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人真的能從理論上證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錯誤的,會怎麼樣?

經濟相對論580


你所說的“從理論上”是什麼意思?通過邏輯推理嗎?

相對論在邏輯上是完全自洽的,所以要從邏輯上證明相對論錯誤貌似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你真是在邏輯上證明了相對論存在內在矛盾,那麼相對論就需要重新詮釋,根據你所發現的錯誤性質不同,結果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你如果發現洛倫茲變換的推導存在問題,那狹義相對論就可能有問題了,根基都不穩了。如果你證明了等效原理推導空間彎曲的過程出現問題,那麼廣義的根基也不穩了,對於找到這種級別的錯誤,那麼相對論基本上就回天乏術了,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理論,而如果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發現問題,那就等著重新詮釋或修正就好了。



如果你說的是你提出了一套與相對論完全不也一樣的理論來推翻相對論,那麼就不單是要理論上證明了,新理論除了邏輯上沒毛病,還需要定量和實證。相對論已經在很高精度上符合觀測事實了,你要提出一套新理論推翻它就得在精度上壓過相對論,這就需要你的數學計算能給出精確的計算結果,不是一套理論邏輯推理就完事的。等你的理論給出精確預測值後,就需要實驗和觀測與相對論進行比對,如果你的理論預言值在所有相關實驗上的精度都全面超過相對論,那麼就有機會成為替代相對論的基礎理論了。



注意,是有機會。事實上目前科學界已經有好幾種備選的引力替代理論了,在宇觀上計算精度都超過廣義相對論,因為它們本來就是因為廣義相對論宇觀上的誤差而提出的,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替代理論得到承認成為比相對論更基本的引力理論。

所以,如果你不是物理專業出身,數學各種高等數學、高等物理,就別白費力氣了,相對論不是一般人能撼動的。


星宇飄零2099


先說答案:假如有人真的能從理論上證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錯誤的,那這人的科學地位絕對超越愛因斯坦,而由愛因斯坦一手創立起來的現代科學體系也將崩塌,新的科學體系將由這個人重新創立。這件事情的影響不止於科學界,因為愛因斯坦的科學體系已經深入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也是現代社會的特點。問題是這樣的人有嗎?事實是愛因斯坦好像沒有給他留下機會。


在實踐上,迄今為止相對論還沒有被證偽。

自愛因斯坦相對論誕生100多年來,歷經數不清的實踐驗證,仍然屹立不倒。比如說他的質能方程E=mC²現已成為開發核能的最主要武器;對水星近日點進動的計算值與實際觀測相符;通過對日全食的觀測證實大質量物體使周圍空間彎曲;

2016年和2017年觀測到了廣義相對論中預言的引力波;


從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推算出的極端天體――黑洞現已被證實;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在全球導航定位系統中充分體現……。當然任何科學理論都有可證偽性,今後,相對論在實踐上的檢驗仍將繼續。迄今為止相對論在實踐上還沒被證偽。

在理論上,相對論的有關問題

既然相對論是思維領域的傑作,那正如題目所說,在理論上能不能找出它的瑕疵?證明它的錯誤呢?下面我們作一探討,當然其目的不是為了證明相對論的錯誤(因為縱有瑕疵,也證明不了它的錯誤),而是由相對論引出對科學認識的一些反思。

1,對邏輯推理前題――原理或公設的質疑

狹義相對論是基於兩個公理或叫公設,即光速不變原理和狹義相對性原理,其中狹義相對性原理是基於伽利略的力學相對性原理,當時相對性原理並不適用於麥克斯韋電動力學,出現了一些不對稱,是愛因斯坦認為神奇的相對性原理應該是一個宇宙中的普遍性原理,應該也適用於電動力學。他就是這樣認為,並不是先基於實驗事實的歸納。與此同時,“以太漂移”實驗結果表明了光速是不需要媒質且速度恆定,當時人們還不知如何是好,愛因斯坦就大膽把人們還沒有普遍接受的“光速不變”提升為一個原理,



