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謀士,地位如何?

地瓜愛人生


倘若你是一個熱愛看古裝歷史劇的人,想必對這個場景一定不陌生——在大帳裡,燭火瑩瑩跳動,一身盔甲的將軍目光凝重,眉頭時而舒展,時而緊鎖,這時,一位軍師走過來,只見他細細一端詳攤開在桌上的地圖,略一思量,便靈光一閃,稟明將軍,兩指朝地圖某處一點,再詳細一說,於是,一個新的進攻策略就出來了。

這裡的軍師,就是下文即將提到的謀士的一種。那麼古代的謀士,究竟何許人也?地位如何呢?且隨筆者一探究竟。

謀士,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只不過是改換了名號罷了。早在西周時,分封制下的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結構中,士作為最低一級的貴族,往往會選擇出賣自己的謀略,靠嘴皮子吃飯。所以,謀士,顧名思義,就是依靠自己的智慧,為人君或者什麼人提供計謀,出謀劃策的這一類人。關於謀士的稱呼較多,如“門客”、“幕僚”、“軍師”等。

由於上至天子,下到武將,地方官員,都有自己的謀士,所以說到謀士在古代社會的地位如何還真不能“一口斷”。像一般的謀士,也就是充當一個參謀的角色,沒有實際的決定權,甚至可能也沒有官職,就處於討口飯吃的程度。而厲害的謀士,能夠得到君王的賞識,就有機會做官,受人景仰,譬如側重於行政方面的謀士,就可以是宰相、丞相。側重於軍事方面的謀士,也可以成為軍師。

要談謀士的地位,不得不說,提起古代有名的謀士,人們大多想起諸如姜尚,春秋的子產、管仲、范蠡,戰國的張儀,還有商鞅、李斯、張良等人,似乎謀士就是操控者,擁有改變時局,左右發展的能力。但其實從春秋戰國始的“養士”之風就能看出謀士這一群體的數量其實是較大的,那為什麼有的人在歷史上的地位高,有的人卻早已消失在歷史的洪流裡呢?這就不得不提及謀士這一群體的一個侷限性了——即他們要想發揮才幹,必須依賴明主。

謀士的一切地位,都建立在有伯樂賞識的基礎上。倘若他們投靠的是一個有雄才大略,又樂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那謀士們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所長,幹出一番事業;若很不幸,他們所效忠的人是個猜忌心重,陰險狡詐的人,那麼他們稍有不慎,就可能不明不白的死去。所以謀士這個職業,其實風險和不確定性還是有的,因而有句話叫“擇良木而棲”,就是這個道理。

謀士,大多是讀書人,從古代的生產水平來看,要想成為謀士,一般都是貴族(當然後期印刷術的普及還有地方私學興起之後,這種界限就漸漸放寬了),能夠讀得起書,但一開始並沒有什麼高的政治地位。就像佩戴六國相印的張儀,他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顯貴的,相反,他最開始是貧窮潦倒的,他的嫂嫂都看不起他,但他就是憑著自己的才學和三寸不爛之舌遊說於諸國之間,為自己搏得這份榮譽。

所以說,古代的謀士地位如何,可以確定的是他們都扮演著一個參謀、智囊團的角色,但他們不具備實際的操控能力,更多的是建議權。所以他們能否發揮自己的才幹,依賴於是否適逢明主。謀士中有地位高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有地位低的,就是一個普通人,不會餓死的程度。但不能否認的是,謀士這一群體,用他們的智慧,推動著歷史的發展進程,在歷史上,他們的地位是不能被忽視的。


鄧海春


謀士,出謀劃策之人。能輔佐君王之天下事!

著名的謀士都有誰?

春秋:子產,管仲,晏子,趙衰,荀偃,文仲,范蠡

戰國:蘇秦,張儀, 如秦有商鞅、李斯,漢有張良、范增、蒯通、陳平、蕭何、曹參、陸賈

三國有賈詡、荀彧、荀攸、法正

晉有羊祜、杜預,唐有房玄齡,魏徵、杜如晦

元有耶律楚材

明有劉基等。

俗話說,謀士鬥不過帝王!

