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張儀、魏冉和范雎,誰對秦國的貢獻最大?

神一般的手


這幾個人中,對秦國的貢獻都是非常大的,但其中有一個人,對秦國的貢獻,可以說是最徹底的大,也是秦國真正強大的原因,那就是商鞅。商鞅之所以被筆者認為是最重要的貢獻,當然要歸功於他的變法。

商鞅變法對秦國的重要性,再怎麼大吹特吹也都是可以的,因為這場變法對於秦國來說其實可以說是根本性的大改變。商鞅打擊舊式貴族、頒佈嚴苛法律、制定耕戰政策、實施連坐執法、進行編戶齊民等舉措,簡直都是功在千秋的大功績。

從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秦朝一直存在西部邊陲地帶,不僅人煙稀少,而且也被少數民族包圍,生存環境極度惡劣之下,雖然鍛煉出了秦人的血性和戰鬥力,但是,在當時的秦國,一直被像楚國魏國這樣的中原大國壓制很多年,而秦國還因為其落後的文化氛圍,被周邊的許多受到中原文化影響頗大的諸侯國的歧視,但是秦國就是沒有辦法,能夠越過這些個坎。

就在這個時候,商鞅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樣的局面,因為商鞅的變法,讓秦國逐漸開始由弱到強,最後一統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很多人會想,為什麼商鞅會到秦國,而不是到其餘的諸侯國呢?畢竟明眼人都能一眼看出來,其他的諸侯國要文化有文化,要底蘊有底蘊,商鞅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要把自己的畢生抱負全部施展才行。

但是,其他很多諸侯國仗著自己國家的底蘊深厚,對商鞅這種大才熟視無睹,堅決不予以重用,最後竟然把商鞅這種大才放到了秦國(哪怕想辦法直接搞死商鞅對東方的諸侯國也是極佳的一個做法)。

商鞅來到了秦國,既有自願角度,也有很大的被迫原因。而商鞅來到秦國之後,並沒有急著去拜訪秦君,而是先遊歷了秦國的河山關隘,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自己足夠了解秦國的基礎以及國力,以後的變法目標做了鋪墊與踩點。

就在商鞅遊歷秦國之後,這位一代大才見了秦君,一開始商鞅試圖試探秦君,連續兩日,分別以仁道、王道來給秦君講解,不過秦君聽完之後昏昏欲睡,不但不再認為商鞅是一個不可小覷的人物,還覺得商鞅可能像是一個騙子。

關鍵時刻,商鞅拿出手段,開始在闡述自己的“霸道”,秦君馬上就來了興趣,並且很快就全權委託商鞅放開手腳的變法,之後商鞅也不負眾望,在變法的幾年之後,秦國就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就是秦國的軍隊建設,由於軍功授田,所以秦軍不僅紀律嚴明,而且戰鬥力也提升了很多檔次,經常瘋狂追殺潰敵——首級就是財富。

在農業上,商鞅建議極度重視耕田,實施重農抑商的政策,讓秦國的百姓有更多的糧食,有了更多的糧食,就會種出更多的糧食,後來,秦國的糧食逐漸增多,秦國的國庫也逐漸豐盈,使秦國徹底擺脫了自己國弱的態勢。

這之後雖然商鞅被處死了,但是商鞅雖死,秦法不滅。商鞅被處死之後,秦國繼續實施著商鞅的變法道路,商鞅之死與其說是一場政治鬥爭,不如說是一場報復。由於商鞅是法家,而法家,都是竭力加強統治者權威的,所以商鞅得罪了太子,而當太子即位後自然要清算商鞅。

但是,有趣的是,商定的秦法法規依舊沒有變,此後也就必須按照商鞅設計的道路,開始走向了對外擴張的道路,所以說,商鞅是秦國貢獻最大的人,他對秦國的整體強大,乃至最後吞併6國,都是具有極大的貢獻的。


無筆


個人覺得四個人在秦國的歷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貢獻最大的無疑是商鞅。

01、商鞅變法

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他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由一個弱勢之國逐漸走向成為繁榮富強,史稱“商鞅變法”。商鞅把秦國由奴隸制度走向封建制度,跨出了根本性的偉大一步。

商鞅變法在政治上,徹底改變了秦國的世襲制 ,改為軍功制,大大刺激了士兵的戰鬥力。此外還建立了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和民風民俗,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法律;

