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三國的賈詡這個人?

枯萎昨天o


賈詡(147年——223年),字文和,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人,他的一生,足夠精彩,足夠傳奇。可是,許多人都在羅貫中這個劉備腦殘粉的誤導下,盲目的崇拜諸葛亮,認為他神鬼莫測,輔佐劉備,是三國時期的第一謀臣。

而我卻認為,儘管諸葛亮非常牛逼,但比起賈詡來,或許稍稍差一點。不信,聽我仔細道來,最先賈詡輔保自己家鄉的地方勢力李傕和郭汜。但畢竟各方面的實力都太次,根本不值一提,在董卓掛掉以後,賈詡鼓動李、郭攻擊長安,自己的人生也開掛了。

先後退馬騰、除樊稠、保漢帝、救張繡、退曹操、間韓馬、助曹丕、封三公。賈詡其人,以寒門登高,可謂勵志;共奉七主,可謂有才;官至太尉,可謂顯赫;古稀而逝,可謂長壽;兒孫襲爵,可謂善終。

仔細想想,李傕聽賈詡兩次,成功;不聽兩次,失敗;張繡聽賈詡四次,成功;不聽一次,失敗;曹操聽賈詡兩次,成功;不聽一次,失敗;曹丕聽賈詡一次,成功;不聽兩次,失敗。

……,呵呵,這種出謀劃策的準確率,100%。

陳壽都客觀的評價賈詡,說他“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那麼,這樣一個傳奇之人,為何在三國時期影響不大,遠比不上什麼諸葛亮、周瑜、郭嘉、荀彧、荀攸……,甚至於,連好多二流人物也不如,比如許攸、陳宮、張昭、沮授……。賈詡的才華,當在這些人之上,或許,他唯一被世人所詬病的,就在於他太過圓滑,精通權謀,從內心鄙夷儒家的名節和忠義思想。

然而,當時正值亂世,禮崩樂壞,出身寒微的賈詡,如果不仰仗於權術以求生,或許早就在亂世中死去。很多人在詬病賈詡的同時,甚至稱他為三國“第一毒士”,認為他洞察人性的弱點,出謀劃策沒有底線,極其狠毒和刁鑽。接下來,我列舉幾個賈詡的事例:

王允聯合呂布一同誅殺董卓後,開始在洛陽清算董卓的餘黨。李傕、郭汜等人皆為鼠輩,慌亂之下計劃各自分散,逃回涼州老窩,可賈詡卻堅決反對,提出:

“現今所有人都要把涼州兵斬盡殺絕,而諸位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僥倖成功了,就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失敗,再逃走也不遲。”

於是,李傕、郭汜等將,聽從他的計謀,一邊西撤,一邊收攏舊部,開始進擊長安。可惜!賈詡將禍水引到長安後,使得長安也變成了曾經的洛陽,成為第二座人間煉獄。

李傕、郭汜對此結果很滿意,提出要給賈詡封高官,但他也認為自己殺戮太重而拒絕了。在李傕等人失敗後,賈詡很快轉投下家,成為了張繡的謀士,並輔佐張繡兩次打敗曹操,保證了張繡作為一方勢力的存在。官渡之戰前,他分析了形式,勸說張繡歸降曹操,順應了形勢的需要。

在隨同張繡加入曹操陣營後,隨曹南征收穫荊州,賈詡勸曹首先應安撫當地百姓,暫緩討伐江東,防止高壓之下孫、劉實現結盟。曹操不聽,結果遭到赤壁之戰的慘敗。

曹操與西涼聯軍相持於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瞬間瓦解了馬超和韓遂的穩固同盟,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老曹的繼承人問題上,賈詡沒有順著曹操的心意,支持曹植上位,或許,他覺得這樣大多數人的做法,他不屑為之。反而,以袁紹和劉表為例,暗示“廢長立幼”的危害,相助了曹丕奪位上臺,也為自己日後的壽終正寢打下基礎。

縱觀賈詡的一生,的確是輾轉效忠過太多的主人,大致算算得有七八個了,這可比呂布的“三姓家奴”要多多了。

關於這點,我也覺得老賈有些忒不講究了,但是,好歹人家的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在誰手下幹都屢獻奇計,算得上是個“愛跳槽的好員工”。最大的汙點就是獻計李、郭攻取長安,殺戮太過。

回答完畢!

