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一年後,我對“屈膝”和“手臂高度”的一點體會,後面有點評

其實我想說我現在理解的屈膝,尾閭中正是對屈膝有要求的。當然屈膝也不只是這一點,屈膝還有更多意義。問勁閣老早就說過一層功夫一層道理,這個就全當我現在理解的。還有曲,各個關機都保持微曲,也是老師說的撐筋拔骨,也是厚朴說的筋骨舒展這樣氣血更容易通過,關節本就是不容易通過的地方,比如以前的各種關卡都是重要的地方,駐軍的地方,節也是劫。包括節氣,24節氣,每個節氣的變化都代表著大自然的氣機的一種變化,細膩的人應該都能感覺到,過節也是大家聚在一起渡過這個劫。弄明白一些道理更容易站樁。

經常碰到有人說混元樁,這個老師要求抬的高那個老師要求低。其實也是一種困惑,起碼對我自己以前就是一種困惑。我的理解也是舒展伸開的情況下,不會影響到你難受,你難受時是很容易走偏,稍微偏一點就沒有去腹式呼吸了,正常站好放鬆身體自己都會腹式呼吸,不用怎麼調其實只要堅持站的人會感覺到,手放高和低對自己身體的每個地方鍛鍊效果是不一樣的,會影響到整體也會影響到局部,手臂放低了更容易放鬆但是對手臂肩膀的鍛鍊更小,手臂與肩膀接近平時,對手臂肩膀的鍛鍊更好,但是你要正確的狀態下堅持下去也是困難,基本很多人開始堅持不了時就已經開始努勁了,努勁努的那裡那個人身體不一樣也不一樣了,努勁了肯定影響到整體了。屈膝也是同理。包括有人說馬老不要求屈膝,和老師要求屈膝對2位老師都是一種誤解。都不是老師要表達的,身法正確的情況下本來就是微曲的。其實2位老師身法要求是一樣的,到最後的終點也是一樣的,老師都教過了練不練的出來在於你自己,和別人沒有半毛錢關係,自己有沒有去練,有沒有去悟。

站樁一年後,我對“屈膝”和“手臂高度”的一點體會,後面有點評

馬老和劉老師的更像是三體式的一個46一個37,拿這個做比喻好像也不完全對。老師當時給我調尾閭中正,說過腹部也要放鬆我自己當時是卻又刻意尾閭中正,而腹部沒有做到放鬆,聽到了去沒能理解進去,自己後面站了半年才做到了調尾閭中正腹部放鬆,當時劉老師就發現了這個問題,然而自己也理解不進去,自己當時就追求調尾閭中正而腹部收的太緊。

現在站每次想到老師說的筋骨支撐肉放鬆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這也是很難練出來的原因之一,因為特別容易走偏。往往走偏了自己都不知道,從中醫角度來說身體是會影響心理,反過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如果說無極樁是讓身體歸零,混元樁和三體式是正加,走偏了就是負數了,所以老師說身法正確的情況下放鬆。

生活中細心一點可以發現今天高興舒服的情況下站樁和心裡比較煩的情況下站樁效果是天差地別。也是老師說的意念放鬆也是有很大輔助作用的,這也是劉老師教的,當時不懂,認為站樁就站樁弄這些虛玄的東西幹嘛!現在到認為中國文化說到最後就離不開這些。其實還有好多東西都類似這些,比如老師反覆說的體系不一樣的事情。

說了這麼多還是,儘量想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表達的更清楚一些,又發現還是有很多詞不達意的地方,也是想把這個送給很多站樁的朋友,這也是我現在自己的理解。因為我在和別人聊天的過程中不只發現一次討論屈膝的問題,混元樁手放的高低的問題。最後希望大家能更好的堅持下去,也勉勵自己!也佩服,感恩老師把這麼珍貴的東西奉獻出來!

站樁一年後,我對“屈膝”和“手臂高度”的一點體會,後面有點評

編者按:其實張紅師兄的這篇體會的癥結是個訓練目的的問題,也是老師在各種場合一直強調的東西。我們練拳,一定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但要知道怎麼練,還要知道為什麼這麼練,如此才能事半功倍,高效出功夫。同樣是混元樁,訓練目的不一樣方法就可能有差異了。凡訓練方法,都有目的,知道目的才能知道為什麼這麼練。比方說混元樁手臂的問題,混元樁的主要作用在於換勁,這是劉老師從一開始就不斷說明的東西。要想有換勁的效果,就需要將手臂抱在膻中穴以上印堂以下的位置。抱太低抱太高也可以,只是沒有換勁的效果了,或者說換勁的效果很差。想換勁就按照換勁的標準練,不想換勁就隨意了。都不是錯,求的東西不一樣。

關於屈膝,老師一直試圖不斷的灌輸練武術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客觀、理智、辯證。練武不能開智的,可以說沒有得到精髓。所有的要領,都有一個合理的度,過猶不及!尤其是語言描述出來的東西,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比方說屈膝,馬老師說不屈膝,有見過的可以摸摸看,他的膝蓋窩是不是一條直線?絕對不是。記得老師說過,比較貼切的說法是“似直非直,似屈非屈”這是所有武術都要求的要領,關節不能伸直,伸直易折,太屈則滯,只有微屈才是人體最科學的受力結構。那麼,屈10度也是屈,屈90度也是屈,用屈和不屈來描述,相差很大。不同體系裡的樁功要求不一樣,南拳體系裡,必須要站馬步樁,站高樁就練不了南拳;在馬老師的體系裡不需要低樁。互相站在自己的體系裡按照自己的標準說別人的東西,那對方一定是錯的。實際上,方法本無對錯,服務的體系,訓練目的不一樣而已,所以劉老師一直在傳播辯證、理智、客觀的思維方式,這樣才能讓大家更好的掌握和選擇。

說到咱劉老師的內勁訓練體系,咱也不需要低樁,無極樁和混元樁是要求站高的,因為站低樁的效果比站高樁的效果僅僅多了一個“熬腿”,就是鍛鍊腿部力量。劉老師說,如果一種體系裡只有無極樁或者混元樁,那麼一定會要求你蹲低一點,因為他要從這一個樁裡把腿部力量也練出來。我們之所以不要求蹲低,是因為後面還有三體式,我們把無極樁混元樁的難度降低,是為了更好的發揮這兩個樁的優勢,等身法修正,換勁有成之後,從三體式裡“熬腿”,熬腿的效果幾分鐘三體式,頂的上幾個小時的混元樁。所以從效果和總時長的角度看這樣分開訓練,有側重目的的訓練更好。

因為社會上支零破碎的信息滿天飛,會不斷給大家造成困擾,為了讓大家更明瞭,所以我再把劉老師的主張在這裡贅述一遍,劉老師用心良苦,切記切記!

站樁一年後,我對“屈膝”和“手臂高度”的一點體會,後面有點評

站樁一年後,我對“屈膝”和“手臂高度”的一點體會,後面有點評

站樁一年後,我對“屈膝”和“手臂高度”的一點體會,後面有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