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史学家:他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扬生解史】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史学家:一人吃饱,但百姓很饿

嘉庆帝与他的父亲、祖父相比,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帝的主要性格特点。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 “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史学家:他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乾隆年间,和珅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积攒了大量钱财。还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往来经商,是18世纪世界首富。

嘉庆二年时,乾隆帝已经是垂暮之年,他上朝时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能听懂乾隆说的话。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人们都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嘉庆皇帝城府很深,他明白只要太上皇乾隆还活着,就动不了和珅,而且和珅还可以左右乾隆的旨意,弄不好反而于己不利,所以他韬光养晦,事事顺从太上皇,不发表自己的见解,政事不做任何更张。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史学家:他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但他只把和珅当作个案处理,而没有把“和珅现象”当作制度性的弊端去解决,进行制度性的改革,这是嘉庆的失策。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史学家:他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二、赐“越南”国名。

嘉庆七年十二月,清邦属国越南新国王阮福映即位后,请求改“安南”国号为“南越”。因为中国历史上曾存在过一个“南越国”,地域包括两广和越南北部,嘉庆怀疑安南国企图混淆古今,居心叵测,于是加以拒绝。越南国王反复请求,于是嘉庆赐名国名“越南”,一直延用至今。

三、超级戏迷。

嘉庆帝喜欢听戏,曾有大臣上疏指责他“恐退朝之后,俳优近习之人,荧惑圣听者不少”。 嘉庆怒而将其发配新疆了。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嘉庆刚刚继位,当时父亲乾隆虽然退位。但大权还是和珅独揽,嘉庆无事可做,就一连看了十八天的戏,狠狠地过了一顿戏瘾。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史学家:他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阎崇年:嘉庆的悲剧在于:认为天下的问题都是由于和珅不好、百官不好造成的,而没有从自身找责任,也没有从制度挖根源。嘉庆在25年的皇帝生涯中,虽一件一件地解决乾隆盛世留下的危机,却又一步一步地陷入更深的危机。乾隆朝盛世下的危机,到嘉庆朝更加深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