《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實話三國史》






文史不假


如果我們認可曹操是一代梟雄的話,在三國時代,真正在謀略上擊敗曹操,並讓曹操自己都很佩服的人,就是賈詡了.賈詡可稱三國實力派謀士。這是從兩個方面講 的,第一是他的所謀略之奇之準,頗有些算無遺策的感覺,其所謀影響之巨,無愧於第一謀士之稱;第二是因為他是最典型意義上的權術家,不像諸葛亮身擔丞相之 職,重在治國安邦,也不像周瑜承荷將帥之任,長於領兵作戰。賈詡更無意於成為擁兵自重、稱霸一方的軍閥,他的身份永遠在幕後,他不斷地從某個將軍深厚的帷 幕後閃身而出,表面上是獻計,卻往往收到運籌帷幄的效果。 賈詡給人的感覺是,像一個把謀略本身當作一種美,只追求謀略才華之展示的唯美主義者:只要自己的計謀有用武之地,他並不在乎江山變色,他為李傕、 郭汜出主意,也不是要真心輔佐他們。賈詡之所以在分明看出張繡沒有遠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於張繡帳下,僅僅是因為張繡能夠對他言聽計從,能使他的謀 略得以施展。 東漢末年,禮教已無法維繫人心,喊著忠義的人往往是舉著忠義的旗號,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個人在道德失範的同時,又要面對風雨飄搖的亂世。在這個 亂世,個體生命沒有任何保障,軍閥混戰、外族劫掠、強盜橫行、天災不斷,在這樣一個風雲變色的時代,所有的道德都要讓位於生存的需要。而這些矛盾在賈詡的 出生地--武威,又是尤其地尖銳突出。僻處西涼的武威,仁義禮教的道德規範本來就淡薄,與遊牧民族鬥爭與雜處的生活體驗、嚴峻的生存環境的考驗是賈詡不會 去在意那些已經變得虛偽的道德,他的謀略只是關注生存,以他和他周邊的人的生存為第一義,因為沒有精神束縛,他可以縱橫馳騁地展現自己的謀略才華。正是在 這種精神自由中,他的謀略達到了權變的極至。 賈詡是歷史的一顆明星,他以時代所賦予他的性格和才華,在不自覺中摧毀了一個滿目創痍的王朝體制。舊的體制不摧毀,新的個人及個人精神便不可能誕 生。我們是無法簡單地用道德的眼光來評價賈詡這個奇人的。他像一個在亂世中游戲人生的人。他追求權勢,但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他對哪個勢力都沒有真正的感 情,冷眼看待天下的滄桑沉浮;他把施展才華看作一種樂趣,看著事件按照自己所預期的那樣發展;你可以說他無情,但在那個時代,賈詡有理由選擇做一個旁觀者 和唯美主義的權謀遊戲者。 賈詡,身懷奇謀,膽識過人,閱歷繁複,志節深沉。他的品質裡也許有著種種別人難以企及之處,但就客觀效果而論,東漢末年的天下大亂,他難辭其 咎。當年陳壽撰《三國志》時,曾將賈詡與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荀彧、荀攸)並列立傳,引起了注家裴松之的不滿。此事見仁見智,我覺得若撇開道德威望, 先注重影響世事的深度,則賈詡與二荀並列,並無不當。 雖然賈詡常以漢室忠臣自詡,也確曾有功於皇上,但他顯然更熱衷於放縱自己天賦的謀士才華,而較少計較千秋功名。在各路軍閥此起彼伏的混戰中,在漢獻帝由長安到洛陽的奔命過程中,在東西二京的喋血殺伐中,我們都能看到賈詡的智慧。   董卓死後,司徒王允專權。王司徒只是一個碌碌之輩,而且不知體恤,濫開殺戒之弊,他剛剛上臺就殺掉了當時的文豪蔡邕。但風雨飄搖的漢朝江山畢 竟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機會。董卓手下部將李傕和郭汜,王允若本著首惡既除,協從不問的態度,則這兩個手上握有兵權的傢伙便會歸化朝廷,如此,因討伐董卓而起 的關東諸雄不知旌麾何指,也可能權且罷兵。中國歷史在步入這一章時,雖然會略嫌平淡,但於國於民,實屬大幸。剛愎無用的司徒王允,對李傕、郭汜下達了追殺 令。只有3000飛熊軍的李傕、郭汜等本來也想認命了,他們決定解散部隊,自己再分頭向大西北逃亡。如果這樣的話則王允雖然極為不明智,卻畢竟沒有種下惡 果,東漢政權暫時還能遷延些時日。 賈詡恰恰在此時脫影而出發表了一下宏論,李傕、郭汜對賈詡素來敬重,便洗耳恭聽。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遲也。”①當年陳勝、吳廣被迫'揭竿而起',所持的理由,正與賈詡此時的想法相同。區別是,無論陳勝、吳廣還是李傕、郭汜,他們都屬當事者,而賈詡則完全 是局外人,換言之,這一番建議,雖然可以救李傕、郭汜性命於一時,對賈詡則沒有絲毫好處。不然,當李、郭二人成功後欲封賈詡為'尚書僕射',他也就不會堅 決推辭了。'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賈詡話說得頗有自知之明。初平三年六月,李傕、郭汜打破長安城池,王允被戮,呂布出逃,屍遍長安。