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庙——邳州文化

玄庙——邳州文化

  玄庙,原名“玄帝庙”,原址位于窑湾古镇西大街瀛洲巷北端,沂河南岸。据陆振球《古镇窑湾》载:该庙始建于宋景德四年(1007),二进院落,山门三间供灵官像,中大殿供玄坛大帝,两侧塑有龟蛇二将,后大殿供奉太上老君,院内栽有一棵古槐。因连年沂水暴涨,泥流冲刷,至1904年,后院连同中大殿塌入河里,仅存山门三间。

  1927年,地方知名人士董宝成、道观住持庄恒远、余怀泗等人募资重建。坐北面南,前后大殿各三间,西厢房二间,砖木结构,小瓦覆顶,为金字形梁架硬山式建筑。占地800平方米。为窑湾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之一。玄庙落成后,一度易名为“三清观”,据朱建忠《追溯古镇窑湾行》载:山门三间,中间为过道,两边殿堂供灵官像,大门上方柳体红底金字“三清观”气势雄浑,藏锋透力,大门两旁各蹲一石狮,昂首怒目,威武雄劲。门前,高大茂密的槐树、杨树下摆有石桌、石凳,低矮的桑树枝上缀满了水晶般的桑葚,惹得孩子们口馋。

据本庙住持余怀泗孙女余永玲回忆:穿过大门,后殿映入眼帘,三尺高神台上供奉“太上老君”(太清道德天尊)骑着青牛,鹤发童颜,俊朗洒脱,肥头大耳,金面朝南,头绾发髻,左手搭大腿,右手执羽扇,黑胡齐胸,身着蓝袍,敞着怀,袍子边口饰有黄色的水波浪状图纹,头罩神光,灵气隽永。一童手捧炼丹炉,另一童手托仙盒,侍立两旁,用黄绸幔帘遮挡着。西面墙壁四幅画屏中,梅、兰、竹、菊,争奇斗艳,栩栩如生,为本镇扎彩画师张锡林之丹青;东面墙壁四幅道家经文,黄底黑字,洒落有神。这八幅为“仿立轴”式画幅。

玄庙——邳州文化

大殿门两旁楹联:具即火神通一气三清拯尽五洲黎庶,显无边法力螭龙坎虎修成万劫金仙(本镇名医、书法名流钱步唐书)。饰有花纹图案的木格门两侧窗棂雕饰菱形、双环型、水波纹型图案,造型新颖,别具一格。长廊两首各有一个拱形小门,中央双柱擎廊,整座大殿,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气势惊人。大殿正脊中央铁链锁着一站立的神人,据民间传说,是姜子牙所封其妻为神上神,神人两边对称排列着大小一致方位各异的四个神兽。正脊两端饰有吞脊兽螭吻(又名鸱尾或鸱吻),寓意灭火消灾。四条垂脊上各饰一个口吐玉珠,翘首四望的青龙。形态逼真,超凡脱俗;大殿廊檐下方东首书(万),西首(年),外山墙顶端东首(宝),西首(基),即:“万年宝基”(本镇名士闫承岚书),四个红色大字在夏日炎炎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据张成启《窑湾文史资料参考稿》载:正殿西侧盖有二间瓦屋,供道长生活栖居,门前搭有豆角棚、瓜架之类,挂满瓜果,供道长食用。东侧砌一道砖墙与前后大殿相连,并且院内竖立二块石碑,一块功德碑,高六尺,宽三尺,记录募捐人姓名、银钱数量,以供后人纪念;据索增仓《窑湾往事》载:另一块记事碑,碑文字迹模糊,其中有句云:“沂运夹流,中有玄妙观也。是观之建不知始于何年。有数公奔走募化,风餐露宿,醵金修葺,方延至此”(本镇名士阎承岚书丹)。碑前放十多盆花草,花枝招展,生机盎然。