古代的謀士大部分是沒有好下場的。為了君王出謀劃策,想出來許多有用的建議。樹立了不少功勞。謀士一般都遵循以下三點原則。

一,謀而不交。謀士是高智商,搞智謀的存在。對人性熟悉,領導最害怕這些人,合縱連橫,和各種能量的人交往,這趟的人,會被當成危險分子。一般來說,優秀的謀士都是深居簡出,不和外界交接,潛心修道,或是專心斂財,或是專心享受。

二,不問不謀。謀士就是要不問不答。主動的為領導提供建議,其實不是好事,主動想的多,未必見得是好事,說不定還犯禁。不問而謀,其實就是進諫模式,風險極大。

三,謀必三策。如果領導不詢問,就必須提出三種對策,讓領導選擇。如果你只給出一種建議,會讓領導陷入一種尷尬,用你的,顯示自己智不如人,不用你的又沒有辦法。但是提出三種辦法,讓領導自行決策。領導就沒有了這種尷尬。一種建議,相當於逼著領導做決定

綜上所述,古代的謀士有時候很難兼顧這三點的!只要犯其中一點,就有可能下臺。古代帝王可是很難伺候的。所以大部分謀士下場很慘的。好的話被流放,差的就砍殺頭了。

謀士不是那麼好當的!要學會察言觀色,要學會組織語言,要學會反向思考。才能做好一個謀士!


縱橫天下歷史


之所以會有謀士,最初也是因為他們無法做官,而只能在別人的手底下,成為一些“成功人士”背後的人,隱藏在他們的身後負責出謀劃策,他們的地位大部分並不高,偶爾能憑藉一兩個“奇謀妙計”謀得主子的肯定,而得到重視,大部分還是泯然於眾人矣。

在中國古代,想要做官還是很難的,在沒有科舉制之前,窮人家的孩子想做官就更是難上加難,名門旺族很容易就可以謀得一官半職,而如韓信之流,窮得連飯都吃不上,如果不是趕上亂世,是基本上沒有出頭之日的。所以很多人為了謀生,會樂於做謀士。戰國四君子好養門客,他們中的很多人就是以謀士的身份存在的。後來官府中的一些幕僚也是如此,他們在縣官、州官的背後出謀劃策,有功勞自然是前面的官的,如果計策不奏效,分分鐘被掃地出門也是常有的事。

現代人之所以會覺得謀士都很牛,是因為站在“金字塔頂”的那些謀士帶來的錯覺,如蘇秦、張儀,又如張良、孔明,是他們這些高級謀士,甚至都已經脫離謀士的身份,開始做官掌權的所謂謀士讓我們以為謀士的地位都非常的高。

正應了那句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出類拔萃的人,但是卻並不能掩蓋整個行業的身份地位。


水一白聊歷史


其實,不知道為什麼要問謀士?

如果問謀士,那麼不管是誰的謀士,都會受到非常高的禮遇。至少是在一起奮鬥的階段,謀士是不可或缺而且也是難得一遇的。

先說說劉項爭霸,劉邦的成功得益於尊重謀士比如張良,反而項羽卻沒有把范增太當回事,遭受失敗的命運。

三國時期就是一場謀士爭奪戰,三個國家堆積了好多謀士。魏國的司馬,郭嘉,荀攸…,蜀國的臥龍鳳雛…,吳國的張昭,陸遜…

趙匡胤也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朱元璋有李善長和諸葛在世的劉伯溫…

所有這些可以稱之為謀士。而這些謀士都是在一起打拼的時候是處於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打拼結束後,到了和平年代,理論上謀士的作用就結束了。這時候需要的治理國家的能臣。所以,也不要怪有些帝王痛下殺手,做了些兔死狗烹的事情。畢竟這時候需要的治國之能臣而不是打天下的謀士了。

如果話題變成門客會是另一種場景,這時候士為知己者死,已經是門客的最高追求了!門客留待後續跟進…


聽雨南苑


古代“謀士”,智者。所謂“謀士”,即為以謀取士,用自己的智謀為王侯霸業服務,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目標的最高人生價值。



