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捡漏”一词,用我们俗语来说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者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了

要想通过“捡漏”走上人生巅峰,你也得有捡漏的资本才行。

但历史上确实有些名人通过捡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郦食其说服齐王投降,韩信趁机偷袭占领齐国,登上齐王宝座

韩信作为刘邦的大将军,接连灭掉魏国、赵国、威吓燕国投降。本来准备要兵发齐国的。

结果这时得到消息,刘邦的谋士郦食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齐王,齐王准备投降刘邦。


“捡漏”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郦食其剧照

韩信也就想撤兵不战了。蒯通却劝他说:将军您受汉王的命令进攻齐国,汉王刘邦秘密派使者去游说齐国,并没有让您停止进军。为什么不去攻击呢?况且郦食其一个书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让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投降。将军您率领好几万军队,一年多才占领了赵国五十多座城池,您担任将领好几年,难道还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

韩信认为他说得对,听从了蒯通的计策,渡河攻打齐国。这时,齐国因为准备投降了,就撤去了防守。韩信通过偷袭齐国在历下的军队,攻打到了齐国都城临淄。

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于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史记·淮阴侯列传》

号称“兵仙”的韩信,虽然之前也战功赫赫,但这件事做得很不地道。他“捡”了郦食其的“漏”,占领了齐国。

之后,韩信以安定齐国的需要请求做代理齐王。而刘邦当时正受困于项羽,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下,封韩信为齐王。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史记·淮阴侯列传》


“捡漏”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韩信剧照


韩信当上齐王,手下又有军队,又有地盘,是他最风光的时候,连刘邦也不得不对他进行笼络。可惜,韩信情商太低,最终还是死在了老流氓刘邦手里。

二、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鹬蚌相争”,晋王李治“渔翁得利”

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本来被立为太子,可他又十分宠爱非常聪明并且才华出众的魏王李泰。

李承乾后来腿又出了毛病,行走不便,内心十分自卑。做事也就越来越荒唐。不仅养男宠“称心”,还在太子府搭帐篷,自称单于,模仿部落打仗。手下不努力做的,李承乾就惩罚他们,有的甚至殴打致死。

魏王李泰也起了争夺太子之心,出处排挤李承乾。李承乾被逼无奈,想发动政变,让李世民下台,自己好提前登基。

李世民发觉李承乾的异常,很轻松地就平定了这场政变。


“捡漏”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李治武则天剧照

李世民原本想立李泰为太子,李泰一句自作聪明的话却让李世民打消了这个念头。

李泰对李世民说,如果父皇立自己为太子,等自己要死的时候,就把儿子杀了,立弟弟李治为皇帝。

李世民开始挺感动,可在大臣的劝说下,觉得李泰这话不符合人情,一个连自己的儿子都不吝惜的人,怎么会把皇位传给弟弟呢。

他觉得,李泰如果当了皇帝,一定会骨肉相残,杀死李承乾和李治。

为了保住这几个儿子的性命,李世民觉得,只有晋王李治当了皇帝,李泰和李承乾才能活命。

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旧唐书》

就这样,原本性格仁慈,年龄又小的李治是最没有机会当太子的,没想到,李承乾和李泰的争斗,让太子的帽子落在了他的头上。

韩信和李治都通过“捡漏”走上人生巅峰。但所谓的“捡漏”也是本身实力的体现,韩信没有庞大的军队,没有出众的军事才能也不可能占领齐国,并且打败来争夺地盘的楚国将领龙且。李治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才能,还有仁慈孝顺的品格,李世民也不会把皇位传给他。

朋友们,我是“北冥说史”,爱历史,爱文学,书写有深度的历史,做一个优雅的探索者。感谢您的“

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捡漏”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