  据张成启《窑湾文史资料参考稿》载:玄庙搬迁之日,道教派始祖老子,端坐八仙桌,头披红布,鲜艳耀眼,由八位壮汉抬着,一路上鞭炮齐鸣,鼓乐齐奏。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在“三清观”大门前举行隆重的开光典礼仪式。结束后,道德高尚、木工技艺高超的余怀修师傅,指着站在桌边仅八岁的儿子对大伙说:“三清观”是我领着大伙建造的,一切费用经我开支,如若私占建庙一分钱,先死他,后死我”,这种诚实、本分、心灵纯洁的艺人本色,至今传为佳话。

  据民间逸闻,玄庙接受香火后不久,镇上有一闫姓媳妇,婚后三年未育,公婆不悦,夫君难兴,她深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理,四处寻医问药也无济于事,入寝难安,饮食无味,万般无奈之下,陡听过路仙师指点,沂河北涯玄庙内灵气十足,不妨一试。夜过子时,她渡过沂河,双膝跪于庭院内,面向太上老君,身旁放一黑釉小碗,待接仙水(实为露水),焚香祈祷,鼓过三更,喝下碗里的仙水后,丢下香火钱,转身回家,每月初一、十五、三十,月月如此,翌年,一个大胖小子呱呱落地,一家三代喜不拢嘴。

董宝成,建庙募化的发起者,夫妻俩年过五旬无儿无女,自从老婆顶礼膜拜、夜饮仙露一年后,喜得贵子,现任淮安市某一事业单位干部,已离休,尚健在。心诚则灵,盼儿者得儿,思女者得女,随心所愿,一时间,方圆十里八村,沸沸扬扬,从此玄庙名气大振,香烟缭绕,道音绵绵,善男信女接踵摩肩,一派鼎盛。据朱建忠《追溯古镇窑湾行》载:此观住持余道人,携带家小,以植桑、养蚕为业,兼或募化。有一子通乐谱,会吹箫,每当夏日,朦胧的月光下,夜深静寂之时,乘着凉风,箫音旋律绵延婉转,隔河传音,撩人心魄;鱼儿浮出水面,拂耳倾听,如醉如痴。待到山洪瀑发之时,河水陡涨,淹没田地庄家,漫浸玄庙大半部宅基,但水涨庙高。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玄庙依然屹立在黄土宅基上。于是,人们就传说,这是太上老君下凡,神牛显圣,童子献殷,鱼儿护卫的结果。后来,人们就叫“悬庙”,悬在水中的庙宇。当年大跃进年代,老沂河上游截流,活水变成了死水,没有洪水,“悬庙”也就不悬了。

六十年代中期,宗教活动停止,社会上一伙闲游浪荡、地痞恶棍,闲着无事。有一天,冲进庙内,把木雕像砸碎,以每斤一分钱价格卖给河对过“小瀛洲浴池”烧锅炉,把铜质香炉以每斤二分钱价格卖给废品摊,换取钱财逛酒馆,整座道观折腾得一片狼藉,正在此时,有一老者鹤发童颜,脑后挽髻,臂执拂尘,站在大门口,戳着这伙恶棍的面额说:“砸我头者头生恶疮,毁我脚者脚底流脓,行善积德,作恶必报”。须臾间,老者已无踪迹。事隔三年后,一恶棍整日头疼脑涨,某日早晨起床,栽在自家房后的粪池里,溺尿身亡;一恶棍脖坠恶瘤,整天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四处求医抓药也未治愈,终于一命呜呼;另一恶棍大腿生疮,不能行走,彻夜疼痛,最后在一家医院的手术台上见了阎王。

玄庙——邳州文化

有人说这是“太上老君”显灵,制裁坏人的。据镇上老人口传,凡是在玄庙取过土、毁神像、作恶的,年轻者仅二十七岁,年长者未满半百,有十余人命丧黄泉(道听途说之事,不可相信)。七十年代初仅存三间后殿栓过牛,办过手套厂、木业加工厂,曾设口西大队部办公室、海联地毯厂仓库,自2017年6月闲置至今。房屋上的大小神兽残缺不齐。辗转近百年之后的今天,虽然目及青砖斑驳,灰瓦残蚀,枯草摇曳,但是,还能遥想当年之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