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勝賴為什麼最後不降伏於織田信長以此保全家門?

彭國放


其他的回答也是服了,一點都不瞭解戰國曆史能不能不要胡說八道,這已經不是說對說錯的問題了,而是完全不知道歷史事件就靠幾個片段去腦補好吧。

武田勝賴為什麼不降服於織田信長?因為織田信長不允許啊,這次事件非常有名,被稱為“甲江和與”。

最早在天正七年(1579年)時,武田勝賴就委託惠林寺的住持快川紹喜的嫡子南化玄興調解武田家與織田家的關係,除此以外,武田勝賴還拜託了與織田家關係較好的常陸佐竹氏說情,表示希望織田、武田、上杉能夠和談,締結盟約。

當時因為織田家的家格、官位都比較高,又接受了朝廷的“陣宣下”,許多與織田家結盟的人,實際上都做出了臣服舉動。比如關東、東北的大名們,就都向織田家贈送馬匹與獵鷹,這種行為在當時的武家之間就是臣服的表示。

為了表示誠意,武田勝賴將在武田軍西進時俘虜的信長之子御坊丸送回了織田家。御坊丸在武田家期間,非常受到武田勝賴的重視,不敢怠慢。御坊丸元服之時,武田勝賴將武田家的通字“信”字賜給了他,取名織田信房。

然而,因為織田信長過於厭惡武田家,所以武田勝賴的提議被織田信長拒絕了。當時武田勝賴寫信給織田信長,自稱父親的官職“大膳大夫”,但是織田信長在回信時卻不承認武田勝賴的官職,而是直呼其名“武田四郎”。另外,在回信的時候織田信長也是以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姿態回覆。

在這以後,武田勝賴派出家臣向安土城送去太刀和馬匹,表示願意降服,但是織田信長拒絕接受贈禮,表示一定要將背盟的武田、上杉兩家消滅。

天正九年(1581年)時,高天神城被德川軍包圍,當時守將岡部元信想要投降,織田信長卻堅決不同意。不出信長所料,武田勝賴對高天神城的見死不救,讓他在武田家內部失去了人心,為織田家來年的“甲州征伐”奠定了基礎。


指尖看日本


一山不容二虎

前言:

文明評論,杜絕惡噴,謝謝!

天正十年(1582)十一月,被織田軍接連擊敗的甲斐武田氏家督勝賴,在眾叛親離的淒涼境遇下,不甘受辱,登上百年前先祖自盡之地 --- “天目山”,與妻子、嫡長子武田信勝及若干人在寒冬中雙雙自殺身亡,享年三十七歲,自此日本戰國的名族甲斐武田氏落下了帷幕。每每看到這裡,相信不少人都會為之感到惋惜,曾經強大的武田軍是多少梟雄的噩夢啊!然而在嘆息之餘,我們也萌生出了一種疑惑,為什麼武田勝賴明知力量懸殊卻不選擇降伏於織田信長呢?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可是在我看來,這種可能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人物簡介

武田勝賴(1546.3.29~1582.4.3),武田信玄第四子,其母是原信濃“神官”諏訪賴重之女湖衣姬(由布姬),甲斐武田氏末代家督。在信玄攻滅諏訪氏後,為拉攏人心,遂為四子更名諏訪四郎勝賴,定居伊那郡高遠城,以繼承諏訪家名。

永祿十年(1567)十月,因前信玄嫡長子武田義信謀反失敗被軟禁於東光寺後莫名離世,信玄二子海野信親眼盲,三子早逝,勝賴被信玄重新召回甲斐並確立為繼承人。元龜元年(1569)三月,勝賴進入甲府,更名武田四郎勝賴,隨後開始追隨父親四處征戰,屢立戰功。天正元年(1573)信玄病逝,勝賴長子武田信勝繼任家督,而他自己則為“陣代”。同年九月,德川家康重新奪回長筱城,任命原武田家臣奧平信昌為城主,並將女兒許配於他,勝賴惱羞成怒,不顧群臣激烈反對,悍然違背信玄“三年秘不發喪”的遺言,發兵攻打東美濃諸城,並佔領了遠江要衝“高天神城”(之前信玄一直沒有攻克),甲斐武田氏的權勢達到頂峰。





