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后代在哪里?现在怎么样?

明天会更好145036620


所谓杨家将的血统是很可疑的,按照当时的记载推测,他应该有很重的沙陀血统或者说他们家族本来就是沙陀人,那么他们家到底是不是真的姓杨,那就不好说了。我们就假定他们真的姓杨吧,按照宋史里面记载,杨家真正维持武将的身份也就是两三代,杨业战死以后,他的儿子继续当将军,而且战绩很不错,虽然说他们家族的旧部跟随杨业战死了很多,但剩下的也有一些,足以支持杨业儿子的征战,但是到了杨业孙子一辈儿就不行了,可能还有将军出身的人,但战绩不怎么样,再往后他们家族就是出文官了,没有再出什么武将,估计他们家族在历史上很难逃过宋末金初时代的人口大流亡,逃过去了,到了元代可能也不行了。所以我不太相信还有正宗的杨业后人存在,现在一些号称自己是杨业后代的人,假冒的几率很高!


帝国历史观察者


来介绍一下我的家庭,我从小听我爷爷、祖爷爷讲我们是杨家将的后人,可是从我爷爷这一辈起,基本就不识字了,家谱更是没有,所以,我还真拿不出证据来。我的祖爷爷生于上世纪初,是旧社会的老秀才,好吃懒做、贪图享受,那就是传说中的老蛀虫。我爷爷小时候生病,我祖爷爷不管不顾,就知道自己抽大烟,我祖奶奶出去拿金银首饰换药,被人骗光了才回家。

因为我祖爷爷持续不断的努力,到我爷爷这一辈,终于成了一文不名、一字不识的无产阶级了。不过,我的祖爷爷并非没有一无是处,在解放战争时,全民当兵,我爷爷14岁也要上前线,祖爷爷害怕他战死沙场,来了一个替子从军,给解放军当了炊事员。

改革开放后,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我爷爷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了十里八乡最有名的木匠,终于得到了大家的尊重。我的伯父、爸爸也都子承父业,做了木匠瓦匠,在偏僻的农村,也算是有自己的技术,还算过得下去。

我是一个80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山西某县城当教师。我现在所处的县城,有杨家将操练水军的杨家港,还有杨继业和佘赛花定情的七星庙,更巧的是,我的老婆姓佘,来自于河南新乡佘家村。

我结婚的时候,同学朋友都来祝贺,说我们这是要再续杨家将传奇。但是计划生育政策不允许生七郎八虎,我们只要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文化上的民族,不是血统上的民族。所以,认为自己有责任继承杨家将精神、有义务弘扬杨家将精神的杨家人,都应该算是杨家将后人。

杨家将精神有哪些?作为后人我这么看:

1,忠君爱国。现在我们提倡理性爱国,好好做好自己的一份事业,就是为国家增光添彩。

2,保家卫国。如果国家有难,一定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不怕牺牲。

3,遵纪守法。《辕门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遵纪守法,绝不做违法的事,要维护法律的权威。

不只是姓杨的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继承发扬杨家将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我们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历史知事


杨家将是我的骄傲,因为我正是杨家将的后人。

小时候,要是与老爸坐在电视机前看关于杨家将的传奇影视剧时,他便会一脸洋洋得意地对你说:“看,这就是我老杨家的杨家将,是多么的大好男儿。”

我记得有一次二姥爷生病,因为镇上的医院没有需要的药买,大伯叫我和堂弟独自坐车去40多公里的县城买药。那时刚上初一与堂弟胆子小,不敢去,可被老爸训了一顿道:“还是杨家将的后人,做点事都畏畏缩缩,丢脸。”


在我的老家,我从小生活的乡村里;杨家,是分为了三个大房,每一个大房大致有几十户杨家。要属二房最为优秀,因为二房出了好多个大学生,用我们乡下俗气点的话来坦白的话,就是“会挣钱”,所以二房是大房与三房都称赞的对象。

我们那三房杨家,各自辈的人,都是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那是显得格外的亲近。大年十五去坟上亮灯,三房是分开的,大房的走一起、二房的走一起、三房的走一起,亮灯的祖坟也不同,大房有大房的,二房有二房的,三房有三房的。