據說,董卓初死之 時,三輔地區百姓尚有數十萬戶,經過李傕、郭汜的放兵劫掠,僅僅兩年間,民已'相食略盡',好一片悽慘。一計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亂國,正賈詡之謂也。他側 身在殺人如麻的強盜身後,貌似藹然文士,一面犯下滔天奇罪,一面又能成功地躲避千夫所指,這份能耐,孰能及之?你看他以一介遊士的身份閃身在某個諸侯說計 道謀,甚至敢讓曹操甘拜下風。 他年輕時雖也曾被人評為'有良、平之奇,初時察孝廉為郎,因疾病辭官,西還至汧,道上遇見氐人(遊牧民族),和同行的數十 人皆為他們所抓,賈詡便騙他們說:“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當時的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鎮邊大將,所以威震西土,因此他便假稱是段熲外甥 嚇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②史稱賈詡此舉是:“權以濟事,鹹此類也”③,這個“權”字,用得頗為妥帖,賈 詡是深不可測的。讓強盜俯首帖耳,單靠智慧肯定於事無補,靠膽量也過於籠統。賈詡身上同樣洋溢著一股霸氣。 誠如伏波將軍馬援所言,'方今之世,不但君擇臣,臣亦擇君'④,作為中國歷史的'後戰國時代',三國士大夫的擇主標準,與天下輻裂的先秦知識分子 本無不同,故荀彧、郭嘉、董昭等謀士紛紛棄袁投曹,關羽義不背主,諸葛兄弟在東吳、蜀漢各事其主,俱忠誠不二。若此乃通例,賈詡便提供了一個例外:他先後 投靠的劉表和張繡,竟然都是自己內心頗為鄙視的。段煨對賈詡表面敬重,內心忌憚,因為賈詡'素知名',在兵士中威望極高,段煨怕賈詡喧賓奪主。賈詡離開段 煨的時機和理由亦很微妙,詡曰:“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 與身必俱全矣。”⑤結果絲毫不差。至於劉表,賈詡的評價也是既準確又刻薄:'若天下安寧太平,劉表可位列三公,然而方今亂世,他如此不見事變,多疑無決, 便註定是碌碌無為之輩。'賈詡與張繡的關係最好,早在長安時,張繡就有意將賈詡拉攏至帳下,一俟賈詡秘密來投,立刻便對他言聽計從。奇怪的是賈詡之所以投 奔張繡,不僅因為張繡的張臂歡迎,更在於這樣一個判斷:'張繡,一個沒腦袋的主兒。'以賈詡的才華,在分明看出張繡沒有遠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於張 繡帳下,明珠投暗,龍游溝壑,這裡面便頗可揣測賈詡的真實用意。他喜歡謀略,他需要一個可以使自己的才華盡情馳騁的疆場。如果謀略是一種美,聯繫到他當年 不可思議地替李傕、郭汜出的餿主意,則賈詡正好被我們理解成這樣一個唯美主義者:只要自己的計謀有用武之地,他並不在乎江山變色。看出這一點,賈詡投靠張 繡而不是曹操、袁紹,便是最為順理成章的事了。曹操手下謀士如雲,其本人又計謀百出,賈詡在那裡註定難呈鶴立雞群之勢;袁紹貌似強大,但這人志大才疏,又 有著一個奇怪而又致命的弱點:只要對自己有利的計謀,他一概不採納;劉表可不去說他了,而好做皇帝夢的袁術,缺少虛懷下士的品德,賈詡註定沒法活得從容。 賈詡與呂布有仇,當時尚力單勢薄的劉備當然更入不了賈詡視野,況且劉備還一直和呂布關係密切。   所有人提到曹操平生所吃之敗仗,都不會不提'宛城戰張繡之時',那也是曹操輸得最為悽慘的一仗,長子曹昂及貼心猛將典韋相繼陣亡,自己所乘的 大宛良馬'絕影',亦中箭而死,可說狼狽至極。毫無疑問,這一仗曹操其實是輸給賈詡的。賈詡後來又贏了曹操一回合,那一仗雖無多少戰略意義,卻極端神奇, 可以讓曹操作為教科書,好好琢磨研習一番——曹軍撤退了,張繡立功心切,急不可待地要領軍追趕。賈詡在一邊連連阻止,張繡不聽。無謀的張繡難免會想:與曹 操交戰,而竟能逼得他退軍,此乃千載難逢之機,此時不乘勝追擊,痛下殺手,更待何時。然而,不聽謀士之言,註定要失敗的,張繡的追兵就被曹操殿後部隊殺得 大敗虧輸,狼狽逃回。繡謂詡曰:“不用公言,果有此敗。”⑥張繡誠懇地向賈詡道歉。詡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繡與表俱曰:“今已敗,奈何復追?”詡 曰:“今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吾首。”繡信之。⑦  第二次追擊,張繡大有斬獲,把曹操殺得潰不成軍。不僅曹操對自己的失敗極為納悶,張繡和 劉表也滿腹狐疑的向賈詡請教為什麼得勝之兵失敗,而失敗後再追卻取得勝利。賈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操敵手。操軍雖敗,必有勁將為後殿, 以防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之也:故知必敗。