這也難怪,在此之前的麥克斯韋曾從他的方程組中推導出電磁波的速度是個常數,並預言光就是一種電磁波。當然這個結果是假定所有的參考系是平權的前提下得出的。愛因斯坦為什麼把光速不變提升為原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這個原理可以和相對性原理很好地結合,就像《舌尖上的中國》上的兩個食材的相逢,互相補充,相得益彰。有了光速不變,相對性原理因為加入了時間因素而得以推廣到電動力學;而有了時空的相對性,光速才得以不變。到此地步,顯而易見,絕對時空觀必然為相對時空觀取代。由上敘述可知,愛因斯坦是先確定的光速不變,後產生的相對時空觀,不得不說愛因斯坦膽子夠大,雖然現在看來,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當時的矛盾和問題,但假設就是假設,光速不變作為一個公設必須不斷接受檢驗,自狹義相對論誕生以來,很多人一直試圖找出超光速現象,雖然到目前為止,光速不變屹立不倒,但對它的檢驗將會一直持續下去。一旦出現超光速,相對論立即就會被推翻,科學家們將會重新建立新的科學體系。但這種可能性很小,光速不變雖然是個公設,但也是基於很多事實和大自然的完美的基礎之上的。為什麼要對它不斷驗證?這就像哥德巴赫猜想一樣,雖然99%以上是正確的,但人們也需要嚴密的證明。

2,對四維時空的數學和物理意義的質疑

閔可夫斯基和愛因斯坦把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合稱為“四維時空”,或乾脆叫“四維空間”,即把時間也可看成第四維空間,

時間維當然不同於其他三維,時空的關係在空間架構上比普通三維空間的長、寬、高三條軸外又加上虛數的時間軸。在數學上為了使洛倫茲變換公式恆等滿足的必要條件中,用虛值時間√-1·ct而非通常時間t作為時間變量,儘管兩者成正比,這兩者還是不一樣的,為了解釋這一點,只能把時間看作是具有虛數意義的空間,這樣一來,虛值時間確實與其他三維空間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進入這個變換條件中,但虛值時間座標真的能與三維空間座標以同等形式進入自然定律中去?按照相對論的說法是“很自然的和純粹形式上的補充”,似乎顯得有點牽強,也許在數學和物理上有更好的形式和更新的意義。

3,現實和理想狀態總是存在的差異是否就是相對論的真正瑕疵,解決這個問題,是否就是未來能超越相對論的發展方向?

理論總是和現實存在差異,人們往往歸咎於誤差,歸因了很多因素的干涉。但有沒有想過,這些所謂誤差、因素干擾的背後也許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規律還沒有被我們發現。我們總是用不確定、隨機、概率和局部近似來搪塞和麻醉我們自己,為自己的無能找尋心理上的安慰。因此,也許應該這樣來說:我們至今還沒有摸著宇宙真理的大門。至於相對論,它已經正確指導著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如果有什麼大錯,這是根本做不到的。因此對相對論只能完善,今後的主要任務不是證明什麼相對論的錯誤,而是悟通宇宙規律,超越相對論對宇宙的認識。


物原愛牛毛1


科學不僅僅是理論,實驗更加重要。光有理論,就不能說它是科學。就比如量子力學,很多人誤以為它是唯心的東西,就是因為他們以為只有理論,其實量子力學是嚴格實驗證明的。量子糾纏看起來很神奇,但是在實驗之中已經把它證明了,現在已經可以在幾百甚至幾千千米之內重複出來這種效應。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對時空的全新闡述,意義非凡。他的相對論,不僅僅是一種紙上談兵的理論,而且是實踐和實驗都嚴格論證過的。

相對論剛剛提出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傳說當時世界上只有5個人可以理解它。有人問愛丁頓爵士——他也是一位相對論的支持者,組織過科考隊驗證過相對論——您是不是世界上5個懂相對論的人之一?愛丁頓眨了眨眼,說,我也想知道這5個是誰呢。這也說明,想理解相對論,並不是很簡單可以做到的事情。很多民科都口口聲聲他們“推翻”了相對論,但是他們連最起碼的數學基礎都沒有具備,這不是貽笑大方嗎?

相對論之所以被認為是科學理論,就是因為它經受了實驗的反覆考證。反觀民科,他們有何積極求證的實驗?


