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為什麼那麼快的滅亡了?

數字六


元朝為什麼那麼快的滅亡了?元朝並沒有很快滅亡啊,其實元朝在中國古代其實並不算一個短命的王朝,跟與它同類的王朝相比甚至還算長命的,而感覺元朝短命其實跟一些錯誤的參照系和錯覺有關。


元朝是短命朝代嗎?

其實要說元朝是短命朝代也沒有錯,因為畢竟從它在公元1279年統一中國到公元1368年退出中原,總共只有89年。即使從忽必烈在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算到公元1389年北元滅亡,整個時間也不過117年。而中國歷史上漢唐明清這四個大一統王朝存在時間都超過200年,北宋也存在了167年,跟這些朝代相比,元朝確實短命了不少。

元朝

但反過來想想,在真正實現了大一統的王朝裡,真正比元朝長的也就是這幾個了,而且宋朝自始至終是不能算成大一統的,因為它的邊界始終都在長城之內,甚至連長城之內漢人的傳統領地幽雲十六州都基本沒有被納入其版圖。所以真正存在時間比元朝長的大一統王朝,其實只有漢唐明清四個。當然說到這裡很多朋友會說夏商周的時間都超過400年,周朝甚至有800年,但夏商周這三個王朝其實並不是大一統的王朝,首先它們的疆域都還達不到後來秦朝的疆域,可以說連廣義的中原地區都沒有完全統一。而這幾個王朝的形式還基本上屬於部落聯盟的性質,只是不同部落有個尊奉的名義共主,所以這幾個王朝在形式上也不屬於大一統王朝。

所以元朝在大一統王朝裡其實是排名第五的王朝,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元朝其實也並不算太短命。而且說元朝不算短命還因為與元朝對比的參照系其實不應該是漢唐明清,而應該是秦晉隋這三個朝代。因為元朝建立之前,中國的形勢和秦晉隋建立前的形勢是一樣的,和漢唐明清建立時的形勢則完全不一樣。

南北朝晚期形勢

大家知道秦晉隋建立之前,中國都是經過了長期的分裂。秦朝之前的春秋戰國在之前西周部落聯盟的基礎上又分裂了549年。晉朝統一之前,如果從曹魏代漢開始算也已經分裂了60年,而如果從黃巾起義漢朝軍閥林立開始算則已經分裂了96年。而隋朝統一中國之前中國南北分裂也已經持續了273年。那麼元朝統一中國之前中國是什麼一個狀況呢?從唐朝在公元907年滅亡之後,中國其實就又進入了一個南北分裂的時代。從五代十國,到北宋、遼、西夏對峙,再到南宋、金、西夏對峙,到公元1279年元朝統一時為止,中國又已經分裂了372年。

南宋與金、西夏對峙形勢

所以其實元朝是和秦、晉、隋一樣在長期分裂之後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它和漢唐明清在本來就統一的基礎上建立了新的統一王朝可以說是有著根本不同的,其難度也要大的多。而找對了參照系,再看元朝就會發現它可一點都不短命了。因為在此之前實現了大一統的三個王朝壽命可都比元朝短非常多——秦朝統一到滅亡只維持了14年,西晉統一到滅亡只維持了36年,而隋朝從統一中國到滅亡也只維持了30年,可是元朝同樣是終結了長期的分裂,在統一之後卻在中原維持了89年。和與它同類的朝代相比,元朝非但不短命,相反卻是非常長命了。

元朝是否抗拒漢化?

而說到元朝短命,另外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因為元朝抗拒漢化,所以它才短命。那麼咱們就來看看當時元朝統治者是否抗拒了漢化。首先在公元1271年忽必烈宣佈建立元朝之後就開始在其統治區域內行漢法。但元朝在建立初期卻沒有科舉,所以這個漢法相對來說並不徹底。但從公元1313年元仁宗下詔恢復科舉之後,元朝的科舉制度還是一直實行到了元朝退出中原時為止,其間只是在公元1336年和1339年停辦了兩次。當然元朝的科舉規模相對來說比較小,中進士的人數相比宋明也少的多,但後來科舉制度還是得到了相對連貫的實施,所以其實當時元朝政治制度在逐步走向徹底的漢化其實也是挺明顯的。

