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明知道藩王會威脅到皇權,為何登基後他不下令削藩呢?

公元1368,朱元璋在應天府(今江蘇南京)登基稱帝,建元洪武,建立大明王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冊封諸皇子為王,昭告天下。封第二子朱樉為秦王,第三子朱棡為晉王,第四子朱棣為燕王,第五子朱捕為吳王,第六子朱楨為楚王,第七子朱榑為齊王,第八子朱梓為潭王,第九子朱杞為趙王,第十子朱檀為魯王,從孫朱守謙為靖江王。洪武十一年又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第十二子朱柏為湘王,第十三子朱桂為豫王(二十五年改封代王),第十四子朱楧為漢王(二十五年改為肅王),第十五子朱植為衛王(二十五年改為遼王)。改封吳王朱捕為周王。洪武二十四年封第十六子朱栴為慶王,第十七子朱權為寧王,第十八子朱楩為岷王,第十九子朱橞為谷王,第二十子朱松為韓王,第二十一子朱模為沈王,第二十二子朱楹為安王,第二十三子朱桱為唐王,第二十四子朱棟為郢王,第二十五子朱㰘為伊王。雖然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又生下第二十六子朱楠,但其不久就夭折了,所以朱元璋在世的二十五子全部封王。這對於朱元璋來說可能是好事,有自己的兒子幫忙鎮守大明國土,自然放心不少,可對於幾年後就繼位的朱允炆來說,卻是一個大隱患。


朱棣明知道藩王會威脅到皇權,為何登基後他不下令削藩呢?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年僅二十一歲的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稱帝。為了鞏固皇權,朱允炆繼位不久後就下令削藩,周王、代王、齊王、湘王等不是被廢為庶人,就是被殺。朱允炆下一個目標就該是燕王朱棣了,在朱允炆如此無情的削藩下朱棣為自保而打出了“清君側,靖內難”的旗號起兵造反。雖然他在靖難之役中打了不少敗仗,但其最後憑藉一招直搗黃龍,攻佔了南京,贏得了勝利。此時朱允炆已經在宮城大火中下落不明瞭。不久後朱棣繼位,即明成祖,同時他不承認朱允炆的帝位,甚至把建文的年號廢除,稱當年為洪武三十五年。


朱棣明知道藩王會威脅到皇權,為何登基後他不下令削藩呢?


按道理朱棣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而即皇帝位,他應該清楚藩王對皇權的威脅有多大,可他卻沒有選擇削藩,這是為何呢?

其實很好解釋,如果朱棣繼續朱允炆的削藩事業,那不是打自己的臉嗎,要知道他自己當初也是藩王之一。如果朱棣貿然削藩,那勢必會讓諸多藩王涼了心。要知道他起兵就是為了保護藩王的利益,在《靖難檄文》他還特意寫明瞭“封建諸子,鞏固天下,如盤石之安,夙夜圖治,兢兢業業,不敢怠遑。不幸我皇考賓天,奸臣用事,跳梁左右,欲秉操縱之權,潛有動搖之志,包藏禍心,其機實深。”可見朱棣認為朱允炆削藩那是推翻了朱元璋的政策,動搖了國家的根基。如果朱棣登基後繼續削藩,那麼他當初起兵就師出無名了,古代還是十分看重師出有名的,不管自己造反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統帥都會給自己找一個理由。朱棣削藩就是言而無信,作為帝王若言而無信那還如何立威?


朱棣明知道藩王會威脅到皇權,為何登基後他不下令削藩呢?


況且朱棣只是打下了南京城就登基稱帝了,各方勢力還不穩定,政局動盪,朱棣此時再削藩肯定會激起第二次“靖難之役”。若還是朱家人坐天下還好,就怕有民間豪傑趁朱家內亂而坐收漁翁之利,那麼大明江山就不復存在了。所以即使朱棣知道藩王對皇權有威脅,他也不會明目張膽的削藩。後來朱棣決議遷都北京就是因為要遠離原來的政治中心,至少北京是自己的大本營,支持自己的人多,坐鎮北京有利於穩定政局。

不過朱棣雖然明面裡沒有削藩,但暗地裡還是使了些手段降低藩王對皇權的威脅的。首先他即位後不久就恢復了被朱允炆貶為庶人的那些兄弟的王號,這樣一來這些兄弟就會對他感恩戴德,擁護自己。不過他也警告了這些藩王要嚴於律己,且無朝廷命令不得調兵。這些藩王有了之前被朱允炆削藩的教訓,這次自然不敢再輕舉妄動了。


朱棣明知道藩王會威脅到皇權,為何登基後他不下令削藩呢?


其次朱棣將邊疆的藩王改封到內地,此舉是為了削除這些藩王手中的兵權。朱元璋當初分封了很多藩王到邊疆去戍邊,戍邊自然需要大量的軍隊,朱棣當初也是戍邊的藩王之一。為了不讓這些“邊疆王”學自己靖難,那麼將他們封到內地就是最好的辦法,不需要戍邊自然就不用給他們兵權了,其中寧王就是最好的例子。

朱棣在起兵時曾對寧王朱權許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不過這自然是不可能的。朱權的封地本來是大寧,隸屬遼陽行省,在東北。朱棣即位後朱權請求改封到南方,並且還指明自己要蘇州,不過朱棣以“蘇州屬於畿內”的理由拒絕了,後朱權又要錢塘(今浙江杭州),朱棣又以“先父將它賜給五弟,終無結果。建文帝無道,在錢塘封其弟為王,也未能享受”為由,暗指錢塘不適合,又拒絕了朱權。最後朱棣讓朱權在建寧(今福建建甌)、重慶、荊州、東昌(今山東聊城)四個地方中選一個,這四個地方比起蘇州和錢塘可是差遠了。朱權當然不願意,最後朱權被封到了南昌。本來實力與朱棣不相上下的朱權就這樣被暗地裡削了藩,雖然明面上封地比原來的大寧好多了,但手中的兵都沒了,鬱郁不得志的朱權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間、託志於琴棋書畫之中,好在最後得了個善終,還活到了明英宗朱祁鎮的正統十三年。


朱棣明知道藩王會威脅到皇權,為何登基後他不下令削藩呢?


朱棣暗地裡的削藩舉措還遠不止此。雞蛋裡挑骨頭似的找藩王的錯誤以嚴懲他們,架空其權力,又或者直接廢除。像遼王朱植、代王朱桂、岷王朱梗就因為一些不知道真假的參奏被削去了護衛配置,剛恢復王號不久的齊王又因卜卦、信奉鬼神再次被朱棣廢除。朱棣明白不能公開削藩,所以私下對這些藩王十分嚴厲,犯一點錯誤就要被朱棣拿來當藉口削弱他們的勢力,以降低藩王對皇權的威脅。也是可憐了這些藩王在建文一朝活得膽顫心驚,好不容易迎來了一個藩王出身的皇帝,結果還是要活得小心翼翼。


朱棣明知道藩王會威脅到皇權,為何登基後他不下令削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