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见的“轮流养老”,专家认为合理公平,为啥老人不愿接受?

余建陶


最大的问题就是老人没有家的感觉,没有安全感。

我婆婆九十六岁去世的。公公去世后怕婆婆心里有想法,八个兄弟姐妹商量后将房产改成婆婆的名字,孩子们全部放弃继承。为了让老人吃好喝好,几个退休的儿女轮流照顾,同一小区的两个儿子天天去陪着说话聊天,带着到楼下的花园里接地气晒太阳,我们是老小,在外地也没有退休,只能节假日回去看望,从来没有人说过什么。但是我们感激大家就经常带回去很多好烟好酒好吃的,再多给老人钱。

我父母最后的日子里,也是所有兄弟姐妹轮流到父母家照顾,谁有事儿自己想办法解决,有一段时间父亲到各家住过一段,各家经济条件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老人变来变去的感觉麻烦,觉得还是自己家好心里踏实。

人老了就不愿意挪窝了,我们做儿女的尽量适应老人的生活状态吧。


我的房子我做主


关注【乡村关中】分享新锐思想,解答实事求是,评论有理有据。洞察社会万象,打开脑洞天窗,开启新生思维。

古话说:一娘养十儿女,十儿女难养娘。人到老年,生活不能自理,养老就是大问题。尤其是农村人,失去劳动能力,又没有养老金,现在又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让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日益困难。我们看到,现在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养老成为农村人面临的最大难题。对于城市老人而言,退休有养老金保障,且养老机构完善,养老根本不用愁。但对农村老人来说来说,如果生活能够自理,基本上不用儿女操心;而当丧失劳动能力后,子女养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然而,每个儿女的家庭状况不一,对赡养老人方面表面上看风平浪静,但私底沟通可能风起云涌,导致兄弟姐妹间矛盾日渐增多。但就各地农村农民的实际状况来说,农村老人养老采取儿女“轮流养老”的方式也纯属无奈,但相对来说比较公平,子女可以根据安排完成自家的农活。虽然专家认为这种做法合理公平,可作为老人打心底未必欢喜接受。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有如下几点:

第一,老人频繁换地方无归属感。

土话说的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农村老人年迈生活不能自理,那只能由儿女采取“轮流养老”的办法,这样看似公平,也给他们处理自家农活的时间,但这样做会让很大一部分老人无所适从,这是因为上个月在老大家,这个月在老二家,下个月就得去老三家,如此频繁的更换居住环境,一定给老人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老人在子女的家庭中借住被照顾,看似公平完美,但大多数的老人内心真实需求是要一个稳定的居住环境,舍不得朝夕相处的邻居和自己心爱了一辈子的故土,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第二, 这样容易造成子女家庭矛盾纠纷升级。

现在农村子女的生存压力也很大,到这个时候,一般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老人都是依靠家庭和土地来养老,靠子女和种地来维持日常的生活。因为在农村种地收益低,为了维持家庭正常开支,这时基本都是夫妻两人进城打工,或者从事其他劳动增加收入。而一旦家里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顾时,就得需要其中一方在家照顾老人,这时儿女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孩子要上学,父母老了要看病就医,还要想在城里买房,还想买车,这样久而久之,就使得子女家庭中夫妻关系日益加剧。正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或许就是如此产生的吧,从而导致出子女家庭矛盾不断升级,兄弟姐妹反目为仇者也比比皆是。

第三,容易造成子女之间的勾心斗角。

我们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对农村人来说,本身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大多都是靠种地收入,但近年来种地收入实在太低,又面对现在物价高涨,消费不断升级,迫不得已,只能进城打工,一旦子女上学,父母养老等这些方面都要花大钱,这时经济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兄弟姐妹间在父母养老问题上,经常会出现“亲兄弟明算账“的情况,而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子女较多的家庭在自身经济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关系就会变得逐渐紧张,一点小事也会引起明争暗斗。作为老人看在心里,却又无能为力,毕竟都是因赡养自己而引起的,但也毫无办法,只能无奈叹息,埋藏心间,而在内心深处隐隐作痛。

第四,老人总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

老人住了一辈子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一辈子在自家生活,什么都习惯了,经年从这里出去到田地里耕作,又回到家里歇休;从这里挑水回来,从这里走到村口,从这里走进村庄,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们生活中的所有,他们热爱这里,记忆这里,这里盛放着他们一颗年老的心,也盛放着自己的灵魂,而今因为养老,却轮流在子女家里折腾,心里的那种伤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也只有在深夜里无序地哀嚎,但也没有办法!

