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哪位武將出場最短卻很厲害?

以理化清


當然是曲阿小將了。

曲阿小將無名無姓,僅僅在三國演義第15回出現過,因其武力深不可測,出場時間極為短暫,成三國演義四大隱藏名將之一,另三位隱藏名將分別是:潘鳳、胡車兒、馬忠。



這事發生在三國演義第15回,孫策率軍攻擊揚州刺史劉繇之時,兩軍對峙期間,有一天晚上,孫策做了一個夢,夢見漢光武帝召見自已,於是在第二天,就帶著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猛將共十三騎出城尋找漢光武帝的廟。

孫策這前腳一出城,劉繇很快就得到情報,但是劉繇判斷這是孫策的誘敵之度,因此按兵不動,當時太史慈正在劉繇帳下,聽說這事後,覺得這是捉拿孫策的好機會,於是不等劉繇下令,立即準備披甲上陣捉拿孫策。



在出營捉拿孫策之前,太史慈對著營中的兄弟喊了一嗓子:有膽氣的都跟我來!但是營中的將領沒幾人動,只有一個小將說:太史慈真是猛將啊,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這位小將就是三國演義中鼎鼎有名的曲阿小將,因為小將沒有記載姓名,當時又是在曲阿(今江蘇丹陽)這個地方,因此稱呼小將為“曲阿小將”。



為什麼說曲阿小將歷害呢?你想啊,孫策人稱江東小霸王,武藝高強,作戰勇猛,當時江東很多人怕孫策,不敢與其交戰,現在太史慈居然敢出門斗孫策,說明太史慈無論是勇氣還是勇猛都是不輸孫策的。

當時孫策那邊有十三個人,而太史慈和曲阿小將兩個人就敢去擒拿孫策,這要不是武藝高強,作戰勇猛,就是腦子壞了,所以只能理解為曲阿小將也是個很歷害的武將,從後面的經歷也能看出曲阿小將不同凡響。



太史慈與曲阿小將出了門之後,正好遇到孫策,太史慈大叫一聲:孫策不要走!孫策回頭一看,只看到兩人兩騎衝自已而來,接著孫策與其部下共三十騎一字排開,準備迎敵。

太史慈大叫,哪個是孫策,出來一戰,孫策說我是,然後問太史慈,你是何人,雙方互相報了姓名之後,並約定單挑,太史慈縱馬挺槍,直取孫策,兩人戰在一起。



孫策與太史慈戰了五十回合 ,不分勝負,於是太史慈就想著詐敗引孫策離開同夥,然後擒住孫策,於是佯裝敗逃,孫策就追趕,兩人你來我往的又打了五十回合,還是不分勝負。

最後兩人從馬上打到馬下,互相抓住對方的槍,在地上奪槍,之後棄了槍,還在廝打,孫策搶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也搶走了孫策頭上的頭盔,孫策用戟來刺太史慈,太史慈用頭盔擋住。



在孫策與太史慈單挑的一百回合之內,曲阿小將一個人就對付著孫策手下的其他十二騎,這些人有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猛將,還有幾個不知名的衛兵。

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哪一個不是猛將,合在一起的話,就算是天下第一的呂布一時半會也不一定能拿下他們十二個人吧,但是曲阿小將就可以,雖然三國演義沒有描述曲阿小將是如何應對這十二個人的,但我們已經從這裡看出了曲阿小將絕非普通人。



曲阿小將的武藝和勇氣應該與太史慈不相上下,所以他才有膽氣和勇氣隨太史慈挑戰江東小霸王孫策,而且曲阿小將還是一個人對12個猛將,這份膽識,放眼整個三國,有幾個武將能比?

