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看《庆余年》,很多人被刘瑞瑞饰演的二皇子圈粉。

二皇子的确是个非常有魅力的角色。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他的魅力在于“羊驼式”刘海,在于不爱穿鞋的个性,在于精彩的吃播表演,也在于他的妙语连珠,更在于他深不可测的心思。

相信很多人对二皇子的母亲“书柜妃”印象颇为深刻,特别是她对范闲说的那句:你怕是被他骗了,他心思深,从不与人一见如故。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编剧说:人家家长的评语是有道理的。

现在看来,太有道理了。这位二殿下的心思确实深不可测。

他的深不可测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做事可以不落痕迹,轻松蒙蔽所有人的眼睛。即便聪慧如范闲,虽然不喜欢二皇子,却从未怀疑他对自己不利。当他得知二皇子是幕后BOSS,也不禁感到意外。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俗话说:“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二皇子为了让别人不怀疑自己,究竟采取了哪些绝招呢?

第一招:让你自己说出不怀疑我的理由。

在《庆余年》第一季结局的时候,我们知道,二皇子把手伸向了内库,截走了内库大量资金,这些资金足以让他武装一支队伍。

这个秘密一旦被发现,是重罪,是要丢掉性命的。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当庆帝打算把内库交给范闲的时候,二皇子就已经把范闲当成了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若是一般人,一定会极力掩藏自己对范闲的杀心。可二皇子不是一般人。

当他与范闲在靖王府初次相见的时候,便对范闲直言相告:我要杀了你,以此弥补我与太子之间的嫌隙。

二皇子确实要杀范闲,只是,不是为了和太子和好。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当谢必安的剑横在范闲脖子上的时候,范闲自己给了二皇子多个不杀自己的理由。

这便是二皇子的高明之处。

范闲,既然你也认为我不可能杀你,还给了这么多合理的理由,那么若有一日你被人追杀,一定不会想到,幕后策划人是我吧。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第二招:策划刺杀的时候考虑周全,当面拉拢的时候“真心诚意”。

在结局的时候,二皇子承认,牛栏街刺杀是自己的杰作。牛栏街刺杀,涉及到林珙,牵扯到四顾剑的徒弟和程巨树,司理理也成为其中重要环节。这次刺杀不仅涉及面广,而且为南庆出兵北齐提供了充足理由。

在太子每天收集的情报中提到,二皇子与兵部的人有接触。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这样看来,二皇子策划牛栏街刺杀,考虑极为周全,不仅要除掉范闲,还要拉拢兵部的人,为他们提供积攒军功的机会,让他们心甘情愿投入自己门下。

由此可见,在对付范闲方面,二皇子是认真的。

同时,在拉拢范闲方面,二皇子也是认真的。

为何会这样,难道二皇子是精分吗?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不,二皇子明白“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除不掉范闲,就需要将其拉拢到门下,让他和自己一条心。

总之,他的目的是避免自己的事情曝光。

为了万全,必须双管齐下。

然而,该如何拉拢范闲?

当然是从他的爱好入手。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在二皇子看来,范闲爱好文学,《红楼》是他的得意之作。那么,要想拉拢范闲,当然要让范闲觉得自己是他的超级书迷了。

所以,很多次,二皇子与范闲相遇的时候,手上总是拿着一本《红楼》。

站在范闲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头号书迷怎么会杀自己呢?他根本没有动机啊。

站在大家的角度来看,二皇子那么欣赏范闲的才华,对《红楼》爱不释手,怎么会想要杀他呢?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第三招:顺着别人的思路,再影响别人的思路。

顺着谁的思路?

顺着范闲的思路,庆帝的思路。

影响谁的思路?

影响范闲的思路,太子的思路,庄墨韩的思路。

范闲的思路是什么?我要接受内库,而内库原本是在太子手上,所以太子不喜欢我。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二皇子马上顺着这个思路告诉范闲:我和太子不和。

范闲自然而然就认为:哦,二皇子是在拉拢我。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于是,外界所有人认为,范闲已经投到二皇子门下。只有少数聪明人知道范闲并没有站队。

然而,很多时候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怎么看。

人人都认为范闲投入了二皇子门下,人人又怎么会认为二皇子要对范闲不利呢?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庆帝的思路是什么?范闲在文学上有天赋,加上他是叶轻眉的儿子,庆帝觉得可以把他包装成南庆的文坛的领袖,这样南庆的文人也不至于仰慕北齐的庄墨韩。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顺着庆帝的思路,二皇子提议让范闲主持来年的春闱。如果范闲成为春闱的主考,那么南庆的顶级学子都会成为范闲的学生。

从表面上看,二皇子完全是顺着庆帝的思路来的,不明真相的人觉得二皇子在拍庆帝的马屁,同时也在拉拢范闲。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至少太子就是这么认为的。

太子怎么会形成这样的思路?

源于二皇子的影响。就在长公主与范闲聊天的时候,二皇子觉得太子一定会考虑范闲的站队问题,所以他要与太子比赛,看谁先拉拢到范闲,并且说得郑重其事。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那么现在,看到二皇子如此拉拢范闲,太子怎么可能甘心落后。

然而,太子这么想,就中了二皇子的圈套。

因为二皇子是在捧杀范闲,让太子顺着他的话题继续捧杀,然后,长公主接过话题,并转向庄墨韩,庄墨韩顺理成章指出范闲存在抄袭行为。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看祈年殿这场戏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长公主在捧杀范闲,直到后来,在编剧的指点下,才发现,是二皇子开的头。

而二皇子这一招不仅帮助长公主开启话题,而且让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在拉拢范闲。

能将攻击和拉拢合二为一,并且做得如此不留痕迹,不得不说,二皇子是个人才。

然而,机关算尽如二皇子,最终注定是失败的。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他认认真真策划除掉范闲的计划,却始终没有得手。

他也认认真真拉拢范闲,同样始终没有得手。

为何如此聪慧的二皇子如此认真的对付范闲,始终不得要领呢?

他没能除掉范闲,是因为范闲本身也很优秀,不仅优秀,还得益于叶轻眉留下的福泽。

庆余年:二皇子,你的心思到底有多深?

他没能拉拢到范闲,是因为他始终没有理解为什么范闲那么执着于为滕梓荆复仇。

他不知道自己赶走一条街商贩的时候,他白白断了人家一天生计的时候,就已经与范闲越走越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