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差院線電影票房僅184元

去年國產片票房最低100部共報收380萬元,15部進口片票房低於100萬

2020年元旦至截稿時,根據燈塔票房專業版顯示,有9部國產影片的票房不到10萬元,1部引進批片的票房僅13.5萬元。而據新京報記者統計,剛剛過去的2019年,雖然全年總票房達到642.6億元,但票房最低的100部國產片總票房僅有380萬元,最低影片的票房僅184元;票房均低於100萬元的引進片15部,總票房976.3萬元,最低影片的票房僅21萬元。記者採訪票房專家和院線經理,揭秘超低票房影片的“搏一搏心態”和“檔期投機”。

國產片 “爛片”還有搏一搏心態

國產片依舊存在“頭部內容太強、腰部內容缺乏、小片存在感極弱”的分佈情況。“每年國產片還是約有80%的投資是虧本的,例如年度票房墊底的作品《博弈人生》,沒有人知道它的導演主演是誰,對很多觀眾來說這100個影片都太過於陌生,並且爛片的比重也很大,甚至有些院線經理也表示很多影片是一日遊甚至不確定是否上映過。”

面對每年元旦檔、十一檔和春季檔等13個檔期,經過統計發現,很多爛片都集中在暑期檔和賀歲檔上映,而面對強片扎堆的十一檔和春節檔,小片絕對會避開。

從事多年院線工作的院線經理李玉霖告訴新京報記者,電影的任何一個檔期都有很多想僥倖參戰的投資方和電影,“每次上映就像賭博,大家帶著自己的籌碼到大盤競技,這些炮灰影片也想搏一搏渾水摸魚,但連院線一日遊都到不了,集體的票房數據對整個大盤來說也沒有意義。”他認為,國產電影還是應該注重健康的投資週期,多生產好片和有市場意義的電影,而不是靠數量掩蓋質量取勝。

進口片

票房差不等於口碑差

2019年,票房低於100萬元的引進片有15部,總票房976.3萬元,最低影片的票房僅21萬元。

票房分析師羅天文表示,引進批片的買斷成本早已經是百萬元級別,票房低於100萬元,註定虧本。在這些票房不到百萬的進口批片中,除了個別走情懷的文藝劇情片之外,動畫、喜劇類型並不少,一定程度上來說因為片子體量太小,很難與同檔期國產大片或是分賬大片進行對抗,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引進和上映沒有意義,可以看出這些電影即使票房不算好,但很多影片口碑尚可,甚至有幾部在豆瓣或貓眼評分超過6.5分的片子,並且各個國家各個類型都有,這也能看出華語影市百花齊放的良好勢頭。

採寫/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數據來源:燈塔票房專業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