到了,清明挂纸这天,三房才是一起合起伙来共同祭拜祖坟,每一年是轮流一户杨家举办酒席,大伙出钱,然后共同祭拜三大房的老祖,到这天都会由老辈的人带着我们年轻人去三大房的共同老祖那里祭拜,因为这里平时不会有三房杨家的人过来,只有每年的这天才会过来,一辈带一辈的人过来认识老祖宗的坟地位置。

听姥爷辈的人说:“我们是由江西迁过来的,后面不知道是怎么的会分为地三房.”不过,这也并不是什么见外的事,因为都是老杨家。


杨家将的后代有很多,至于问在那里,现在是怎么样?我就简单说说自己家吧!(在远的时期我也并不是很清楚,只能说说近的几代,我所知道的。)

老爷年轻时,是大队里的一会计,懂点文化,“算盘”打得好。我还记得小时候在老房子里还见过他年轻时用过的“算盘”。一个长方形,里面堆了好多木珠子,那时都是把它放在地上当成了玩具小车划。

老爸就是一普普通通的人。

老祖公,我没见过,也没怎么听老爷谈起过关于他的多少事,就听老爷说:“那时老祖公们的生活过得苦,饿肚子是常有的事”。老祖太我小时候到是见过,至今还是有点映像的,不过那时老祖太已经不会说话了,我也就是给她端饭,扶她去睡觉,做过一些小事。

至于老杨家的我嘛!我也就不谈了(哈哈)

我记得,小时候看关于杨家将的电视剧里,剧里的杨家将让我很是骄傲,尤其映像深刻的就是角色“杨宗保”。后面还偷偷跑去老爷的房间翻开家谱找这个名字,翻完了也没找到,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角色是小说里的虚构人物,不存在的。

哈哈,我可没在怀念童年,只是在感叹童年的天真美好。


杨家将的事迹在正史中可能鲜有提及,但在晋北地区杨家将的各种传说至今在流传。

1,五爷庙在山西省五台山是香火盛旺的一个庙宇,里面供奉的神像是杨家将杨五郎。

2,晋剧中有关杨家将的剧目,是晋北地区百姓最喜爱的。直到现在。

3,地名上除了知名的金沙滩(今怀仁县金沙滩乡),还有浑源县的败杨峪和落子洼(相传穆桂英在这里生过孩子)。

5,代县杨家家谱里可以找到杨业和杨文广的名字,但没有杨宗保。

6,等等……


木易杨0613


杨家将的时代距今已经1000年,中间传了三四十代,史料记载极少,后人何在已经极难考证,只能靠一些杨氏族谱来寻找踪迹。

真实的北宋杨家将

《杨家将演义》中,杨家将至少有7代,枝繁叶茂,繁衍甚广,但真实的历史上,有记载有影响力的杨家将只有三代,分别是第一代杨业、第二代杨延昭、第三代杨文广,而且这三代杨家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渐次变小的。

正史上的杨业确实有7个儿子,但只有杨延昭成名,其他6个终生只是低微武职,而在杨文广之后,杨家将在整个北宋再也没出现过知名人物,到北宋灭亡后,杨家将后人更是不知所踪。

杨家将后人的踪迹

在一些演义小说和民间故事中,《水浒传》里的“青面首”杨志、“岳家军”中岳飞帐下大将杨再兴都是杨家将后裔,但杨志是虚构人物,杨再兴倒是真实人物,史料中却并未说他是杨家将后人,至于《射雕英雄传》中的杨铁心、杨康、杨过,更是小说虚构了。

有人认为杨业生活和战斗的山西代县一带,是他后人居住的主要地方,如今雁门关下一个叫鹿蹄涧村建有纪念杨业的杨忠武祠堂,村里1000多口人,据称大多都是杨家将后代。

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北宋初年,大将守边征战,家属大多留在京城开封,一来家眷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让大将免除后顾之忧,二来是一种变相约束,让边将不敢叛变投敌。

杨业作为北汉降宋的将领,既得到宋太宗器重,又被宋太宗提防,赵光义不可能让杨业的儿子儿媳们跟他一起在代县生活,而根据明朝史料记载,演义中的天波杨府虽然夸张,但杨业的府邸却真实存在,而且就在开封城内,因此他的家眷都生活在开封。