懷疑探索者


上世紀80年代,愛因斯坦是一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也曾是廣大青年崇拜的偶像。今天,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愛因斯坦逐漸從人們記憶中淡化出去,僅留下單薄的“創立相對論的科學家”而已。

摧崇他的人說他應該獲得六次諾貝爾獎;而至今仍有人對他的相對論提出挑戰。

物理學界都公認,量子論和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

1915年愛因斯坦從狹義相對論基礎上建立了廣義相對論,指出空間時間不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空間的結構和性質不可能取決於物質的分佈。這就是相對論的精髓。

如果有一天,相對論被挑戰者推翻了,也不要大驚小怪。我們就應該拋棄舊理論和舊世界,重新接受新理論和新世界。並用新的理論去改造世界。

不管怎樣,愛因斯坦是一位科學巨人。他沒有墳墓,沒有紀念碑。但他的名字永遠留在人間,並活在我們心中。


用戶2757150983365


如果把《相對論》看成是大學水平教材,那麼光速測量問題應該算小學水平。

如果一個人對光速測量問題說不清道不明,那麼這個人是沒有資格談論《相對論》的。

如果光速測量問題無法解決,那麼所有以光速為前提的推論都是無稽之談。

如果你認為光速測量問題早已解決,那麼我鄭重告訴你:

這是你認知上的一種錯誤,既是無知的,也是愚蠢的。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還沒有一個人能夠測量出光速。教科書上、科普雜誌裡、百度中公佈的光速測量法有幾十種,每一種都以失敗告終。每一種都存在致命的漏洞。

如果你不服,很簡單,你用事實來證明你的真本事。

把光速測量的具體方法和測量數據、還有詳細計算過程寫出來。

(拒絕一切好為人師的裝逼行為,說“自己去百度”的請閉嘴。)



知天命513652050


廣義相對論把引力解釋為時空扭曲是錯誤的,時空扭曲是怎麼被證明的?太陽透鏡現象?那只是太陽氣體折射現象!

《 萬有引力的來源》

摘要:艾薩克•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然後又發現了運動三定律,亨利•卡文迪許用 扭秤 證明了萬有引力 定律正確性,並算出了地球的“質量”,但都沒對引力的來源給出明確的解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更是玄之又玄的把引力的來源解釋為物質對空間造成的凹陷。本文將根據一些小實驗和理論推導對以上的某些觀點進行糾正與反駁。

關鍵詞:內能(熱力學能),引力,地球質量,扭秤,重力加速度,。

引言:耳熟能詳的定律,質量越大,引力越大,但還有一個被人類忽視的數據,那就是內能。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越大,內能越大(此文的內能是拋開 所有化學反應,核反應的 熱力學能)。那麼引力的來源是不是高能量體與低能量體的溫差效應呢?看下面的實驗。

三個質量相同鋁球,用液氮把兩個鋁球分別散熱到零下150℃與零下50℃,還有一個與室溫溫度相同20℃。觀測三個鋁球近距離的水氣有什麼反應。觀察到的結果是零下150℃的鋁球對附近水氣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明顯的重力加速度現象,末端水氣落體速度大約是零下50℃鋁球的三倍。而與室溫相同的鋁球對水氣毫無反應。5分鐘後終止實驗,零下150℃鋁球結霜質量大約是零下50℃鋁球的三倍。

我們用這個實驗是不是能說明兩物體的引力大小與兩物體溫度的大小相關呢?溫度差越大,引力越大,與質量無絕對關係。那麼在地球上為什麼質量越大的物質,引力越大呢?這麼說吧,地球是個巨大的能量體,她對所有的低能量體都有 熱平衡 需求,她會根據 低能量體所能承載的熱量產生引力,直至達到熱平衡引力為0,但是地球有溫度階梯,從地殼約14℃至地心約6000℃,所以一個物體從14℃至6000℃其重力可以說是穩定不變的。假設一個鉿合金球,從14℃加熱到4000℃,其與地心引力最大轉移到與地殼引力最大,其重力保持不變。14℃至零下273℃,溫度越低,重力越大。(這段是理論推導,沒做實驗)。

根據此實驗說明兩個物體沒有 熱平衡需求就沒有引力,那麼亨利•卡文迪許的扭秤又是怎麼算出“地球質量”的呢?他的扭秤為什麼出現扭力呢?還準確推導出引力常量。5.965*10^24到底是地球的內能還是地球的質量?我們根據 F=GM m/r^2計算出了太陽系的大部分行星的 軌道與速度,衛星的均速圓周運動,這足以說明F=GMm/r^2正確性,那麼一個天體的內能值與質量值一定很接近。為什麼會很接近呢?是根據質量有了內能?還是根據內能的大小有了質量?看下面的實驗與理論推理。

亨利•卡文迪許的扭秤為什麼使兩個沒有熱平衡需求的兩對鉛球出現引力呢?