夫操之急於退兵者,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之後,必輕車速回,不復為備;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 也。”⑧三國之所以多智,端賴賈詡者流出沒其中。當曹操和袁紹兩大軍事集團紛紛剿除諸侯之後,世界雖然沒有變得安寧,局勢卻已明朗不少。在曹、袁兩隻巨螯的鉗制下,投靠袁紹還是曹操,就成了張繡迫在眉睫之事。投靠袁紹的理由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一則袁強曹弱,一則張繡於曹操有殺子之仇。於 是,當袁紹主動派使者前來招降時,張繡一個沒有遠見的人當然侵向與投靠袁紹。賈詡此時從幕後倏然閃身曰:'替我謝謝袁本初的好意,再轉達這樣一句話:一個 連自家兄弟袁術都不能相容的人,不可能成就大事。張將軍敬謝不敏!'張繡大驚:“方今袁強曹弱;今毀書叱使,袁紹若至,當如之何?”繡曰:“吾先與操有 仇,安得相容?”詡曰:“從操其便有三:夫曹公奉天子明詔,征伐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操雖弱,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曹 公王霸之志,必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焉。”繡從其言,請劉曄相見。曄盛稱操德,且曰:“丞相若記舊怨,安肯使某來結好將軍乎?” 繡大喜,即同賈詡等赴許都投降。繡見操,拜於階下。操忙扶起,執其手曰:“有小過失,勿記於心。”遂封繡為揚武將軍,封賈詡為執金吾使。'果然,曹操竟好 像完全忘記了當年與張繡結下的深仇,親自率眾出城迎接,給予張繡極高的禮遇。賈詡之所以甘冒奇險,因為他正確的認識了天下的形勢,看透了曹操的內心之所 想,如此高明的戰略決策在三國時代鳳毛麟角,賈詡不愧為三國第一謀士。   至此,賈詡的人生航道進入了另一片相對平靜的海域。雖然作為曹操謀士之一,他仍不時獻計供策,尤其在曹操征伐馬超、韓遂的過程中,賈詡功不可 沒。但總體上看,他淡出江湖的意味正日益明顯。對曹氏父子,賈詡本來還有可能立下奇功:曹操、曹丕先後兩次討伐東吳,都以失敗告終,赤壁之戰更使曹操元氣 大傷。賈詡都曾預睹先機,加以諫阻,只是曹操不識時務,未能採納賈詡的建議,直接導致了軍事失敗,為三足鼎立創造了條件。   賈詡一直韜光養晦,輕易不發一言。晚年的賈詡尤其乖覺無比,他閉門不出,謝絕交遊;為了杜絕他人猜疑,他處理兒女婚嫁之事,也力避攀附名門, 這一點說明了賈文和對於權變的清楚認識,所謂功高鎮主就是這個道理。雖然如此,在曹操立太子的過程中,在曹丕與曹植兄弟爭權的過程中,站在曹丕一邊的賈 詡,仍以自己四兩撥千斤的謀略,起到了重要作用。當時為五官中郎將的曹丕向賈詡請教太子爭寵術時,賈詡曰:'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養,朝夕孜孜,不違 子道,如此而已。'就這麼一番貌似不切實際的大話,竟使得曹丕從此幡然改悟,自我砥礪,終於贏得了曹操的好感。此前曹操也曾特意屏退眾人,向賈詡請教立太 子一事。賈詡面露難色,故意不答。'先生為什麼知而不言?'曹操再問,'不,我只是突然想起了兩個人。''誰?''袁紹和劉表'。賈詡不僅謀略過人,也特 別善於處理他人父子關係。'賈詡貌似漫不經心的回答,對曹魏政權的最終確立,也許竟起到了決定性的促進作用。眾所周知,袁紹、劉表正因為沒有妥善處理好繼 承權問題,死後遂使得兄弟鬩牆。賈詡示曹操以前車之鑑,終於使曹操決下心來,立曹丕為太子。如此含蓄而又鏗鏘的引用論證要比費勁口舌強了不知道多少倍,賈 詡的謀略已經達到了“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境界。 在魏文帝曹丕當政之時,功勞蓋世的賈詡被委以太尉重任。然而賈詡老矣,他只彷彿一個大隱隱於朝的隱士,依舊過著恬淡的生活。世事陰陽,果 報難料,這個邪惡的播種者,謀略的熱衷者,最終是以一副德高望重的神情,安然去世,享年七十七歲。依照當時'人過五十不稱夭'、'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標 準,賈詡真可謂壽比南山。 賈詡作為一個謀士真正做到了以追求完美為己任,他緊隨形勢發展,審時度勢,經權達變,順天行事,選擇明主。在夾縫中求生而遊刃有餘,屈從 於命運的安排而經權達變,直至善終,賈詡在權變與謀略方面的造詣可謂達到了天人合一之境界。需要指出的是,陳壽由於距離三國亂世時代較近,能夠感受和理解 那個時代非道德化的時代精神,對那個時代的英雄主義和唯美主義(兩者在精神內涵上是一致的)能夠以一種讚許肯定的眼光看待。而後來南朝裴松之因感受於他的 時代由於與北方異族政權的對抗而重新興起的道德主義,所以無法認可賈詡的所謂“非道德化”行為,並對荀彧等人作出自己所認為的道德化解釋。而賈詡本人正是由於擺脫了道德的束縛,才獲得了精神自由,併成為三國第一謀士。

