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憂、後是喜、再到悲:孟良崮戰役蔣介石心理變化為何這樣大?

眾所周知,整編第74師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首,是王牌御林軍。師長張靈甫出身黃埔第四期,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孟良崮戰役爆發後,七十四師的命運牽動著蔣介石的心。蔣介石的心理變化隨著孟良崮戰役三天的演進,經歷了先是憂、後是喜、再到悲的三個心理路程。而這種心理變化的反映,也正是孟良崮戰役戰場局勢變化的折射。

先是憂、後是喜、再到悲:孟良崮戰役蔣介石心理變化為何這樣大?

為何說蔣介石的第一個反應是“憂”呢?

蔣介石這次對山東的重點進攻,極為重視。他集中了24個整編師共45萬兵力,投入了五大主力之中的三個,並且以這三個為骨幹,組成了第一、第二、第三機動兵團,伺機尋殲華野主力。

原計劃,國民黨軍計劃5月14日攻佔華野指揮機關所在地坦埠的。結果蔣介石突然聽聞七十四師於該日被圍於孟良崮。第一感覺,蔣介石當然是“憂”了。這也是正常的本能反應。他在當天的日記中這樣寫道:“顧(祝同)總司令先攻莒縣不攻沂水,使我進攻坦埠之第七十四師孤立被圍,其指導錯誤,殊乏常識,其愚拙不可恕諒,以致本晨匪部乘隙全力反攻,使坦埠之役功敗垂成”。

透過蔣介石的日記看,他埋怨顧祝同指揮失當,對張靈甫被圍深表擔憂。因為,蔣介石也知道共產黨軍隊的戰術,此時,他非常清楚明白,華東野戰軍已將獵捕的目標對準了張靈甫和他的整編第74師。

為何說蔣介石的第二個反應是“喜”呢?

蔣介石和顧祝同這次在山東壓上了這麼大的本錢,就是想同華野決一死戰,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擊敗華野部隊。苦於幾個月來一直找不到華野主力,這回儘管張靈甫被圍,但同時也說明華野主力終於被找到了。他知道,七十四師是國民黨最精銳的部隊,不會輕易就被吃掉的。特別是張靈甫和湯恩伯向他報告已在孟良崮組織起有效防禦的時候,蔣介石認為,這正好是吸引共軍主力,來一個“中心開花”,徹底全殲華野主力的難得戰機。

先是憂、後是喜、再到悲:孟良崮戰役蔣介石心理變化為何這樣大?

於是,蔣介石開始轉“憂”為“喜”,他的這一心理變化通過他5月15日的日記便可充分體現出來:“幸該師已於昨日安全撤退,在孟良崮佈置陣地,未為匪所算,此次匪果被我強制,其不能不與我決戰形勢之下,如我各部隊能把握此唯一良機,必可予以致命之打擊”。

華野主力終於找到了,張靈甫終於建立起有效防禦了,外圍的十個整編師按照“中心開花”統一部署,正向華野主力浩蕩殺來。此時,蔣介石盤算的是共軍“果被我強制”,盤算的是“不能不與我決戰”,盤算的是“必可予以致命之打擊”。

為何說蔣介石的第三個反應是“悲”呢?

華野是於5月15日下午開始對七十四師發起總攻的。經過一晚上的戰鬥,到16日上午的時候,對張靈甫的包圍圈越來越小。

然而,蔣介石此時依然還存有“中心開花”的僥倖心理,就在16日上午8時,他在給各路增援部隊親下手令時還稱:“山東共匪主力今已向我軍傾巢出犯,此為我軍殲滅共匪完成革命唯一之良機,如有萎靡猶豫,逡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頓,......必以縱匪害國貽誤戰機論罪,決不寬容”。

可以看出,儘管蔣介石還存有一定的幻想,但他已感覺有些不妙,開始下死命令要求各部增援張靈甫。

然而,隨著張靈甫不斷向他求救,他的這種不妙的心理開始惡化。到了下午,他已預感到,張靈甫大勢已去。下午4點多的時候,蔣介石“要張靈甫再堅持三個鐘頭”。

可以說,這時,蔣介石也已完全明白,他的心腹愛將張靈甫即將徹底離他而去了,他的御林軍王牌就要全軍覆沒了。“堅持三個鐘頭”只是他安慰張靈甫的話,安慰的背後是徹底無助的絕望與悲傷。

孟良崮戰役打了三天,蔣介石過山車般地經歷了三次心理變化路程。最終,這種心理變化休止在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無盡悲傷之中。

先是憂、後是喜、再到悲:孟良崮戰役蔣介石心理變化為何這樣大?

主要參考文獻:《粟裕戰爭回憶錄》《蔣介石日記》《孟良崮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