謀有五層境界,層次越高,謀略也就越深,而能達到第五個層次的人,我們就稱為謀士。“謀己”是謀士的第一層境界,“謀人”是謀士的第二境界,”謀兵“是謀士的第三層境界,“謀國”是謀士的第四層境界,“謀”天下是謀士的第五層境界。




古代“謀士”地位如何,可以說是極高的,“謀士”地位可以坐到諸侯王至丞相一職。



古代中國十大謀略人物

呂尚、管仲、范蠡、李斯、張良、諸葛亮、杜預、魏徵、劉基、洪承疇。

一、呂尚



華夏族,本名 :姜尚(約公元前1156年—約公元前1017年),主要作品:治國用兵著作《周書》。主要成就:輔佐周武王滅商,建周,建立齊國。先祖:炎帝神農、炎帝祝融、四嶽伯夷。

中國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姜姓,呂氏,名望,號飛熊。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成為周國軍事統帥,人稱姜尚。



二、管仲


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華夏族,本名:管夷吾(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主要成就:強齊圖霸,輔佐桓公九合諸侯,禮讓天下開法家先驅。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後代。

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尊稱為“仲父”。任職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諡號為敬。後世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三、范蠡



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道家學者。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後隱去。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華夏族。榮譽:商聖、文財神,夫人:西施。作品《計然篇》、《陶朱公生意經》

范蠡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

四、李斯



華夏族,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極力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作品《諫逐客書》《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等,官職 :秦朝左丞相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人,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法家最完全的執行者。



就介紹前四位吧!因為時間的關係非常抱歉,不能一一介紹了。


奚譽賢


謀士,指設謀獻計的人。

入世出仕,是古代謀士最正規、最現實的出路。進入政治體制後的官職地位,也往往是衡量謀士人生成功大小的標誌。

商末周初的姜子牙往往被認為是謀士的先祖。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是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他是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被尊為“百家宗師”。

古時的謀士,相當一部分“學而優”卻不能“仕”的讀書人,常以門客、軍師、幕僚等身份,為自己的主人出謀劃策,排憂解難,有時甚至以死相報。

在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群雄逐鹿,因而謀士這個職業很興旺。秦漢三國時,謀士的地位依然。尤其是三國時期,依然是天下紛爭,因而謀士雲集,運籌帷幄,鬥智鬥勇。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謀士這個職業就有了細分,從政的稱為丞相、宰相,從軍的稱為軍師,還有一部分謀士分流到商業領域。

在古代,貴族共有四等:天子、諸侯、大夫、士。靠辯論、說服、出謀劃策來謀生的“士”,也稱為說客和辯士。

能夠洞察棋局、看破世間的人,必定是看棋的人,而非下棋的人。因而謀士往往只負責出謀劃策,不親自參與實施。

但也有一部分謀士會對全程指揮,跟進、監督,親力親為,如韓信、諸葛亮等人。

中國歷史悠久,戰爭頻繁,政治鬥爭花樣百出,因而謀士層出不窮,歷朝歷代都有。

著名的有,春秋戰國時期的子產、管仲、晏子、趙衰、荀偃、文仲、范蠡、蘇秦,張儀,秦朝的商鞅、李斯,漢朝的張良、范增、蒯通、陳平、蕭何、曹參、陸賈,三國有賈詡、郭嘉、荀彧、荀攸、程昱、法正,晉有羊祜、杜預,唐有房玄齡,魏徵、杜如晦,宋有趙普,元有耶律楚材,明有劉基,清朝有洪承疇等。

謀士最早出自兵家,因而都講一個“利”字,哪裡最有利就往哪裡。在揚名立業之前,謀士往往缺少一個正當的身份,因而必須找到一個明主或平臺,才能發揮自己的才智。

未遇明主之前,很多謀士選擇隱居,等待“時事造人”的機會。

謀士是靠腦力智慧吃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計劃難免有不周全、所定計謀難以真正成功的時候。因而很難有一輩子一直成功的謀士,只是謀略成敗的比例多少而已。

