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再次登基是劣幣驅逐良幣嗎?大明從此由盛轉衰了嗎?

紅星照耀神州


奪門之變雖然把朱祁鎮重新扶上了皇位,不過奪門之變並不是朱祁鎮發動的。在發動之前他毫不知情,奪門之變是一些居心叵測並且有野心的人,以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貞為首,在看到明代宗朱祁鈺不行了之後,打算通過雍麗朱祁鎮的方法來獲得利益。

事實上奪門之變不管發不發生,皇位都將重新轉移到朱祁鎮這一系來,所以也談不上劣幣驅逐良幣。因為當時的皇帝朱祁鈺已經病入膏肓,已經快不久於人世,而他唯一的兒子前太子朱見濟已經在他之前夭折了。所以當時朱祁鈺和群臣討論新皇帝的人選的時候,大家都集中在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身上。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應該讓朱祁鎮重新登位,只不過在朱祁鈺面前不敢提出來而已。

因此那天晚上發生的奪門之變,事實上並沒有多大意義,即使不發生朱祁鎮仍然有很大可能性登上皇位。即使不登上皇位,皇位也將會落在他兒子朱見深身上,由於朱見深當時年紀非常小,朱祁鎮將作為新皇帝的父親執掌大權。因此從這點上來講,奪門之變對朱祁鎮並沒有多大的意義,不過被囚禁在南宮中的朱祁鎮並不知道這一點,所以在政變發生的時候還非常感激石亨等人,在成功登上皇位之後,還重用這幾個人。

當然後來朱祁鎮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之後,對這幾個人自然就產生了成見,結果這幾個人不久就被貶斥,石亨和曹吉祥甚至因為造反身亡。至於這個時候的大明江山,實力還非常的強大,遠遠沒有到衰落的時候,大明江山真正衰落的時候,至少要到萬曆皇帝時候了。所以朱祁鎮的奪門之變對大明江山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因為這場政變不管發不發生,朱祁鎮都將重新執掌大權。而且當時大明江山正是鼎盛時期,還遠遠沒有到衰落的時候。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首先要糾正題主的說法,奪門之變不是朱祁鎮發動的,應該是在石亨和曹吉祥的發動下,在徐有貞的策劃下,他們把朱祁鎮從南宮裡請出來登基。在整個過程裡,朱祁鎮都是被動接受的,沒有主動謀劃過。


朱祁鎮和朱祁鈺誰是良幣誰是劣幣?評價歷史人物不能從結果推導原因。如果一個皇帝被認為是明君,人們就會從他的生平中找出許多符合明君的例子,反之亦然。這樣做的結果有失公允,亡國的不一定就是昏君,同樣所謂的明君就不做壞事。

說到朱祁鎮,因為寵信王振,導致明軍在土木堡大敗,皇帝本人也被俘,所以人們認為他一無是處,是個昏君。其實仔細梳理會發現,在土木堡之變中,明軍的戰鬥力已經不是太祖朱棣時期的明軍了,戰鬥力低下,例如,成國公朱勇率4萬人(其中有3萬騎兵)在鷂兒嶺阻擊瓦剌軍隊時,也先也只有騎兵2萬,此戰的結果大大出人意料,朱勇帶領的4萬人全軍覆滅。

鷂兒嶺戰敗至少反映出2個問題,一、明軍將領的指揮才能不足,二是戰鬥力下降的厲害。這也應該是土木堡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朱祁鎮不信任大臣武將的原因,不在他本人而是文臣武將自己造成的。舉兩個例子:

1.朱祁鎮剛即位時候,正統元年(1436)十二月,9歲的英宗主動要求向久經沙場的張輔學習打仗的本領,張輔卻抗命不遵,不予理會。反映出張輔對英宗治國才能培養的漠視。可以說張輔此時的不作為,埋下了英宗不信任他的種子,成為土木堡之變時的禍根之一。試想,如果張輔認真教導英宗軍事,一可以增長英宗的見識,不會犯後來土木堡之戰中的錯誤,二可以贏得英宗的信任,在土木堡之戰時,就不會淪為隨從,能參與到軍事指揮上,有可能避免英宗被俘的發生。從這一點看,張輔也要為土木堡之變擔上一份責任。

2.正統元年(1436)十二月,英宗命代理兵部尚書王驥彙報西北軍情,結果王驥置之不理。年幼的英宗十分惱火,當面召見王驥,責問他:

"邊情緊急如此,爾等何故遲延不議?欺聯年幼邪?"
——《明英宗實錄》

意思是說,軍情這麼緊急,你們為什麼拖延不商議彙報,欺負我年幼嗎?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英宗雖小,卻也心繫國家,然而沒有人把他當回事。