快樂籃球快樂遊戲


賈詡(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

一、善於應變以成事

早期賈詡被舉薦為孝廉,任郎官。賈詡得病辭去官職,向西返回,到了縣中途遇上反叛的氐人,同行的幾十人都被氐人捉住了。賈詡說:“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別活埋我,我家一定會拿好多錢來贖我。”當時太尉段赹,早年作守邊大將多年,威震西方疆土,所以賈詡借他的名號來威嚇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與他立誓盟約送走了他,其餘的人都被殺掉了。賈詡實際上並不是段赹的外甥,善於應變以成事,這是他的特長。

二、獻計張繡擊敗曹操

曹操接連征討張繡,一天早上領兵退去,張繡要親自追擊。

賈詡對張繡說:“不能追,追必敗。”張繡不聽,進兵追擊,大敗而回。

賈詡又對張繡說:“趕快追他們,再戰必勝。”張繡推辭說:“沒聽您的話,才到了這個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什麼又要去追?”賈詡說:“用兵無定式,急速進軍,必定有利。”張繡信了,隨即收攏打散的士兵急速追擊,與曹軍大戰,果然得勝歸還。

問賈詡:“我用精兵追擊敗軍,而您說必定失敗;退下來後,用敗兵追擊剛打勝仗的士兵,而您說必能勝。結果都如您所說的一樣,為什麼您預料的與一般常情相反卻又都應驗了呢?”賈詡說:“這個容易解釋。將軍您雖善於用兵,卻不是曹公的對手。曹軍雖然開始退卻,曹公必定親自壓陣斷後,追兵雖然精銳,將領既然不是對手,對方的士兵也就強了起來,所以知道追兵必敗。曹軍進攻將軍您並沒有失策的地方,力量未衰卻撤退,必定是他們國內發生了變故;已經打敗了將軍,他們必定輕裝快行,即使留下幾個將領斷後,這幾個將領雖然勇猛,已不是將軍您的敵手,所以雖然您用敗兵追擊卻能取勝。”張繡這才表示佩服。

三、勸張繡拒袁紹降曹操

曹操在官渡抗拒袁紹,袁紹派人拉攏張繡,並給賈詡寫信要求結交互援。張繡想答應他,賈詡在張繡面前公開對袁紹的使臣說:“回去替我辭謝袁本初,兄弟之間不能互相容納,還能容納天下賢才嗎?”張繡驚懼地說:“怎麼說出這樣的話?”私下對賈詡說:“像這樣,我們歸附誰呢?”賈詡說:“不如歸附曹公。”張繡說:“袁強曹弱,我們又與曹公曾是仇家,為何要歸從他呢?”賈詡說:“這正是要歸順曹公的原因。袁紹強盛,我們以這麼少的人去歸附他,必然不會看重我們。曹公的隊伍弱小,他得到我們必定高興,這是歸附曹公的第一個原因。曹公奉天子之令行事天下,這是應該歸從曹公的第二個原因。有稱王稱霸志向的人,本來就會放棄私人恩怨,以向天下顯示他的德行,這是原因之三。希望將軍您不要再猶豫了!”張繡聽從了他,率部歸附了太祖。

四、獻計曹操擊敗袁紹

袁紹在官渡包圍曹操,太祖糧食將盡,詢問賈詡有何妙計,賈詡說:“您明智勝過袁紹,勇敢勝過袁紹,用人勝過袁紹,當機立斷勝過袁紹,有這四個勝過而半年之久不能平定袁紹的原因,在於只考慮萬全之策。必須在關鍵時刻作出決斷,那樣片刻就可平定敵人。”曹操說:“好。”隨即合兵而出,包圍襲擊了袁紹三十里以外的營地,打垮了他。袁紹軍隊大舉潰逃,黃河以北終被平定。

五、離間計擊敗馬超

曹操後來在渭南與韓遂、馬超作戰,馬超等人要求曹操割讓一塊地盤換取和平,並以嗣子作人質。賈詡認為可以假意答應他們。曹操又向賈詡詢問計策,賈詡說:“離間他們罷了。”曹操說:“懂了。”全部使用了賈詡的計策。最終打敗了韓遂、馬超,賈詡是這件事的謀劃者。

六、曹操嫡子之爭

當時曹丕還是五官中郎將,而曹植有才華並且名聲遠揚,兩人各有勢力,都有爭奪嫡子地位的打算。曹丕讓人問賈詡鞏固自己地位的辦法,賈詡說:“希望將軍寬宏大度,親自體驗普通士子的修業,朝朝夕夕,孜孜不倦,不違揹人子之道。就是這些罷了。”曹丕聽從了他,深深地自我修行。

曹操又曾支開左右人就此事詢問賈詡,賈詡緘口不答。曹操問:“和您說話卻不回答,為什麼?”賈詡說:“屬下正好在琢磨事情,所以沒有回答。”太祖又問:“琢磨什麼呢?”賈詡說:“琢磨袁本初父子、劉景升父子。”曹操大笑,就在這時太子終於確定下來。


陳壽評價荀攸、賈詡:幾乎可以稱得上是計謀一出,萬無一失,在通達善變方面,大概是僅次於張良、陳平的人吧!

老馬識途看中國


想說“毒士”這個稱號,純屬閒人瞎掰,賈詡的多謀,也談不上陰詭毒辣。咱不妨一樁樁來看賈詡乾的那些事。頭一樁是他早年在回家路上遇見氐人,被抓獲之後他便信口開河,說公子我乃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別把我當閒人,我家一定拿錢來贖我。段公便是漢末名將段熲,威震西方,所以氐人就不敢害他,請他吃肉喝酒之後便發下盟誓,好生客氣地送他回去。

從這件事來看,小賈是謀略了得。可是有人便來誹謗,說這傢伙不地道,能救自己怎麼不把其他人也給救了。瞧這話說得多麼大氣凜然,能救你去救救看?自然後來賈詡跟了董卓,這是個很大的汙點。而且從史料記錄來看,他是董卓女婿牛輔的部下,曾擊敗當時關東最驍勇的孫堅(別跟我扯劉關張,那就是個故事)。

賈詡的第二次出彩,是在董卓死後,當王允開始清算之際,李傕、郭汜打算各自逃亡,是賈詡勸他們反手一擊,如果說“毒”的話,這一次有點這個意思。但你仔細想想,作為西部集團,他的抉擇其實也沒什麼太出格,畢竟各為其主,當時王允的辦法是要徹底摧毀西部集團,賈詡確實是在對立面之上。

