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在詩詞裡,親情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友情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愛情是“春天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親情,友情,愛情,都可以在詩詞中,找到最詩意的解讀。

想自己寫一首極美的詩詞嗎?

《向上吧詩詞》冠軍楊強老師教你寫詩詞,


詩詞|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人到中年,站在生命長路的中途,前看後望皆是茫茫。前為漸已年邁的父母擔憂,後為未成年的孩子操心。

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待到自己生兒育女,方知父母的不易,此時,卻已是中年人。

是父母老了我們才真正懂得什麼是孝順,還是人到中年後是人生教會我們去體悟父母一生的艱辛。



詩詞|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兒子即將遠行,母親為他縫製遠行的衣衫,那密密的一針一線,皆是不捨,內心只怕兒子歸來太晚。

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

詩人在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之後,愈覺親情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當你無法確定自己現階段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那就對父母孝順,那是唯一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做錯的一件事情。


詩詞|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洗兒詩》



宋·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世間父母,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只有蘇軾說,只願孩子愚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真的不想孩子聰明嗎?並不是。

蘇軾仕途受挫,坎坷飄泊,感慨“我被聰明誤一生”,痛定思痛後,願孩子能平安健康,無災無難。

父母一生心血培育孩子,最大的要求即是兒女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詩詞|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別老母》



清·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黃景仁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髮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乾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悽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遊。

可我們總是為了工作,為了夢想,不得不一次次地離他們而去。

你總是想著,快了,就快了,再給我一點時間,爸爸媽媽,我會努力的,我一定會把你們接過來的。

可是,現實殘酷,歲月不饒人,我們沒有實現夢想,而父母卻已經老了。趁父母還在,請輕輕擁抱他們,告訴他們,你真的很愛他們。


詩詞|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歲末到家》



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風塵。


過年回家時,母親多高興呀。一見面母親便憐愛地說我瘦了,連聲問我在外苦不苦?

世間所有的愛都走向相聚,惟有父母的愛,走向離別。

當我們長大後,就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獨自闖蕩。偶爾的一次回家,父母像過節一樣,準備好你最愛吃的東西,細心地詢問你在外面的工作生活情況。

這樣的關愛,除了父母,沒有人給你。


詩詞|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憶父》



清·宋凌雲


吳樹燕雲斷尺書,迢迢兩地恨何如?

夢魂不憚長安遠,幾度乘風問起居。


欲歸未得悵空囊,兒女相思淚數行。

苦憶寢門雙白鬢,朝朝扶杖倚閭望。


父母為了撫育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年華消逝,日漸衰老。

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發現母親鬢邊已有了白髮;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發現,父親的行動已然放緩。

生命也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當我們幼小的時候,是父母牽著我們的手走過一個個溝溝坎坎;總有一天,會輪到父母伸出衰老的雙手,等待我們的扶持。

我們總要長成大樹,讓他們依靠,就像當初,他們作我們的依靠一樣。


詩詞|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客夜思親》



宋·宋無


老妻病女去淮西,慈母居吳鶴髮衰。

我獨天涯聽夜雨,寒燈三和照相思。


母親的頭髮已經白了,我在天涯的這一邊,思念著她。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父母好像永遠有忙碌不完的家事和操不完的心,他們不停地奔波勞累,只願兒女一生健康,平生喜樂。


詩詞|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墨萱圖》



【元】王冕

萱草生北堂,顏色鮮且好。

對之有餘飲,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順心,豈在榮與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歲華老。

遊子未能歸,感慨心如搗。

從咿呀學語到長大成人,十幾年的時間,飽含著耐心與愛,只有自己當了父母,才知父母的辛勞和珍貴。

有人說,母親,是一種再苦再累也情願承擔的悲壯和感動。

當我們走過半生,這一路上,有人離開,有人再來,惟有父母,一路相隨,無怨無悔。

這個世界上,朋友會離棄你,愛人會背叛你,惟有父母,會一直扶門相望,等你歸來。


詩詞|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京師得家書》

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詩人收到了家書,只有十五行,行行都在說:趕緊回來吧!

在外飄泊的我們,總想給父母一個好的環境,讓他們享享清福。於是我們終年在外奔波。

可是,父母要的,可能不是大房子,不是很多錢,而是你陪在他們身邊。


詩詞|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期。

世間最大的悲傷,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在。往後餘生,願你能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讓陪伴,成為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