從文武大臣對待英宗的表現看,他們在土木堡的責任也不少。

再說說景帝朱祁鈺。人們對他的評價高源於京師保衛戰的勝利,其實此戰的最大功勞應該歸功於于謙。

朱祁鈺在位不長的時間就暴露出他的貪權的心態。他多方阻撓從瓦剌迎回太上皇。

景泰元年(1450年)六月,也先表達了送英宗回京的意思,願意與明朝講和。朱祁鈺派使者李實出使瓦剌,帶去的敕書裡卻沒有迎回太上皇的隻言片語。李實只能探望了一下朱祁鎮就回去了。

經過近一年的扯皮,英宗才回到了北京。他回到北京的待遇是被圈禁在南宮,不僅不能出門半步,連平常的開銷都要靠錢皇后做針線活補貼。在瓦剌時,也先除了按時送牛羊之外,還經常送他野味,甚至要將女兒嫁給他。朱祁鈺的表現不如一個外人。

此外,朱祁鈺改立太子的做法,也使他失去了臣民之心。

所以說,景帝朱祁鈺也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好。朱祁鎮奪門之變後再次登基為帝,無所謂劣幣驅逐良幣。

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談不上,只能說是由明朝初期向中期的轉折點。


閔不克


朱祁鎮並非劣幣,朱祁鈺也並非良幣!明亡,亡於萬曆!

朱祁鎮因為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的醜聞被稱為昏君,實際他為明朝中興也作出了巨大貢獻

明英宗朱祁鎮之所以被世人詬病稱其為昏君,是因為朱祁鎮在孫太后以及“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先後離世後寵信太監王振,進而導致土木堡之變,堂堂一朝天子淪為階下囚。以及奪門之變後輕信奪門三功臣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誅殺代宗朱祁鈺舊臣于謙、王文等,從而明英宗朱祁鎮就揹負上了昏君的罪名,被世人罵了五百多年。

我覺得,說朱祁鎮為昏君其實有點冤,我們評判古人,總是以功遮其惡,以惡遮其功。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實際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措,反而對後世影響頗大。拿朱祁鎮來說,他繼位初期,完全是被架空的皇帝,權力把控在孫太后以及孫太后欽定的輔政五大臣手中,待孫太后和三楊去世後,朱祁鎮才算親政,他這些年壓根兒就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也沒有得到好的鍛鍊,所以在他第一次當皇帝的十四年中,朱祁鎮就是一個擺設,他不知道應該如何作一個好皇帝,空有一番夢想,卻無處施展,他太壓抑了。所以朱祁鎮親政急需要證明自己,所以才會聽從王振的慫恿,貿然出兵迎敵,結果慘敗被俘。

朱祁鎮被瓦刺放回來之後,又遭受了弟弟朱祁鈺的不公平對待,經過八年的非人遭遇,他成長了,奪門之變後,重用徐、石、曹三人也是迫不得已,只怪他沒有做皇帝的基礎,最終在他們的讒言佞語下殺害了于謙、王文等一大批忠臣。

任用李賢、王翱等能臣,平定了石曹之亂,盡顯英主風采。將北京的“行在”改為京師正式定都北京,並放出了被明成祖朱棣圈禁了50年的建文帝朱允文之子朱文圭,同時恢復了胡皇后的封號,最重要的是他在臨終之際廢除了嬪妃殉葬制度。他做了這麼多有益於後代的事情,能稱之為劣幣嗎?

朱祁鈺雖然救大明與為難,但其貪戀皇權,導致文官勢力過於膨脹

明代宗朱祁鈺的皇帝等於是白撿來的,絲毫沒費力氣,英宗朱祁鎮剛被俘時便縱容文官弒殺王振一黨殘餘,釀成午門血案。

在於謙等人的擁立下,朱祁鈺臨危受命,成了大明太子,隨即組織了北京保衛戰痛擊瓦刺。瓦刺見撈不到好處,意圖放回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鎮,而剛剛獲得帝位的朱祁鈺大權在握,不願意放手,拒絕了瓦刺的要求。

朱祁鎮回國後,朱祁鈺不僅沒有將皇位還給明英宗,反而將其幽禁在南宮,並派重兵看守,禁止英宗與外界聯繫。不久又廢除了英宗朱祁鎮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轉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種種跡象表明,朱祁鈺要將這本屬於英宗的皇位據為己有,並傳給後世萬代。

朱祁鈺在政治雖然是廣開言路,吸納了不少對國家有利的人才,但其過度依賴文官,導致文官勢力過於龐大,不少人身兼數職,名爵氾濫,最終導致生病時小人得勢,發生了奪門之變。所以奪門之變最大的罪魁禍首就是朱祁鈺本身。這樣一個貪婪權勢的人能稱得上是良幣嗎?