所以說到出場時間最短卻很歷害的武將,肯定非曲阿小將莫屬,他出場的時間就只有這一回,之後就不知去向,然後敢一個人獨鬥十二員猛將,算得上是三國最歷害的武將之一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演義》中出場最短卻很厲害的武將應該就是諸葛亮的孫子諸葛尚了。他出場和戰死都是在《三國演義》的第117回,而且還是隻出現在下半回,不過其表現非常搶眼。

在魏國發起滅蜀之戰後,姜維死守劍閣,魏軍難以突破,鄧艾於是領軍偷渡陰平,取了江油、涪城。劉禪命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軍前去抵擋,而諸葛尚則是先鋒。諸葛尚正式上陣單挑只有一次,就是一人獨戰師纂、鄧忠二將,將他們擊敗。

師纂是鄧艾手下的偏將,在三國後期也是表現活躍。而鄧忠更了不起,曾經和姜維兩人大戰三四十合,不分勝敗,姜維見鄧忠槍法沒有破綻,詐敗想用暗箭射之,結果鄧忠眼疾手快躲過冷箭。如果不是姜維躲的快,差點就被鄧忠殺了。

姜維也是三國後期的勇將之一,能和他戰平的,也只有鄧艾、鄧忠父子了。而鄧艾還曾經和文鴦大戰五十合打平,雖然文鴦當時劫營已經戰了多時,但是鄧艾也是率軍倉促來援,兩人體力都有所損耗,結果還是戰平,鄧艾和文鴦之間武藝應該差距不大。

所以綜合來看,姜維、鄧艾、鄧忠和文鴦四人武藝接近,根據他們的表現,大致和前期的張遼、張郃等人相當,算一流武將。

而且就在諸葛尚和師纂、鄧忠二將交戰前,因為他們因為被諸葛亮的雕像嚇退,鄧艾給二人下了死命令“再不取勝,必當斬首”,所以此戰兩人肯定是拼了命來打的。但是諸葛尚以一人對拼命狀態師纂、鄧忠二將,卻還是把他們殺的大敗

諸葛尚的表現明顯要強於鄧忠,也要強於姜維、鄧艾、文鴦。而且諸葛尚此時只有十九歲,如果等他長到壯年,經驗更足,其武力即使放在三國前期,也是可以算超一流武將之列,應該說非常了不起了。

可惜諸葛尚生不逢時,出場時已經是蜀漢滅亡之際,最後戰死沙場。


不沉的經遠


出場很短就被斬殺的諸如潘鳳、方悅之類,雖然出場很短但是戰鬥力也是撲街的,但是演義中還是有一些出場很短但是很神勇很厲害的一些武將,我列舉幾個我知道的,拋磚引玉。

一、華雄

華雄是一個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的猛將,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華雄作為先鋒官初戰,表現優異。

華雄夜襲孫堅軍營,孫堅部將祖茂將孫堅頭上赤幘戴上冒充孫堅引開華雄,後祖茂於林後殺出,揮雙刀欲劈華雄;雄大喝一聲,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

之後華雄又在汜水關向群雄挑戰,袁術驍將俞涉出馬,結果“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 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 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

但是華雄出場即巔峰,之後關羽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 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 上。其酒尚溫。

二、麴義

麴義是袁紹賬下大將,能征善戰,屢建戰功,早年在涼州,精通羌人戰法,率領著袁紹的精銳部隊。在界橋之戰,以八百兵大破公孫瓚兩萬步兵和一萬騎兵。

但是演義中麴義依然是出場就是巔峰,麴義令弓手皆伏於遮箭牌下,只 聽炮響發箭。嚴綱鼓譟吶喊,直取麴義。義軍見嚴綱兵來,都伏而不動;直到來得至近,一 聲炮響,八百弓弩手一齊俱發。綱急待回,被麴義拍馬舞刀,斬於馬下,瓚軍大敗。左右兩 軍,欲來救應,都被顏良、文丑引弓弩手射住。紹軍並進,直殺到界橋邊。麴義馬到,先斬 執旗將,把繡旗砍倒。