自然結果是血雨腥風,但論功行賞之際,賈詡也說得明白,這是保命的計謀而已。所以他不做大官,只當了個尚書,沒多久更辭掉官職。

賈詡的第二次出彩,是在張繡時代。這裡便看出他的判斷形勢與具體應對之能,張繡在宛城,賈詡勸他結好劉表,因為劉表是當時的一大強援。曹操幾度南下,都敗在張、劉聯軍手裡,而為張劉主謀的,就是賈詡。

但當官渡前夕袁紹拉攏張繡之際,賈詡又作出新的判斷:袁大頭不能容人,你必須投奔曹操——而結果,便是曹操放棄前嫌,與張繡結成親家,而賈詡也成為曹營的一大智囊。

賈詡的第三次出彩,是在赤壁前夕。曹操南下攻佔荊州之後,賈詡曾勸他先緩一緩進攻江東,但曹操不聽,結果是大敗。

賈詡的第四次出彩,是在西方曹操與韓遂、馬超的對壘之中,提出離間計,一舉將關西同盟打垮(提出離間這種計謀的人,一般都不會給大眾啥好印象,賈詡再增惡名)。賈詡的第五次出彩,是在曹操為選擇曹丕還是曹植做繼承人之際,他說的一句話,可謂決定了曹阿瞞的決策,那便是:“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

賈詡的第六次出彩,是在曹丕繼位後考慮國策,問賈詡是先打吳好還是先打蜀漢好,賈詡的回答是哪個都不該打,你的首要任務是把魏國治理好,搞好了自然就能滅吳吞蜀。曹丕不聽,結果他就啥事也沒整成。

整體來看,賈詡的謀略,確實是整個三國時期的上乘水準,你說諸葛亮比他強多少,呵呵,也只能呵呵了。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賈詡,字文和,涼州姑臧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

一開始為董卓的部將,後給李傕郭汜出主意反攻長安,這估計是其一生之中的一大汙點。後後來又輔佐張濟的侄子張繡,兩次大敗曹操,後終不敵,勸張繡投降曹操,從此歸曹操領導。

賈詡為曹操多次出奇謀,為曹操所信賴。官渡之戰主戰,大勝。赤壁之戰主張安撫百姓,曹不聽結果大敗赤壁。渭南之戰獻離間計,打敗馬超。曹立世子,不露聲色,暗助曹丕。此後又多有良謀。後人多認為其有張良、陳平一樣得才能,把他們並列。

陳壽認為: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唐會要》之中也記載:魏晉以賈詡之籌策、賈逵之忠壯、張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顧雍之密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鑑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楊炯的認為:孝通神明,忠定社稷。馬伏波來遊二帝,晏平仲能事百君。在魏則賈詡、荀攸,在周則太顛閎夭。

李嶠則說:賈文和之揣君,酈食其之觀將:翔而後集,可謂明也。

白居易也認為:天下論智計並歸賈氏也

等等從這些資料看 對賈詡評價相等的高,不但智謀深遠,且文采出眾,著有兵法一部,併為孫子做註解,且善於自律,終得善終。




時間的車輪


算無遺策的賈詡,出過的謀略沒錯過一次啊。可以說三國裡我最喜歡的了。關鍵是對大局的眼光,東漢末年改變格局的大戰他都做出正確的判斷,於國於家都是大智慧啊。

年少使詐保命,從叛亂的氐人手裡逃了出來,但是一起被抓的就沒那麼幸運了,都死了

勸本想逃跑的郭李反攻長安,可以說是亡了漢,

讓張繡弄死了曹操長子和典韋,

讓張繡投降了當時弱於袁紹的曹操,保全了自己主公(至少在曹操時代張繡過得蠻好)眼光長遠

力主曹操出兵烏巢,成功燒燬袁紹糧草,

勸曹操勿伐江東,人妻曹不聽,然後就被火燒赤壁

獻計離間韓遂馬超,助曹操平定關中

以劉表袁紹為例,暗助曹丕成為太子

曹丕問伐蜀還是伐吳,勸先治理國家,曹丕不聽,無功而返

閉門自首,曾計殺曹昂又是降臣還能安享晚年,而且保全了家族

但是賈詡的人生也可以稱得上是無奈的,很多時候僅僅是為了自保。

也不得不說他的情商高,年少時候就知道遇到什麼人說什麼話,對叛亂的人,說好話是沒用的,不使詐就死了。

而面對曹操這麼多疑的性格,又是立嗣這麼個君主大忌的問題,用巧妙的方式,既表明了態度,又不讓君王猜忌,還能促成事。

閉門自守不結黨,所任官位都閒職,平均壽命二十多的年代活到了七十七,狡狐啊。


魚魚愛歷史


賈詡,字文和,最初在董卓屬下為官,後依張繡,最後歸屬曹操。

依張繡時,有一次與曹操作戰。曹操突然撤軍。張繡欲引精兵追趕,賈詡阻攔。張繡不聽,引軍追曹兵,大敗而回。賈詡讓張繡再去追,說此去必勝。張繡半信半疑,復追,果然獲勝。張繡不解,問賈詡先敗後勝的原因。賈詡說:"曹操與我軍作戰,沒有失策的地方,卻突然撤兵,必是他的國內有急事。曹操撤軍,必親自殿後,所以將軍先去失敗。曹操擊退將軍,必匆忙回國。將軍再去,故能得勝。"張繡拜服。