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老百姓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


02、張儀破六國合縱抗秦

蘇秦遊走六國,制定了合縱抗秦聯盟,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是張儀的出現,扭轉了乾坤,他首先以六里地欺騙楚懷王,破壞了齊、楚之間的聯盟。後遊走其他各諸侯國,六國合縱抗秦聯盟徹底被破壞,秦國穩坐霸主地位。

03、魏冉助秦昭襄王登上王位,立下軍功無數

魏冉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秦昭襄王之舅。從惠王時起,秦武王23歲因舉鼎而死,沒有子嗣,各兄弟爭奪王位。魏冉擁立了秦昭王,並一舉剷除了爭位的對手,一時間權傾朝野。

公元前275年,魏冉任相國,帶兵進攻魏國,打敗魏將芒卯,攻入北宅,並圍攻大梁。

公元前前274年,魏國揹著秦國同齊國合縱交好 ,魏冉領兵攻打魏國,斬敵四萬人,取得了魏國的三個縣。魏冉又增加了封邑。

公元前273年,魏冉與白起、客卿胡陽再次攻打趙國、韓國和魏國,大敗芒卯,斬首十萬人,奪取了魏國的卷、蔡陽、長社,趙國的觀津。



04、范雎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並幫助秦昭襄王剷除了外戚勢力

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為秦國之後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制動了作戰的基本方針。

范雎同時幫助秦昭襄王剷除了宣太后、魏冉為首的外戚勢力,使得秦王真正能夠當家做主,少了一份阻礙和制約。

所以誰四個人對於秦國的貢獻都是居功至偉,商鞅起了根本性作用,功勞無疑最大。


少禾君


商鞅、張儀、魏冉和範睢這4人都曾任秦相,都為秦國的強大及統一大業立過不朽之功。對比這4位能臣所立的功勞及對秦國強大並一統六合的貢獻,本人認為還是商鞅最大。原因分析如下:

一、商鞅是秦國處於危難時期入秦事秦的,他在孝公嬴渠梁通力支持下,在秦國全面、徹底推行變法,使秦國經濟迅速發展,人囗快速增長,軍事隨之日益強大,秦國因此由弱國一舉變為天下最強大的諸侯。孝公之後秦歷代君王一直堅持商鞅之法實現強國強軍,為秦最終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張儀是在商鞅變法,秦國掘起後入秦為相的,張儀最大的功勞便是幫助秦國施以連橫之策應對山東6國合縱攻秦之策,通過外交手段分化了6國合縱聯盟,使6國沒能形成聯合抗秦合力,為秦國爭取到良好的和平發展環境,為秦國的加速強大創造了條件。

三、魏冉的主要功績一是助嬴稷奪得秦君寶座,成造王業。二是戰功顯著,領軍進攻魏國、趙國、韓國和魏國等諸侯,一路攻城略地,不斷蠶食各諸侯的土地和人民,進一步鞏固了秦國霸主地位。

四、範睢則是在秦昭王嬴稷時期入秦為相的。其主要功勞一是助昭王奪回王權。二是幫助秦昭王採取遠交近攻的外交軍事策略,一舉削弱了周邊韓、魏等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三是負責籌集糧草全力配合白起打贏了秦趙長平之戰,殲敵40萬,使各諸侯說秦色變,為秦實現大一統夯實了基礎。秦始皇丞相李斯對範睢的評價是:″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商鞅之後的上述3位秦國丞相,都取曾建立了顯赫功勞,但在秦統一這座大廈建設中,這些功勞都是磚瓦、棟樑之物,商鞅變法才是整個大廈基礎。所以說商鞅的影響力最大,貢獻最大。






一杯香茗一歌聲


商鞅、張儀、魏冉和范雎對秦國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相對來說商鞅的貢獻最大。

魏冉的貢獻要大於張儀、范雎

張儀、范雎是文臣,主要貢獻在外交方面,減輕了秦國的壓力。

張儀的貢獻主要有三:一是瓦解了東方六國的合縱盟約;二是擔任魏相,說服魏王不要攻秦;三是連續忽悠楚懷王,楚國國力下降,秦國壓力減輕了很多。張儀主張攻打韓國,進兵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策略有重大缺陷:一是會錯失攻打巴蜀的良機,二是會引起諸侯國的同仇敵愾。

