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八旗的發展史以及旗主交替如何?一篇文章告訴你

在平時看電視劇或者看關於清朝的歷史資料時,我們都會發現其中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八旗制度,經常會說到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之說,究竟這是這麼回事?今天我打算仔細講一講。


一、滿八旗與蒙八旗和漢八旗之間的關係

眾所周知,清朝是由滿人建立的,所以在這三個八旗中,自然是滿八旗為最尊,蒙八旗其次,漢八旗最低,因為清朝時期對漢人壓制比較嚴重,擔心漢人會搶奪屬於他們的江山。

為何要設置蒙八旗和漢八旗呢?其實就是為了對一些比較優秀的其他民族將領進行獎勵,所以設立這樣的機制。比如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邊,十三阿哥允祥要娶漢人姑娘阿蘭為妻,可是因為祖訓說滿漢不通婚,就十分為難。後來雍正通過對阿蘭抬旗,讓阿蘭成為漢八旗成員,巧妙的避免違背祖訓,因為漢八旗就屬於滿八旗下屬,成功讓阿蘭脫離純粹漢人身份。

滿八旗的發展史以及旗主交替如何?一篇文章告訴你

滿人服飾

在清朝的時候,抬旗是對一個人的一種很大的獎勵,比如在軍隊中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漢人,就可以通過滿人推薦抬旗成為漢八旗,再有突出表現,還可以再升級為蒙八旗甚至滿八旗。比如清朝初期的王輔臣,就是在阿濟格的推薦下被順治給予抬旗獎賞,讓他身份更加尊貴。

但是漢八旗與蒙八旗都隸屬於滿八旗管理,並沒有獨立管理的旗主,而是由滿八旗旗主統一進行管理。那麼滿八旗又是怎麼形成的?滿八旗旗主又是誰呢?我們繼續深入研究。


二、滿八旗的演變史以及旗主更換

滿八旗是為了對清朝的人們以及軍隊實現更好的管理而建立的一個機制,追溯其起源,是從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開始的,從努爾哈赤建立到後來穩定,期間發生過很多變化,具體變化分別分析如下。

1、黑旗時代(旗主努爾哈赤)

公元1584年,努爾哈赤為了更好的管理子民,建立黑旗來進行更好的統治,並且將黑旗用牛錄和固山來進行人員劃分,固山由牛錄組成,經過一段時間的變化,固山與牛錄之間又多出甲喇。

這就是最初的滿八旗雛形,後來人口不斷增多,只有一個黑旗不利於進行管理,於是需要再設置一個旗進行管理,這就出現了兩旗時代。

滿八旗的發展史以及旗主交替如何?一篇文章告訴你

青年努爾哈赤

2、兩旗時代(黃旗旗主努爾哈赤,藍旗旗主舒爾哈齊)

公元1589年,努爾哈赤為了更好的對人員進行管理,多設置了一個白旗,並且將白旗交給自己弟弟舒爾哈齊進行管理,其餘制度還是和之前黑旗時代一樣。

只是兩兄弟之間經常互換旗幟顏色,一會兒黑白對換,一會兒又白旗改紅旗,紅旗改成黃旗,黑旗又改藍旗,搞得有點暈,但是更改過程中,人員並沒有發生變動,還是以前的組成模式與數量。

3、三旗時代

公元1601年,努爾哈赤攻佔了哈達部,並且將哈達部的人口收編。人口數量一多,就需要再次擴充編制,從而又加編了一個白旗,交由哈達部的首領哈達納拉氏進行管理。

就在這個時候,努爾哈赤對每個旗的編制進行了相關規定。人員組成基本上是這樣的,一個牛錄300丁(並非300人,而是300個作戰男丁,實際人數要多很多),每個甲喇由5個牛錄組成,每個固山又由5個甲喇組成,也就是說,按照正規編制來看,一個滿八旗由25個牛錄組成,作戰人員可達7500人。

雖然制度規定是建立出來了,但是後來努爾哈赤以及舒爾哈齊等人一直也沒有按照規定對每個旗進行嚴格編制,而是很隨意,想編多少牛錄就編多少牛錄,戰士數量也比較混亂。

滿八旗的發展史以及旗主交替如何?一篇文章告訴你

旗主印章

在哈達部首領成為白旗旗主後不久,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就把他幹掉,自己取而代之成為白旗首領。

三旗時代最終的結果就是黃旗(努爾哈赤)、藍旗(舒爾哈齊)、白旗(褚英)。

4、四旗時代

公元1609年,努爾哈赤與兄弟舒爾哈齊因為權利爭奪發生爭執,努爾哈赤一氣之下就把自己弟弟舒爾哈齊關起來,導致舒爾哈齊之前管理的藍旗失去旗主。

就在這個時候,努爾哈赤將藍旗進行重組,把原本屬於舒爾哈齊的一半劃分給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繼承,另外一半劃分給自己的次子代善。

並且代善帶領這部分原本屬於藍旗的隊伍重新組建出一個新旗,就是紅旗。自此,原本的三旗又變成四旗,後來四旗內部發生變化,原因是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涉及到奪權,被努爾哈赤處置,後來他的白旗也由自己長子杜度繼承。