後,賈詡說服張繡投靠曹操。曹操重用賈詡。

袁曹官渡之戰,日久而不決,曹操有所疑惑,詢問賈詡,賈詡認為曹操有四個方面勝過袁紹,必能戰勝袁紹,只是時機尚未到來,一旦得到戰機,就會取勝。這些話堅定了曹操的信心,最後果然大敗袁紹,平定了河北。

赤壁之戰前,賈詡曾勸阻曹操伐吳。曹操沒有采納賈詡的意見,結果遭到了失敗。

曹操西征馬超、韓遂時,出師不利,問計於賈詡。賈詡讓曹操離間馬超與韓遂的關係,結果戰勝了馬超。

曹植與太子曹丕爭繼位權,曹丕問計於賈詡。賈詡讓他恭謹行事。而當曹操問他立儲之事時,他沒有回答。曹操問他為什麼不回答。他說我正在思考。曹操問:"你在思考什麼?"他回答說:"我正在思考劉景升和袁本初的事。"曹操點了點頭。原來,劉表和袁紹都是廢長立幼,導致家敗國亡。賈詡以這種辦法,勸說曹操立長子曹丕為繼位人,可謂頗具匠心。

後來,曹丕繼位,欲征伐吳蜀,詢問賈詡。賈詡認為條件尚不成熟,勸曹丕不要出兵。曹丕不聽,出兵,結果失利。

綜上所述可知,賈詡確是一位足智多謀之人。《三國志》作者陳壽評他"算無遺策,通權達變",堪比張良、陳平,應該是有道理的。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如果我們認可曹操是一代梟雄的話,在三國時代,真正在謀略上擊敗曹操,並讓曹操自己都很佩服的人,就是賈詡了。

曹操、程昱

說諸葛亮,是政界的奇蹟;說賈詡,則是謀士的奇蹟。

賈詡眼光深遠,很有謀略,但所獻之計往往損人利己,不考慮百姓的死活,為李傕等獻計攻進長安,不僅加速了漢朝的滅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亂,被認為是三國第一毒士。

賈詡

一句話就可以滅掉一個國家,說的就是賈詡

初平三年,呂布和王允誅殺董卓,王允雖然沒有多大才能,但還是為漢朝著想,使得漢朝擁有短暫的喘息機會。董卓敗北,李傕和郭汜不得不準備向西北方向逃亡。此時,賈詡對兩人說:“王允准備殺光你們涼州兵,反正橫豎是個死,何不召集軍隊,攻上長安,贏了可以奪權,輸了再死也不遲。”李傕、郭汜瞬間醒悟,決定一路招兵,攻打長安。

兩人召集十萬涼州兵,攻進長安城,殺死王允,呂布出逃,橫屍遍野。大漢王朝,就這樣落入兩個魯莽的無賴手中。兩人在長安城無惡不作、燒殺搶掠,長安城百姓死傷無數,猶如人間地獄。

李傕和郭汜

作為謀士的奇蹟,賈詡堪稱曹魏集團最“善後”的奇人,為什麼?

第一,賈詡的出謀之道,乃是先自身,其次主公,再時政,最後才是國家社稷,憑此順序來制定出謀獻策的緩急輕重。

第二,賈詡的計謀高明之處在於選擇講給什麼樣的決策者。看看袁紹手底下那群倒黴的書呆子,再看看賈詡,其中的道理自然不必多說。

郭嘉

郭嘉明於識人,賈詡善揣人意,兩個人各擅勝場,均是情商高手,但郭嘉為人所不齒的只是其放浪的生活方式,而賈詡引起天人共憤的則是他那為達私慾不擇手段的惡棍行徑,其雖然智謀堪比陳平,但陳平下作之處無非盜嫂受金,比之於賈詡的禍國殃民陳平恐怕要自嘆弗如了。

第三,賈詡深諳通達保身之道。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對“上位”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本作者在清朝的姊妹篇康熙年間的九王奪嫡大戰到底因何而起?)

賈詡

看看,多高明!簡直是兩頭都不得罪,或許賈先生明白自己並不是曹操的舊臣,點到為止就罷了。即便是曹丕上位後,賈詡都不允許家眷恣意張揚,更不許子女結交權貴,而自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明哲保身。

第四,賈詡比其他謀士懂得生活。賈詡是三國壽命壽命最長的謀士,薨時七十又七,可謂長壽;官居太尉,可謂顯赫;諡曰肅侯,可謂耀祖。相比之下,郭嘉才活了38歲,荀彧雖然活了50歲,但據說是被曹操逼死的!

荀彧、郭嘉

賈詡,被這時代賦予了性格和才華,不經意間摧毀了滿目瘡痍的東漢王朝,舊的體制不摧毀,新的個人及個人精神便不可能誕生!

他像一個在亂世中游戲人生的人。他追求權勢,但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他對哪個勢力都沒有真正的感情,冷眼看待天下的滄桑沉浮;他把施展才華看作一種樂趣,看著事件按照自己所預期的那樣發展;你可以說他無情,但在那個時代,賈詡有理由選擇做一個旁觀者和唯美主義的權謀遊戲者。

賈詡

看到了這裡,拋開道德,如果僅從謀略,您認為賈詡難道不比諸葛亮、荀彧以及郭嘉等輩更強嗎?