得知信玄死訊以及武田勝賴動作後,織田信長抓住時機,親領裝備有大量鐵炮(火繩槍)的織德聯軍35000人在設樂原佈陣。天正三年(1575)六月二十八日,武田軍為奪取戰場優勢率先發起猛烈攻勢,殊不知在織德聯軍先進的火器集團打擊下損失慘重,此時武田勝賴再次不顧老臣勸諫,投入武田軍全部兵力發起決戰,雖然武田軍前鋒山縣隊攻破聯軍前線“防馬欄”,卻再也無法擴大優勢,當日武田軍傷亡一萬餘人,其中武田家引以為傲的“赤備精銳騎兵團”更是死傷人數高達近七千人,武田軍終於潰散,勝賴狼狽逃回甲斐,而武田家諸名臣及許多久經沙場的武將(山縣昌景、馬場信房、內藤昌豐、土屋昌次、真田信綱和昌輝兩兄弟等人)為掩護主君撤退,抱著必死的決心衝入敵陣,全部陣亡,武田家經此戰元氣大傷。

天正九年(1580)十二月,勝賴移居“新府城”,並以此為理由徵收各地賦稅,此舉換來了大部分武田家臣的叛離。天正十年(1581)一月起,織田和德川兩家不斷加大對武田家的壓制,勝賴不堪其擾,拒絕北信濃武將真田氏邀請,逃亡小山田信茂的巖殿城,一行人途中遭遇其謀反,遂登上天目山自殺。



個人觀點

在對武田勝賴有了一定了解以後,我就來說說為什麼武田勝賴不可能降伏於織田信長?

一、前科之鑑

眾所周知,在元龜三年(1572)時,勝賴之父武田信玄就曾響應原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邀請,發兵約四萬人上洛,並在三方原合戰中將織德聯軍打得大敗,德川家康甚至在馬背上被嚇得內失禁,而織田信長也為此整日提心吊膽,稱信玄是“山裡的猴子”。要知道,如果當年信玄沒有死,武田軍很有可能會擊敗德川家康,進而攻入織田家東南的領地(尾張、美濃和東海道)並打開局面,相信那個時候,信長就真的無力迴天了,只有放棄京都與信玄決戰,那麼戰國的局勢會怎麼發展就說不準了。雖然這種危機被信長順利度過,信玄死在了上洛的路上,武田軍如洪水般退卻,然而此時的武田家仍然是佔據本州中東部地區(飛彈東部、信濃、美濃東南部、駿河、甲斐、上野等地)的百萬石大名,手握數萬彪悍的軍隊,對於信長而言永遠是巨大的威脅。武田勝賴比起父親信玄,那是典型的小巫見大巫,可在野心層面上,勝賴可不比父親小。信玄可以發兵上洛,勝賴就一定不會嗎?就算他降伏了織田信長,以他那種急功近利和高傲的性格,他會甘心為信長效力嗎?萬一信長在和本願寺等勢力扯皮的時候,勝賴突然翻臉,這鍋誰背?任何一個強者都是不允許自己身旁存在威脅的,所以哪怕武田勝賴願意臣服,信長也絕對不會答應或者通過其他手段肢解武田家,畢竟比起臣服這種東西,遠沒有戰爭得來的東西踏實。當然,武田勝賴也不可能臣服信長。