看錶現麴義真是神勇,但是帥不過三秒,麴義引軍直衝到後軍,正撞著趙 雲,挺槍躍馬,直取麴義。戰不數合,一槍刺麴義於馬下。

三、王雙

在後三國時代諸葛亮北伐事情,曹魏的王雙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是蜀漢的勁敵。

王雙出場很炫酷,大將軍曹真出班奏曰:“臣近得一員大將,使六十斤大刀,騎千里徵 馬宛馬,開兩石鐵胎弓,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有萬夫不當之勇,乃隴西狄道人,姓王名雙,字子全。臣保此人為先鋒。”睿大喜,便召王雙上殿。視之,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睿笑曰:“朕得此大將,有何慮哉!”遂賜錦袍金甲,封為虎威將軍、前部 大先鋒。

王雙表現也很猛,蜀將謝雄引軍前行,正遇王雙;戰不三合,被雙一刀劈死。蜀兵敗走,雙隨後趕來。龔 起接著,交馬只三合,辦被雙所斬;孔明大驚,忙令廖化、王平、張嶷三人 出迎。兩陣對圓,張嶷出馬,王平、廖化壓住陣角。王雙縱馬來與張嶷交馬,數合不分勝 負。雙詐敗便走,嶷隨後趕去。王平見張嶷中計,忙叫曰:“休趕!”嶷急回馬時,王雙流 星錘早到,正中其背。巍伏鞍而走,雙回馬趕來。王平、廖化截住,救得張嶷回陣。王雙驅 兵大殺一陣,蜀兵折傷甚多。

但是王雙同樣的帥不過三秒,王帥追擊蜀軍行到山坡左側,忽一騎馬從林中驟出,大喝曰:“魏延在此!” 王雙大驚,措手不及,被延一刀砍於馬下。原來魏延受了孔明密計:先教存下三十騎,伏於王雙營邊;只待王雙起兵趕時,卻去他營中放火;待他回寨,出其不意,突出斬之。

華雄、麴義、王雙三人出場都很厲害,但是都是被速殺,沒有一個超過十合,尤其是麴義、王雙一個被趙雲一合秒,一個被魏延一合突襲斬殺,死的很憋屈。


我家的貓叫皮蛋


三國中出場最短卻很厲害的武將,筆者個人觀點認為主要是(都是三國後期的人物了):文鴦,羊祜,陸抗和王濬。

一,文鴦。

文鴦可以說是整個三國後期的一員驍將了。文鴦出場的時間不多,但是卻很“驚豔”。文鴦衝陣殺敵的方式也與眾不同--文鴦單槍匹馬地等敵人追得近了就返身衝殺。如此反覆幾次,敵軍就不敢再追了。不少三國迷們都把文鴦比作是呂布或者是趙雲。

二,羊祜。

羊祜是西晉(280年建立)時期的一位統帥將軍。羊祜的勇猛主要表現不是在其衝鋒陷陣上,而是在第一,羊祜鎮守邊關,可以永保西晉邊防的安寧;第二,羊祜推薦杜預擔任滅吳的先鋒,終於使西晉順利地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三,陸抗。

陸抗是原東吳四大督都之一的陸遜的兒子。陸抗也是三國後期東吳的大督都。陸抗的主要文治武功是,陸抗駐守在長江防線地區,西晉的軍隊就是插翅也難以飛過長江來!

