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应被凌迟处死,朱元璋却说:看你父亲的面子,给你留个全尸

“蓝玉案”是明朝继“胡惟庸案”之后,再次屠杀功臣的大案。这是一起冤案,已经是学界的共识。这一起案件人们在探讨此案发生的原因时,基本都是在强调功臣们的骄纵、君臣之间矛盾,以及朱元璋为“身后事”打算等方面的因素。

“蓝玉案”的成因众说纷纭

在笔者看来,“蓝玉案”与燕王朱棣不无关系。我们都知道,蓝玉是朱标妻子的舅舅。这层亲密的关系,加上蓝玉以显赫的战功被朱元璋器重,必然会对燕王朱棣构成威胁。燕王表面上伪装成忠厚老实的人,实际上其内心中早就觊觎皇位了。

大臣应被凌迟处死,朱元璋却说:看你父亲的面子,给你留个全尸

朱元璋剧照

太子在世时,朱元璋为儿子组建了当时超一流的辅佐班子,那时燕王还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太子死后,朱棣在朱元璋面前说蓝玉有不良之心,怂恿朱元璋制造了“蓝玉案”。

不仅如此,“蓝玉案”还是朱元璋巩固自己无上权威的必然结果。朱元璋虽然对太子宠爱有加,但是他仍旧从权力的集中方面进行了考量,所以才对太子处处加以限制。太子举步维艰,最终忧愤而死。而皇孙尚且年幼,无法驾驭百官,朱元璋为了稳固皇权考虑,便制造了“蓝玉案”。

这一案件的成因众说纷纭。如果我们跳出迷雾,对比“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就会发现虽然两件案子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如“胡惟庸案”以文官为主,“蓝玉案”以武将为主,但实际上,这两件案子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朱元璋消灭开国功臣的重大举措。

朱元璋的性格是不可被忽略的因素

在专制主义的封建系统中,君主性格往往会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太子还健在之时,蓝玉就因为功大而骄横,文献中记载“多畜庄奴假子,乘势暴橫”,又说他“私主元妃”。面对如此骄横的功臣,以朱元璋的性格来说,他自然会“闻之不乐”,并且“切责玉”。

太子和朱元璋也有权利分配上的利害问题。朱元璋不仅要教育、培养太子,也要限制太子的权利。由朱元璋经常挂在嘴边的“汉代江充之事可为明鉴”,可以看出朱元璋和太子之间往往因为政见分歧,而渐生嫌隙。

大臣应被凌迟处死,朱元璋却说:看你父亲的面子,给你留个全尸

朱元璋剧照

即便如此,太子英年早逝,始终是朱元璋始料未及的,这对他的打击颇大。朱元璋不得不立了年仅十六的皇太孙为继承人,而这时的朱元璋已经六十五岁高龄了,这应该是朱元璋最敏感的一段时间。

再加上随着太子的逝去,朱元璋企图通过控制太子来控制蓝玉的愿望,亦化为泡影,所以这也是朱元璋最警惕的一段时间。

正因如此,尽管蓝玉并没有什么谋反的行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罪过,最终蓝玉仍旧被诛杀。

“蓝玉案”爆发后,逝去的英杰不枚胜举

因“蓝玉案”株连而死者超过一万五千人。早前朱元璋定“胡惟庸案”时,将案犯之词编为《昭示奸党录》,并且将之公布于世。这一次定“蓝玉案”,则公布了《逆臣录》。除此之外,记载“蓝玉案”的史书还有很多,如《明实录》、《明史》、《罪惟录》等。

根据文献中的记载,“蓝玉案”揭露于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八日,到五月一日,共计八十天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案发、抓人、审问、定案、杀人、清算、编撰、出书一气呵成,“干净利落”得让人怀疑这一部汇编近千人供词的《逆臣录》之真实性。

大臣应被凌迟处死,朱元璋却说:看你父亲的面子,给你留个全尸

朱元璋剧照

“蓝玉案”中逝去的英杰不枚胜举。其中有一人,值得说一说,他就是朱同。《明史》对朱同的评价是“资敏”,他年纪轻轻就成了太子的老师,并且和蓝玉关系不错。

既然蓝玉身死,朱同也不能幸免。谋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剐凌迟处死,蓝玉最终被“剥皮实草”,其凄惨之状实令人无法想象。而朱同却被“赐自缢”。为何两人同归,却“殊途”?

这多亏了朱同的父亲朱升。朱升就是那位为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的人。他在文治方面,为朱元璋完善了政制,可谓是居功至伟。

大臣应被凌迟处死,朱元璋却说:看你父亲的面子,给你留个全尸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称帝之后,朱升便告老还乡。临行之前流泪向朱元璋求情:“我有一个儿子叫朱同,如果他以后犯了罪,请您留他一个全尸”。朱元璋见状为之恻然,便专门为朱同定制了一个“免死券”。


面对跪在自己面前的朱同,朱元璋大言不惭地说道:“你爹还乡时,我答应过他留你全尸,看在他的面子上就这么办吧”。看来,朱元璋是铁了心要下狠手,而“免死券”也救不了朱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