们进入内地,一切就OK了。事实上,大清朝根本把不住这些口岸。



原因其实很简单,大清朝不光武器装备落后,更主要的是腐败严重,政权已经从根上烂了。

马戛尔尼访华时,乾隆已经八十岁了,再过三年多,他就找他老爹汇报工作去了。实行五口通商,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加剧碰撞,会把鸦片战争提前到嘉庆朝。外敌入侵,加上白莲教起义,内忧外患就会在嘉庆朝全面爆发。

面对列强入侵,大清朝统治者不可能束手就擒,抗争是必然的,但是不管怎么抗争也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中国会快速进入殖民地社会。

但是,中有巨大的人口资源,有强大的文化,反对殖民统治的爱国运动必然伴随着外敌入侵而全面展开,轰轰烈烈地资本主义革命会提前到来,这将大大缩短中国社会动荡的时间,提前进入工业时代。


豫有得


其实乾隆不允许天朝跟英国通商,也是相当有好处的,看看乾隆让使者带给英王说的这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虽说,这有点夸大其词的一面,但想想其实还是蛮符合当时国情的。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实际上就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国家。而所谓的贸易需要,实际上更多是英国对我们的货物需要,英国对华贸易,自然也就是一厢情愿罢了。

再说,英国之所以大肆鼓吹贸易,更多是“无利不起早”,从贸易中赚取利润。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们其实就是想当中间商,从中赚差价而已。

此外,中国的基础经济当时仍旧是处于封建时代的农业,而不是英国人更擅长的资本主义商业和工业。如果开放英国通商之后,当时的中国很可能变成如今的印度,成为一个专门为英国提供物产的原产地,赚的钱也是英国,而不是咱们。

虽然从某种层面来看,允许和英国通商,有利于国家开放进步,但影响有限。总体上其实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满清闭关锁国,封建愚昧现状,因为现状是由当时国家的统治制度导致的,假如重返历史,开通也未必是大家预想那么乐观。



这些历史要读


中國闭关锁国是明朝就開始有的,不然你以為倭寇是怎麽回事。不要把什麽都赖在清朝头上,赖給外族自己就沒責任了?清朝不過是繼承明朝的做法罢了。


居然還有人信清朝完全不知道世界的說法。從明朝開始,就有西方传教士到中國传教,直接就在皇室宫廷中教授皇帝西方科學知识,還任官职,說中國人根本不知道西方如何,可能嗎!真实的情況是不屑學,因為观念體系不一样,他們認為那是邪道,就是厉害的,也不值得學,這跟你知道《葵花宝典》厉害也不會去練一樣,武功高又如何,代價是什麽。後來的體用之争,實際上也爭論这一点。日本是日體西用成功的,而中國是逐漸全面倾倒西化,連體用都不讲了,才會有当今盡情嘲笑古人愚昧的历史虚无主义說法。


TonyDeng


资本主义贪婪、邪恶,绝不会与清朝进行平等贸易,肯定要想侵占清朝,实施殖民政策。


跪射俑


历史不能如果。但如果一下也没什么。答案是中国世界第一强国。而这个世界也不可能有日本什么事,也不会现如今中国周边的很多小国,它们都会是中国的。从地域面积讲也是世界第一大国。


路生观史


这个问题好傻,英国与清王朝在乾隆时期没有通商往来吗?大大的有啊,广州十三行是什么?就是清王朝的官商啊。英国使臣要的什么?要租借地,要开放口岸,要公使馆。这在愚昧的清王朝统治者眼里是不可理喻的。

通商,中国自17世纪开始就与英国商人做生意了。


手机用户腊肉


清朝是以中华文明为依托以儒家理论为治国纲领,朝野内外皆大儒,清朝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绝对不可能接受马戈尔尼的提出的要求,而且其中的很多要求就是改革开放的今天现政府也不可能接受。作为中华文明圈的中心清朝肯定是排斥外来文明的入侵,况且五千年古文明在中原大地根深蒂固,历史证明汉亡后从五胡开始到鲜卑人建立统一的随唐,再从五代十国分裂到宋,夏,金,辽。再到元,清(明朝弘扬伊斯兰教除外)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所有这些胡人王朝无不列外的接受融合中原古文明,所以历史各胡人王朝同样也是满朝皆鸿儒,如胡人李白就是典型代表,如果清朝全盘接受了马戈尔尼的要求,让化外洋夷进入中原搞西洋文化入侵。搞资本主义自由化这些洋垃圾侵蚀中国,这是大清朝野全体儒家士绅士大夫坚决不能答应的,只能换来全体儒家士绅士大夫们的全体背叛,让大清倒台,事实证明大清的灭亡就是因为清朝慈溪太后领导的抛弃儒家全盘接受西方文明的清朝新政改革,遭到朝野内外全体儒家士绅士大夫们的全体背叛,再借日本同盟会这把野火内外夹击,使清庭倒在西方化改革的中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