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姜昆的相聲愛聽的人多嗎?

中國夢201006387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姜昆是現在咱們的曲協主席,從藝多年,德高望重。在2000年之前,姜昆是相聲界叱吒風雲的人物,不過那個年代,相聲和小品相比一直處於劣勢地位,幾乎被小品碾壓的地步。黃宏和侯耀文表現得《打撲克》時,黃宏就對侯耀文調侃相聲,相聲已經衰落了,可是相聲人也無可奈何。那個時候,其實我還是一個懵懂得孩子,對相聲可以說知道得並不多,電臺偶爾能聽到馬三立,侯寶林等大師的相聲,確實要比姜昆的相聲好笑。不過,並不是姜昆的相聲作品一無是處,他的相聲還是有很多看點的,即便現在看來,不太可樂的段子他也能說的栩栩如生,引人入畫。

那個年代,,媒體遠比現在差很多,家裡能買臺電視就已經是奢侈品,手機沒有大屏幕和互聯網,電視臺也分是否有線,電視上演段相聲那真是稀罕玩意,大多還是電臺有很多的相聲作品。雖然我也算很喜歡姜昆的相聲,但是他多年間好玩好笑的段子真的不多,到2005年電視臺有姜昆的相聲的時候,大多是有些沉悶無聊的在講笑話,甚是無聊。後來,郭德綱的一炮而紅,更是創造了三天接受140家媒體的瘋狂報道,讓相聲沉寂多年的相聲再一次回到了人們的視野,當聽了郭德綱的相聲的時候,我才開始懷疑,我以前聽的到底是什麼?地道的相聲到底應該什麼樣子。說學逗唱四門功課,以前雖然總被相聲演員提起,但是能演繹的很好那真的是一片空白。

以前,姜昆確實是很耀眼的明星,但是也許是年紀大了吧,現在的互聯網媒體這麼發達,他的作品其實很難在今天被瘋轉。

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坦率的說,現在喜歡聽姜昆老師相聲的人應該不多。但是如果姜昆老師是慰問演出,應該會有很多人去看,就當是看一場懷舊經典的演唱會,追尋一下逝去的青春歲月。如果商業演出有人贈票,也會有人去,不捧場不夠朋友。但是如果真的是實打實鑿的售票的話,估計劇場上座率到三成都困難。


小編蹭蹭上海交通大學李宏燁博士的熱度,總結姜昆老師的相聲,就如同上圖李宏燁博士的語錄。“我覺得姜昆老師的相聲不行”,“姜昆老師應該學李博士的公式”,“姜昆老師的相聲都是廢話”,“姜昆老師就覺得他是最棒的”,另外小編覺得,李博士的“只要我沒笑就算都沒笑”,是最畫龍點睛的,小編覺得“只要姜昆老師沒把我逗笑,就算觀眾都沒有笑”。

我之前寫過一篇類似的問答,是說哪個年齡段的觀眾喜歡姜昆老師的相聲。客觀的說,與共和國同齡的一代,應該是聽姜昆老師相聲的主力軍,因為這一代人聽不太懂滿是網絡流行語的郭德綱德雲社的相聲,而且他們與姜昆老師都有類似的人生經歷,他們對姜昆老師的相聲能感同身受,他們能聽懂姜昆老師的包袱。



出生於60年代的觀眾,也應該也有一部分人喜歡姜昆老師的相聲,但是出生於70年代以後的人,很難找出喜歡姜昆老師相聲的觀眾。這從姜昆老師的演出現場也能看出來,叔叔阿姨們佔大多數。

姜昆老師是特殊時期具有特殊貢獻的相聲藝術家。他的相聲在70年代末,整個80年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他當年的熱度不比如今郭德綱差。如今欣賞姜昆老師的相聲的觀眾越來越少,只是因為姜昆老師的相聲未能與時俱進,未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才導致了年輕一代的相聲觀眾不喜歡他的相聲。