四,王濬。

王濬是西晉滅亡吳國的開路先鋒了。可以說吳國的長江天塹對於王濬來說,就是形同虛設一樣不堪一擊了。唐人劉禹錫曾經寫有《西塞山懷古》一詩,讚譽過王濬率軍攻佔南京城(東吳的都城)的情形的。其詩曰:“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騎蝸牛走高速


《三國演義》裡有一首詩:

“長坂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爭鋒處,又見文鴦膽氣高。”

詩中把“文鴦”比作趙子龍,可見文鴦有多麼厲害!文鴦是三國時代後期最勇猛的大將。

文鴦在《三國演義》中出場時間很短。

《三國演義》第110回,前半個標題是:文鴦單騎退雄兵;所有描寫文鴦的文字還不到900個,佔半頁紙。

文鴦確實非常厲害,《三國演義》中描寫不多,但是,在《魏氏春秋》、《三國志》、《資治通鑑》等書中都有具體描述。

大將軍司馬師廢掉魏帝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消息傳到揚州,鎮東大將軍毋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無比激憤,決定起兵勤王。

司馬師暗中率軍從汝陽悄悄來到樂嘉。

文欽看見大軍忽然到來,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文欽兒子文鴦當時才18歲,手執鋼鞭、勇猛無比、毫不畏懼。

文鴦告訴父親:“趁敵人還未站穩腳步,突然襲擊,一定可以大敗敵軍。”