所以,也有謀士信奉“唯隱不敗”,終生不入世出仕,以保清名。

古代的謀士,有的善用陽謀,有的善於陰謀,很多人創造了歷史奇蹟的同時,也創造了個人事業、人生的奇蹟。

其中很多人飛黃騰達,封侯拜相、青史留名,也有很多人富貴之後難保善終,也有一些死於非命、身死族滅,還有很多人永遠被雪藏於幕後,平庸、貧困一生。





蘭臺說


古代的謀士地位有高有低,主要還是看是否被主公重用以及意見是否被採納,但總體來說,謀士一般都是出身士大夫階級的,即使有寒門子弟,但是起碼都是讀過書的知識分子,其地位再低也比一般的士兵和低級軍官要高。

而且能擁有謀士的,其地位最差也是一方諸侯,有掌握一定的權利,才會有謀士投靠,在很多朝代,只有開了府的將軍或者大臣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幕僚團隊,也就是謀士智囊團。

被倚為謀主的謀士往往擁有非常大的權利和地位,比如伊尹之於商湯,原本只是廚師奴隸的伊尹,在成為成湯的謀士之後,幫助成湯滅夏建立了商朝,最後成為商朝三代君主的帝王之師,更是放逐了頑劣的太甲三年,直到太甲改過自新才還政於太甲。

姜尚八十而伐紂,成就不世之業,商鞅變法、李斯入秦、張良蕭何陳平輔助劉邦定鼎天下、白帝城劉備託孤諸葛亮、曹丕託孤司馬懿等等都可以看出謀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特別是在君主信任之後,其權利也是增長非常快的,很多都成為國家的二把手,像司馬懿之類的更是在掌握軍權之後,從幕後走向了臺前。

即使是被劉邦嘲笑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的范增在項羽集團中也是權利非常大的,鴻門宴之中就非常明顯,范增勸告項羽殺掉劉邦,項羽猶豫不決沒有答應的時候,范增直接暗示了項莊殺掉劉邦,於是就有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場面出現。但是范增的權利都是建立在項羽的信任上,項羽中了陳平的離間計之後,范增就無計可施了。

謀士的地位一直都是比較高的,很多即使職位不高,也是在主公面前能說的上話的人,至於能不能讓主公信任這就是每一個謀士的技術活了,當然很多謀士雖然善於揣摩主公心理,能言善辯卻盡出騷主意,往往是一個勢力覆滅的罪魁禍首之一。


塵子渝


古代謀士,如果從廣義上來說,地位的差別非常大,而謀士的地位跟很多因素有關,比如,跟謀士所處的時代有關,像戰國時期,謀士的地位就比較高,列國紛爭,戰事頻繁,各國君王都需要有出色的謀士來輔佐,希望有傑出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比如蘇秦、張儀,縱橫捭闔,享受被拜相封將的殊榮,有權力,能指揮軍隊,而且也有財富,非常顯赫,所以,當時的縱橫家們,作為謀士,其地位是非常高的。


還有,謀士的地位,與謀士是否得到君王或最高掌權者的信任和尊重有關,有點便是隻是被利用一下,並不太被重視,比如,周瑜的老同學蔣幹,自以為是地向曹操請命到江東勸降周瑜,結果,群英會上,蔣幹被周瑜戲弄了一番,最後中了周瑜的”反間計“,使周瑜能成功地達到了借刀殺人的目的,當曹操醒悟過來,知道中了周瑜的計了,可憐的蔣幹當然就倒大黴了。像蔣幹這樣的人,在曹操、周瑜眼裡,當然是很不起眼的,智謀不足,又自作聰明,地位很低。

相反,有些謀士地位就非常高,張良、諸葛亮、郭嘉、劉伯溫等,都成了最高掌權者身邊的紅人,官位高,有很大權力,有時,其地位還超過了將軍,如曹操能力那麼強的人,對郭嘉是幾乎是言聽計從,極為尊重,而郭嘉在魏軍中的地位,是其他文官所不能比的,有時,甚至連曹氏家族的將領們,也會聽從郭嘉,郭嘉的地位十分顯赫。當然,這與郭嘉足智多謀有很大的關係。作為謀士,如果不睿智,地位是不可能高的。

所以,在古代,地位高的謀士,必須很有智謀,能得到掌權者信任和賞識,同時能滿足掌權者對於謀略的需要,並有善於處理各種關係的能力,還有,不能“功高蓋主”,在所有人面前是聰明的,但在所服務的最高掌權者面前,應該表現得比這位掌權者不聰明一些。深諳謀略,能知進退,地位才能逐漸提高!


