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為何能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反敗為勝?

痰盂


從戰略上來看,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在南翼的進攻犯了和德軍在1942年的南翼攻勢同樣的錯誤,那就是將進攻擴張到了遠遠超出自身能力的範圍之外,這導致蘇軍的進攻顯得過於分散,而且缺乏重點,雖然擊退了包括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南翼防線在內的整個德軍南翼戰線的德軍,但是卻再沒有取得像斯大林格勒戰役那樣的殲滅戰,戰略態勢在慢慢的發生轉變,後勤補給不足和預備隊的缺乏問題逐漸轉移到蘇軍的身上,而德軍隨著戰線的縮短和西線預備隊的增援加之後勤補給線的縮短,防禦的強度越來越高,並且集結起了一支強大的戰役預備隊,戰爭的主動權逐漸轉移到了德軍手中,無論如何,蘇軍在南翼的進攻將最終被德軍阻止,只不過在曼施坦因這個戰略大師的指揮下,德軍不止阻止了蘇軍的推進,而且還重創了相當一部分的蘇軍,最終迫使其全面的轉入了防禦。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的南翼戰略反攻一直在持續中,並且範圍呈逐漸擴大之勢,蘇軍最高統帥部不僅僅是圍殲德軍一個集團軍群,而是整個德軍南翼集團和中路集團,整整3個德軍集團軍群。從對剛剛結束斯大林格勒包圍戰的頓河方面軍的部署上就可以看出,該方面軍的大部分被派往了庫爾斯克方向上,企圖徹底分割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的聯繫,進而向北迂迴和中路蘇軍一起合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也可以和突入哈爾科夫的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一起向第聶伯河挺進,切斷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的退路,這個戰略構想確實太過宏大,同時維持5個方面軍的戰略進攻大大超過了蘇軍的後勤補給能力。


蘇軍最高統帥部這一大膽的戰略部署是建立在德軍整個南翼戰線已經崩潰的基礎設想之上的,認為德軍已經失去了任何反擊的能力,而只能是儘可能全面的撤退以逃脫被殲。蘇軍這一錯誤的判斷幾乎和去年的德軍如出一轍,他們都不曾相信遭到重大損失的對方會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反擊,都忽略了對方戰略、戰役預備隊的集結。蘇軍認為德軍正在戰略撤退的有力證據之一是在最南端突出部(頓涅茨河突出部)上出現大量向西行進的德軍行軍縱隊,蘇軍認為這是德軍開始大撤退的先兆,殊不知這是德軍發起反擊前的戰役機動,從高加索撤回的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將代替頓涅茨河一線的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而後者將通過機動繞到進攻蘇軍的西面,從而和東面的第1裝甲集團軍形成鉗形攻勢,蘇軍西南方面軍最先遭到嚴重的打擊,進攻被徹底粉碎,全線退回了頓涅茨河,隨後德軍的反擊指向在哈爾科夫附近的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失去了西南方面軍側翼的掩護,沃羅涅日方面軍也難以堅守,被德軍擊退。德軍一直佔據著戰役主動權,利用集中的裝甲部隊對蘇軍各個方面軍實施打擊,各個擊破,而蘇軍沒有戰役預備隊可調,無法應對,處處被動。


從後來的眼光來看,蘇軍較為合理的方案是放棄新組建的中央方面軍對庫爾斯克方向的進攻,而是加強到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的方向上,全力遂行對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圍殲,有了這支強大兵力的介入,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附近的反擊將遭到嚴重的挫折,隨著反擊的失敗,德軍最終將不得不放棄頓涅茨突出部,實施全面的戰略後撤,目標至少在第聶伯河以西。可惜蘇軍沒有這麼做,而是採取更加冒險的行動,曼施坦因則一直在等待著蘇軍的犯錯,並最終利用了蘇軍這一錯誤,一擊重創蘇軍,重新奪回了戰場的主動權,這是一場體現戰爭藝術的經典戰役,曼施坦因也由此被西方軍事學家奉為“戰神”,直到戰後都被北約大加研究中。


戰略論


曼施坦因對戰機的識別是有目共睹的,其實從後來建議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立刻發動進攻也可以佐證這一點。哈爾科夫一戰更是他大局觀和把握戰機的集中體現。斯大林格勒之後,蘇軍的作戰意志和統帥的樂觀情緒事實上上升到了戰爭開始後的高點。這也直接導致了蘇軍冒進太深的風險。儘管解放哈爾科夫、別爾哥羅德在政治上意義非凡,但卻把整個側翼暴露給了德軍。曼施坦因膽大心細,在德軍的弱勢局面下,堅決對蘇軍發動反擊。蘇軍的順風局下,幾乎所有蘇軍將領都認為曼施坦因會撤退,當被反擊時,幾乎是心理上無準備的。1943年2月底的10天左右,曼施坦因部就擊斃了23000名蘇軍。之前非常勉強同意曼施坦因反擊的希特勒此時心花怒放,他被這樣的戰果折服了。剛離開前線不久的他3月10日就又折返至前線。為了送元首一個禮物,曼施坦因集中所有可以使用的力量,一鼓作氣,重新佔領哈爾科夫,並隨後佔領別爾哥羅德。從蘇軍角度看,折兵十餘萬,剛剛通過斯大林格勒取得的大片領土瞬間失去,庫爾斯克突出部、三面受敵,整個戰局又極端惡化了。曼施坦因這場戰役貴在突然以及對戰機的判斷,從戰爭藝術和戰果來看,說是他的代表作毫不為過。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認為這場戰役並不傳奇。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的覆滅,幾乎可以說德軍在東線的脊樑被打斷了。

1942年11月,蘇軍“天王星”行動。11月23日就包圍了第6集團軍。斯大林格勒在整個1942年幾乎是希特勒的心頭病,他立即命令最器重的曼施坦因率領頓河集團軍群發動“冬季風暴”行動,解救第6集團軍。曼施坦因最初的判斷是,以第6集團軍的補給狀況和兵力、縱不能突圍,守住陣地問題是不大的。因此向希特勒和保盧斯都做出瞭解救的承諾。希特勒當然非常高興,命令第6集團軍死守住斯大林格勒已經佔領的地區、等待救援。初期,“冬季風暴”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曼施坦因一度離斯大林格勒只有48公里。但是隨著信息的增多以及曼施坦因對蘇軍強度的瞭解,他發現自己單側的德軍是無法穿透蘇軍防線的,而且第6集團軍的補給狀況非常差,無法固守斯大林格勒。他向希特勒請求讓第6集團軍放棄斯大林格勒,抓緊向自己的方向突圍。這時候,戈林向希特勒保證,有德意志空軍,每天可以向第6集團軍空投1000噸補給品,油料、食物根本就不成問題。保盧斯則向曼施坦因反映,自己無法突圍,因為坦克油料早已耗盡。希特勒有了戈林的保證,繼續讓保盧斯固守。可是戈林的話證明是大話,最高的一天,空軍只空投了六百多噸的補給,大部分時候,只有一兩百噸,根本無法讓保盧斯固守或反擊。曼施坦因的突擊也被蘇軍的“小土星”行動打斷,曼施坦因知道自己的救援部隊都有可能被合圍,因此選擇了撤軍。第6集團軍此時只能坐以待斃。曼施坦因先期對第6集團軍的誤判和戈林對德國空軍的誤判,是堅定希特勒“斯大林格勒可以守住”這一觀點的兩個助推器。儘管曼施坦因迅速瞭解到了戰局做出改變,但是第6集團軍突圍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更何況希特勒已經咬定要堅守,曼施坦因缺少了和元首針鋒相對的魄力,間接葬送了第6集團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