第五,“轮流养老”的原因是子女把老人看成是负担。

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当失去劳动能力后,也就没有了收入,这就需要子女来赡养,但农村子女都有自己的庄稼要种,有自己的事来做,增加家庭收入。所以,这在农村就出现了“轮流养老”的情况,其原因是子女把赡养老人看成了生活的负担,没有一个子女愿意独自照料老人,于是就是采取这种折衷的做法。虽然我们常说,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但在农村,多子女的老人并非是“多子多福”,而是互相推责。这种行为和做法的确非常伤透了老人的心,那为什么农村老人的养老这么艰难呢?这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思考。

总之,无论如何,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父母把我们养大,等到父母年迈的时候我们就该负起相应的责任。虽然现在社会竞争压力持续加大,但年轻人在父母身体硬朗时,就需要多多努力奋斗,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能安度晚年,享受人生幸福。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一定会消失,让每一个老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安享晚年。不能因为“公平”而伤了老人的心!

条友们,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我们留言评论区恭候。


本问答权属【乡村关中】,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本题作答:职业农民、农技培训师“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基哥。


乡村关中


村里有个老太太,四十多岁守寡,养大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带大了孙男娣女一大帮,两个儿子一家一年轮流住,大儿子住楼房去了,她就和孙子说,跟你爸妈说,让我一直住你们这吧,结果孙子说,奶啊,让你搬家你就搬吧。一到搬家的时候,太太就哭,她觉得哪里都不是她的家。我们家老太太,先后找了三个老头都死了,后来回来了,我们让她跟我们住了好几年楼,现在平房住,偶尔去闺女家吃饭,天天不知足。人啊,在那里养老都一样,能跟媳妇,子女相处融洽,才是最重要的。都说老人难,子女容易吗,能给你安排好吃住,就挺好的,做人也不能奢望太多。富裕的多出点钱,不富裕的多出点力,把老人伺候的也挺好的!


温暖wo的心


说说我家

奶奶活到一百零二岁。

在她活着时,儿子们分家。也是轮流着养。一年后,就不愿意了。她对我说:“太麻烦,不习惯了”。在我姑姑的调说下,就在她愿意的小叔家住养。我们每个人出钱。

在一五年,奶奶不小心摔倒了,伤了股骨。因为父叔辈年龄大。就由我们孙子辈轮流照顾。

记得,奶奶动手术那天,我特意请假去市里医院照顾奶奶。基本叔孙都去了。

我看过,病人请人护理。親人的护理是最好的!

“生儿以防老”是最正确的!


PPL64


我今年61岁了农村人,患有心脏病(不是好严重),有俩个儿子,孩子们大学毕业后都在外面参加了工作,自己和老伴在家,一年赚点小钱来维持自己生活,正真动不了孩子们只能把几个钱在家,城市生活不习惯,不存在轮流养,凭孩子良心,因为生活在农村有固定住房,自己每月有四百元的养老补助金,主要是市区两级财政补贴多。水田转包人家养小龙虾,旱地栽上了树,身体好的老人也在外面出力做点小工来补贴家用来减轻孩子负担,人都有老的时候,最怕的不是那个子女轮流养的问题,就怕有病不能自理,其实孩子们生活压力大比老人更不容易,买房养育孙子辈要花费相当大的开支,换位思考一下就什么都没有必要考虑了,慢慢熬呗。


历史刻录


按照小学课本4÷4=1的算式来看,农村老人轮流养老,似乎是是最公平的,不用专家说,小孩子都知道。然而,家务事,怎么能说得清呢?

老王老两口那年刚60出头。两个女儿都大学毕业成家到外地工作了。大儿子最大,在城里工作十多年了,孙子也上初中了。大儿子孝顺,这些年每年逢年过节都给老王老两口一些零花钱。小儿子一家留在村里。小儿子结婚前,老王两口子省吃俭用把多年的积蓄和大儿子给的零花钱给小儿子盖了新房成了家。老王又把多年的祖房分给了大儿子。老王長出了一口气,给儿女们的事总算干完了。自己老两口也该享享福了。

老王是个闲不住的人,沒事了就到地里干点活,儿女们给个零花钱。乡亲们都说老王命好。

这样的日子沒有过了两年,在广州工作的大女儿生了孩子,找了几个保姆都不放心。打电话让自己的母亲过去照料孩子。老两口商量了半天,终于还是去了。临走还怕老王做不了飯,千叮咛万嘱啊放心不下。一辈子沒有做过飯的老王也只得学会自己做飯。

又过了一年,小儿子夫妇一块来找老王。小儿子说,自己的儿子已经上了小学。他们两口子光呆在村里挣不上钱,将来沒法过。让老王照顾孙子,两人出去打工。老王爱孙心切,二话不说就接受了照顾孙子的任务。小两口髙高兴兴的打工走了。

时间过得真快,老王老伴给大女儿看完孩子又给小女儿看了几年孩子。终于回来了,小孙子也已上髙中住校了。老王心想,这下可该让老两口清闲了。谁知老伴刚过完73岁生日突然脑溢血,不治身亡。

这一下对老王的打击仿佛一下子老了10岁。刚过完丧事,大儿子就把老王接到大儿子家里。一家人对老王照顾很周到,可老王就是住不惯,沒办法又把老王送回老家。临走又给老王留下10000元零花钱。老王一个人住在家里,靠着回忆往事打发日子。每天太阳沒出就起来转悠,吃飯也是有上顿沒下顿的。只有到过年时,一大家子回来,才有了过去的欢乐和热闹。孩子们都劝老王到城里去住,老王是死活不愿意。孩子们又劝他住养老院,老王说,等我不能动了再说吧。

就这个情况,究竟是怎么个轮流法呢?