文欽認為有理,與兒子文鴦分兵兩路,趁夜夾擊司馬師。

小將文鴦身高8尺,全副武裝,腰間懸掛銳氣鋼鞭,綽槍上馬,帶領3000壯士,向司馬師的軍營進發。

司馬師眼睛上長個瘤,剛剛做了割除手術,這次是帶病徵戰。

由於傷口疼痛,司馬師臥床休息,安排300名穿著鎧甲的士兵站在四周護衛。

半夜三更,軍營中忽然人馬亂竄、喊聲連天。

有人稟報司馬師:一支軍隊衝進軍營,帶頭大將,勇猛無敵。

衝進來的大將正是文鴦。

司馬師受到巨大驚嚇,急火攻心,沒有長好的眼珠從肉瘤創口迸到外面,鮮血順著臉頰流了下來,疼痛異常。

司馬師也夠頑強的,為了不擾亂軍心,他緊咬被頭,被頭都咬爛了,硬挺著沒有叫喊一聲。

文鴦在司馬師軍營中,左衝右突、無人能當。

勇敢的將領,上來抵擋,文鴦用槍橫搠、舉鞭豎打。一時之間,殺死160多名將士。

文鴦幾次殺到主帥營帳旁邊,都被如雨一樣的箭矢射回。

文鴦一邊奮力衝殺、一邊等待父親率軍到來。

一直殺到天亮,從後方來了一支隊伍,文鴦以為是父親到來。

卻見到來的大將,躍馬橫刀,照直向自己殺來。

文鴦明白,司馬師的援軍趕到了。

戰了一夜的文鴦挺槍與來將大戰,50多個回合之後,不見輸贏。

天已大亮,魏兵前後夾擊文鴦。

文鴦單槍匹馬,在魏兵中殺出一條血路,向南逃跑。

200多名魏將依仗人多勢眾,精神抖擻,追趕文鴦。

追到樂嘉橋旁邊,眼看就要追上,文鴦調轉馬頭,大叫一聲,照直衝入魏將陣營中。

文鴦舉起鋼鞭,對著魏將一頓猛打,十幾名魏將應聲被打落馬下,於是,紛紛後退。

文鴦回頭,慢慢行走。

魏將聚在一起,商議之後,100多名將領一齊追殺文鴦。

文鴦非常憤怒,再次撥轉馬頭,舉起鋼鞭,殺入魏將隊伍中,用鋼鞭又打死十幾名魏將。

當文鴦再次緩緩後撤時,魏將又一齊追來。

如此反反覆覆6次,都被文鴦一個人殺退了。

夜裡,文欽迷路了,找到道路時,已經找不到兒子文鴦了。

這次偷襲沒有成功,但是,文鴦的勇猛已經威震魏兵。

司馬師大軍打敗了文欽,但是,班師回軍後,司馬師就因為眼珠迸出而死亡。

後來,文欽死亡,文鴦再次投奔魏國;西晉代魏後,文鴦擔任平虜護軍。

鮮卑部首領禿髮樹機能在河西舉兵反晉,先後擊殺胡烈等西晉多名封疆大吏。

晉武帝司馬炎任命文鴦,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

文鴦大破禿髮樹機能,迫使鮮卑族20萬人投降歸順。

文鴦名聞天下。

司馬炎駕崩後,晉惠帝司馬衷即位。

皇后賈南風發動政變,誅殺太傅楊駿及其黨羽。

諸葛誕的外孫、東安王司馬繇,痛恨文鴦,因為當年文鴦背叛諸葛誕,致使諸葛誕敗亡。

賈南風政變成功後,司馬繇誣告文鴦與楊駿一同謀反,賈南風殺害文鴦,並且夷滅三族。

有勇有謀、驍勇善戰的一帶武將文鴦,沒有戰死在沙場上,而是死於政治鬥爭的暗箭。

猛將未得善終,淪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岳飛的飛


《三國演義》是一部群雄的角鬥史,每個英雄的表演都足夠精彩,說起本次提問,我覺得出場時間最短,而表現最為出色的當屬顏良,文丑。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們出場時間最短,但都在第一時間秒少曹操手下群雄,最後雖敗於關羽,但也未減他們的絲毫鋒芒,可謂悲壯收場,雖敗尤榮!


臣本布衣51


曹昂!曹操長子

舍馬救父

曹昂,字子脩。曹操長子,沛國譙縣人。庶妻劉氏所生,但由於生母早死,是以由正室丁氏撫養大。聰明且性情剛膽謙和,為曹操所喜愛,二十歲時即舉孝廉。

建安二年(197年),曹昂隨曹操出征張繡,張繡投降,曹操納了張濟的遺孀鄒夫人,張繡因此懷恨曹操。曹操聽說張繡不高興,就秘密準備殺掉張繡。結果計劃洩漏,張繡偷襲曹操,曹操戰敗,曹操的座騎絕影也因為張繡軍的伏擊而身亡在宛城, 曹昂更是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曹操,主動將自己的座騎戰馬讓給父親曹操逃脫,步行保護其父脫身於宛城, 而近身侍衛典韋為了堵住寨門讓曹操脫險負責斷後阻敵,最終曹昂與典韋、曹安民一同戰死於宛城。

身後之事

養母丁夫人得知曹昂戰死後而痛哭,所以她便大罵曹操:“你害死了我的兒子,從此我沒什麼可留戀的!” 丁夫人其後怒而回其故鄉。爾後曹操曾親自回丁夫人之故鄉找丁夫人,撫摸丁夫人的背說,我們一起坐車回家,好不好。可丁夫人默不作聲,曹操走到門前問,跟我回去,行不行?丁夫人依舊默不作聲,二人關係從此斷絕。

後來曹操病重,自認為時日無多,嘆息說:“我一生做事,沒有什麼後悔的。假如死後還有靈的話,子脩如果問我他的母親在哪,我將怎麼回答啊!”

而由於卞夫人成為正室,卞夫人所生的長子曹丕則成為嫡長子,最終繼承曹操的魏王位,並脅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並代漢朝建立曹魏。據載曹丕登基稱帝之後當眾在朝臣面前常說:“孝廉長兄,自然應當繼承這個位置。如果倉舒還在的話,我也當不了皇帝。”

黃初二年(221年),曹丕哀悼曹昂,追諡為豐悼公。

黃初三年(222年),以曹操已病故的庶子樊安公曹均之子曹琬繼嗣曹昂。

黃初五年(224年),又進一步追封曹昂為豐悼王。其侄魏明帝曹叡繼皇帝位後於太和三年(229年)年改諡為豐愍王。


李金林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由於狼煙四起,於是群雄輪番登場,出現了很多驍勇善戰的勇士,並被羅貫中寫入《三國演義》中,在這些將士中,有一位僅僅出場兩次,被羅貫中黑化,卻在正史中非常厲害的將領,他是誰呢?