文城觀點


謀士,指設謀獻計的人;謀有五層境界分別為:第一層“謀”己。運用自己的謀略,讓自己活下來、並且活得有價值是第一層境界。第二層“謀”人,學會了為自己謀,同時還學會為別人謀,是謀的第二層境界。第三層“謀”兵,具有“謀”成千上萬人生命的能力,是“謀”的第三層境界。第四層境界是“謀”國,謀國是建立在對於國家資源、國際關係和戰術優劣對比基礎上,對於國家命運的把握,這是需要具有大眼界和大智慧才能完成的“不可能的任務”。第五層“謀”天下。所謂謀天下,是以天下蒼生為本源進行呵護的大智謀,真正擁有以天下為己任胸懷的士,這才是謀士的最高境界。

通常對於“謀士”的討論,基本是討論軍事上的謀士,屬於謀的第三層境界及以上。在軍事上也分為五個層次謀士,第一層謀士,謀取一場戰爭或者一座城池的大體計謀,但不參與具體的軍事作戰計劃和軍隊指揮的一類人,代表人物,三國時期的郭嘉;第二層謀士,謀取一場戰爭勝利,包括製作軍事作戰計劃和軍事戰術指揮的一類謀士,這類謀士分為兩種,軍事戰略家和名將,而這兩類謀士可以稱為軍事家,不能單純的定位在謀士這個層面,我們把只負責參與制作軍事作戰計劃,而不參與前方軍隊指揮作戰的一類謀士稱為軍事戰略家,典型代表三國時期荀彧。我們把只負責前方指揮作戰,而不參與制作軍事作戰計劃的一類謀士稱為名將,典型代表三國時期周瑜;第三層謀士,能獨當一面的軍事統帥,這種謀士人們以軍事家頭銜稱呼,這類謀士,既能製作軍事作戰計劃,又能上前方指揮軍隊作戰的一類人物,他是名將與軍事戰略家的統稱,一般是軍隊的最高統帥,典型代表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第四層謀士,謀取天下,根據當時的天下形式,制定相應的戰略計劃,並且能控制整個天下大局,保證戰略計劃的有效實施,這類謀士我們稱為謀略家,典型代表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第五層謀士,他不但能根據當時的天下形式制定宏偉的戰略計劃,還能通過自身的能力去實現這個宏偉的計劃,典型代表毛主席。

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出現過數不勝數的謀士,有小到謀取一場戰爭,大到謀取天下。根據歷史上眾多謀士能力篩選,評選出中華十大謀士。簡單瞭解一下:

一、韜略鼻祖、兵家之宗——呂尚(姜子牙)

二、春秋第一霸的主謀者——管仲

三、奇謀成霸業、經商成鉅富——范蠡

四、計關秦王朝興衰成敗——李斯

五、輔佐劉邦創建西漢王朝的謀略家——張良

六、輔佐二主建立蜀漢霸業——諸葛亮

七、唐太宗的治國媒臣——魏徵

八、建立北宋的第一功臣——趙普

九、輔佐朱元璋登上皇位的第一謀士——劉基

十、兼仕兩朝功勞卓著的謀士——洪承疇


汐水柔情


謀臣和武將就是君主的左膀右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兩者缺一不可。

先要運籌於帷幄之中,才能決勝於千里之外,謀士就是參謀智囊,要為君主出謀劃策,謀士必須足智多謀博古通今,謀士必須知己料敵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幫助君主戰勝敵人平定天下。

要做一名優秀傑出的謀臣極不容易,只有非常聰明睿智博學多才者才能勝任,古往今來最著名優秀的謀臣也只有管仲、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王猛、謝安、耶律楚材、姚廣孝等聊聊數人而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