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元惠宗(元順帝)的畫像

另外從元朝皇族來看,其實漢化的速度也並不慢,至少跟其它幾個由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相比並不慢。當然這樣說肯定很多朋友會表示反對,說元朝都到最後一個皇帝了還沒完成漢化。但元朝的最後一個皇帝繼位時其實距離元朝建立也才過去了62年,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一個北方遊牧民族想徹底漢化其實也是完全不可能的。比如在中國歷史上,漢化最成功的鮮卑人所建立的北魏政權,從建立到孝文帝遷都洛陽全面推行漢法,其實經歷了108年。而在後面被認為漢化比元朝成功的清朝,即使是從入關的1644年開始計算,加上62年也才到了康熙45年,而康熙皇帝雖然也曾著力推行漢化,但他的母語仍然不是漢語,他在位早期攝政的孝莊太皇太后甚至還根本不會說漢語。而清朝第一位真正把漢語作為母語的皇帝其實是康熙的孫子乾隆皇帝,他即位時已經到了公元1735年,此時清朝已經建立了91年。

而元朝的第一個皇帝忽必烈就會說漢語,史書記載忽必烈在位時還經常到國子監考學生的書法的背誦。當然元朝後來有幾個皇帝漢語水平一般。但他們在位的時間基本都處於元朝建立之後20多年到50多年這段時間,這時有一些元朝貴族不會漢語其實完全是正常情況。而且曾經出現有皇帝漢語水平一般的情況,還有一個原因是元朝皇帝換的太頻繁,從忽必烈死到元順帝繼位,39年就換了13個皇帝。所以這裡面有些人漢語水平一般其實也是難免的,而且這種現象也是造成大家感覺元朝漢化非常慢的原因。比如說元朝的第6個皇帝泰定帝漢語說得一般,可能不知道的人就會覺得元朝皇族漢化實在太慢了,但其實泰定帝繼位時元朝才剛剛建立52年,如果把這個時間換算成清朝,此時才是康熙35年,當時清朝不會漢語的貴族也還是大有人在的。

北元昭宗

而且元朝後期的多位皇帝其實漢文化的水平是相當高的,根據現在能看到的文獻,元朝中期的元文宗有四首相當有文采和意境的漢詩傳世。而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也著有漢詩,而且史書記載他能文、能詩、能書,特別是漢字書法寫的好。而他的兒子,也就是北元的元昭宗則比他漢化水平又上了一個臺階,他不但漢詩也寫也很好,而且模仿宗徽宗的瘦金體書法幾乎能亂真。而如果類比,他相對於元朝比乾隆相對於清朝還早。所以至少從皇族這個角度,元朝的漢化速度一點也不比清朝慢,甚至比清朝更快。

北元昭宗的書法作品


所以元朝的“短命”本身其實是不太準確的,所謂元朝統治者漢化慢甚至完全沒有漢化更是一種錯覺。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終結了大分裂局面的王朝裡最長命的王朝,而它相對於漢唐明清的“短命”一是因為長期分裂之後整合各地局面本身就很困難,這類王朝“短命”是難逃的宿命,二是因為元朝宮廷政變太多,政權更迭過於頻繁,最後又發展成軍閥割據,而相對來說民族矛盾其實是一個比較次要的原因了。


桃花石雜談


這個問題本來我沒啥資格回答的,正好最近有部電視劇,叫那年花開月正圓,其實我覺得正巧能回答這個問題。吳家因為分家,變成了吳家東院,中院和西園。所以在布生意上打不過胡杏兒他們家,在藥材茶葉上打不過沈家,都成不了第一。後來嬛嬛把他們整合起來了,他們就都成了各行業第一了。這個道理和元一樣。不分家,就牛逼,分了家,一家家都慢慢亡了唄。因為他們沒有出一個嬛嬛可以把他們整合成一家人啊~~


龍里格龍


元朝的快速滅亡,是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課題。我這裡說幾個理由。


第一,元朝統治者內部自身的爭鬥。成吉思汗是一個威望非常高的超級霸主。但是成吉思汗去世以後,他的四個兒子就開始了汗位的爭奪。成吉思汗在身前就知道他的兒子會為了汗位進行爭奪。所以才會四處爭霸,打下更多的地盤,分封給四個兒子。這個目標實現了,但是蒙古最總領的那一個大汗,卻依然在爭奪之中。權柄在他孫子輩的時候,由三兒子後代轉移到四兒子的後代蒙哥身上。然後蒙哥的權柄又轉移到弟弟忽必烈身上。可以說從這時候開始,蒙古皇室就開了一個爭權奪利的壞頭。元朝建立以後,皇室之間為爭權更是進行了許多非常殘酷的鬥爭,這個鬥爭讓內部產生了巨大的消耗。