二、武田家實力

翻開日本戰國地圖,我們會發現,位於日本本州島中東部的武田家領土疆域極為遼闊(相對於日本而言)。北臨越後上杉氏、東靠關東北條氏、西接美濃織田氏、南連遠江德川氏,百萬石大名,兵強馬壯。自武田信虎(武田信玄之父、勝賴之祖父)時代就不斷四處征戰,戰爭成為了甲斐人民求取生存的途徑之一,當時許多人都將武田軍稱為“甲州軍”,可見其彪悍。武田家在信玄一代得到極大發展,到了勝賴一代(前期)更是到了頂峰。雖然在“長筱合戰”中武田家元氣大傷,可通過相關史籍記載,我們發現,在天正七年(1579)七月武田信豐(武田信繁之子)攻克武藏廣木城;天正八年(1580)三月於“伊豆衝海戰”擊敗北條水軍;天正九年(1581)十月策反北條戶倉城主笠原氏……一系列事件皆表現出武田家仍然擁有較強的實力。另一方面,武田勝賴也在為恢復元氣而著力開展內政工作,致力於國力恢復,破格提拔武將、修改條例、引進西洋採礦技術與火器等等。也許是自認為武田家還沒有到江河日下的地步吧,勝賴並沒有向織田信長提出和平請求,而是繼續為實現父輩的“上洛夢”在不懈奮鬥著。雖然很值得稱讚,但這種想法在當時是及其不可取的。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信長在擊敗武田軍後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引兵撤回了國內。雖然這裡面有為應對其他反抗勢力的因素在裡面,可我有理由相信,信長也有忌憚的心理因素,畢竟武田氏地處山區,即不利於大規模軍隊作戰,也不利於軍隊活動,武田家可以憑險防禦。







三、天下布武

早在永祿八年(1565)九月,在成功兼併美濃國後,織田信長就打出了“天下布武”的旗號,期待以武力實現日本全國的統一。縱觀信長的奮鬥歷程,比起在他之後的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來說,信長征伐天下的方法很簡單,將反抗勢力徹底覆滅,納入到織田家的體系裡去。本願寺、長島一向一揆、紀伊群雄、越前朝倉和近江淺井,哪個不是被信長付之一炬。那麼對於一個連佛教聖地“比叡山”都敢燒的“第六天魔王”,會放過武田勝賴這種危險人物嗎?更何況武田軍還公然入侵德川家。所以即便是武田勝賴願意投降,也逃不了被幽禁毒死的命運,還不如堂堂正正自我了斷來的有尊嚴(日本武士很重視名聲)。因此,勝賴選擇了繼續抵抗。

四、武田勝賴的個人性格

說到勝賴的性格,很多人腦海裡出現的第一印象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種人在我國東北地區俗稱“山炮”。然而歷史上的勝賴並不是你們想象中的那樣。根據《紀伊國古文書》記載,天正七年九月,勝賴聯合關東里見、佐竹等反北條勢力,形成“反北條包圍圈”,並在北條沒有來得及行動下突然襲擊,將支援北條的德川軍在野戰中打退;天正九年十月用計策反戶倉城主,可見其非庸才!然而,縱使勝賴名聲得到洗白,他性格中急功冒進、情緒多變的缺點是無法否認的,簡單理解就是自大。



織田信長曾這樣評價過勝賴:“勝頼、信玄にまして、油斷ならず”(勝頼勝於信玄,不可大意)。乍看之下,似乎信長很賞識勝賴,可在我看來,勝賴的“勝”應該是勝在勇武,而不是謀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信玄死後不久,織田和德川為探知武田家虛實,頻繁出兵騷擾,德川軍更是膽大直接佔領長筱城。如果仔細翻看地圖,這座城對於武田家而言意義並不大,更何況武田家已經退回甲斐的情況下,丟了也無妨,德川家康此舉最明顯的目的就是觀察武田軍的行動,如果武田軍紋絲不動,那麼至少可以證明一點,信玄在織田德川眼裡有可能還活著(這種伎倆信玄一眼就可以識破);如果武田軍動了,則說明信玄必定危在旦夕或者已經病亡,織田德川就可以肆無忌憚了!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勝賴真的動了。天正三年六月,武田軍出甲斐幷包圍了長筱城,接到消息的信長喜出望外,大呼“山動了”,其結果可想而知。