古代受经济、交通条件限制,人口流动缓慢,而整个北宋期间内乱较少,环境比较稳定,历史上的杨家将后人也并未遭到迫害,应该不会迁徙到外地。

按照这个判断,杨业的后人在整个北宋期间应该都生活在开封。

不过北宋末年发生靖康之变,开封被金人攻灭,南宋初年,宋金战争频仍,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大批百姓南迁,杨家将后人离开开封迁徙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山西、河南、河北、天津、湖南、四川等地有很多杨氏,都自称杨家将后人,并有族谱为证,有些人还提出了北宋灭亡后杨家将后人的迁徙路线,一路到湖南、广西;一路到四川;一路到贵州;一路到福建、广东,并进一步漂洋过海,抵达东南亚的菲律宾、泰国、越南、新加坡和东亚的韩国一带。更夸张的说法是说,有的杨家将后人还远涉重洋到了美国,难不成杨家将后人早就发现美洲大陆,去和印第安人抢地盘?

我并不否认全国各地杨氏族谱的真实性,但目前杨氏族谱能追溯到北宋杨业这一代的恐怕还没有,所谓杨家将后人的说法更多是祖上流传,是各地杨氏出于对杨家将的敬仰而附会的,很难靠史料考证,正如岳飞后人一样。

各位杨姓的朋友们,你们是不是杨家将后人呢?或者说你们认识或听说哪里有杨家将后人呢?欢迎在此留言讨论,说不定五百年前真的是一家呢!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杨家将因为一些小说与影视作品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将那些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英雄豪杰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看完之后大家都热血沸腾,纷纷表示赞许,也就在这些赞许之后,有人会开始思考,真实历史上的杨家将真的这么厉害么?他们的后人现在在哪里,过得又如何呢?


一、真实历史上的杨家将

杨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究其发源地是西周时期的弘农杨氏,出过很多知名人物,比如杨雄还有李元吉老婆杨氏,都是鼎鼎有名的,杨氏的出名是因为李世民在杀死李元吉之后将其占为己有,从此对弘农杨氏的名声影响更大。


北宋时期的杨氏,最出名的就是杨家将,而杨家将中也是从奠基人杨业开始,杨业一共生了7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和杨延玉,老大杨延朗后来改名为杨延昭,也就是杨家将的第二代传人,影响力稍微差于他的父亲杨业。

后来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继续继承杨家将大业,可是已经大不如父亲爷爷时期的知名度,杨文广一生最大官职仅仅是一个五品武官。宋朝时期流行士大夫风,形成重文抑武之风,对武将向来不够重视,所以在当时杨家将应该并不算很出名,要不是后世文学、影视作品的渲染,估计杨家将会在历史中被埋没。



二、杨家将的后人在哪里

关于杨家将的后人,有《水浒传》中的杨志,名声大燥,还有《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根据小说来看都是杨家将的后人,并且同样充满爱国情怀,但是这些人物在历史上都不存在,仅仅是虚构而已,我们也就不将其作为杨家将后人来分类。

杨家将真正的后人,应该从杨家将一生的所在地来看,比如杨家将中杨业的故乡是陕西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当时杨业出生地就是这里,故而应该后人会有一部分存在于此继续发展延续。


此外,最主要的地方就应该是汴京(今河南开封),这里是北宋的都城,也是杨家将的府邸所在地,所以后人应该会有相当大一部分在这里开枝散叶,并且一直留传下来。还有当时杨家将的作战前线指挥部在山西代州(今山西代县),这里应该也会有其后人。

根据一些目前的资料显示,在代县有一个村都是杨家将的后人,并且有族谱证明,只是这个族谱似乎真实性值得商榷研究,但是这里存在杨家将后人一事应该不假。五台山五爷庙里供奉着杨五郎,这个地方应该也是存在杨家将后人的。


另外,根据所谓的《杨氏族谱》记载,在山西省繁峙县砂河镇代堡村和城关镇笔峰村也有一部分杨家将后代,其中代堡村还有杨家将使用的杨家枪为证据,按理来说这里应该存在一部分杨家将后人。

但是所有上述的地方,都无法准确推算到杨家将奠基人杨业那里,或者一些存在的族谱记载也并不完全,或者其中出现一些无厘头的错误,将一些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人物写在上边,当然也许是我们目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这些现存证据的真假难以辨别,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杨家将后代颇多,留下后人四处分布,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毕竟上千年时间,一切皆有可能。



结语

这些追根溯源的事情,说实在的难度过大,想要准确得出结果,基本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材料或者民间存在的证据进行分析,去伪存真,最后必然是能够得出一些结果的,可是工程浩大,需要谁去做,谁又愿意去做,就很难说了!