范雎在幫助秦昭襄王掌握國家大權的過程中,打擊了宣太后、魏冉一派,屬於國家內鬥,對秦國而言無所謂什麼貢獻;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指引秦國逐步蠶食列國,為統一天下制定了進攻路線;范雎為人心胸狹隘,任人唯親,陷害魏冉、白起,功勞不小,過失也不小。

張儀、范雎的貢獻在於局部減輕了秦國的壓力,如果沒有他們,秦國最終也會統一天下,只不過會緩慢一些。


魏冉文能治國,武能開疆拓土。魏冉四度為相,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多次帶兵出征,戰功赫赫,威懾諸侯。魏冉最大的貢獻還在於舉薦了殺神白起,白起前後殲滅列國將士近百萬,為秦國統一天下掃清了障礙,而這背後,離不開魏冉的提拔、栽培。

商鞅文武雙全,改變了秦國落後的局面,帶領秦國走向強大

商鞅剛到秦國時,秦國還是末流國家,被魏國壓制的喘不過氣來;商鞅去世時,秦國已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國家,僅僅用了二十年!

商鞅通過變法,改變了秦國貧困、疲弱的局面。商鞅變法的核心內容是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商鞅不僅文能治國,戰場上也是一把好手。公元前354年,秦軍殲滅魏軍七千人並佔領少梁,商鞅是主將;公元前352年商鞅率兵長驅直入,包圍並佔領魏國舊都安邑;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圍並佔領固陽;公元前341年,商鞅率軍迎戰魏國,俘虜魏軍主將公子昂。

綜上所述,商鞅通過變法,秦國國力日益強盛;商鞅率軍出擊,打破了昔日霸主魏國的圍堵,改變了戰國的歷史格局;商鞅對秦國的貢獻大於范雎、張儀和魏冉!


小楊品史


毫無疑問,這個自然是商鞅。論秦國各政治家的功績,我的觀點是:商鞅>李斯>張儀>魏冉>甘茂>範睢>呂不韋>蔡澤,宗室的不算在內。

在商鞅以前,秦國非常弱小,偏居西隅,民生凋敝,思想落後,還丟掉了世代所有的河西之地,這是非常恥辱之事。另外,直到獻公時代才廢除“人殉”。“列國卑秦”是整個戰國前期的主流態度,可見秦國有多麼落後。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商鞅的變法所遇到的阻力有多大。

但是在商鞅之後,整個態度發生180°大轉折,列國不再卑秦,而是“懼秦”。從“卑”到“懼”,一字之差,需要做出多麼驚天動地的事業來呢?但是商鞅做到了,不僅做到了,而且還為整個戰國後期主體走向(秦國一統六國)奠定了政治基礎。“收復河西”,在以往是要耗費巨大傷亡代價的事情,在商鞅開闢的政治道路中,僅僅是隨手採折的花朵。

其次是李斯,題目中沒有,忽略。再其次是張儀。張儀是縱橫天下的頭號人物,正是由於張儀將“天下”劃分成一縱一橫,列國合縱,張儀就搞連橫,這樣的策略才使得秦國巨大的能量得以充分的釋放。戰國後期多次合縱攻秦,沒有“連橫”對策,秦國未必能每一次都打勝仗。

魏冉執政時,是秦國領土擴張最大的時候(除了秦始皇時期)。魏冉本人文韜武略,卻還能舉薦白起,兩個人聯手為秦國奪取了河東大片地區,陶邑地區以及楚國東部,儘管顯得飛揚跋扈,權傾一時,但功勞巨大,有說話的資本。

至於範睢,協助昭襄王奪權,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併為長平之戰立下功勞。但是,為昭王奪權,怎麼可能比為昭王奪取君位的功勞更大?長平之戰後,範睢提攜的兩個人,王稽、鄭安平均投降敵國,打破秦將從未有投降的先例,並導致魏冉、白起奪取的大片土地喪失,這又怎能不算在範睢頭上呢?