還有一點能夠證明勝賴性格的證據,就是在“長筱合戰”後,勝賴與北條家結盟,但他卻暗中接受上杉景勝的黃金一萬兩與割讓一部分土地的誘惑,吃裡扒外,率軍撤出越後,造成上杉景虎(北條氏康之子,越相同盟產物)因為失去外援而兵敗被殺,北條氏政對其恨之入骨,遂轉於德川家康聯盟,武田家最後可靠的盟友就這樣喪失了。這幾點例據,無一例外都在側面說明了勝賴自大的性格。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怎麼可能會認清所處境地呢?



五、信玄遺訓

根據流傳下來的《御宿監物書狀》記載道:“餘將大去也!餘出身鄙鄉,擊鄰國他郡,戰無不勝。可憾者唯未能目睹武田之幟,揚於帝都。倘餘大去事傳出,敵必蜂擁而起。故三四載內,必嚴守秘密,整頓領土,培養義卒,庶幾一舉攻都。餘九泉之下當笑慰也。”很明顯,信玄把攻佔京都作為了遺訓的一部分,希望後世子孫能夠秉承祖訓,有朝一日可以成就大業。而勝賴在掌握大權後的一舉一動,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所以,勝賴是絕不會降伏於信長的,因為降伏了就等同於違背祖訓,是不孝。




結尾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多少英雄事,都付笑談中……無論是哪個國家,就算再強大也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所以,識時務者,才是真正的俊傑。


正二位都承旨


一,在武田家字典裡真心沒有投降這個選項,從武田信虎到武田信玄,武田家這個起於窮山惡水甲斐國的家族一直的信條就是不慫就是剛,對誰都一樣。

二,別的家可以臣服武田就不行,信長不可能接受武田勝賴的投降,就算接受了,估計也是得把武田家拆了再讓勝賴去出家或者切腹,武田家曾經盛極一時,信長可是要一統天下的人,怎麼可能給自己留後患,況且信長打武田那麼多次也是損失巨大,不抹掉武田家哪來的資源彌補損失?哪來的土地分封功臣?

三,武田勝賴也是有才能的,局面成這樣全是讓那些個家臣逼的:勝賴可不是武田家正牌繼承人啊,從小就沒當繼承人培養過沒什麼親信,本該即位的大哥讓信玄宰了,信玄死後勝賴只是代家督啊,手下人都看不起他啊,所以說長蓧之戰他也得硬著頭皮上,那次他慫了地位可就不保了!


歷史區的旅法師


在89年版的大河劇武田信玄裡,有個晴信初繼家督召開定政策規劃的會議,甲斐畫成小圈,外面又畫了個大圈,晴信說這是要達成的目標,有個人說我們為什麼不稱霸全國,晴信說這是不切實際的目標,然後鬨堂大笑。與被稱作死亡軍議的勝賴逃亡前會議相比,我覺得晴信的這次會議才是更深遠的死亡會議,從開始就註定失敗。把武田家覆滅的責任歸於勝賴是不公平的,在中國我們有很多人把中國社會衰落的責任歸於康熙,我很認同,只有康熙最有機會避免,他沒擔起這個責任。武田家也是,讓一個專橫武夫去擔這麼大責任,最後四百年源氏名門灰飛煙滅,是專橫武夫的責任,還是造成專橫武夫接手自己支撐不了局面的人的責任呢?慕容家的覆滅是慕容寶的責任,還是慕容霸的責任呢。晴信一手聖人一手貪鄙,輔以強大的軍事政治謀略,接手他事業的人,能力不足,此時此刻,武田家的野望被晴信推高確定,人品信譽被晴信敗光,軍事政治謀略無從談起,只剩下窮兵黷武,乾的缺德又事太多,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