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天不動會消耗多少熱量就是基礎代謝嗎?食物熱效應呢?

你恐龍爺


人體每天的能量代謝消耗包括四部分,基礎代謝率,食物熱效應,日常活動,運動消耗。提高能量代謝,變成易瘦體質很重要。

因為,如果你的身體燃燒了更多的卡路里,意味著你就可以吃更多的食物、讓減肥更快更容易、防止你長胖等等。

這四部分的代謝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每個人的代謝率是由下面這些因素決定的:

  • 1.基礎代謝率(BMR)
  • 這是你靜息狀態下(躺著一動不動,意識清醒)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它佔了你每天消耗能量的大部分(60-70%)。這其中大部分由身體各大器官燃燒消耗的,比如心臟跳動,呼吸,血液流動等,它們在代謝上都是活躍的。
  • 還包括身體脂肪和肌肉組織的消耗。也就是說,你的身體需要燃燒熱量來維持所有的肌肉和脂肪。一磅脂肪靜息狀態下全天消耗能量2千卡,一磅肌肉是6千卡。基於這個原因,一個人的肌肉越多,基礎代謝率就會越高。不過,也不會多太多。基礎代謝總能耗主要是和一個人的體重有關。

  • 2.運動的熱效應(EAT)
  • 這表示了你每天通過運動燃燒的所有能量。比如力量訓練、有氧運動等。這部分能耗不同人直接差別很大。

  • 3.食物熱效應(TEF)
  • 這是你消化和吸收食物所燃燒的能量,大約佔了一天總能量消耗的8-10%。食物熱效應受你進食的總量(吃的越多,燃燒的越多)以及常量營養素(蛋白質、碳水、脂肪)所影響

其中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最高,佔食物總能量的10-20%左右,碳水化合物5-10%,脂肪0-5%。所以多吃蛋白質,能量消耗會增加。牛羊肉吃多了,身體比較暖和就是這個道理。

  • 4.非運動消耗(NEAT)
  • 這是所有除了正式運動之外你所燃燒的能量,包含了無意識的、自發的日常動作。每個人之間的NEAT差異是非常大的。比如喜歡安靜的坐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和服務員來回不停的走路,能量消耗相差很大。


桔子的營養小課堂


正常人一天完全不活動,只是完全臥床,一般消耗的能量大約在1500大卡左右。人體這種情況下消耗的能量基本上就是由人體的一些基礎的生理功能、新陳代謝所消耗的熱量。另外如果有進食,還會有一些進食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在這種情況之下判斷能量的高低,有助於判斷人體是否有一些基礎代謝率增高或者減低的情況。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患者的基礎代謝率是升高的,在這種一天不活動的情況之下消耗的能量可能就比其他正常人要更高一些。而如果是甲狀腺功能減低症的患者,基礎代謝率降低,在一天不動的情況之下消耗的能量就會比正常人要偏低。

食物熱效應

食物熱效應(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是指由於進食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現象。營養學家把這種因為攝食而引起的熱能的額外消耗稱為食物熱效應,又叫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 人體在攝食過程中,除了夾菜、咀嚼等動作消耗的熱量外,因為要對食物中的營養素進行消化吸收及代謝轉化,還需要額外消耗能量。

食物熱效應只能增加體熱的外散,而不能增加可利用的能。換言之∶食物熱效應對於人體是一種損耗而不是一種收益,而只夠維持基礎代謝的食物攝入後,消耗的能量多於攝入的能量,外散的熱多於食物攝入的熱,而此項額外的能量卻不是無中生有的,而是來源於體內的營養貯備。因此,為了保存體內的營養貯備,進食時必須考慮食物熱效應額外消耗的能量,使攝入的能量與消耗的能量保持平衡。能量代謝是營養學研究的最基本問題,能量代謝是指在生物體內糖類、脂肪以及蛋白質的代謝變化所伴隨著能量的釋放、轉移和利用的過程[1],這個過程伴隨著食物熱效應。

體表特徵

細心的人會發現,吃完飯後體溫會略有升高,這只是食物熱效應的外在表現。一般來講,體溫的升高在進食後不久就會出現,這也是吃飯時和飯後會覺得熱的原因之一,在寒冷的冬天,這一點會更加明顯。實驗測定,在進餐後兩小時,體溫會達到頂點,2-3小時後恢復到正常狀態。

當然,食物熱效應對身體的影響不只是升高體溫那麼簡單,從能量代謝的角度來看,它只能增加體熱的外散,而不能增加可利用的能量。也就是說,食物熱效應對於人體是一種損耗。所以,當一個人攝入了只夠維持基礎代謝的食物後,加上食物熱效應的消耗,就會導致代謝的能量多於攝入的能量。此時,機體就要動用籌備的營養,燃燒脂肪來補充這部分能量損耗。所以,為了保存體內的營養儲備,進食時必須考慮食物熱效應額外消耗的能量,使攝入的能量與消耗的能量保持平衡。


砥礪前行001


每個人都不同呢,一般女生的話大概就是1200到1500樣子,男生的話要高點1800-2000左右,像肌肉多,體脂率低的人,消耗相比較也要多些。代謝也要高,提高代謝可以通過運動的方式,或者多吃蛋白含量高的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