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

小李说视频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近现代诗,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浩瀚的绝美诗篇。国人们从小就在诗的海洋中遨游,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视野,凝练自己的品格。

从古到今,有数不清的绝美诗篇在心中萦绕,若问我最喜欢喜欢哪一句,毫无征兆的,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词突然从我的脑海中显现了出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词出自《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2月写的。

为什么喜欢这句词,那就要从毛主席写这首词的背景说起。娄山关位于贵州省遵义县,是贵州入四川的要道,也是红军长途中遇到的著名天险之一。1935年1月6日,红军长征途中成功占领遵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建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改变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中央红军离开遵义以后,准备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但张国涛自恃实力雄厚,不愿接受中央红军的领导,而选择了南下的路线,还把红四方面军带跑了。这彻底打乱了毛主席的计划,无奈之下,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争夺娄山关的战斗,这场战斗打的异常惨烈,中央红军击溃了王家烈的4个团,再次攻克娄山关。《忆秦娥·娄山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的。


这首词悲壮苍凉,是毛主席诗词中风格最为独异的一首,虽然壮丽中带着一丝凄清的意味,但绝不给人气馁的感觉,更能衬托出红军战士的英勇和毛主席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又是那样的豪迈劲健,不但歌颂了红军的顽强意志,还充分表现出对敌人的蔑视。这句词气势雄浑,神韵隽永,充分显现出了毛主席博大胸怀。


清悠初见


我最喜欢唐代的刘禹锡的秋词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尤其喜欢自古适秋悲寂寥,我主秋日胜春朝这句。

因为什么喜欢呢?这事得说前年,我遇到了一些事情,无法解决,我也走进了死胡同,人也变得很压抑,失眠,情绪低落,总想哭。

那年秋天,满山的枫叶红了,周边的朋友都吵嚷着结伴看红叶,我也动了心思,找了一天,到所属清原县城的龙胆大峡谷走了一遭。

这次出行,让我看到枫叶如火,流丹溢彩,秋色盈河的壮美景色,美景让我流连忘返,让我想了很多,也想到了刘禹锡的秋词,搁置心里一年的心事,也看开许多,放下了,涌出了再活五百年的勇气,人一下子也轻松多了。

经历过这事,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这首秋词,所表达作者自己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精神,我们都应该学习,做个更好的自己。


微笑月亮yy


我非常喜欢毛泽东这首诗里诗句。毛泽东这首诗写于1975年,是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绝笔诗,令人潸然泪下。全诗如下:

《江山靠谁守 · 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这首诗是毛主席去世前一年,82岁高龄时写给周总理的。当时,毛主席身体不好,林彪的叛逃也给了他极大打击,而那时,周总理也身患癌症,卧榻在床。

毛主席是诗词大家,不论写诗还是写词都会有感而发、由事而发。细细揣摩这首词,字数虽然不多,但表达的情感真挚,读来有一张风木含悲的感觉,直至让人潸然泪下。

毛主席与周总理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情谊,为国操劳,为人民服务,在人生进入倒数的时候,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这首词,读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毛主席和周恩来是不可分离的两个人。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周总理是一个伟大的活动家。有人说,在中国革命过程中,“谋事在毛,成事在周”,也是一种比较贴切的说法。


请问填写什么龙飞凤舞


毛泽东七绝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险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七绝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

鬓已秋,你我之辈,

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血肉之躯635873


最喜欢的是:伟人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分上下两篇,上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毛主席的气魄,表现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精华,四万万人民的力量,不是创立一个朝代的封建皇帝,所能比拟,这才是真正的伟人气魄!”

因此,不难看出毛主席为了新中国的伟大事业而体现出的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德禧福荟生活馆


很喜欢的一句毛泽东诗词: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出自《念奴娇·昆仑》。作于1935年冬。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毛泽东诗词以深厚的古文功底和生动的白话语言的有机结合,自由出入文人诗人的情感语言和政治家富于理智与谋略的谈吐之间。就毛泽东诗词的风格而言,他说喜欢豪放,不废婉约。这首《念奴娇·昆仑》,则是一首典型的豪放词。

这首词和苏轼的《术调歌头/中秋》同属于豪放词派,结构有相似之处。但在古典壮美的基调上,多了高屋建瓴的豪气,归结为大同的世界理想。上阕是写景,横空出世,大气磅礴,并留下历史悬念和哲学问题而结束。下阕变为议论和祈使,作者直接出来发难:“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藏?"一直到“太平世界,襄球同此凉热”,词始终至刚至阳至大。

关于“东国”,按照毛泽东本人1958年12月21日的信,强调这首词的“反帝”主旨,将原先的“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表示“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诗词桃花源


什么诗仙,诗圣,或是某位伟人的诗句,要么豪迈奔放,要么忧国忧民,或许大家都喜欢,但却不是自己写的,欣赏而已。[大笑][大笑]

本人比较喜欢自己写的一首藏头诗“日月同辉”。

情景七绝一首[祈祷][玫瑰][祈祷]

[撒花]《日月同辉》[撒花]

日出东方泽九洲,月明华夏万民酬。

同心共铸金秋业,辉映中天誉满楼。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一九年国庆阅兵时,面对天安门前的壮观景象,有感于祖国的强大,有感于祖国的繁荣昌盛,笔者心潮澎湃,于是乎提笔写下这首日月同辉!

释义:红日出于东方而恩泽九洲大地,明媚的月光下华夏万民仰天地同酬,十四亿中华儿女同心协力共同铸就祖国的金秋大业,辉煌映照天宇,全世界人民的赞誉嵌满了天安门城楼。[撒花][玫瑰][撒花][玫瑰][撒花]



燕山常青客


中国的诗歌浩如烟海,写的好的数不胜数。我比较喜欢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


羊大大羊羊羊


各种不同类型的诗句都有喜欢。

喜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情和专一。

喜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已不复还”的悲壮和决绝。

喜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喜欢“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的浪漫风流。

喜欢“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高远而宏伟的抱负。

喜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与伤感。

喜欢“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不甘与悲切。

喜欢“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迈气势和不屈壮志。

喜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国色天香,倾国倾城的绝色容颜。

喜欢“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伤感无奈,无限惆怅。


芬芳杜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表达出担心离别后再也无知心人可以交谈赏景的心情。

有人说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有人说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幸福的路上

有人说有些人说不清哪里好,可就是谁都代替不了


希望以上解答对您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