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嚐膽的勾踐註定要失敗,除了陷害功臣之外,還有一點最致命

提起越王勾踐,那可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這位春秋末期的霸主之一,經過多年的臥薪嚐膽,擊敗仇敵吳王夫差,並且帶領越國走向昌盛。可作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卻未能更進一步。越王勾踐去世之後的100餘年裡,越國最後一任君王無彊,被楚國打敗,隨後整個越國分崩離析。為何能夠臥薪嚐膽的勾踐,卻無法率領越國,真的成為戰國霸主之一?

臥薪嚐膽的勾踐註定要失敗,除了陷害功臣之外,還有一點最致命

​提起這個問題,很多關注歷史的朋友就會不約而同的想到,越王勾踐大仇得報之後陷害功臣,比如他將貢獻“伐吳七術”的大功臣,文種賜死。之前還有名臣范蠡,也認為越王勾踐是兔死狗烹之人。勾踐之所以未能奠定霸主的身份,還是他心眼太小,陷害大批忠臣良將。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勾踐,於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陷入了誤區。

臥薪嚐膽的勾踐註定要失敗,除了陷害功臣之外,還有一點最致命

​整個春秋時期,只要某些國家稱過霸。到了戰國,基本上就能成為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比如齊國,楚國和秦國,還有三家分晉的韓國、趙國、魏國。但是越國在春秋戰國交匯的時候,是最後一個稱霸的國家,卻未能成為戰國時期的強國,相反,還很快就遭到覆滅。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越王勾踐,大破吳國時候埋下的惡果。首先越國是個邊陲小國。即使得到吳國之後,也只是僅僅在江淮一帶稱王稱霸。沒有楚國那般的地大物博,更沒有齊國淵源流傳的文化底蘊,也沒有秦國虎狼之師般的進取之心。

臥薪嚐膽的勾踐註定要失敗,除了陷害功臣之外,還有一點最致命

​越國擊敗吳國,更多是為了越王勾踐心中的惡氣。勾踐在去世之後,兒子與夷接替王位。雖然在歷史之中,與夷頗有才幹,率領越國走向富強。但是,勾踐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似乎是有些偏執,因為與夷並非嫡長子。上古時期周朝,延續的繼承製度,就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越王勾踐乃是正統姬姓人士,按理來說要遵循周朝這個繼承製度。可是勾踐他故意讓另一個兒子,和與夷相互爭鬥,最終,越國內部分成大大小小數個派系。

臥薪嚐膽的勾踐註定要失敗,除了陷害功臣之外,還有一點最致命

​雖然與夷接替王位之後,勵精圖治,將越國發揚光大,國力鼎盛。然而越國在此期間,導致君命有所不受。加之與夷在位時間很短,滿打滿算也不過9年時間。與夷的接替者,是個昏庸無能的君王。因此越王勾踐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他似乎有些過於狼性。勾踐的初衷是好的,讓兩個兒子相互殘殺,看誰有能力獲得王位,這樣越國能在有才之人帶領下長久。但是過分的嚴重內耗,會嚴重削弱本就實力,不甚強大的越國。春秋與戰國時期,大王之所以能夠號令天下,還是要平衡好各方面的權利勢力。

臥薪嚐膽的勾踐註定要失敗,除了陷害功臣之外,還有一點最致命

​勾踐一手將越國鬧得四分五裂,與夷上任之後,暫時穩住大局。可是與夷接班人又是個糊塗蛋,導致無法收場,畢竟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像秦國那樣,連出好幾位有才之君。勾踐死後,越國權力分配不均勻,導致王權旁落,受到小人的多次挑撥,將本就不是強大的國家,推向深淵。所以勾踐此舉可比陷害忠臣良將嚴重得多。其實越國的慘敗是一開始就註定的,一個只懂復仇的國家和君王,是決計沒有好下場。諸如秦國和齊國,都差點遭到滅國厄運,可這兩個國家能屈能伸,最終都成為戰國時期,鼎盛強國。

臥薪嚐膽的勾踐註定要失敗,除了陷害功臣之外,還有一點最致命

​而越國與吳國打得難解難分,即使獲得短暫的強盛期之後,又因為種種的弊端,導致實力無法更進一步,最終,成為曇花一現的小國。最後再說句題外話,越國在春秋時期是個部落化,很嚴重的種族。所謂的部落化就是這個國家平民百姓,還未有完全脫離原始階級的思想,有點類似如今非洲蠻荒部落的人們。在此情況下,越國君王更要做好每一個詳細步驟,這樣才能帶領國家擺脫原始,很可惜勾踐的接替者們並沒有這樣的思想。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