嗔痴历史观


杨家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一门八忠烈外加女帅穆桂英都是令辽兵闻风丧胆的勇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然而最后造潘仁美陷害,可谓是最大的悲剧。那么杨家将的后人之后又在哪里?现在怎么样了呢?

熟知北宋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杨家将之所以最后结局惨烈,就是因为潘仁美从中作梗。杨业的七个儿子有的死于战场之上,有的不知所踪。那么他们的后代在哪里,现在怎么样呢?

相传在雁门关小山村鹿蹄涧中还存在五百余杨氏后人。

这个村子的名字跟杨家将也是很有关系的,据村子里面的老人说,杨业第14代孙杨友,镇守雁门关。一次外出射猎,射到了一只鹿,但是这只鹿化身石头,而且石头上还有鹿蹄印子。杨友认为是先祖显灵,于是将石头带回,所以村子名字也就成了鹿蹄涧。

鹿蹄涧现有500多人,全是杨家将后代,其中还有一个专属于杨家的祠堂和一本杨家族谱。里面的村民生活安逸,喜欢打拳健身,杨家枪法也有传人。在村子里面有一个1000多年历史的祠堂,是在元代时期修建的,为了纪念先祖杨业,杨业死后谥号“忠武”,因此也叫作忠武祠。这个祠堂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现在依旧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丫丫说史


像很多戏迷喜欢听戏曲《佘太君要彩礼》那一段,我也曾听母亲吟唱“一两星星二两月……”那精彩的片段,这是什么的情景下使其佘太君如此大胆向圣上要彩礼呢?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六十多岁的皇帝,而狮子大开口呢?她的女儿是谁?此女子便是杨八姐,在游春之际偶遇穿便装民间私访的皇帝,皇帝春意怒放,一下子被杨八姐的气质吸引了,于是后世据此下下这杨八姐游春之经典之戏。

对于杨家将杨业来说,这佘太君便是杨家将之杨业之妻。之所以说是杨家将,那是子承父业,于是就有戏剧中的杨六郎杨延昭,杨延昭英勇过人,深得杨业真传。杨家将杨业与佘太君的确为奇人,诞下杨家八虎即有八个子女,还有一个传说说这两位去寺庙拜天上八位神君,而恰巧这八位神君都在打赌谁笑谁就做这二位的子女,结果出人意料都笑于是有了这八子。那么神君下凡其自然而然便是杨业如虎添翼。但为何后世不见杨家将的杨家枪呢?

一、杨家后世无奇人,武艺自学无天分

杨业原为北汉国主刘崇的保卫指挥使,因为杨业武艺精湛,骁勇善战,常善骑射。开始为北汉之将,所以与宋兵为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后因北汉王朝贪污腐化,皇帝自知而毫无理会,杨业在痛惜不已后忍痛诚投于赞赏他的宋朝,于是北汉无守将而覆灭。


杨业很快被派为镇守边境之虎,辽景宗得知消息不出名的杨业来镇守边境,很快倾兵十万来征战这位杨家将,而杨业刚到任未曾降服宋朝兵马,兵将之间未有信任度,更重要一点就是宋朝之所以最后灭亡不只是官员奢靡无能,还有贪生怕死。由于宋兵无军胆,在宋帝的恩惠下不得不带着原有兵马战辽兵,杨家枪使辽军慌落而逃。而后在征战辽国携带宋兵之际被斩杀,后杨业之子代父为将,精心学习武艺,但在第三代杨文广之后就再无能武之人。神君归位,再无有学武天分的后代。


二、杨家后人的去处

当然,杨家的后人还是有的。比如说,在雁门关附近有一个叫做鹿蹄涧村的村落,村里有一座杨家祠堂,又称杨忠武祠,是全国保存最玩好的杨家祠堂,祭祀的就是金刀杨业。据说,这个村子1000多人,有一半左右的人都是杨业后人。

又比如说在四川,有一名叫做杨开华的老人,自称是杨业的第37代后人,而且还有族谱为证。杨开华老人还舞得一手好杨家枪,只是可惜,老人的儿子对于杨家枪似乎不怎么感兴趣。