吳國名將——朱然

說到朱然,可能大家毫無印象,因為和周瑜、呂蒙、陸遜這些吳國名將相比,這個人毫無存在感,在《三國演義》中僅出現兩次,第一次是在七十二回,書中是這樣寫的。

卻說孫權求計於呂蒙。蒙曰:‘吾料關某兵少,必不從大陸而逃,麥城正北有險峻小路,必從此路而去。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於麥城之北二十里……。’權大喜,遂令朱然、潘璋領兩支精兵,各依軍令埋伏去訖。”關羽父子果然在小路被朱然、潘璋所捉,後遇害。

第二次出現在第八十四回,趙雲遇到了朱然,將其挑於馬下,書中這樣寫:

忽遇朱然,便於交鋒;不一合,一槍刺朱然於馬下。

那麼,就是這樣一個毫無存在感,和趙雲交手一個回合就被殺的人物,我為什麼要說他很厲害呢?

其實《三國演義》為了烘托蜀漢劉備、諸葛亮等主要人物的“光輝高大”形象,其餘次要人物就遭到冷處理,於是朱然被化為打醬油的人物,出場沒多少鏡頭就領了盒飯,落得一個武藝不精,無膽無謀的戰五渣形象。但在實際的歷史上,朱然卻並非死在趙雲槍下的無名小卒,而是威震敵國的驍勇之士

歷史上的朱然是丹陽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眾所周知,三國時期丹陽兵很強悍,曹操就曾經說過:“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精兵之地”。由此可見,朱然出從小就是一個猛將坯子。

朱然與孫權同歲,少年時就一起讀書、練習武藝,並因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十九歲時朱然踏入仕途,深受孫權的器重,公元219年,朱然參與了呂蒙偷襲關羽一役,為活捉關羽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深得呂蒙賞識,後來呂蒙病危時,孫權探望他時曾問如果呂蒙去世,誰可以接替他的位置,呂蒙是這樣說的:“朱然膽守有餘,愚以為可任”

公元222年,朱然率五千人馬與陸遜一起抗擊劉備,“火燒連營七百里”,以少勝多,取得了夷陵之戰的輝煌戰績,並導致蜀國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如果說這些戰役都是朱然與別人合作取得的勝利,算不了什麼,那麼公元223年,朱然在江陵保衛戰中擊退了由曹魏名將曹真、夏侯尚、張郃等率領的重兵圍困,則足以讓他一戰成名。

當時曹丕派曹真、夏侯尚、張郃等率領重兵攻打江陵。為表示志在必得,曹丕甚至親自率部駐守宛城,為其作援。孫權先是派孫盛率率領一萬人在州上防備,建立圍塢,作為朱然的外部救援部隊,結果很快被張郃擊退,張郃駐軍州上守備,使朱然與外援斷絕,之後,孫權又派遣潘璋、楊粲等將解圍,但依然被擊退,此時駐守江陵的朱然部隊只有五千人。

眼見形勢不妙,守備北門的江陵令姚泰為了自保,竟然跟魏軍勾通,想要做內應,好在被朱然及時發現,將其斬首穩定了軍心。

就這樣,在外有敵軍重重包圍,內有叛將通敵,城中幾近彈盡糧絕的極端惡劣情況下,朱然沒表現出一位名將應有的風範,他採取堅守不出的策略,竟然堅守了長達半年之久,而且尋找機會果斷出擊,攻破魏軍兩屯。曹真等曹魏將領一看這場仗也太難打了,而且孫權也服軟了,還是見好就收退兵吧,於是為朱然創造了一個記錄:他取得了三國時期唯一一場守城方得不到援軍增援、卻能讓攻擊方主動撤退的守城戰的勝利。朱然從此“名震敵國”,被封為當陽候。

朱然在68歲去世,當時應屬高壽,《三國志•吳書•朱然傳》記載:

寢疾二年,後漸增篤。權晝為減膳,夜為不寐。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鍾,呂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烏十二年卒。權素服舉哀,為之感慟。


朱然一生戰功累累,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是孫吳政權後期的頂樑柱。當他因病去世時,孫權極度感慟,為他穿素服致哀。《三國志•吳書•朱然傳》還說他“氣候分明”“內行修裕”“臨急膽定,尤絕過人”,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

以上就是我對於“《三國演義》中哪位武將出場最短卻很厲害?”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啟迪文摘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馬五關六張飛,這是後世人評點《三國演義》時常有的一種說法,而在這六位英雄裡面,出場時間最短的是典韋。

典韋在第十回才出場,到第十六回就匆匆離世,是六位英雄中出場時間最短的,也是最早離世的,但還是在六位英雄中名列第三。同時,六人中,有四位後來都是劉備陣營的,而屬於曹操陣營的也不過只有典韋一個而已,為什麼典韋能得到作者如此喜愛?

典韋第一次出場是在第十回,通過夏侯惇的介紹,能感覺到他並不是一個平凡的武將:“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見韋逐虎過澗,因收于軍中......他曾為友報仇殺人,提頭直出鬧市,數百人不敢近。只今所使兩支鐵戟,重八十斤,挾之上馬,運使如飛。”這一段描寫很直接的寫出了典韋的性格:勇武、鹵莽、嫉惡如仇。尤其是那重八十斤的鐵戟,關羽的青龍刀不過八十一斤,而典韋還能“運使如飛”,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典韋武力絕對不在趙雲、關羽之下,後來有一手大風中扶定旗杆,顯示他的力大無窮。“逐虎過澗”更是厲害,試問三國那位名將能趕著老虎跑,只有典韋。所以曹操說:“此古之惡來也!” 《史記·秦本紀》中說:“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惡來以力量著稱於世,曹操評價典韋以惡來作比,可見典韋的力量之大!

到了後來,典韋之勇更是不斷體現。每當曹操有生命之危,他總是挺身而出,尤其是“濮陽戰呂布”,典韋表現十分出眾。在第十一回,操不能前進,無計可脫,大叫:“誰人救我!”馬軍隊裡,一將踴出,乃典韋也,手挺雙鐵戟,大叫:“主公勿憂!”飛身下馬,插住雙戟,取短戟數十枝,狹在手中......布軍數十騎追至......韋乃飛戟刺之,一戟一人墜馬,並無虛發,立殺數十人,眾皆奔走。韋復飛身上馬,挺一雙大鐵戟,衝殺入去。郝、曹、成、宋四將不能抵擋,各自逃去。這一戰非常經典,可以說是典韋死戰宛城之外最著名的一戰。當時箭如驟雨,曹操性命危在旦夕,關鍵時候,典韋挺身而出,單人單馬獨斗數十人,殺敗四將。不負“惡來”之名。

在《三國演義》第十二回,也有類似場面。曹操中了陳宮之計,呂布火燒濮陽,四個城門皆有伏兵,曹操急走南門,高順、侯成攔住。在這危機關頭,又是典韋來戰,只見他“怒目咬牙,衝殺出去”,高順、侯成倒走出城。後來又兩尋曹操,曹操之所以能逃出濮陽,典韋立下大功勞。

後來典韋死戰宛城,大家對這一戰都非常熟悉。“韋奮力向前,砍死二十餘人。馬軍方退,步軍又到,兩邊槍如葦列。韋身無片甲,上下被數十槍,兀自死戰。刀砍缺不堪用,韋即棄刀,雙手提著兩個軍人迎敵,擊死者八九人,群賊不敢近,只遠遠以箭射之,箭如驟雨。韋猶死拒寨門。爭奈寨後賊軍已入,韋背上又中一槍,乃大叫數聲,血流滿地而死。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者。”典韋身無片甲,上下被擊中數十槍,兀自死戰。實在英雄!刀砍缺不堪用,典韋即棄刀,雙手提著兩個軍人迎敵。這又是如何了不得!以至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者。真英雄也!