安若凡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顯而易見,商鞅對秦國的作用影響甚大,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也延用了很多商鞅變法時創立的制度。而且依舊是依法治國,推崇法家思想。以上四人都做過秦國丞相,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他們在秦國理政時期取得的成就。

張儀--連橫之策解六國結盟之憂

張儀,生年不詳,死於公元前310年,是戰國時期魏國安邑人,師承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謀略家和外交家。其連橫之策得到秦惠文王的支持,被秦惠文王任命為丞相。張儀理政期間,因其要應對六國聯盟抗秦的局面,主政連橫外交,軍政要務主要是樗裡疾輔助。

政績:以“橫”破“縱”

張儀出任秦國丞相後,主要的工作就是用“連橫”破除六國的“合縱”。他的特點是口才出眾,同時又會使用一些“小奸詐”。但是,他的出發點都是利秦。他先是去魏國,軟硬兼施使魏王背棄合縱盟約,與秦國結盟。而後,又去楚國遊說,承諾楚王,如果楚國與齊國斷交,同秦國結盟,秦國會把商、於之地六百餘里還楚。楚王信以為真,與齊國斷交,並且派一名將軍隨張儀回秦國取回商、於之地。誰知張儀回秦之後,三個月不露面。楚王大怒,派出10萬軍隊攻打秦國,失敗,還被秦國奪取了丹陽、漢中兩地。楚王不甘心,再次攻秦結果又失敗了,只好和秦王講和。秦王提出用商於之地換取楚國黔中之地,楚王竟然要求,只要將張儀送到楚國並親子殺了他,他就願將黔中之地交給秦國。張儀隻身赴楚,但他不是全無準備,通過秦國在楚國的商人買通了寵臣靳尚和楚王寵妃鄭袖,使得楚王沒有殺他,還接受了他提出的將兩國太子互為人質永結同盟的建議。楚王答應了,至此楚秦結盟。而後,他憑藉自己出色的外交手段使其他戰國由抗秦變為親秦,瓦解了六國抗秦的危機。秦惠王死後其子秦武王繼位,武王不喜歡張儀,張儀就辭去相位,後死於魏國。



張儀

魏冉-- 扶位秦昭王 舉薦白起

魏冉是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秦昭襄王的舅舅。秦武王舉鼎被砸死後,武王無子傳位給秦昭王嬴稷,嬴稷和宣太后長年在燕國做人質,回秦國後因其在秦國沒有根基,其同族兄弟贏壯與其掙位,魏冉當時已在秦國任職,因為與宣太后的關係,所以他極力擁立嬴稷繼位,並幫助其剷除了贏壯勢力,使秦昭王登基。

其二,魏冉的功績還體現在外交和軍事方面,外交方面出使齊國使促成齊王和秦王同時東西稱帝。軍事方面向東征討擊敗“三晉”和強楚,“苞河山,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但是,我認為他更大的功績是舉薦白起為秦軍將領,並和白起配合默契,打了一系列勝仗。



魏冉

范雎--“遠交近攻” 助力長平之戰

戰國時期魏國人,在魏國險被魏國相國鞭笞致死,逃往秦國後,給秦昭王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被秦王命為丞相。是戰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

范雎到秦國時,正是魏冉在秦國勢力鼎盛時期,所以他提醒秦昭王要加強王權,在他的不斷謀劃下,秦昭王廢后,並罷黜了魏冉為首的“四大楚君”,穩定了自己的王權。同時,他建議秦王與較遠的齊國修好,兼併韓國和魏國。在長平之戰中,他使用反間計,使趙國換掉廉頗啟用“紙上談兵”的趙括,使得白起全殲五十多萬趙軍。

范雎(電視劇照)

商鞅--變法強秦 為統一六國奠定基礎

最後點評商鞅,是因為筆者認為商鞅之於戰國時的秦國來說,有脫胎換骨的曠世奇功。因商鞅變法,使秦國經過二十多年的變法從一個西境弱國變為另其他六國為之色變的“強秦”。不論是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都使秦國強出於其他戰國。

1. 第一次變法:(1)頒佈實行魏國李悝的《法經》,並增加連坐法, 輕罪用重刑; (2)廢除舊世族世襲, 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佈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 (3)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特別獎勵墾荒;規定,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並且限制商人經營的範圍,重徵商稅。