四旗時代最後的局面就是黃旗(努爾哈赤)、紅旗(代善)、藍旗(阿敏)、白旗(杜度)。

5、八旗時代

努爾哈赤時期

公元1615年,江山更加穩定,人口不斷增多,努爾哈赤為了進一步規範管理,就把四旗擴充為八旗,很簡單的擴充方式就是把每個旗分為正和鑲,旗幟顏色不變,只是鑲旗中間加了一條龍而已。

其中大概變化如下,黃旗分為正黃旗和鑲黃旗,都由努爾哈赤管理(從此以後黃旗成為滿八旗至尊,正黃旗與鑲黃旗又以鑲黃旗為尊);紅旗分為正紅旗和鑲紅旗,由代善以及後人管理;藍旗分為正藍旗和鑲藍旗,鑲藍旗旗主就是阿敏,正藍旗則分給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管理。

滿八旗的發展史以及旗主交替如何?一篇文章告訴你

滿八旗服裝和旗幟

白旗分為正白旗和鑲白旗,正白旗由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擔任旗主,鑲白旗由杜度擔任旗主。

這樣的局面沒有穩定多久,再次發生變化。原因是努爾哈赤已是烈士暮年,對自己的江山和財產進行劃分。這個時候的八旗變化分別如下:

努爾哈赤將自己正黃旗與鑲黃旗分別拆開作為遺產分給自己兒子繼承,其中正黃旗分15個牛錄給阿濟格,15個牛錄給多爾袞。鑲黃旗分15個牛錄給幼子多鐸,並且留下遺囑去世後鑲黃旗剩下的15個牛錄由多鐸繼承。

皇太極時期

後來努爾哈赤去世之後,皇太極繼位,滿八旗再一次發生改變。皇太極先把鑲白旗佔為己有,然後又對正黃旗和鑲黃旗虎視眈眈,逼迫自己的弟弟用黃旗與自己的白旗互換,讓自己成為正黃旗與鑲黃旗兩旗旗主。

除此之外,皇太極還把鑲藍旗原本旗主阿敏削去旗主位置,讓濟爾哈朗擔任鑲藍旗旗主,後來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於公元1632年病逝,皇太極趁機把正藍旗佔為己有,後來分給自己的兒子豪格統領。

經過多次變革後的滿八旗,這個時候是這樣的:正黃旗與鑲黃旗旗主為皇太極,正藍旗旗主為自己兒子豪格,鑲藍旗旗主為濟爾哈朗,正白旗旗主為多鐸,鑲白旗旗主為阿濟格,正紅旗旗主為代善,鑲紅旗旗主為嶽託。

滿八旗的發展史以及旗主交替如何?一篇文章告訴你

皇太極劇照

多爾袞時期

不幸的是,皇太極好不容易折騰一番,自己卻突然離世,由於沒有立繼承人,自己去世後自己兒子豪格與兄弟多爾袞等發生政變奪權,最終為了達到雙方利益最大化,將年僅六歲的福臨(順治)立為皇帝,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做攝政王輔政。

不久,多爾袞就把濟爾哈朗陷害處置,自己一個人獨攬朝政,成為當時實際掌權者。成為實際掌權者之後多爾袞再次對滿八旗進行調整,他先將自己的鑲白旗與多鐸的正白旗進行互換,讓自己成為正白旗旗主,後來又沒收正藍旗與鑲白旗進行重組,重組後自己成為鑲白旗旗主,也就是說多爾袞一個人霸佔了正白旗與鑲白旗。

正藍旗經過重組之後由多鐸的兒子多尼擔任旗主,此時正藍旗實力已經不及當初,鑲藍旗不變,正紅旗由代善兒子滿達海繼承,鑲紅旗為嶽託孫子羅科鐸繼承。

這時候的滿八旗基本是這樣的,正黃旗與鑲黃旗由皇帝順治擔任旗主,正白旗與鑲白旗由多爾袞擔任旗主,正紅旗由滿達海擔任旗主,鑲紅旗由羅科鐸擔任旗主,正藍旗由多尼擔任旗主,鑲藍旗還是濟爾哈朗後代擔任旗主。

滿八旗的發展史以及旗主交替如何?一篇文章告訴你

多爾袞劇照

順治時期

後來多爾袞去世,順治皇帝將多爾袞的正白旗沒收佔為己有,奠定了正黃旗、鑲黃旗與正白旗共同組成上三旗的基礎。當然剩餘的五個旗被與之對應的叫做下五旗,並且都有一定變化。

鑲白旗從多爾袞手裡奪走之後,順治交給豪格的兒子富綬統領,這個時候的滿八旗局面如下:上三旗由順治擔任旗主,鑲白旗由豪格後代富綬擔任旗主,正藍旗由多鐸後代統領,鑲藍旗由濟爾哈朗後代統領,正紅旗由代善後代統領,鑲紅旗由嶽託後代統領。

至此,滿八旗的變革基本趨於穩定,後來只是對各旗的權利進行分化,好實現皇帝的絕對集權。後來皇帝為了管理滿八旗還專門設置都統進行制約,可是隨著時代發展,最後滿八旗的權利還是集中到皇帝手上,其餘人員也就沒啥事了。


結語

綜合來看整個清朝時期滿八旗的發展趨勢,無非也就是權力爭奪的過程,但是不管怎麼爭奪,最後始終還是在愛新覺羅家族裡邊輪換交替,恰似一場內訌,轟轟烈烈最後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唯一留下的,就是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無盡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