看實驗,準備兩個磁力不同的磁鐵,一根鐵絲,一些細鐵砂,釋放靜電,先用鐵絲吸鐵砂,肉眼觀察下是毫無吸引力。然後把強磁鐵放到鐵絲底端,整根鐵絲會吸住很多鐵砂,距離磁鐵越近吸住鐵砂越多,換上弱磁鐵,鐵絲吸引的鐵砂要少的多。根據這個小實驗去理論推導下個實驗,我們把引力看作成弱磁現象,扭秤的兩對鉛球之所以會互相吸引,完全是因為在地球的引力磁場上。小實驗裡我們可以輕鬆的把磁鐵放到一旁,以現在的科技我們也可以輕鬆的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那時你會發現扭力與此區域 重力加速度 值成正比。引力越小,扭秤的扭力越小。月球上表面的扭力只剩下地球上的1/6。

我做了個簡陋的扭秤,在只有4個質球實驗下,加大兩對質球的溫度差,會得到不同的扭矩。我也猜測是不是空氣對流加劇造成的,但一直沒有找到真空實驗室而擱置。(具體的溫度差與扭矩比例,由於扭秤的簡陋,就不一一敘寫了)。實驗過程:四個相同質量的實心鋁球,一根木棒,先把兩個鋁球固定在木棒兩端,一根細銅絲拴在木棒正中間,懸掛在一個橫架中間,保持平衡。銅絲底端固定一個小鏡子,再用一個激光燈射照鏡子,射線與折線最好調到90度左右,光點會射在牆上,牆上固定個尺子。依銅絲正下方為點用圓規畫個圓圈,邊是兩個球的球心,再用兩個支架把另外兩個球託平,分別放在秤砣的左右側,球心對準圓線。不同溫度的球放到托架上,光點會出現在不同的位置。(也就是說溫度差越大,扭力越大,兩物體之間的引力越大)。

此理論的最有力的證據還是需要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

那麼太陽系天體的質量值與內能值為什麼如此相近呢?太陽除外。因為太陽是中心,在太陽系中是懸浮不動的,即使內能值與質量值差距很大也測不出來,又點燃了核聚變。理論上來講,內能值遠高於質量值。所以我們現在根據引力算出的太陽質量(其實是內能)遠遠大於真實質量。大家都知道太陽是氣態的,而密度竟然是地球的0.26倍,這是荒謬可笑的,他的意思也就是說一立方氫氣與一立方土的質量比是0.26 : 1,就算把氫氣壓縮到液態,這個比值也相差甚遠。太陽的平均密度1.4克每立方厘米,氫液態才0.07克每立方厘米,矛盾嗎????(別害怕,目前太陽質量不可測,看下面實驗)。

每個天體都有一個心核,太陽的心核最大,我們根據心核大小比例,做出九個鋁球,分別代表太陽與八大行星。全部冷卻到零下200℃,把太陽放到實驗室中心,按照距離比把八大行星擺好,懸浮運轉,2個小時後結束實驗,冰球質量比與太陽系天體質量比一致。水氣代表分子云,心核是宇宙所有天體的種子。遇到肥沃土壤(分子云)就會根據大小演變成恆星或行星,沒有心核的分子云是一團死雲,不會孕育出任何天體,否則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這段是邏輯推理,猜測)。

在此理論正確的前提下,F=GMm/r^2還能繼續使用嗎?當然可以,只不過要稍微修改一下,首先就是其中的一個M改成U。那麼以引力計算的1熱值等於多少焦耳?這就需要廣大科學家的共同計算了。

母式:F=GUm(1-u/U)/r^2

此公式也不是適用於任何引力場,(只有兩物體質量與半徑相同的情況下才能做到誤差為0,比如冰球實驗,你可以理解為把鋁球切割成與水氣大小相等顆粒,然後每顆粒與水氣產生的引力全部相加)。就如F=GmM/r^2無法解釋水星近日點進動,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與量子力學格格不入。可以說很難有一個引力公式通用於宏觀與微觀等多種引力場,只有根據不同的引力場拿出不同的公式給予計算。