王銘葦


賈詡不得不說真的很厲害,在效忠於多個主公之間都是履獻奇計,算無遺策,輾轉於多個主公之間,讓其敬為上賓,戰亂之間不曾受過一絲傷害,這樣的人確實就是厲害!

李郭之亂

雖說賈詡一開始名義上是董卓的人吧,但是還沒等賈詡發光發熱董卓就被殺了,在當時王允清掃董卓餘黨時,原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當害怕自己小命難保打算各自逃亡之時,賈詡卻說並獻出一計“如今長安城正在對涼州人乾淨殺絕,如果你們各自逃命的話,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還不如帶領部隊繼續向西,一路上招兵買馬在進攻長安城,成功便為董卓報了仇,如果失敗的話,再逃也不遲啊。”

李傕等人聽了此計,成功攻入長安城,先逼著漢獻帝和司徒王允給其官職,後又斬殺司徒王允和其妻子,一時間搞得朝野大亂。

此為賈詡之計,但光憑這點自然看不出賈詡的實力,三國謀士何其多,此為小計。

當謀權成功後,自然要按功勞給官職,歷來的起義軍不都這樣嗎。

當時李傕以賈詡的功勞想封其候,但賈詡不高興了,說:“此計本為保命,哪來的功勞,受不起這麼大的官”。堅決不受此職。

然後李傕又想封其為尚書僕射,賈詡便回駁道:“此為百官之師長,是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並無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可以以此貪享虛榮,可對國家又有什麼幫助呢?”

於是李傕只能封其為尚書,掌管選拔人才,但李傕親近賈詡的同時也很忌憚他,總感覺賈詡會對自己的職位產生威脅。

但後來賈詡母親去世後,賈詡便辭掉尚書一職,被被拜為光祿大夫。

敗兵取勝

後經過一系列變遷之後賈詡投靠到張繡部下。

在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張繡準備攻下穰城,但後來聽說袁紹想要趁亂偷襲許都後,便立即撤兵穰城回許都。

曹軍撤兵路上遇到張繡與劉表的前後夾擊,但沒想到最後還是曹軍打贏了,勝利後曹操加快行軍速度返回許都。張繡氣不過要繼續起兵追擊,這個時候賈詡勸說:“不可追,追必敗”張繡不聽所言,強行追擊,果然再一次大敗於曹軍。

張繡回城後賈詡馬上對其道:“趕快再追,必將勝利!”張繡疑惑“之前不聽所言才到這般田地,現以敗,為何要再追?”賈詡說:“情形以變,再次追擊必勝!”

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急忙起兵再襲,果然不出所言,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

事後張繡問賈詡是什麼原因,賈詡說:“將軍你雖然厲害,但絕不是曹操的對手。曹軍剛剛撤退之時必然時曹操親自斷後,我們的部隊雖然厲害但並比不上曹操的將領,所以才會失敗。但曹操贏了之後還急著撤退,肯定是曹軍後方出了問題,所以才會贏了之後繼續撤退,那是肯定是留別人斷後,因為他會料到將軍你不敢出擊,所以我才讓你繼續追擊,不是曹操親自斷後我們必贏。”

此計可以看出賈詡善於攻心,算無遺策。

縱觀賈詡一生,換了數個主公獻計無數,如官渡之戰的離間計還是暗中幫助曹丕稱帝都可稱為妙計,而且作為謀士,作為帝王最有威脅之人能活到76歲,也算是先例了。


子興良人


《三國志》中評論: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這個人聰明,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就是說:荀攸、賈詡,謀算幾乎沒有失誤,籌劃通達,隨機應變能力至強,僅次於張良、陳平一類的人物。



賈詡幫助李傕郭汜二將反攻長安,獲得成功。後來投靠了張繡,幫助張繡擊敗曹操,後來又投降曹操,

官渡之戰中,曹操問賈詡糧食快沒了,有沒有什麼辦法速勝,勸曹操不要猶豫,果斷把握機會出擊定了打敗袁紹,曹操聽後果然打贏了。


赤壁之戰中,賈詡勸曹操不要攻打江東,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可曹操不聽,結果大敗而歸。

渭南之戰中,馬超韓遂集合人馬抵抗曹操,又是賈詡獻計,用離間計離間他們,後打敗了馬超韓遂。

在曹操問賈詡立誰當繼承人時,賈詡故意不說話,曹操就追問,我問你問題,你也敢不回答。賈詡很聰明的說,我剛才走神了,在想問題,曹操就問了:你想什麼呢?跟我說說。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大笑,立刻明白了,後來立了曹丕當世子。



賈詡非常明白如果自己表現的太聰明,超過了主公就會像楊修一樣,遲早被曹操收拾了。而且他還不是曹操的老部下,還是半路跟隨的,所以為人處世都十分小心,也不跟其他人有太多來往,後來曹操終於走了,曹丕繼位,為感謝當初幫助他,把他升為太尉,又加封壽鄉侯。


賈詡真是能出奇謀妙計,又能隨機應變,還能明哲保身,又會暗地下手抱住下一任領導者,放在現在,那都是稀缺性人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