可以說沒有典韋,就沒有曹操以後的霸業。可惜他死的實在太早了。或許從許褚的身上有一些典韋的影子,但筆者認為典韋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一位武將都無法相比的。曹操對典韋的喜愛,甚於喜愛夏侯兄弟,以及張遼、許褚甚至關羽。曹操雖然沒有給典韋顯赫的官職、名貴的爵位,但曹操不哭其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獨哭典韋,其情意可想而知。後來曹操又兩次祭拜典韋,典韋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越發高大。

可惜可嘆,三國啊,英雄塚也。即使英雄如典韋者,也不過匆匆過客。



理念不同沒有對錯


既然題目說的是《三國演義》上的人物,那就以《三國演義》的內容來回答。

魏國後期大將王雙絕對算一個。

正史中有關猛將王雙的記載很少,還是夾在其他人的傳記中的。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建興六年)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

也就是說,這個王雙看到蜀軍沒有糧食而退兵,自告奮勇去追諸葛亮。

(王雙)

諸葛亮有那麼好追的嗎?

所以諸葛亮略施小計,火燒了魏軍軍營,魏延趁魏軍大亂之時,偷襲斬了王雙。

這麼看起來,正史中的王雙也是個打醬油的角色,武功談不上多高,人也不機警,第一次亮相就成了永別。

《三國演義》上的王雙,應該是歷史上王雙的加強版。

《三國演義》描寫王雙的長相是:“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

身長九尺一般是頂級武將的標配,比如關羽和呂布都是這個身高,換算到現在,也有兩米出頭,加上熊腰虎背,一般人看了都害怕。

《三國演義》寫王雙“使六十斤大刀,騎千里徵宛馬,開兩石鐵胎弓,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有萬夫不當之勇”。

這是很厲害的武將了。

關羽的青龍刀是八十二斤,張飛的矛據後人測算是六十三斤,王雙能使得六十斤大刀,證明他的力量不輸給張飛。


何況他還能開兩石的鐵胎弓,又會暗器流星錘,還是百發百中,說他有萬夫不當之勇,應該是沒有吹牛的。

《三國演義》裡用“萬夫不當之勇”或者“敵萬人”來形容的武將共有十四個,分別是關張趙黃,許褚夏侯惇,張郃文鴦,李異謝旌,嚴顏韓德,刑道榮加上王雙。

這裡面,李異、謝旌、刑道榮都是其主公自誇的,屬於自吹自擂,其他幾個都是《三國演義》作者評定的。

我們看看這十來位中,關張趙黃,許褚、夏侯惇、文鴦都是一流武將,張郃、嚴顏也是準一流,韓德出場雖然不多,但在勇猛的西涼軍中被稱為猛將,功夫不會太差的。

王雙與他們能有一樣的評價,說明武功非常高。

王雙第一次上戰場,就展現了過人的本領,相繼斬殺蜀將謝雄、龔起,重傷了張嶷。

要知道兩軍陣前斬將是很不容易的事,在《三國演義》一般只有上將才能做到,王雙一下子斬兩個傷一個,武力值相當不低了。

王雙之死,不是說他比魏延差了許多,而是中了諸葛亮的計,被蜀軍火燒了軍營,在慌亂之下,被魏延偷襲,這才一刀殺死,並不能體現他的真實水平。

(魏延斬王雙)

有個現成的例子。

顏良是被關羽偷襲的,但公認兩人真的較量,顏良就算不是關羽對手,也至少能撐上百回合。

所以偷襲殺人,不能體現實力。

王雙的水平,在當時應該不在魏延和張郃之下,否則魏明帝也不會親賜他錦袍金鎧,封為虎威將軍。

虎威將軍的封號也可以從側面證明王雙的強大。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