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中傻憨的三叔赵王,历史上是什么样子?

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中由演员栾元晖所扮演的“三叔”赵王朱高燧也是非常深入人心。由于某些原因,中国屏幕上明朝戏不多。虽然明成祖朱棣算是其中的明星人物,出境极多。他的两个儿子皇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也算是热门人物,但演到老三赵王朱高燧委实不多。

电视剧中赵王一直在北镇抚司,实际上干了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的戏份。但实际上赵王长期都在北京,今天本文就略谈一下历史上真实的赵王朱高燧。

《大明风华》中傻憨的三叔赵王,历史上是什么样子?

演员栾元晖所扮演的“三叔”赵王朱高燧

朱高燧,朱棣第三子。生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十二月,生母徐皇后。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难,时年18岁的朱高燧和大哥朱高炽一起留守北京。虽然在《明史》和《明实录》中都没有记载朱高燧在守城时有何表现,但从此后他独领镇守北京的重任来看,靖难期间朱高燧绝对是有所表现的。

<strong>一、受封赵王,坐镇北京

朱棣在靖难成功之后,迟迟没有封世子朱高炽为太子。受此影响,原先的二郡王朱高煦和三郡王朱高燧也迟迟没有得到应得的亲王名分。后世一直说朱棣是在考虑是否以二郡王朱高煦来取代世子朱高炽的地位,但谁又能说三郡王朱高燧不是一个备选方案呢?


《大明风华》中傻憨的三叔赵王,历史上是什么样子?

梁冠华老师扮演的仁宗朱高炽

永乐二年四月,朱棣最终做出决定,封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而23岁的皇三子朱高燧则受封赵王。永乐三年二月,设赵府三护卫。以彭城卫为常山中护卫,永清左卫为常山左护卫,永清右卫为常山右护卫。同时朱棣下令赵王高燧居北京,是实际意义上北京军政的最高领导人。

永乐三年七月,朱棣以鬼力赤与瓦剌交战,让赵王派人侦察敌情,相机战守。到了十一月,因为赵王每当边烽有警,就轻易派军队出击,朱棣以赵王外祖父徐达“惟严守边境,防慎出入,故无败失。”的例子告诫儿子要“严固守备,勿轻出兵。”为了以防万一,还让名将萧授掌常山中护卫事,宋晟掌常山右护卫事。

永乐四年二月,有谍报鬼力赤、阿鲁台、也孙台联合南南侵。朱棣让赵王节制武安侯郑享等坚壁清野,以待敌军。同时告诫儿子“尔居守北京,一切边务皆当究心。”八月,又置北京兵马指挥司夜巡铜牌十面,令赵王掌之,关领夜巡,一如京师之例。

永乐五年七月,徐皇后去世。赵王却因为军情紧急,直到永乐六年正月才到南京奔丧。永乐八年二月,朱棣下令赵王高燧整理北京城池、军马,令广平侯袁容、泰宁侯陈圭辅之。而此时刚从交阯获胜归来的英国公张辅受命提督操练宣府、万全、兴和等处军马,同样需听赵王调遣。

此后由于朱棣多次北伐,而且一直筹备迁都北京的事宜,赵王在北京的军政大权被逐渐弱化。终于在永乐十四年,朱棣下令改赵王高燧封国于河南彰德府。

<strong>二、政治婚姻,梅开三度

赵王朱高燧的一生虽然不算长,但婚姻次数却有三次之多。洪武三十五年十月,都督徐章的女儿,被册为朱高燧的正妃。永乐二年四月,徐妃被册为赵王妃。但是在永乐九年三月,朱棣以徐妃“既无子,又数诳诞不悛”让赵王将其闲居府中,善养之终其身。当然这只是官方说法,真实原因是徐妃的舅舅宁远侯何福因为畏罪自尽,朱棣无法容忍他的外甥女再做自己的儿媳妇。同年十二月,册黔国公沐晟之女为赵王妃,而此时的赵王已经30岁了。永乐二十一年二月,赵王妃沐氏薨。朱棣赐谥曰

“恭惠”,这在王妃之中也是罕见的。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册翁氏为赵王妃。翁氏只是常山中护卫镇抚之女,但由于她生了赵王长子,因此得以晋封王妃。而赵王长子则被册为赵世子,次子受封安阳王。

<strong>三、恃宠而骄,意图夺嫡

对于这个小儿子,说实话朱棣是非常宠爱的。永乐五年十一月,命户部岁给赵王禄米一万石。此后朱高燧奢侈无度,在永乐七年四月,朱棣一气之下命令户部今后每年只许给赵王岁禄三百石。但是不过一年功夫,到永乐八年九月,朱棣自己打脸,“命户部自今岁为始,岁给赵王高燧禄米五万石。”永乐十年正月,在南京住了两个月的赵王高燧起程回北京,皇太子朱高炽亲自送行到江东门。而老父亲朱棣升国子监司业赵季通、董子庄,为赵府长史。在给二人的敕中,有这样的话:“朕子赵王,年少不务学问,所行多愆礼度。今简尔等为长史,宜悉心辅导,谕以德义。”果然在老父亲的心中,儿子年纪再大也是孩子,因为这个时候,赵王殿下已经31岁了。不要说在古代,就是在现在,也是妥妥的大叔了。