第二,蒙古人沒有處理好民族矛盾。蒙古人在統一南宋的過程中,遭到了漢人的劇烈反抗,他們也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屠殺。但是當他們統一全國以後,卻依然把漢人當成它們的敵人來對待。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一來,在五胡亂中華的時候就已經這樣做過。二來,也是南方漢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上千年的對抗所致。三來,也是作為北方遊牧的蒙古人,缺乏一種自信和包容。民族矛盾沒有處理好,直接導致了漢民族民間力量的聚集壯大,最後如決堤一樣衝湧起來,勢不可擋。


第三,蒙古人對於漢民族文化的排斥。漢民族文化以三綱五常、忠孝節悌這些東西,作為規範社會的秩序,上千年來一直行之有效。但是突然之間這些東西都不起作用,而只是依靠武力來進行控制,這樣,社會勢必進入無序混亂,動盪不安,這種動盪不安的結果就是矛盾更加突出,暴力事件頻發,最後釀成元末農民大起義,一介農民最後當到了皇帝。

第四,蒙古人尚武精神的缺乏。蒙古人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異軍突起,源於他們當初生存環境的險惡,在馬上練就了彪悍的尚武精神。但是經過了幾十年,當這個馬上民族來到富庶之鄉以後,優裕的生活條件,讓他們的身體體格嚴重退化,尚武精神嚴重缺乏。一個本來依靠馬上來統治世界的民族,再加上它沒有更多的統治手段,而尚武精神又缺乏,其滅亡基本上就是在旦夕之間。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這是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對成吉思汗的描寫,而這個養育出如成吉思汗般的英雄的民族所建立的國家,何以僅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便被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取代呢?且聽筆者娓娓道來。




元朝(1271—1368),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其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國。元朝的正式國號叫大元,取自於《易經·乾篇》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這句話。其實關於“大元”這一名稱,有一種說法是在漢人眼中,它是國號,而在蒙古人看來,大元不過是他們蒙古帝國中國部分的名號罷了。僅從這一點,就可窺見一些觀念的差異與碰撞。

要了解蒙古建立的元朝為何短命,咱們還得從蒙古族的對外侵略特點講起。作為善戰的遊牧民族,蒙古軍隊的對外戰爭具有野蠻掠奪性質,在戰爭期間對敵人採取了殘酷鎮壓的政策。例如“漢地屠城”即向蒙古軍隊投降的地區遭受的破壞相對較小,而敢於英勇反抗的地區,待元軍破城之後就大量屠殺和奴役反抗者,無數財產被掠奪損毀。這一舉措使蒙古征服區的漢人數量銳減,僥倖活下來的,自然也不會誠心誠意的歸順。再如滅亡南宋的“崖山之戰”,被後世史家評論為“崖山一站後,再無中國”。十萬軍民投水殉國而亡,這是何等慷慨的氣節,又是何等的悲壯!那些留在蒙古統治地區的漢人,其心情也可想而知了,所以從一開始,民族之間的矛盾就是存在的。



蒙古的軍事實力之強悍,註定其侵略野心也是極大的。滅宋後,忽必烈對鄰近諸國如占城、爪哇和日本等發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但事實證明,這些對外作戰大都是無功而返的。連年的對外戰爭,對人力和物力都是極大的損耗,人民生活日苦,負擔沉重,這也是激化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誘因。

再一方面,雖然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朝,但其漢化程度並沒有預想的那麼高,蒙漢文化認同和融合並不強。如元英宗時,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勢力對其以儒治國的施政不滿,導致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在至治三年(1323)夏天趁格堅汗去上都避暑之機,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個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殺了元英宗等人,史稱南坡之變。

朝廷內部,也有一定程度的腐化,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未曾停息。如泰定五年(1328),元泰定帝去世。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為帝,是為元天順帝。而與此同時,元武宗的舊部重臣燕鐵木爾與河南行省丞相伯顏則分別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時迎接周王和世㻋與其弟圖帖睦爾。結果,圖貼睦爾先至大都,在同年(1328)自立為帝,是為元文宗。而和世㻋抵達和林後,也宣佈即位,是為元明宗。元文宗表面上表示願意退位,奉兄為帝,兩人遂相會於上都之南,元文宗毒死元明宗後稱帝。兄弟之間尚且如此,其他割據勢力的叛亂便無需多論了。