靖逸軒主


馬季 姜昆的經歷是比較像的,都是建國後培養的兩代相聲演員,郭德綱是他們的晚輩,但對郭德綱的態度卻完全不一樣,按理郭是晚輩,郭出道的時候,馬和姜已經功成名就,對馬和姜的地位完全構不成威脅,馬季先生對郭的態度,確實有大師氣度,反觀姜作為前輩也好,作為行業領導也好,對晚輩的寬容氣量就顯得小點,枉為其獲得過的德藝雙馨的榮譽,從相聲發展史看,相聲藝人雖地位低,但解放前也形成了江湖門派,潛規則也不少,其內幕遠不是外人所能知道,姜於2004年擔任中國文聯曲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副主席,如以此身份對晚輩郭德綱進行提攜 幫助,至少也能為自己博得 伯樂之美名,按常理,人都說欺老不欺小,郭做狗不成,最終成龍,也是姜把相聲毀了導致的結果,那幾年 姜去搞網站,還有些相聲演員去演小品,演電影,當縣長,沒一個幹正事的,不想吃這碗飯,還要霸著鍋,讓別人也不能吃,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姜,怎麼就那麼多江湖做派呢?


一墨齋


姜昆有個段子不錯,《虎口遐想》。其他的段子真心不怎麼樣。說他說的東西太老了嗎,那劉寶瑞不是更老嗎?我喜歡聽劉寶瑞的單口,那是真的娓娓道來,聽著舒服。論逗,郭德綱的徒弟都比姜昆強。論唱,姜昆好像沒怎麼唱過,應該很一般吧。論貫口,姜昆吐字都不清晰,嘴皮子也不利索,也不怎麼樣。真就奇怪了,姜昆是怎麼出名的呢?也許是因為他幫忙把相聲搬上了電視吧?相聲本來就是街頭茶館的藝術,聽的人也是三教九流,普通大眾。非要把相聲提拔到某個聖潔的高度,天天都是歌頌為主,那就沒有矛盾了,也就沒有笑料了。我們不指望從相聲中學到什麼知識或者受到什麼教育,能讓人開心一會就是很好了。如果非要讓相聲傳播什麼知識或教育,那必須在搞笑的基礎上才行,能做到的絕對是宗師級別。聽相聲如果不可笑,那不是太可笑了嗎?


學前肄業


我覺得20幾年前姜昆表演相聲還是挺不錯的,現在他表演相聲大不如以前。除了春節晚會聽個開頭,現在幾乎不聽姜昆相聲了。

姜昆相聲表演大不如前,也許年齡大了,他的腦子不好使了;也許江郎才盡,創作部不出優秀作品。

相聲名家只要還能張口說話,就能表演一段精彩相聲。2001年12月8日晚上,馬三立從藝八十週年暨告別舞臺晚會在天津市人民體育館舉行,容納五千觀眾的體育館,不但座位全部坐滿,連走道和其他空隙地方也被擠得水洩不通。八十八歲的馬三立上臺來作揖報名,為廣大觀眾表演了精彩的告別演出。姜昆,1950年11月19日出生於北京,至今不到68週歲,難道他的腦力退化都不如八十八歲的馬三立?

我覺得姜昆沒有優秀作品推出,導致表演不受歡迎。以前相聲演員要想表演一段好相聲,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提煉相聲表演所需素材,反覆推敲琢磨每句話每個包袱。相聲大師馬季曾經在農村蹲點創作,下鄉走路時擔心飲用河水壞肚子,每次都嚼一瓣大蒜。花費心血的相聲作品,才深受觀眾喜愛。姜昆不深入百姓民間採集素材,相聲作品脫離群眾生活。他所表演相聲感覺不到針砭社會醜惡現象,又沒有花錢看相聲人所喜歡的“三俗”內容,自然聽他的相聲人數下降了。

相聲現在有病了,但是有病亂投醫,沒有對症下藥。相聲偏離諷刺初衷,會逐漸沒落。


429方寸世界


姜昆的表演人氣早已不復當年。只能這樣說,曾經聽姜昆相聲的人非常非常多,但如今已經非常少了。

現在的年輕人提起姜昆總是不屑一顧,但姜昆也曾在一段時期內引領相聲風潮,可以說是當年的相聲界領軍人物。所謂的“領軍”並不是說他是相聲界曲藝界的領導,而是當年憑藉表演贏得業內外口碑。

姜昆26歲在兵團的時候與師勝傑搭檔表演相聲,參加全國調演一舉成名,後來被調入中央廣播說唱團,並拜馬季為師。進團後姜昆與李文華合作,1979年兩人表演《如此照相》風靡一時,觀眾們已經十多年沒有那樣開懷大笑了。而後姜昆和李文華的老少配又表演過《詩歌與愛情》《時間與青春》《想入非非》等作品,樹立了相聲表演的一代新風。