2.第二次變法:(1)“開阡陌封疆”,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2)推行縣制,設置縣一級官僚機構;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3)遷都咸陽,修建宮殿;(4)統一度量衡制,頒佈度量衡的標準器;(5)編訂戶口,五家為伍,十家為什,規定居民要登記各人戶籍,開始按戶按人口徵收軍賦;(6)革除殘留的戎狄風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規定凡一戶之中有兩個以上兒子到立戶年齡而不分居的,加倍徵收戶口稅。

商鞅

商鞅變法徹底改變了秦國的面貌,國力強盛,百姓富庶,軍隊強悍。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全國仍然推行法家思想,採取的一系列治國措施,其實很大部分都是延用商鞅變法時提出的治國之策。所以,商鞅之於秦國的貢獻不止於一代君王。六代秦王都是在商鞅變法的框架下砥礪前行,到秦始皇時一統天下。所以說商鞅變法,對秦國統一六國天下打下了很堅實的基礎,這是其他三位丞相所不能及的。


江湖小叨叨719


以我個人認為,秦國四相商鞅、張儀、魏冉和范雎,商鞅對秦國貢獻最大。

商鞅入秦時,秦孝公接手的是一個外有強魏壓境,內有舊世族掣肘的一貧如洗的舊秦國。

而且秦人私鬥成風,無心耕種,各種舊的制度嚴重製約著秦人耕戰殺敵、掙取功名的積極性。

商鞅入秦之後,“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在那種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不顧個人生死榮辱,一心輔助秦孝公變法圖強,不但頂住了舊世族的壓力,推行了新法,戒除私鬥,獎勵耕戰,為秦國的強大打下了紮實的根基。

一部《商君書》延續到秦朝滅亡,都一直被奉為圭臬,可見其影響力之強,作用之巨大。可以說沒有商鞅變法,就沒有秦國翻身的日子。正是在商鞅任內,秦國的經濟、政治、軍事都一步步走向了強大。由以前窮困黷武、任人欺凌的弱秦,變成了逐鹿天下的霸主之一。

其次,對秦國貢獻第二大的應屬范雎,范雎入秦後,改變了秦國的對外策略和外交政策,“遠交近攻”就是其提出來的外交韜略。秦昭襄王據此降服韓國、攻破趙國,打壓楚國,自此以後,所謂合縱連橫,幾乎難以成勢,秦國大出天下,無人能捊其纓。

而且范雎入秦後在內政上也有巨大建樹,其中促使秦王收復權力,廢掉外戚集團,消除太后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等。

魏冉是接棒商鞅之後對秦國做出了一些貢獻的實權人物,魏冉任上,擁立昭王,鞏固宣太后權力、保舉白起、攻魏伐楚,將商鞅的政策深化貫徹,使之固化。使秦國基業穩固、走出函谷關,問鼎天下。

最後才是張儀,張儀雖然名氣很大,實際上在他任上,其權力最小,主要是應對外事,大多數時候就是耍嘴皮子。張儀任上的主要政績就是以連橫破了合縱,使山東六國心生嫌隙,不再鐵板一塊。秦國從此可以從容不迫的拉一國打一國,還一度成為諸國聯盟伐齊的主導者。


謝金澎


商鞅、張儀、魏冉和范雎四人都為了秦國的發展壯大做出了自己傑出的貢獻,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這些人,恐怕秦國未必能夠真正的一統天下,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但是若是要細論誰的功勞最大還真不好說。

因為這些人都是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偉人,要比較他們誰的貢獻最大就相當於要比較讓華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誰的貢獻最大一樣,不同的歷史環境之下其實很那區分的那麼清楚。

不過若是硬要強行比較的話,小編以為商鞅貢獻最大。因為他不僅是後人的基礎,而且延續的時間也最長。

商鞅入秦之前,秦國雖然經過了百里奚的變法,從一個邊陲小國稍稍的強大了一些,可是再大的螞蟻也只是螞蟻,根本無法與大象一爭高下。那個時候,秦國已經快要被魏國打的滅國了,國內基本上十五歲以上的男丁都入軍了,糧食儲備也快消耗殆盡了。

可是商鞅入秦之後,商鞅與魏國割地休戰,對內主持變法,開始重視農業,經過了幾年的修養生息之後,為秦國裝備了一支新軍,並很快的在秦魏之戰中奪回了當初割讓出去的土地,讓秦國從此有了保家衛國的能力,讓天下的各國不敢在輕易的試探秦國的兵鋒。


