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兩難,搞工程的越來越難了

現在的項目沒利潤,施工單位的日子不好過。幾乎所有建築施工企業在施工項目管理中都處於弱勢地位,施工單位正逐步被邊緣化,面臨轉型的困局。

最低價中標:想中途停工要挾或變更沒門

前些年即便低價中標,通過幾個變更,還能撈回不少利潤。現在地價貴,政府又現價,手上也沒多少錢,導致最終壓榨下游的施工單位。瞭解更多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建設工程之家

在材料採購上,找材料商都找來,逐一比價,最終鎖定材料品牌與價格後,採取甲定乙供的方式,業主自己不買,由施工單位來採購。由於開發商把材料商的價格壓的很低,材料商也沒多少利潤空間,施工單位想要從材料商那裡撈到油水幾乎為零。材料商都是現款現貨,否則不予供貨,這個資金又得由乙方墊資來做,而且材料的損耗、質量問題等都得由施工單位承擔。

進退兩難,搞工程的越來越難了



過去,不少企業會通過中途停工來要挾,變相加錢。業主現在把合同都限制的很死,中途停工總要有個理由吧?沒理由的停工,打官司也打不贏啊,最後白白損失了履約保證金。過去,在施工過程中做一個變更或簽證,還能獲得價格調整,現在需變更,甲方不進行價格調整,這一下子就沒得玩了。更狠的是開發商將項目分為多標段,一旦有一家耍賴停工,立刻清場由另一家公司接受,而清場的單位還沒有了履約保證金。

材料上沒利潤,開發商又壓低管理費用,最終只剩下人工費。施工單位的生存空間在哪,誰也不清楚。

進退兩難,搞工程的越來越難了


營改增的痛

說到營改增,全國各地的所有工程施工單位,不論是老闆,還是財務人員,特別是掛靠的單位(雖然不允許,但實際大量存在),都叫苦不迭,基本都是一片罵聲。

本來,工程行業的利潤率就很低了,每個項目淨利潤能到10個點就阿彌陀佛了,而且還要確保2-3年內能把所有工程款都完全要回來。後來營改增了,說是為了降低企業的稅負,可是,建築企業面臨的,卻是一個更加麻煩的局面。

因為,原來這行業的激烈競爭,造成很多工程只能低價中標或低於成本價中標,也就是基本沒有利潤或者是項目到手的時候就是虧的。拋開那些不正當的偷工減料的方法,基本各公司採取的就是買材料不開票的方法。你去任何一個建材市場或廠家,開票一個價,不開票一個價。在以前的稅制下,很多工程單位都不開票,反正稅就是那3個多點,固定的,你自己能省的成本當然要省了。

到了稅改後,雖然可以增值稅抵扣,但是你買材料時,如果想開材料票抵扣,就會面臨材料費用上漲6個點甚至更多。另外,稅負沒有得到多少實惠不說,還麻煩了(要求三流合一)。

進退兩難,搞工程的越來越難了



比如你工地需要臨時買點沙子,路邊一農民開一拖拉機賣沙子,哪裡來的發票?而且餐飲等發票入賬還不讓達到一定比例,這一點,在工程行業遭到了很多人的咒罵。因為工程行業可能是好幾年沒有工程幹,但這幾年裡不可能沒有前期經營費用吧,不可能沒有各種花銷吧,比如一般工程的投標參與,就是幾萬的成本,你要是總投標不中,僅這開銷就非常巨大了。但是,稅務一句話,你沒有工程進項,你幹嘛這麼多開銷,不行,不許入賬!

那我們肯定心裡有怨言啊:我特麼自己公司賺的錢,我愛怎麼花是我的事,你憑什麼不讓我做成本?我花錢了,你不讓我入成本,天理何在?而且,哪怕是我去飯店沒有吃飯,只是開了張票,但是,這票是飯店開的,飯店也已經納稅了啊,為什麼要不許我入賬,我也是花了錢啊!

所以現在的工程行業已經陷入到左右為難的情況,完全按稅務規矩辦事,幾乎是白忙活,不按規矩辦,那就是違法犯罪,要坐牢的,你叫我們上哪裡去說理去?