明亡,忘於萬曆!

眾所周知,明亡,忘於萬曆!

朱祁鎮復辟之後,任用李賢、王翱等人,在經濟上、政治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試圖挽回明朝的中興局面。明憲宗朱見深繼位後,繼續重用李賢,延續了明英宗朱祁鎮的改革思路,為于謙平反獲得了朝臣的支持,安撫流民,體恤百姓,一時間有趕超仁宣之治的風頭,可好景不長,在李賢死後,朱見深漸漸開始提拔宦官,並設立臭名昭著的西廠,為了一己之私設立皇莊,大肆兼併土地,上行下效,各地藩王、達官顯貴,乃至宦官紛紛效仿。將官爵視為己有,設置傳奉官,賣官鬻爵嚴重氾濫,吏治敗壞不堪。明憲宗朱見深的種種惡行為萬曆年間的大明衰落埋下了隱患。

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他確實是一位“神”,在當政的48年時間裡,前期重用張居正大刀闊斧改革,讓大明帝國重現生機,但張居正一己之力救不了大明。自從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便開始長達27年不上朝,導致朝中有大臣為官幾十年都不知道皇帝長什麼樣子。

萬曆年間,明朝還發動了抗倭援朝、寧夏之役、播州之役這三次戰爭,史稱萬曆三大徵,徹底把明朝數年的積蓄消耗一空。這也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明神宗執政晚期重用權臣,黨爭不斷,導致朝政日以腐敗。另外,明神宗強徵礦稅也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古曲古風


朱祁鎮再次登基,的確算是劣幣驅逐良幣,但如果說大明王朝自此由盛轉衰,則是不妥當的。朱祁鎮的實力,但凡對明朝歷史有所涉獵,都應當印象深刻,用幹啥啥不行的戰五渣來形容絲毫不為過,他老爹和奶奶留下了一手好牌,這廝卻打得稀爛,可謂明朝十六帝中下限最低之一。

土木堡一戰,令明朝元氣大傷,當然,皇帝朱祁鎮被俘虜並不是對明朝最大的損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幫了明朝一把,沒有讓這個皇帝繼續禍禍明朝,給了明朝充足的喘息時間。土木堡之戰,明朝最大的損失在於兩點:猛將賢臣在此戰中被蒙古軍隊誅殺殆盡,由於朱祁鎮幾乎帶著朝廷所有的高級官員隨他親征,結果失敗之後,這些官員成為了瓦剌的刀下之鬼,朱瞻基和張太后時期的穩定,幾乎全靠這些人,可想而知他們的死對於明朝的損失多麼巨大;二則京城三大營,明朝最為精銳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沒,明朝在軍事上遭受巨大打擊。

可以說,能把穩贏的局完成這樣,朱祁鎮配得上“劣幣”的比喻,不僅配得上,還實至名歸。

他的弟弟朱祁鈺,則比他要強得多。朱祁鈺一輩子做的最錯的事情,便是沒有將朱祁鎮斬草除根,而是仁慈地將他軟禁。朱祁鈺的個人能力不說多麼頂尖,但完爆朱祁鎮這個廢物還是綽綽有餘。至少,明朝危急時刻,朱祁鈺敢於相信于謙,並且將他委以重任,能凝聚起全北京軍民的力量,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僅這一點,給朱祁鈺“關鍵先生”的評價絲毫不為過。按理來講,朱祁鎮被蒙古俘虜,並且幫助蒙古叫開邊境城門,這種無恥之徒沒什麼資格回來,但朱祁鈺還是讓他回來了。

在朱祁鎮被迎回北京後,一般正常皇帝的做法是表面好好款待,暗地裡弄些小動作,讓他下地獄。因為自古以來,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容二君,尤其是非正常權力交接的兩位君主。但朱祁鈺沒這麼幹,僅僅是讓朱祁鎮在南宮待著,這給朱祁鈺埋下大患,最終造成了他的失敗。

奪門之變的發生,標誌著朱祁鈺的統治徹底結束,明朝的黑暗時刻再次到來。北京保衛戰的功臣于謙被殺害,邊境守將郭登因為朱祁鎮被俘期間叫門不開而被流放,諸如此類迫害功臣之事,再次上演。

因此,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說它是劣幣驅逐良幣,一點兒不錯。但要說明朝自此由盛轉衰,則不準確。實際上明朝在永樂後期已經由盛轉衰。


庭州行者


封建王朝有哪一個不走向滅亡的,所謂的盛世只不過是少數統治者的狂歡,來百姓還是被壓榨的一方,只有天下為公,民眾成為國家的主人才算是盛世。封建社會皇帝是最大的地主,最大利益的得益者,皇帝只會維護自己的利益,怎麼可能給民眾利益呢,決定國家命運的主體是人民,不是皇帝,不管這個皇帝是好是壞,該亡的還是要亡!