張儀:張儀是在商鞅死後入秦的,他進入秦國為秦國破除六國合縱,在商鞅所建立的基礎之上完善了秦國的外交政策,使得秦國一統天下的根基更加的健全,使得秦國能夠很快的稱霸六國。

至於後面的魏冉和範睢,他們雖然的確為秦國的強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是與商鞅和張儀相比,他們兩人少了一點為天下萬民的大氣,他們很多時候都是在為自己謀取利益。而且他們兩人的貢獻也都是在張儀和商鞅的基礎之上的,若是沒有商鞅於張儀打下的堅實的基礎,根本就沒有他們兩人發揮的餘地。





所以,小編以為這四人之中商鞅的貢獻最大,因為他是後面三人的基礎,而且後面三人的貢獻都只侷限在他們那一代或者幾代人身上,而商鞅的貢獻卻一直伴隨著整個秦國強大的歷史!

如果你喜歡的話,記得點擊一下關注!


核彈教育


答:商鞅。我將從個人觀點、歷史公認觀點以及具體事實加以論述。

我個人觀點。同意的給個贊。

歷史公認觀點。

這麼和大家說吧,中國古代歷史上公認的六大政治家管仲、商鞅、諸葛亮、王猛、王安石、張居正,出政治家困難吧!

並且在這些政治家當中,只有商鞅的變法改革取得了徹底的成功,雖然商鞅最終不得好死,但是他的變革被保留,並貫徹執行了。

同意的給個贊。

事實角度分析

但是其他類型人才,每朝每代都能出現幾個甚至十幾個。

商鞅做的是戰略性的佈局,而張儀、魏冉、範睢做的是戰術上的落實。

商鞅變法,實施了20年,促使秦國變成了戰國時期的一等戰國,國力雄厚,農業發達,士氣高漲。

張儀,依靠外交連橫策略減少敵對國家。

魏冉,依靠強大國力軍力開疆擴土。

範睢,依靠遠交近攻策略,解除了秦國戰略目標迷茫。

後幾位的作用,其實給好些有才幹的人,明眼人都可以做出來。

但是系統性的綜合改革,不是隨便找人可以做出來的。

同意給個贊。

文|玉之溪


玉之溪


【泛文化寫作營】

關於商鞅,張儀,魏冉和範睢,誰對秦國的功勞最大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商鞅。其理由如下。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一棟30層高的大樓,是地基重要?第一層重要?還是第二十層重要?第三十層重要?答案不言而喻顯而易見。

我們還是回到主題,看這四人在那個戰火紛飛鐵馬金戈的時代到底做了什麼。

先說商鞅。

商鞅入秦前,在秦獻公時,獻公為強大秦國就嘗試性的在秦國進行了改革。主要進行了三個方面的改變。一是廢除人殉,二是遷都,三是推行秦簡公時期的“初租禾”政策。這三個方面的改變的確使秦國開始有了變化。但秦獻公調和不了貴族集團與地主之間的矛盾,無奈只好以收復國土的名義發動對外戰爭以求政權穩固。與強敵魏國的幾場大戰下來,本來稍有起色的秦國跨掉了。秦獻公本人也因傷含恨去世。

秦孝公接手秦國時,秦國已是山河破碎風雨飄搖。國內民不聊生,國外強敵伺機而動。在這個時候,商鞅出現在秦國的舞臺,以其法家固有的鐵血手段,在孝公的強力支持下,在秦國建立起了一個完備的戰時法制社會,以力挽狂瀾之勢成功的挽救了衰退中的秦國,從而徹底改變了秦國積貧積弱的面貌,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

商鞅居秦二十餘年,進行了二次大的變法。

一是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六年)進行的變法。其主要內容包括有四個方面。

一是戶籍改革,實行什伍連坐;

二是獎勵軍功、禁止私鬥,廢除世卿世祿制、建立二十等級軍功爵制;

三是重農抑商,獎勵耕織,重耕重戰;

四是加強中央集權建立郡縣制。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在秦國又進行了第二次變法,因史料的欠缺,我們不完全瞭解這次變法的全部內容,但從遺留下來的《商君書》中,我們推斷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廢井田開遷陌允許土地私有;

二是加收稅賦;

三是統一度量衡;

四是向列國表達秦向東發展的決心遷都咸陽直面山東六國。

這二次改革變法,最終改變了“列國卑秦”的面貌,戰國時期的一個西方大國正式向山東六國宣告,秦國從此走向了歷史的舞臺!