永乐二十一年五月,常山中护卫总旗王瑜、王变举报赵王朱高燧意图谋反。

当时由于朱棣身体日渐衰弱,国家大事常由皇太子朱高炽处理。朱高炽对于宦官特别反感,尤其是黄俨、江保等人。(黄俨这个人由于常常出使朝鲜,特别为朝鲜人所厌恶。在韩剧《世宗大王》中就有黄俨的形象)黄俨担心太子即位后对自己不利,一直在朱棣耳边讲太子坏话,意图推赵王高燧上位。而常山中护卫指挥孟贤(保定侯孟善庶长子)听到风声起了从龙的念头,他纠合羽林前卫指挥彭旭等密谋先用毒药毒死皇帝朱棣,然后举兵造反,劫持公、侯、伯、五府、六部大臣,废皇太子朱高炽,而立赵王高燧为帝。

奸谋败露后,朱棣大发雷霆,孟贤等人下锦衣卫狱诛之。但对于赵王,按《明太宗实录》记载,仅仅是“上顾高燧曰:尔为之耶?”皇太子为弟弟打圆场,说“高燧必不与谋,此下所为耳。”老父亲竟然借坡下驴,轻轻就把此事揭过,赵王本人居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大明风华》中傻憨的三叔赵王,历史上是什么样子?

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

<strong>四、长兄继位,地位尊崇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去世。八月,赵王高燧上笺劝进,请长兄朱高炽继位。九月,又上表请立皇后及皇太子。对于弟弟乖巧的表现,朱高炽也非常高兴。他对户部尚书夏元吉表示“帝正之治莫先亲亲”

,下令赵王岁禄增加二万石,通前总计三万石。作为回报,朱高燧在当年十一月请辞常山左、右二护卫。朱高炽夸赞说:“贤弟忠存社稷,忧在国家。河间、东平之贤,无以过矣!”洪熙元年三月,44岁的朱高燧之国彰德。赵王临走也没忘了再敲大哥一笔竹杠,他声称“王府旧存禄米十二万石在京,乞官为运赴彰德。“至于这禄米真的有没有,那只有天知道了。反正朱高炽下令户部于彰德附近仓内支粇米十二万石送王府。并表示” 王府之米在京者,朝廷留用。“给足了弟弟的面子。

<strong>五、侄子继位,战战兢兢

好日子不长,洪熙元年五月长兄朱高炽去世,大侄子朱瞻基继位,赵王开始了一生中最大的噩梦。宣德元年六月,定州男子刁二背黄袱诣赵府求见赵王,打开包袱一看里面是黄纸二幅、白纸二幅,一画花、一画人。赵王吓得立刻上报朝廷,朱瞻基对侍臣说道:“赵叔不得不言。使赵叔不言,小人举以言之,便造为离间。“这句话听上去还算温情脉脉,但后面那句

” 比年陈告王府多事类此“,可就透着一股杀机了。八月,汉王谋反。朱瞻基平叛之后致信赵王进行敲山震虎。大军返程的时候,户部尚书陈山向皇帝建议移兵彰德,擒拿赵王。在皇帝拒绝之后,陈山联合夏原吉、蹇义两位重臣再次进言。朱瞻基表示“ 先帝友爱二叔甚。汉王自绝于天,朕不敢赦。赵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负先帝也。”九月,法司审讯汉王同案犯之时,有人指证赵王同谋。朱瞻基再次表示:”赵王虽其亲弟,素无异心,不可问。“到了十二月,户部主事李仪再请削赵王护卫,朱瞻基以“朕惟此叔,当厚以待之,诚以感之”为由,不听。尚书张本则进谏:“往者孟指挥造逆谋,赵王未必不知。去年高煦亦谓与赵王合谋举事,俱有明验。” 少保夏原吉等则认为“人言不可不思,但在处之得宜。”朱瞻基于是派人把汉王证词以及群臣所上章奏送往赵府,请赵王观看。朱高燧收到以后吓得魂不附体,赶紧向朝廷上奏表明忠心,同时表示“兵卫未除,恐人言未弭。”
将常山中护卫及群牧千户所官军,并仪卫司官校全部归之朝廷。

宣德六年八月,赵王高燧薨,时年50岁。朱瞻基辍视朝三日,赐谥曰简。宣德七年七月,封赵简王第二子安阳王朱瞻塙为赵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