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減壓,其實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做的事情

如何給孩子減壓,其實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做的事情,

前幾天在回家的火車上,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媽媽不停地罵她的小孩,好像是參加什麼比賽落選了,因為我聽到她說"連這個也不會,笨死了""你像你這樣的,我告訴你,以後你什麼都幹不了。""你為什麼不能多像鄰居家的天天多一點。"

如何給孩子減壓,其實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做的事情


當賣便當的推著餐車走過來時,孩子怯怯地問:"可不可以買便當?"母親大聲地說:"考那麼爛還好意思吃便當?我要是你,我怕是早就沒有臉吃了。"孩子立刻低下頭去,不敢再多說,我看了覺得不忍心,也很難受。就算孩子再怎麼不優秀,父母也不能這麼說吧?自己的孩子父母這樣說於心何忍。給了孩子這麼大的壓力,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以後怎麼有勇氣去面對其他的事情呢?

如何給孩子減壓,其實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做的事情

雖然有壓力是好事,良性的壓力會驅使人們工作更加賣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但負面壓力或壓力過重則會帶來不良影響。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

人大腦裡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系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訴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裡"時,他的大腦裡往往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裡"的情景。這一情景會指揮他的行動,結果事情不是向他希望的那樣發展,而是向他害怕的方向發展——這時候,球大多都會掉進水裡。

如何給孩子減壓,其實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做的事情


上世紀50年代,美國有一位著名的高空走鋼絲的表演者名叫瓦倫達,他一輩子表演都很成功,但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卻從鋼絲上掉下來摔死了。

事後他的妻子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一次太重要了,絕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著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後果。"

如何給孩子減壓,其實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做的事情

瓦倫達的失敗,其實是敗給了自己。他一心想著事情能不能做好,無法專注地去做事,因而就無法獲得成功。

後來,人們把這種不能專注做好眼前事情、患得患失的心態稱為"瓦倫達心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瓦倫達事件"也在時有發生。

如何給孩子減壓,其實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做的事情

如果長期壓力過大,甚至還可能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病症。比如一個人若長期處於壓力或過重壓力之下,他的身體最終會因無力招架而崩潰。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該給孩子提出要求,但是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孩子才能心情放鬆地去學習和生活。

所以這裡,這裡給各位家長提幾點意見:

如何給孩子減壓,其實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做的事情

保持平常心,不當壓力源


情緒是會傳染的,家長想要緩解孩子的焦慮,請先緩解自己的焦慮。非常時期家長說出來的話,很多時候會給初中孩子帶來消極的心理暗示,從而給孩子帶來壓力。比如有的家長說:"你考試的時候可千萬別……""你怎麼到現在了還這麼粗啊!"等。其實,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當您不希望孩子有什麼表現時,就不要強化它。"


臨近考試時,家長應保持正常心,該聊天就聊天,該看電視就看電視,不要怕干擾孩子學習而犧牲自己。否則,孩子就會覺得一旦考不好會對不起父母的付出,這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心理壓力。家長保持平常心,孩子的精神反而能得到放鬆。

如何給孩子減壓,其實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做的事情


當好孩子情緒的"垃圾桶",不當壓力源


很多孩子父母問候過多會覺得他們很煩,父母不說話又覺得他們不關心自己。還有的孩子表示,考前的幾個週末不願意回家,怕的就是父母的一直嘮叨。


家長總是想讓孩子無時無刻都感受到自己的關心,這種關心除了生活上的照顧,就是經常掛在嘴邊的詢問、叮囑。孩子在學校裡學習很緊張,回家再聽到家長的嘮叨,肯定倍感壓力,心情也隨之會變得不好。

家長的這些過分關注會變成壓力,使得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因此,面對孩子,家長有時"不說"的效果要比"說"的效果好。孩子需要的是父母作為一個傾聽者。

如何給孩子減壓,其實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做的事情


讓孩子毫無顧忌地說,就是讓孩子釋放壓力和緊張情緒。如果家長一定要"說",也要在聽了之後,再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幫孩子找到解決方法。


還有就是,千萬不要在孩子吃飯的時候詢問學習情況,影響孩子的食慾,更不要在餐桌上訓斥孩子,強迫和催促他進食。這些都不是一個合適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