朱增林呀


说说我们村其中一个老人的情况吧,老人家有四个儿子,她老公是在粮食局上班的,这在以前的年代是国家单位,吃国家粮的,很了起的,他退休了以后就让他第三个儿子接了班,代价就是以后给他们养老,好吧,大家也没意见,日子就这么过着,但是过了十多二十年吧,国家取消了粮食局,那么三儿子就只能下岗了,他老公已经去世了三十多年了吧,现在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之前是按照约定,三儿子给养老,但是因为他下岗了,三儿子他们一家又不肯给她养老了,现在只能是一家吃一个星期的饭,按老人家的话说,就像乞丐一样,也挺可怜,都说养儿防老,哎……


客家人家cathyxie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觉得居无定所,没有家的感觉。

父亲去世后,哥哥他们商量着轮流照顾身体不是太好的母亲,一家住一个月,虽然他们待她很好,无论在哪里,我们也时不时地去看望她,可是,即便如此,每次从这家挪到那家的时候,她总有些失落,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说,好像没有家似的,哥哥笑着说,我们都一个儿子,老了想挪挪窝都还没地挪呢!话虽这样说,但母亲总觉得儿子的家不是自己的家。就这样轮住八年,直到母亲去世,我觉得这是母亲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老人有自己的家,孩子们轮流看望,能聚在他们身边,他们会觉得心里踏实,轮流居住,虽然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但他们会感觉自己真的是老了,不中用了,还得让孩子们照顾,心中不免凄凉,另外,自己居住,相对自由点,想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吃,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如果到了那一天,只要我能动,我想自己也不愿轮流住的。


清风秋月


赡养老人是我们每一个当儿女的义务,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俗话说,养儿防老,孝敬父母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

父母老了你不养,等你老了谁养你?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爹妈生,爹妈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庭,特别是在孩子们面前,我们孝顺父母不仅仅是应该的,同时也是在孩子们面前做榜样,让孩子们学会怎么样的孝敬老了,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恩报德,说自私的一句话,我们孝敬父母,也是为了将来等自己老了,也好有人赡养。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人也在其中快速的发展,现在的城市里,农村里到处都有老年人的身影……

就提问者提出来的问题,暂切我不谈城市里的老年人,那么我就来谈谈农村里的老年人吧。

现在的农村老年人特别多,而子女们大多数都在外面打工赚钱,老年人的生活就成了一个大难题!

难也好,不难也好,做儿女们的都在努力的想方设法来孝敬父母。

我家也有八十多年的老妈妈,妈妈长期住在农村里的弟弟家,我们每个月都会拿些钱来做为妈妈的生活费。

当我们想妈妈的时候,我们会把她接到城市里来轮流住,不管妈妈住在谁的家,她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不过妈妈也有一个怪习惯,她特别喜欢去两个地方住,一是二嫂家,因为二嫂家楼下的老年人有点多,妈妈这个人老了话多,这里能找到说话聊天的人。

妈妈喜欢来我家的原因,老婆对妈妈特别好,老婆厨艺也不错,妈妈喜欢吃她作的莱,冬天里一个星期给妈妈洗个澡,夏天几乎每天都洗澡。

妈妈的意思是,不管住老几家,只要住的舒坦,住在哪里都可以。

说实话,妈妈岁数大了,人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说句大不孝的话,她还能活多少年呢?

人算不如天算,不管妈妈还能活过多少年,我们做儿女的,只想在她的有生之年里,好好的孝敬她老人家。



羽白家族


自己能做饭就不要让别人给端好送口里,我老公姥姥,九十多了,自己该做什么做什么,谁家都不愿意去,孙男滴女的都没断人去看她,他奶奶,个姥姥同岁,身体比姥姥还好,就做等吃,家里在忙都不看一眼,几个儿子家轮流吃,还嘴不好,一辈子没出过力,那个年代又不是大富大贵人家,还那么多孩子,不帮忙带孙,不下地做活,现在好了,骨头软,动一下手能断,腿能断,在床上吃喝拉撒好多年了,也不愿意下地,你说儿孙是喜欢哪一个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