材料單價上漲,卻不給調價

趨嚴的環保治理,及冬季前的集中施工,導致近期水泥、砂石等建材價格瘋狂上漲甚至斷供,建築工程施工企業成本也在上升。國內砂石價格屢創新高,且持續暴漲。據瞭解,部分地區7月底河砂單價更是到達了300-320元每方,每天高漲10到20元。河砂供不應求,部分區域出現了“一砂難求”的情況。商品砼(混凝土,建築行業專業術語)C25升幅約30%;沙升幅為200%

……今年以來,尤其是6月份以來,我市和其他地區一樣,建材,尤其是和以沙作為基本材料的製成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對建築市場產生了較大影響,引起了業內以及主管部門的高度關注


眾所周知,建設工程的材料費通常佔工程造價比重比較大,大約在60%至70%左右。所以工程施工中材料的單價變化,直接決定著建企的“生死存亡”。而我們都知道工程施工過程中,鋼材、混凝土、水泥、河沙、石子等材料的價格隨時都有可能隨著外部條件出現漲跌變化。而有些時候作為一些項目的發包方,根本不考慮這一因素,出現材料價格上漲也不給調差。這意味著,一旦建材價格出現大幅上漲,中標企業將承擔巨大的風險。

建築用工荒,工地突擊隊正在慢慢崛起

混亂的2018年,新開的工程遲遲找不到班子接手,工期臨近,為了儘快交工只能加大酬勞,招來一批救急的突擊隊,工程成本劇增,因為趕工帶來的隱患也不小。

突擊價格高的離譜,出工不出活,質量無保障,造成班組施工成本無限加大,許多在建施工隊伍嚴重虧損,造成大量施工班組被市場淘汰,工人工資發不出來,頻頻引發勞務糾紛。

施工單位把有限的資金優先支付突擊人員工資,反而造成正常工作工人的生活費難以按時支付,如此惡性循環,其實各方才是行業亂象的推手。

文明施工及環保的加碼


現在幹工程和以往完全不一樣,不管有沒有用、合理不合理。業主一句話,攪拌站連粉倉給我一起全部封閉,項目部駐地建設要有綠化、運動設施(籃球場、足球場)、停車位、還要美觀大方等一系列額外要求。這些在以前都是無關緊要的,只要工程進展順利,不出安全事故就可以了。

當然我們不是說工地標準化不對,而是如今對標準化的高要求,直接導致施工單位的成本增加了20%-30%,而項目的中標價格卻沒有跟著水漲船高,還是原來的價格,那施工單位哪裡來的利潤,只能是從主體工程施工中來唄,你懂得唄!

開發商風險轉移:以房抵款,好房子永遠輪不到你

開發商跟你提出,“你是否願意接受30%的工程款買我們的商鋪”。公司不樂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直接出局。


“有價值的商鋪,地產公司不會給我們的,他給的都是經他們營銷部門評估了不好賣的風險很高的房子。”全款抵來的房子最多能以八五折賣出去,中間15%要自己賠。一個項目本身賺不了多少,這種坑人坑到家了


有錢就是不付給你,缺錢我可以貸給你

不知道是哪一位高人說的,房企間的競爭已是供應鏈的競爭。加之這幾年,互聯網金融的放開,不少地產企業也涉足供應鏈金融。於是乎,大家都玩起了高大上的供應鏈金融,然後又開始坑施工單位了。你說開發商沒錢?他只是沒錢給施工單位而已。在合作洽談過程中,對方表示工程款是鐵定要墊資的,但他們也有融資平臺,缺錢他們可以貸款。

你得找他們貸款來為他們墊資。在無息為他們墊付款項之後還要支付給他們利息。為了錢,不要臉的地產公司又是很多。為對方墊資,想高價中標,基本做夢。三輪公開競價,價低者中。


等待行業洗牌,轉型左右為難

不轉型等死,轉型找死。現在迷茫了,轉眼間,又到年底了,最怕的就是方向走錯了。

行業沒有標準,業主才有信心一味地壓價。施工單位處於房地產價值鏈裡的落地環節,根據微笑理論,重要性也未放在很高的高度,勞動成果與企業的專業性也很難得到認可。在合作上沒有話語權,未來該怎麼走,還是一個未知數。

現在也只能熬、只能等,等待行業洗牌。市場亂到一定程度就會向好的一面轉向,或許現在正處於最黑暗的時期,摸不到前路的方向,但相信黎明遲早會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