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滿清沒有入主中原,明朝撐到了1840年,能否改寫屈辱史?

1840年,西方國家用堅船利炮轟開了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國門,開啟了中國屈辱又漫長的百年近代史,清朝和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大量土地淪陷、鉅額賠款拱手給人。許多人討厭清朝、喜歡明朝,因為明朝是一個十分有骨氣的朝代,終明朝一朝,“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守社稷”,那麼我們做一個假設,假如清朝沒有入主中原,明朝也沒有於1644年滅亡而是一直堅持到了1840年,能否改寫屈辱的近代史呢?

假如滿清沒有入主中原,明朝撐到了1840年,能否改寫屈辱史?


打仗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點是武器裝備,西方國家就是用堅船利炮打開清朝國門的,而經常有明粉說明朝的火器在當時全世界領先。這句話半對半錯,明朝在很長時間裡確實擁有最先進的火器,比如火繩槍、鳥銃、自生火銃等等。不過到了17世紀的明朝後期,明朝火器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火器,在料羅灣海戰中,在裝有幾十門大炮的荷蘭軍艦面前,明朝的戰船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

假如滿清沒有入主中原,明朝撐到了1840年,能否改寫屈辱史?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明朝國祚能過延續到1840年,武器裝備一定遠遠強於清朝。因為清朝是一個十分盲目閉塞的朝代,馬上奪天下的滿族人夜郎自大,認為“騎射乃八騎之根本,火器乃奇技淫巧不足為用”。當時英國派馬戛爾尼率領使團以給乾隆皇帝祝壽為名想要打開中國市場,馬戛爾尼帶來了前膛槍等武器、望遠鏡、地球儀等天文學儀器、鐘錶和一艘英國最先進的110門炮艦模型。然而乾隆根本就看不在眼裡,認為中華泱泱大國根本就沒必要和蠻夷小國做貿易,殊不知就是這個蠻夷小國日後用堅船利炮打開了清朝國門。從武器上來說,如果明朝堅持到1840年,那麼一定會比清朝表現的更為出色,但並不會改寫屈辱的近代史,而是會讓近代史少一點屈辱,多一些悲壯慘烈。

假如滿清沒有入主中原,明朝撐到了1840年,能否改寫屈辱史?


之所以會讓近代史更加悲壯的是因為明朝的確是一個十分有氣節、骨氣的朝代,明朝皇帝們有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末代皇帝溥儀寧願以身殉國也不願意逃跑。

假如滿清沒有入主中原,明朝撐到了1840年,能否改寫屈辱史?


因此如果讓明朝堅持到1840年,明朝皇帝們一定不會像清朝統治者那麼軟弱、任人欺凌,而是會奮起反抗,和帝國主義國家展開殊死血戰,但在絕對的力量面前,誓死抵抗也改變不了失敗的結局,因此如果明朝堅持到1840年,JD史會悲壯一些、屈辱少一些。

\u00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