杨家后代现如今已经遍布各省,除了四川,在吉林省,有一位叫做杨永玖人,也自称是杨业的后人,家中还珍藏着一本杨家族谱,记录了他这一支杨家后人迁徙的过程。根据族谱记载,他们这一支是从贵州迁徙而来,先祖为杨业的第28世孙杨荣。

同样的,在南京某地,有两个比邻而居的村子,分别叫杨家村和新杨村。两个村里的大部分人姓杨,并且都自称是杨家将后人。当然,这个真假如何,就难以考证了。

还有传闻,有一位杨家将后人在日本侵略者入侵之时参军抗日,后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归来,又成为一个普通百姓做了木匠工。


小镇月明


北汉、北宋与辽国针锋相对,诞生了杨家将的五代英烈。巾帼须眉,身经百战,舍身为国,实乃忠义。杨家将男男女女祖孙五代,生生死死恩恩怨怨,广为流传。


杨家将主要分布在陕西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和河南汴京(今河南开封),前处是杨家将的故里,后处是杨家将府第之所。在山西代州(今山西代县)也有部分杨家将,此处是杨家将的主战场前线指挥部。

最后,杨家将还有部分位于镇守边关的治所——河北保州(今河北清苑县)。

杨家将分布纷繁复杂,那么他们的后人们在哪里,生活得怎么样?

自古以来,模仿名人之后的就有不少,何况杨家将的分布之广泛,这也导致了冒充杨家将后人的泛滥。这其中有一些被大众广为接受。

首先是南宋时期的杨存中,他生在战火喧嚣的南宋时期,虽然作战水平一般,却善于逢迎,因此地位较高。

据史书记载,当时他被南宋人称为长胡子的太监,死后被追封和王,是当时南宋地位相当显赫的人物。
有后人推断,杨存中的祖先杨信,与杨业的父亲杨信是同一个人。但实际上,杨业的父亲是当时当地的一个土豪世家。

而杨存中的祖先杨信,根据“以儒学称于乡,值五季乱,晦迹不仕”一句可以推断出,他是一个儒生。所以,这巨大的差异显然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关于杨存中到底是不是杨家将的后代,现在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其次是明代播州杨氏土司。这祖上世世代代做着西南土司生意,又为何会与杨家将扯上关系?原来,他们给出的所谓的史料证据,都是曾任翰林学士的杨大年所书的“制诰二通”。

一通是追赠杨业中书令的诏书,另一通则是封杨延昭为莫州刺史的诏书。即这样一封家宝,实际上是一个12岁的孩子起草的追封杨业的诏书。所以,明代杨氏土司这一支,是杨家将后人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而现今被旅游局大肆宣扬的上坪古村,据说里面住着的几乎都是杨家将的后人。在族谱记载中,开村鼻祖即为杨宗保穆桂英的嫡亲。


而实际上,历史里根本没有穆桂英这号人物,所以这个村子里是否真的几乎都是杨家将后人,其真实性也有待商榷。

据历史考证,北宋末年,开封沦陷,天波府众人分四路逃亡。分别为

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福建、广东、菲律宾、泰国、越南、新加坡、韩国、美国,路经之地,皆可能有后人。

其中又有四处着重细说:

其一:浑源县的败杨峪和落子洼,相传穆桂英在这里生过孩子。

其二:代县,在这里的杨家家谱里可以找到杨业和杨文广的名字,但也有疑惑,族谱中没有杨宗保,仍有待考证。

其三:晋北地区,晋北地区的百姓尤其喜欢有关杨家将的晋剧。

其四:五台山五爷庙,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庙宇。这里面供奉的神像正是杨五郎,此地必有其后人。


杨家将后代出名者甚少。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在“郾城大捷”中为岳飞破伪齐立下大功,大破郾城。后战死沙场,死得其所!不过,杨家将后人的名声在小说中大噪。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青面兽杨志,光明正大,为人正直。《射雕英雄传》中的杨铁心杨康两父子,使得一手好枪法,自称是杨家后人。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想必也是家喻户晓,杨过相传也是杨家之后。不求杨家将后人为国争光,只希望他们好好生活,平平安安。

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杨家将的英勇事迹值得后人永远记住。历史总是带有悲情色彩的。杨家将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到现在,也无非是当时一同抗辽的豪情与忠臣惨死的悲愤情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借鉴意义。
▲杨家将后人杨开华

