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两个武乡侯 诸葛亮后裔真有可能迁徙到了山西这个地方

三国有两个武乡侯 诸葛亮后裔真有可能迁徙到了山西这个地方

诸葛亮故里之争硝烟再起。

除了山东临沂、河南南阳、湖北襄阳,这次加入的是山西运城市临猗县。

诸葛亮是哪儿人,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今天却出现这么多争议,也是史家所料不及。

诸葛亮到底是哪里人?

《三国演义》中张飞每次都很自觉地自报家门:“燕人张飞在此”!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开篇就写到:“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汉代的琅琊郡阳都县在哪儿也有争议,不管是临沂县、沂水县,还是沂南县,分分合合,今天都属于临沂市,诸葛亮是山东临沂市人,没有异议。

琅琊阳都,是指诸葛亮的祖籍。诸葛亮父亲是太山郡丞,太山郡也有他的童年。诸葛亮少孤,从小跟着叔父诸葛玄,诸葛玄是豫章太守,治所在南昌,诸葛亮的青少年时光也必然有南昌背景。

三国有两个武乡侯 诸葛亮后裔真有可能迁徙到了山西这个地方

而后诸葛亮跟着叔父到荆州依附刘表,在《出师表》中自称“躬耕于南阳”。据习凿齿《汉晋春秋》记载:“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古之隆中,属于河南南阳邓县,现在属于湖北襄阳。所以这两地曾经为争夺诸葛亮故里打了很久的官司。清代南阳知府顾嘉蘅为此写了一副名联和稀泥:“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三国有两个武乡侯 诸葛亮后裔真有可能迁徙到了山西这个地方

后来诸葛亮又跟随刘备到了成都,最后在陕西宝鸡五丈原逝世,葬于汉中定军山。

人的一生要去很多地方,在各地生活时间段有长有短,但祖籍是不会变的。阳都(临沂市)是诸葛亮故里,隆中(南阳襄阳之间)是诸葛亮的“躬耕故里”,算第二故乡,成都则是诸葛亮工作落户安居的家。

三国有两个武乡侯 诸葛亮后裔真有可能迁徙到了山西这个地方

三国有两个武乡侯

诸葛亮与山西有什么关系呢?

而今山西运城又出来争名人故里,所谓“诸葛亮出生于山西临猗县天兴村”,还具体到了一处“窑洞”里,这纯粹只是民间传闻,强沾名人光,胡乱认亲戚,当不得真。

山西倒是另有一处与诸葛亮似乎有些瓜葛。那就是长治市武乡县。

诸葛亮在蜀汉建兴元年(223年)被封武乡侯,爵属乡侯,封地在汉中南郑武乡谷。关于诸葛亮的爵位武乡侯是乡侯还是县侯,封地在南郑还是琅琊,我会在另外一篇中专门论述。

山西武乡县,在西晋武帝泰始年间(公元265年- 274年)才从涅县中分离出来,与诸葛亮的封爵有什么关系?听我慢慢道来。

三国有两个武乡侯 诸葛亮后裔真有可能迁徙到了山西这个地方

三国时期有两个武乡侯。

除了诸葛亮,另一个叫严干。严干封武乡侯时,诸葛亮还卧伏隆中,过了两年才等到刘备扣门。

严干,字公仲,冯翊东县(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人,与诸葛亮同时代。206年,因捕高干、讨郭援有功,封武乡侯,迁弘农太守。马超反叛时,严干管辖的郡县受到冲击,曹操击败马超后,严干转任汉阳太守,升为益州刺史,但益州不是曹操的势力范围,这个益州刺史是虚职,从没有真正到任。魏文帝黄初年间,严干转任五官中郎将,曹丕曾经也担任此职。魏明帝时,严干迁升永安太仆(相当于弼马温)养老,几年后去世。

严干家乡冯翊分出了华阴县,隶属华山郡。西魏大统六年(540年),华山郡(治所在郑县)改名武乡郡,华阴县改名武乡县,应该与严干曾封武乡侯有关。隋开皇三年(503年),废武乡郡,大业三年(607年),改武乡县为冯翊县。陕西的武乡县就没了。

有人认为山西武乡县属于并州,高干割据并州,严干捕高干有功,所以封武乡侯,封地就在山西武乡县,这个武乡侯是县侯而不是乡侯。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山西的武乡县是西晋时才设置,严干的武乡侯封地可能在陕西渭南曾经的冯翊大荔某个不知名的乡坝头,或者在汉中武乡谷,后来被蜀汉夺走封给了诸葛亮。

三国有两个武乡侯 诸葛亮后裔真有可能迁徙到了山西这个地方

山西的武乡县,自然与严干没关系了。那么就极有可能与诸葛亮的武乡侯有关。

可能是蜀汉灭亡后,诸葛亮之孙诸葛京一脉被西晋王朝内迁到了山西涅县(属并州上党郡)一带,泰始年间因诸葛亮后裔在此地生活而改名武乡县。就像西乡侯张飞曾经的食邑封地,在晋代时也被改为西乡县。

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了《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称宋代以后诸葛亮后裔又迁居到了浙江建德、兰溪一带。这一带在明代有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1947年,陈果夫曾为《诸葛氏宗谱》最后修订版作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