朱祁鎮是個敗家子,他少少就被寵壞了,少時就當了皇帝,內有忠臣輔助,母親和皇太后也寵溺他。沒想到長大後,卻寵信太監王振,被王振一慫恿就打了雞血般要親政瓦刺,結果在土木堡慘敗,自己也當了俘虜,明朝的骨血在這一戰被全部端了,導致以後明朝對付北方的敵人都是防守為主而沒有進攻,可以說朱祁鎮是個敗家子。相對來說他弟弟朱祁鈺就乾的不錯,朱祁鎮被俘虜後,朱祁鈺撿了個大便宜當了皇帝,然後他任用於謙等忠臣良將成功保證了北京城,幾次抵擋住了也先對京城的進攻,保住了大明朝的延續,可以說朱祁鈺確實乾的不錯,當然他不死保住北京城,他也完蛋,也當不了皇帝,反正大家有好處,那就順勢而為吧!朱祁鈺的一個妃子是個名妓,他在民間看上了一個妓女,就把她納入後宮當妃子,可見朱祁鈺也不是什麼真正好人啊!



朱祁鎮當了一年俘虜後回到了北京城,被朱祁鈺軟禁了,度過了悽慘的7年囚禁生活。朱祁鈺暗地裡總想幹掉朱祁鎮,只是朱祁鎮心理素質好,都扛過去了。1475年朱祁鎮趁著朱祁鈺病重時,被石亨和曹吉祥等人擁戴復辟,重新做回了皇帝。朱祁鎮再次當了皇帝后,變得成熟了,也有了心機。當上了皇帝,就對朝廷進行清洗,首先幹掉了忠臣和功臣于謙,那些保衛北京城的功臣們幾乎被他殺光了,然後又逐一清除掉當初幫助自己復辟的功臣們。朱祁鎮這樣做無非就是為了自己後代著想,避免朝廷出現功高震主的權臣出現。不管是京城保衛戰的功臣,還是幫助復辟的功臣,對皇帝來說都是隱患啊,畢竟這些人都可能依仗功勞成為權臣啊!所以朱祁鎮必須要清理乾淨,為後代的權力著想。所以朱祁鎮一直都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家族,皇帝都是這樣的,很正常,無所謂好與壞。朱祁鎮到了晚年,廢除了嬪妃殉葬制度,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吧,不過也不能就說朱祁鎮是好人!



朱祁鎮沒有復辟成功,朱祁鈺沒死繼續當皇帝,明朝就不滅亡嗎,顯然不是啦!朱祁鎮只不過是把明朝開始衰落的那塊布給扒了下來,讓大家看清楚罷了。就算朱祁鈺繼續當皇帝又怎樣呢,明朝還是那個明朝,社會問題還會存在,換了一個皇帝還不是他朱家的嘛,有什麼分別呢!當時的明朝已經出現土地兼併和流民問題啦,王朝開始走下坡路,民眾生活並不好,還是被官府壓榨,被大家吹噓明君的也許會緩和一些社會矛盾,可依然是治標不治本。因為封建君主社會註定了皇帝和民眾不會走到一起,表面的為民眾謀福利那是做給人看的,愚弄百姓罷了,如果民眾損害了他們的利益,第一個鎮壓民眾的就是皇帝本人。皇帝阻擋不了王朝的滅亡,除非他交出權力,可是權力沒有了,他還是皇帝嗎,沒有不變的王朝,只有不變的人心,千古以來就是這個道理!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縱觀歷史,通常歌舞昇平出庸才。那些王子皇孫從小錦衣玉食,什麼都有人安排好。自己完全無需操心或者思考,等他大了,當了皇帝,不給你亂整已經是大幸了。所以,從小教育千萬車溺愛,讓小孩多吃點苦不是壞事!


IPSC佛祖腳下的石頭


朱祁鎮復辟,復辟後的所作所為,滅人倫天理,明廷成了吸血的疆屍。


安平144796971


盛世都是被統治者的私心毀掉的,只有天下為公才能長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