所以无论故事本身的真实与假,我们都必须要赞颂杨家将满门英烈为国捐躯的高尚情操。在如今,我们在关注杨家将后人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杨家将这辈人带给我们的影响。


史之策


杨家将的故事是从杨业开始的。宋史记载为“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他有七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我们常见的杨家将演义中最为著名的杨六郎延昭,并不杨业的第六子,而是长子杨延朗,后改名为杨延昭。杨文广确有其人,是杨业的孙子,杨延昭的儿子。其后,正史已无杨业后嗣的记载。杨业的妻子并非演义中的佘氏,正史记载为折氏。

总的来说就是:杨业确为宋代名将,但我们耳熟能详的杨家将故事,是民间传奇演义而成的。后世诸多自称的杨氏后人,恐怕大多是穿凿附会,恐非历史真相——当然,常理来讲,杨业是有后人的,但已经默默无名,无其祖先的赫赫功绩了。

杨姓源自姬姓,为西周皇室后裔。出自弘农华阴,以封地为姓。所以杨姓都自称为弘农杨氏。汉人是一个祖先崇拜的民族,又重视历史传统,几乎每个姓氏都有族谱,而这些族谱上,都会上溯历史源流,基本上都会写到其姓氏是怎样得来的。这为姓氏研究留下了可信的资料,但其中有些并无足够的历史资料支撑,恐不可全信。我们现在见到的杨氏族谱中的一些关于自称是杨家将后人的记载,亦属此类。

作为杨姓后裔,我们族谱中对家族迁徙史是这样记载的:弘农杨氏,祖居陇右(今甘肃省),后移江西吉安泰和县清湖村,再迁四川。在族谱中,家族的名人中就有杨业,尊为先祖。但这不足以为信,我仔细看了全文,其中并无清晰的脉络,从杨业记起,其后的子、孙、重孙、曾孙……,直至能查到的近代祖先。

国人素有攀附之风,历史上的名人,只要同姓,都会认为是自己同宗,以光耀门楣。这在各姓氏族谱中并不少见。演义怎么讲都可以,毕竟是艺术创作;但如果作为真实的历史,恐怕还得有可以考证的真实材料支撑,才足以可信。

因此,杨家将的后代在哪里,现在怎么样,恐怕已无可考了。


右手yang


杨家将一直是世人崇拜的对象,杨家一口金刀八杆枪,曾让敌人闻风丧胆,杨业更是宋代名将,曾被誉为“杨无敌”的称号,杨门女将更是让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北宋灭亡后,杨家将都去哪里了?现在怎么样?

其实,据历史资料考证,杨家将的辉煌仅仅只持续了三代。从杨六郎的儿子杨广去世以后,杨家就开始衰落了,并且被迫搬出了杨府。在北宋都城开封沦陷以后,杨府实际上就是一个空架子。北宋灭亡以后,杨家的人就开始四处逃亡了。

在山西东北部雁门关下的忻州市代县境内鹿蹄涧村,现在就生活着一支杨家将的后代,并且这个地方还是当年杨家将为北宋王朝拼死奋战的地方。在鹿蹄涧村、,就有一座醒目的杨将祠堂,杨业死后,他被追封为“太尉”、谥号“忠武”,因此这座祠堂也叫做“杨忠武祠”。

这座祠堂是在公元1256年修建的,它是由杨业的第十七世孙奉旨修建的。在磁性体的廊柱上悬挂着楹联一幅,上书“丰功伟烈著边疆勇冠千军称无敌,浩气英风留古塞声威万代佩专诚。”

杨家为何要选择这样一个偏僻的村庄生活呢?据说是因为杨业的第四代孙杨友在打猎时,曾追赶一只梅花鹿来到了如今的鹿蹄涧村,就在杨业准备射杀这只鹿时,那只梅花鹿突然钻入了泥土中。杨友就立即命人在梅花鹿消失的地方挖掘,最后挖到了一只带箭鹿的雕塑。

杨友认为这是一种吉兆,于是就举家搬到了鹿蹄涧村居住。虽然这个地方相当偏僻,但是杨家将的后人还是会来这里祭祀。直到今日,每年的清明时节,无数的杨家将后人都会不远万里来到鹿蹄涧村。并且每次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都要宣读杨业为国牺牲后皇帝的诏书。“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尽力死敌立节迈伦,不有追祟,曷彰义烈?故云州观觉察使杨业,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挺陇上之雄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