所謂亂世用重典!我們不必以現代人的標準來詬病商君之法。在挽大廈將傾之時建立一個戰時法制社會其本身就是一個巨大功勳!說秦國的締造之功始於商鞅毫不過分。

次說張儀。

張儀是在戰國中期群雄並起列國爭雄時進入秦國的。秦國時為秦惠文王。當時的整體形式是七雄縱橫但無一國獨大,各國都面臨著想吞併彼此又要防止被吞併的危險,於是合縱連橫便出現在戰國的舞臺上。合縱連橫最初主要針對秦國而生,但最終被秦國所利用。從而衍生出後來的“遠交近攻”的戰略決策,秦國笑到最後!

所謂合縱,就是南北國家聯合,主要針對燕、趙、魏、韓和楚與齊秦對抗;所謂連橫,就是秦國以利益拉攏一些弱國加入到自己的陣營中,分化瓦解五國或六國聯盟,並利用五國間的矛盾,時而聯合時而武力破壞五國或六國聯盟,削弱六國實力的政策。

張儀,就是秦國這一階段性國家戰略政策的具體執行人。其對手是公孫衍。公孫衍,魏人,曾入秦為官,職犀首(這點有爭議,犀首到底是官名還是公孫衍的號未有定論),首創合縱並重創秦國。

張儀以其三寸不爛之舌,或鼓惑人君,或以利誘人,或坑蒙拐騙,惑以武相挾,以種種手段破壞合縱,改變了列國爭雄時的外交政策,即分化了敵營,間離了五國或六國關係,又削弱了五國實力壯大了自身國力。從而為一秦獨大奠定了基礎。

這是歷史發展過程中階段性的貢獻。

三說魏冉。

魏冉,著名的秦宣太后之弟,在秦武王舉鼎而亡秦王權力出現真空時,聯合甘茂、樗裡疾等人擁立贏稷登位,是謂秦眧襄王。這是魏冉的首功。

魏冉在公元前304年,昭襄王登基的第二年,以主持軍事的大將軍身份平定了“季君之亂”,其血腥暴力的鎮壓一時震驚、名震秦國,此後再無公族王室子弟覬覦王權,鞏固了秦王贏稷的王權(贏稷的王權在前四十年都在宣太后的影響下度過,其真正掌權是在宣太后死後)。

魏冉第三功是發現並保舉了中國歷史上一個開掛的軍事人材人稱屠夫的白起。這是一個在戰國中期令列國膽寒恐怖的名字,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之魂,是所有後來為帥為將者畢生追求的戰爭楷模和標杆。他為開創秦帝國立下了不杇功勳。

魏冉第四功是“東益地,弱諸侯,使諸侯稽首事秦”。

可以說,秦國沒有魏冉,秦國的歷史走向就可能改向!秦國最終統一六國的時間就會無休止的退後。他對秦國發展貢獻也是巨大的。

最後說範睢。

範睢,魏人。與魏冉同是秦昭襄王時期的人物,正是他入秦後取代了曾四任丞相的魏冉成為秦相。範睢作為一個縱橫家,其對秦的主要貢獻是改變了秦國為削弱他國對六國的武力蠶食方向,以“遠交近攻”之策從外交上擠壓、從軍事上打壓周邊國家,並以一統天下的決心逐步擴張秦國領土,充贏秦國人口,為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夯實了基礎。《諫逐客書》載:“昭王得範睢,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正是範睢對秦國貢獻的具體總結。

綜上所述,商鞅以下三人均是在秦國特定的、階段性的歷史時期為秦帝國的誕生作出桌越貢獻的人物,他們都是在商鞅建立戰時法制、並經後世不斷修改完善形成《大秦律》的基礎上,在歷史的不同時期對秦國所作的貢獻。相較於開創歷史新河的商鞅而言,他們是繼承者和發揚者!如果沒有商鞅法制這盞明燈的照耀,他們就是強也只能強於表面而不會強於根本,只會強於一時而不能強於永遠!

首開變法強國並輝煌一時、到最後走向沒落衰敗並最終亡國的魏國便是最好的例證和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