政治經濟方面,元朝時期,蒙古統治者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民族壓迫十分嚴重,漢人被掠奪更為常見。他們還實行民族歧視,將各民族分為不同等級,殘酷剝削漢族群眾,人民為了生存,常常揭竿而起,如在泰定二年(1325)就發生了河南趙醜廝、郭菩薩領導的起義。蒙古統治階級內部卻還在為爭權奪利而互相征戰,沒有很好的處理尖銳的社會矛盾,因此加速了元朝的衰落。終於,元末爆發的紅巾起義徹底擊潰了元朝的統治。洪武元年(1368)明朝立。元朝滅亡。


由此,我們可以粗略的概括元朝很快滅亡的原因是:對外征戰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尖銳的民族和階級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腐敗。這看上去和歷代王朝滅亡的原因十分相似,但也許是因為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在當時的文化背景和觀念下,其分裂的種子播下的更早些。爆發的也會更加激烈。

以上是筆者個人看法,歡迎讀者留言交流。


文蹤旅跡


1.元朝是蒙古人的天下,蒙古出自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後思想還停滯在狩獵經濟時期,缺乏先進的經濟理念。

試看元太宗以前,侵入大宋的每場攻堅戰爭,幾乎都有屠城的惡舉,但凡拒降,城池攻破之日就是生靈塗碳之時,殺人放火便開始了.城池被毀滅,稍有抵抗能力的人被殺掉,社會生產力遭受嚴重的破壞,而且生產力的三要素之主體----人都給滅光了,生產根本無法恢復與發展.


2.元朝帝國的開拓者----- 成吉思汗頒佈的分封制度為後世埋下了禍根.


領土分封在兩千多年前就證明是一套弊大於利的制度,受封者在自己的王國為所欲為,操控政治,軍事,財政大權,不聽中央指令,往往形成勢力割據,而且時常有相互吞併的大戲上演,到了成吉思汗的孫輩,忽必烈與他的弟弟爭奪汗位,導致蒙古直接分裂成兩大陣營,四個汗國相互傾軋,你撕我咬,打得熱火朝天,儲存的一點能量全部內耗掉了,很容易讓外敵對症下藥,各個擊破。


3.元朝的缺乏雄才大略的皇帝.

不可否認,忽必烈是一位有抱負,有作為的皇帝.往後都是和尚生禿子-------一代不如一代.享受成了嗜好,治國卻沒有能力,直接導致朝廷腐敗,軍備松馳,行政不暢,民不聊生.任何一個朝代,一旦百姓沒有了活路,離滅亡之日也就為期不遠了


4. 戰爭頻仍,自取滅亡.

據史料記載,在整個元朝歷史中,沒有戰爭記錄的年份總和是22年,其中連續沒有發生戰爭的時間最長都沒超過3年。僅1280年統一中國後,有記錄的元朝戰爭就已達近200多場。元朝統一中國後,元朝並沒有象其他初立朝代那樣施行“休養生息”政策。還於1280-1284年間,對日本、安南、緬甸征戰,另外耗費大量精力對付國內此起彼伏的“抗元復宋”起義,

戰爭機器成全了元帝國,而元帝國始終擺脫不了戰爭機器的性質與桎梏,終至外強中乾,不可一世的元帝國在不到一個世紀的短時期內就壽終正寢,退出了歷史舞臺.


希望星晨58298869


自古以來,一個王朝滅亡,往往是因為不得民心,失道寡助,怨聲載道,哀鴻遍野。

如若改朝換代,百姓受益,管這天下姓什麼?只要統治者重視百姓,使人們安居樂業,開明的人士是不會舉起大旗推翻他的。否則,再正統又怎麼樣,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呢,威武大秦還不是短暫而亡,隋朝也是這樣。



山西刀削麵,大家肯定都知道吧,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相傳元朝時,為了防止漢人造反,便效仿秦始皇,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全部沒收,就連做飯用的菜刀也收到嚴格的限制,10戶人家共用一把,用完還得上交,別提多麻煩了。一次,實在是等不急了,怎麼辦?就用撿來的薄鐵皮切面,就是左手拿麵糰,右手握鐵片,站在開水鍋旁,一片一片地將面削到鍋裡去煮。於是,刀削麵就這樣誕生了,並且成為了一道流傳已久的特色美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蒙古族勇猛善戰,即使建立了王朝,仍然馬不停蹄地連年征戰,稱霸於歐亞大陸。看元朝的疆域圖就知道,難怪戰神拿破崙那麼佩服成吉思汗呢!



