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孔子:不仁、不忠、不义、不可、不智、不一

孔子揭示了大变动社会的生存真理,这些向世间宣扬“道”、“真理”的人,其实是宣扬世人所难以理解的道理,而世俗的力量却是构成社会的主导力量。所以,圣人不为当时的世人所理解、甚至不为当时的世人所容也就难怪了。

另类孔子:不仁、不忠、不义、不可、不智、不一

孔子离我们太远,远得看不清楚了!

在《史记》中,孔子在当时也被人评价为“遑遑如丧家之犬”,北大的李零教授写过《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真理行之于世界,并不会被世人所珍惜,反而会被误解、批判。正如《圣经》中所言,真理是不能被直视的,否则,眼睛会变瞎。汉代也曾记载有“叶公好龙”的故事,非常到位地指出世人对待真理的态度。

在各个文明的记载中,传递真理信息的使者(Messenger)往往不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被当时的人们所遗弃、污篾,甚至是陷害。西方的耶稣就是由于犹太教的长老会陷害而被移交给罗马当局的。有学者指出《圣经》中的各个先知在世时多被迫害。

另类孔子:不仁、不忠、不义、不可、不智、不一

十字架,本是杀人之器!此标志竟然成为基督教的标志!

墨子就曾批评孔子的思想

一、过于消极,属于“不义”,;《墨子·非儒下》原文为,儒家的“君子若钟,击之则鸣,弗击不鸣。”过于消极,“若将有大寇乱,盗贼将作”,仍采用“不问不言。是夫大乱之贼也!”则墨家是“夫一道术学业仁义者,皆大以治人,小以任官,远施周偏,近以修身,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利则止,此君子之道也。以所闻孔某之行,则本与此相反谬也。”

二、 “不仁”,过于自私的权变;墨子借晏婴之口,指出儒学的问题“今孔某深虑同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入人之国而与人之贼,非义之类也;知人不忠,趣之为乱,非仁义之也。逃人而后谋,避人而后言,行义不可明于民,谋虑不可通于君臣,……。”

三、“不可”,弊端过多;同样,墨子借晏婴之口,指出儒学的问题:“孔某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 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使议世,劳思不可以补民,絫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

四、“不智”,并不是变动社会的有效生存法则;孔子基于个人的私愤,运用权谋导致“三年之内,齐、吴破国之难,伏尸以言术数。孔某之诛也”。

五、“不一”,前后不一致,道德上瑕疵过大;《墨子》记载一则故事,孔某穷于蔡陈之闲,藜羹不糁,十日,子路为享豚,孔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号人衣以酤酒,孔某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哀公迎孔子,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子路进,请曰:“何其与陈、蔡反也?”孔某曰 :“来!吾语女,曩与女为苟生,今与女为苟义。”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饱则伪行以自饰,污邪诈伪,孰大于此!

六、“不正”,并不能提供变动社会条件下的有效人格指引。墨子指出:孔某所行,心术所至也。其徒属弟子皆效孔某。子贡、季路辅孔悝乱乎卫,阳货乱乎齐,佛肸以中牟叛,桼雕刑残,莫大焉。夫为弟子后生,其师,必修其言,法其行,力不足,知弗及而后已。今孔某之行如此,儒士则可以疑矣。”

另类孔子:不仁、不忠、不义、不可、不智、不一

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但角度不同,世界就不一样了!

到了现代文革中的批林批孔,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孔子的批判更加入骨三分,包括人格上的侮辱,墨子贬孔子为“孔某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批林批孔”中被批成“孔老二”。有一本小人书极具代表性《孔老二的罪恶一生》,关于此书的作者在网上还有很多争论。该书归纳起来有如下观点。

1、孔子相当媚俗。孔子从鲁国国君处接受礼物:鲤鱼。同时,孔子的儿子也在此时出生,于是乎,孔子将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孔鲤”。小人书上画着是孔子穿着破衣服,正在礼拜桌子上放着的鲤鱼,鲤鱼上还盘旋着嗡嗡飞着的苍蝇。

2、“官迷心窍”,一心想当官。孔子的一生都是在琢磨着怎样当官,巴结贵人。五十几岁好不容易才做了官。回到家里,对自己的官服拜了又拜。

另类孔子:不仁、不忠、不义、不可、不智、不一

铁门之内,大一统之下,还隐藏着多少秘密?

3、当官了之后没干什么好事,镇压过农民起义,杀死异议领袖少正卯,开历史的倒车。小人书上画的少正卯是英俊、强壮、正义的年轻男子,而孔子是猥琐的、连正眼都不敢对视。

4、思想极其反动,妄想恢复奴隶社会的礼,这是孔子最要命的地方。孔子要“克已复礼”,反对新兴的封建社会与地主阶级,为西周的奴隶主阶级唱赞歌。自己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后来在所在国家待不下去了,于是就周游列国,如丧家之犬,为列国所排斥,同时,在路上,遭到劳动人民的嘲笑。

现在有了孔子的两个面孔,到底就哪个是真实的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