其後姜昆與唐傑忠合作,聯合相聲作家梁左創作表演了一系列荒誕體相聲,達到了姜昆相聲文學品味的高峰。《虎口遐想》《捕風捉影》《特大新聞》直到今天仍是不可逾越的經典。

九十年代後梁左不再創作相聲,姜昆與戴志誠合作後就不再有佳作出現,加上他個人開始走向仕途,相聲創作和表演進入長期的低谷。

對於聽過姜昆藝術巔峰期相聲的人來說,八九十年代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經典,而今回頭再聽也還是有滋有味。不過近20年來姜昆的相聲都不夠精彩,無法再超越當年的自己,哪怕這兩年推出相聲專場,吸引的大都是出於情懷去看看他本人的老觀眾們,年輕人是不大願意進場聽的。

高峰期特別高,低谷期特別低,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鄭捕頭


老實說,當年所謂的大咖可能真看不上郭德綱,郭德綱也想擠進所謂的主流派,無奈高高在上的所謂主流根本不買郭德綱的帳。

桀驁不馴的郭德綱既然巴結不上主流派,那就各走各路吧。永不回頭,自己闖一片天去,死了認了。看看郭德綱的口才,徒弟岳雲鵬的口才就知道他們下了多大功夫,吃了多少苦。沒有所謂的高大上的文憑,有刻苦修煉自己的毅力和精神,終將成就他們。


王定選


姜昆的相聲以前多,其實聽的是對口笑話,因為以前只能看電視臺,聽收音機,滿滿的正能量。

隨著老郭相聲的傳播,人們所聽到是傳統相聲,才知道什麼是"說學逗唱"。和姜昆的相聲有不同之處,可以說老郭的相聲更接地氣。

就相聲而言,相聲是曲藝的一種形式,愉樂大眾而已,沒必要撥高,教育啦,正能量啦,聽姜主席相聲就會增加一個人的修為?不會吧。

別管相聲主流非主流都是為大眾服務的,主流相聲如果說的好,大眾自然會聽的,恰恰相反,老郭的異軍突起,衝到了多少相聲肺管子。特別是主流相聲演,無壓力的活著,無創作動力,造就一大批拜師非求藝的,削尖腦袋拜名人的相聲演員。

說來話長,下次分解……。


琴心釼膽


我就喜歡 姜昆 李文華 的作品 還有郝愛民 郭全寶 笑林 李國盛 李金斗 陳湧泉 高英培 範振玉 侯耀文 石富寬 牛群 馮鞏 劉偉 唐愛國 齊立強 劉寶瑞 侯寶林 蘇文茂 常寶華 常貴田 馬季 趙焱 王謙祥 李增瑞 閻月明 趙偉洲 單連麗 馬志明 等等 你看這是一個時代的相聲記憶還有好多沒列出來 那個年代有那麼多相聲好演員好節目 姜昆先生的作品很不錯《虎口遐想》更是家喻戶曉。今天搜索相聲二字 只有 郭德綱 相聲 這是多麼可怕 不是他說的好 是他營銷的好 你被別人影響自己也不知道 你對姜昆的反感來自對某些人群的固有立場 影設到相聲裡 姜昆躺槍 郭德綱 受益而已


倫勃朗


解放前“相聲”說白了就是最底層老百姓茶餘飯後一種粗鄙的笑話,為什麼說郭的相聲接地氣?其實他說的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的點滴瑣事和批判當今社會的種種陋習,當然,其中不乏一些粗俗的小黃段,但是這不就是我們部分生活的真實寫照嗎?郭肯鑽研、苦學習,他的相聲既有了老輩傳統相聲的功底,又拿捏了現實生活的一些時尚,所以老中青願意聽也願意接受,不就圖一樂嘛,大家開心了就是好的,人生就這幾十年,想多了不累啊!姜大師的相聲脫離了現實,脫離了老百姓,每每聽他的相聲都感覺是虛幻的東西多,我們沒笑自己到笑的不亦樂乎,觀眾的掌聲應該是自發、心裡由衷而發的,不是找觀眾要掌聲要笑點,皮笑肉不笑其實是最尷尬的一件事。毛主席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老百姓說好的我們就要接受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