頭條:陳轉運

微博:小冰球

微信:chenzhuanyun1982


陳轉運


你用的GPS每時每刻都在證明相對論是正確的。更早之前就有科學家把原子鐘送上飛機,驗證過廣義相對論了。

而且你說理論上驗證相對論錯誤?理論只能被驗證,不能驗證別人。沒有實驗,理論也只是假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即使未來有更好的理論,相對論也不會被淘汰。就好像牛頓力學在常人尺度下就幾乎正確。相對論比牛頓力學更精確,但平時有人用相對論來算嗎。


qqq2300


答:不是假如,而是事實上我已經解決了現代物理學的幾乎所有的重大問題、已經完成了終極理論即整連論。論文可以隨時拿出來招待任何人,你無須擔心整連論是否能夠更廣泛、更本質地解釋物理學曾賴以成立的全部實驗證據。在那裡,見不到謙虛的文字去換取讀者憐憫;在那裡,見到的是另起爐灶即重建了一座惹不著抽象怪論和麻煩的嶄新家園!

儘管如此,在中國有人相信嗎?有雜誌社願意審稿嗎?所有的科技期刊都被“官科”霸佔了、壟斷了,想在國內發表等下輩子吧。1月1日晚7點投稿《物理學報》,1月2日早9點半收到退稿通知,理由是:請投專業性更強的期刊。查看註冊原稿,竟不翼而飛即被編輯部吃掉了。這哪裡是徵稿、審稿?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欺詐、忽悠、打劫!我算看透了那些人的醜陋嘴臉,自己沒本事、沒能力還不尊重別人的辛勤勞動,哪怕只是瞥一眼。中國的基礎科學理論真的沒救了。現在,我準備將《整連論》寄往美國國家科學院或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沒辦法,只能求助外國人。

作為熱愛大自然和熱衷於思考其奧秘的人類的一員-我已經盡心盡力了,至於人類最終是否接納《整連論》我不得而知。我的身體狀況有點糟糕,但我仍然不希望帶走答案、不希望讓那些令人敬畏的真正的科學家們繼續在黑暗中徘徊、摸索……。


用戶59656524263


首先,任何理論都只是真實世界的模擬,不存在絕對的理論,總有邊界。

古時候算數,只有正數,用於計算,基本能滿足,對於出現不夠減的情況就停下來,把被減數和減數顛倒一下,然後把借和還也顛倒一下。

新的理論提出了負數,於是就把模型簡化了,不需要人工介入。

同樣,無理數或者虛數的提出也是有類似的情況。

新的理論只是讓世界上的邊界變大而已,所以科學家們終身都在尋找能夠解釋更多事情的理論,簡化我們的理論模型。

未來可能發現更新的理論,但不代表相對論是錯誤的,只是新的理論能夠解釋相對論無法解釋的情況,同時又能夠涵蓋相對論的適用邊界。

模型或者理論的本源其實只是降低我們理解這世界的複雜度,我們關注更多的是適用範圍,沒有絕對完美的理論。


光哥


我也有幾點疑問請大神賜教: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的嗎(無論低速還是高速運動)?運動的相對性是等價的嗎,是普遍適用的嗎?

假定A靜止,B以速度V相對A運動,和假定B靜止,A以速度V相對B反向運動是等價的嗎?(假設實際上是A受了力在運動,B未受力靜止)

光子相對於觀察者以光速運動(假定觀察者靜止),和觀察者相對於光子以光速反方向運動(假定光子靜止)等價嗎?

如果不是光子,而是以0.9C速度相對觀察者運動的電子(或其他物體),它們的相對運動又等價嗎?

2.某物體A的質量,假設在相對於B靜止時,測得為M0,在受力作用後,速度不斷增加,假設A相對於B的速度達到0.8C時,質量增加到M1,那請問這個質量M1,是以什麼為參考系測得的呢?

是以B為參考系測得的,還是以A本身為參考系測得的?

或者說物體質量的測定和參考系無關?

所謂物體的速度增大,質量就會增加,物體的質量是“真正”的“增加了”,還是說“看起來增加了”,實際物體本身質量並沒有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