那麼問題來了,支撐東征西討的軍餉經費、鑄造作戰工具的人員以及聽從指揮的士兵,從何而來?能有什麼來源,還不是增加賦稅和徭役,剝削和壓迫百姓,而且對待漢族尤為苛刻,民族矛盾十分嚴重。



元朝統治者沒有效仿北魏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緩解民族隔閡,反而變本加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民忍受不了,就起義抗爭嘍。所有的不滿都如火山般爆發,各地揭竿之勢如同洪水般席捲而來,元朝就這樣被民眾推翻了。


一抒己見


元朝,由蒙古族創立,從忽必烈定元為國號到亡國統治時間為98年,蒙古族的傳奇人物就是成吉思汗,到現在我們有時候還會調侃,成吉思汗多活幾十年整個歐亞大陸都是我們的了,但是現實是由於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註定它的統治不會長久,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則水草茂盛之地遷徙,思想裡就沒有長期發展的打算,所以把好好的王朝經營的破敗不堪,後期各地百姓紛紛站起來反抗元廷,也成就了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傳奇一生。

那麼這個元朝為什麼會滅亡,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疆域太大,蒙古人不善管理

成吉思汗鐵木真,率領蒙古族,橫跨歐亞大陸,戰無不勝,有點要拿下全世界的意思,他死後其子阿里不哥與忽必烈展開了激烈的王位之爭,在忽必烈戰勝阿里不哥後,推行的是”行漢法”導致一些蒙古貴族的不滿,極其遼闊的疆域分裂出去了一部分,雖沒有成吉思汗在的時候的輝煌,但是還是比清朝的時候還要遼闊,加上蒙古人不善管理,導致各地貪汙腐敗叢生,百姓苦不堪言。

  • 蒙古人對種族的等級劃分制度

蒙古人地位是最高的漢人的等級最低

其中蒙古人的等級最高,一個蒙古人和漢人打架,漢人不得還手,並且打死漢人只需要賠點錢了事,蒙古人所以導致蒙古人越加的飛揚跋僱,導致其他百姓怨聲載道,積怨已久。

  • 朝廷爭權奪利內部不穩,不懂養民安民只知壓榨害民

元朝中期,20多年換了30多個皇帝,多半都被權臣挾持。導致朝廷內部,貪腐叢生,皇帝只知道吃喝淫樂,不理朝政,只知道取之於民,不知道用之於民。

元朝時期,蒙古統治者會想漢人收取各種項目的稅,繁雜的賦稅 壓迫的漢族百姓喘不了氣。

那個時候蒙古人對漢人的掠奪也是常見的,強搶民女,掠奪民財,朝廷視諾無睹。

百姓們實在是被壓迫的活不下去了,不得已站出來對抗元廷,各地紛紛起兵反元,最知名的幾個人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

最後朱元璋統一全國,解放百姓,建立大明。


落枔


首先一點,元朝只是蒙古帝國一部分,元朝滅亡只是蒙古帝國失去了在中國的領土,而蒙古帝國依然存在,外界因素是連年征戰殺伐,以戰養戰的用兵,使得中華大地民不聊生,起義四起,最後農民起義將元順帝趕回北方,所以元朝也並不是真正滅亡,只是結束了對中原的統治。

圖為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畫像。

當然元朝滅亡主要是內在原因,對漢文化的排斥,愚昧的統治中華大地,壓根就沒想好好經營這片土地,後來蒙古人自己窩裡鬥,分裂,奪汗位,導致從內部開始分崩離析,面對烽煙四起的農民軍,蒙古人騎著馬回到草原從此過上了快樂的生活。

圖為元朝最後一個都城應昌城的遺址,位於今天內蒙古赤峰境內。

但是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在元朝皇帝裡,是比較能接受漢文化的,他任用的丞相脫脫也比較有作為,他在位時出臺一些改革措施起到一些效果,稱為“至正新政”,但是不久,不該出現的人和事都出現了,那就是宮鬥女人和弄權太監。元皇宮裡有個宮女叫奇洛,有個太監叫樸不花,兩人都來自高麗,所以關係非常好,奇洛長得漂亮被皇太子看上,就是元順帝,後來寵信奇洛,成為第三任皇后,奇洛的得勢也使得同鄉太監樸不花水漲船高,奇洛生的兒子愛猷識理達臘也封為了皇太子,一時間高麗勢力在元朝廷打壓各方勢力,逼死脫脫,趕走良臣陳祖仁等,權侵朝野。

