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件事家长不要再做了,容易“得罪”孩子,还会拉低格局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以后能成为优秀的人,也希望自己与孩子有着良好的关系。可是,很多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日常沟通时很不注意,不考虑孩子的情绪、不顾孩子的体验,经常让孩子处于难堪的境地。这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导致孩子把自己当“仇人”看待。

这四件事家长不要再做了,容易“得罪”孩子,还会拉低格局

现实中,父母与孩子屡屡翻脸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何改善与孩子的关系,成为不少家长的“心病”。笔者认为,要想让孩子不再与自己对立,以下这四件事家长们就不要再做了,不仅容易“得罪”孩子,还会拉低格局

唠叨、翻旧账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超限效应”,家长三番五次重复对一件事做出同样的批评,很容易发生“超限效应”,使得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再到反感讨厌。

一些孩子本来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愧疚,结果被父母的唠叨逼急了,产生了一种“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此外,部分不懂得沟通的家长喜欢在唠叨中翻旧账,把过去的问题翻来覆去地说,孩子内心无法平静,厌烦度倍增,以至于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唠叨、翻旧账”的家长普遍存在,如果情况不算严重,家长能及时做出调整,问题一般不大。可怕的是,一些家长已经将唠叨内化到了性格当中,经常下意识地就唠叨起来,这很难纠正。

这四件事家长不要再做了,容易“得罪”孩子,还会拉低格局

拿别人家孩子与自家孩子比

“你看看谁谁家的孩子,比你懂事多了”、“你班上某某同学,在学习上比你上心多了”,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自己的孩子。不仅如此,孩子饭吃少了、衣服穿少了、睡觉睡晚了,家长也会拿着跟别人家孩子比。

家长的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或者让孩子觉得“父母根本就不喜欢自己,自己是他们的累赘”。有些孩子还因此留下了心理阴影。

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有点,每个孩子也都有各自的缺点,不能拿自家孩子的缺点跟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这非常不公平。家长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正确引导孩子。

替孩子做决定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是孩子肚子里的“蛔虫”,知道孩子想什么、喜欢做什么。有了这种思维,他们会替孩子做很多决定。比如,一位妈妈带儿子到餐馆吃饭,饭店老板把菜单拿上来,妈妈很快就点好了,儿子都没来得及表达意见,等到菜上了桌,儿子这不喜欢吃、那不愿意吃,一次愉悦的家庭聚餐就这么被毁掉了。

这四件事家长不要再做了,容易“得罪”孩子,还会拉低格局

有些家长虽然不认为自己完全明白孩子的心思,但仍然特别喜欢替孩子做决定。比如高考生填报高考志愿,部分家长逼着孩子填报自己认为好的大学和自己认为好的专业,这些高考生进入大学后,很容易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抵触,严重的,会对大学生活失去兴趣。

把孩子当门面,到处吹嘘炫耀

把孩子当门面到处炫耀的家长随处可见。他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或在兴趣班学习取得的成就到处吹嘘。事实上很多孩子非常不喜欢“被父母炫耀”,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他们能感受到别人眼神中所表达的不自在和不耐烦。

家长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到处吹嘘,只是为了满足了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当人们对他们的吹嘘厌烦时,他们会更加落寞。父母的这种做法毫无意义,还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因此瞧不起自己。

这四件事家长不要再做了,容易“得罪”孩子,还会拉低格局

家长做的以上这四件事最让孩子烦,很可能让双方直接对立。而一旦孩子与父母走向对立面,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复杂,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变得难以解决。

再者,孩子对父母烦,又会加深父母对孩子厌烦感,他们会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大越不懂事”,孩子与父母双方的矛盾会出现恶性循环。毫无疑问,家长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人,他们应该主动做出调整,提升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水平和认知格局,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个优秀的父母,必须会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明白这个道理,家长们应该更能认识到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