奇皇后一生傳奇,從一個進貢高麗女子成為正宮皇后,她的兩兒子先後繼北元皇帝位。

那時的奇洛皇后和皇太子兒子愛猷識理達臘聯合太監樸不花玩弄朝廷,要奪取順帝的皇位,搞得宮廷內鬥,幾方勢力火拼,元朝一度出現了2個朝廷,而支持皇太子的悍將王保保又非常能打,搞得元順帝偷偷跑到高麗建宮殿準備出路,而此時的朱元璋在南方已集結力量,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北伐已經開始,元順帝跑路了。


圖文繪歷史


元朝文化落後,從而導致其政治落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雖然向外擴張,卻並沒有任何政治理想,也沒有任何高尚情操的動力。元朝向外擴張的目的只是掠奪財富和滿足征服慾望,並且,元朝整個社會道德淪喪,貪腐成風,淫樂成災,盲目迷信僧侶,這直接導致了原本龐大的元朝帝國大廈的轟然倒塌。

元朝的賦稅非常繁重,這更是促成貪汙腐敗的要素之一。元朝最初是採取包商制,和現在的承包制相似,文化並不發達的蒙古人早已使用了承包的辦法。元王朝第二任大汗窩闊臺時,曾打算把中央政府的賦稅,以140萬兩銀幣包給中原籍鉅商劉廷玉,大臣耶律楚材極力反對,才算作罷。可是,不久維吾爾鉅商奧都喇合蠻出價220萬兩時,窩闊臺終於同意包給了他。他們不知道鼓勵生產,只知道盲目而兇惡地剝削。與腐敗的南宋政府相比,元朝的賦稅幾乎增加一百倍,早已不堪重負的中國人,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

元朝嚴重的腐敗使得各地農民起義迭起,勢如破竹。1344年,黃河又在河南蘭考東北的白茅堤決口,向東傾瀉,六百公里的村莊和人民全被淹沒。河水氾濫,數十萬無處投奔的饑民成為武裝群眾無盡的兵源。最後,飢餓的農民終於組織起來,向元朝的統治者發起進攻。

一個以旋風般快速崛起的元朝帝國,一座巍然聳立的、龐大的帝國大廈,轉眼之間就這樣以同樣旋風般的速度轟然倒塌,土崩瓦解,成為廢墟。


跪射俑


且說元朝歷史的起始與衰落那可謂是快起快落,我們一起來到元朝歷史階段,來看一下元朝的起始與衰落,元朝的歷史階段,可以有以下階段:
  1. 太祖稱汗到世祖滅宋,不過是七十四年時間,可謂是造就了一個盛世繁華的大帝國。
  2. 世祖自立的時候,這個大帝國就開始衰落了,這時候距太祖稱汗也就是五十五年而已。

  3. 在1368年,元朝就在中國的歷史上顛覆了,此時,距離太祖稱汗也就一百七十一年,距離世祖滅宋也就九十年。
元朝以如此快的速度衰落的原因主要是:

管理制度的問題

管理制度可謂是治國治家治公司的根本,就如同現在的一個公司一樣,管理是根本,公司要想發展的好,管理層是首要的,領頭羊領好路,後羊才不可能走歪路。
元朝的首要問題就是元首不懂管理之道,不懂治國之法,蒙古人自身也有弱點。蒙古人的汗是由部落推薦的,元太祖成吉思汗便是由部落眾人推舉產生的。太祖之後,奇渥溫氏一族聲勢顯赫,還是受到太祖的影響,沒有產生捨棄太祖之後的想法。

太宗的上位,由於有太祖的遺言,沒有產生異議。太宗之後,就出現了太宗的後人與託雷的後人競爭的關係,定宗得以選舉,可是三年後就去世了,之後的競爭就愈演愈烈,這可謂是在管理方面雪上加霜,相互的競爭各自為戰,根本沒有大統一的思想,戰爭必然損傷國力,民不聊生。因此,加速了滅亡的腳步。

種族之間的不平等問題

  1. 官職不平等,各機關的官員都是要用蒙古人的,漢人和南人只能作為副職,而且實際重用的還很少。
  2. 科舉制度不平等,在科舉制度中,蒙古人享受的權利最高,漢人和南人要低人一等。
  3. 兵制最不公平,元朝時,出於本族的兵,稱為蒙古兵,出於其它部族的,稱為探馬赤軍。到達中原之後,漢族人的兵,稱為漢兵,攻打宋朝所得的,稱為新附軍。
  4. 法律也不平等,蒙古人作奸犯科後和漢人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受到的制裁比後者輕多了。

這樣就使人產生逆反的想法,也是加速元朝滅亡的原因。

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若有其他正見,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