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42年,為朱自清養育9孩子,死後7年子女在一隻箱子裡發現祕密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

守寡42年,為朱自清養育9孩子,死後7年子女在一隻箱子裡發現秘密

《背影》

朋友,當你看到這些熟悉的句子時,是否想起了美好的學生時代呢?從《春》到《荷塘月色》再到《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詩人朱自清先生用他細膩的筆觸在我們的求學生涯裡留下了一篇篇優美動人的文章,鐫刻在我們的記憶深處。

和先生動人的散文一樣,朱自清的愛情如深潭般雖靜卻深,美麗動人,感人肺腑。

守寡42年,為朱自清養育9孩子,死後7年子女在一隻箱子裡發現秘密

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出生於江蘇,祖籍浙江紹興。作為長房長孫,從10歲開始家裡長輩便開始為他操心婚事。14歲那年,在家人的安排下,朱自清與同歲的揚州姑娘武鍾謙訂了婚。

武鍾謙家境優渥,父親是揚州的名醫,從小就被視若掌上明珠。不同於魯迅、胡適、郭沫若等人對傳統婚姻的反對,朱自清對這樁包辦的婚姻很滿意,對武鍾謙也是喜歡得緊。

1916年夏天,朱自清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北京大學預科,12月與武鍾謙完婚。又是金榜題名時,又是洞房花燭夜,朱同學幾乎登上了人生的巔峰。可惜,好景不長……

新婚僅僅半個月後,朱自清就回到北大,一心沉醉在學習中,家裡的重擔就壓在了年僅18歲的武鍾謙身上,恰巧這時朱自清的父親也退休了,生活過得十分艱難。過慣了富家生活的武鍾謙此時既要愁錢還要操持家務,身體開始一日不如一日。

守寡42年,為朱自清養育9孩子,死後7年子女在一隻箱子裡發現秘密

武鍾謙

1920年,朱自清從北大畢業,前往杭州第一師範任教,終於緩解了經濟壓力。在幾年的時間裡武鍾謙隨著朱自清輾轉各地,始終陪伴身邊,度過了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1928年,結婚12年的武鍾謙為朱自清生下第六個孩子,柔弱的身體再也扛不住了。1929年10月,年僅31歲的武鍾謙病逝,聽到這一如晴天霹靂的消息,朱自清當即昏倒在地。

懷著對武鍾謙的深深懷念,朱自清發誓永不再娶。

可是一個大男人帶著6個孩子始終是不方便了。2年時間裡,朱自清白天上課,晚上熬夜寫稿,還要帶孩子,既當爹又當媽的生活過得十分辛苦。

1930年8月,朱自清的兩個好友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們以邀請飲酒的名義為朱自清安排了一次相親,這次相親的女主角就是陳竹隱。

守寡42年,為朱自清養育9孩子,死後7年子女在一隻箱子裡發現秘密

陳竹隱

陳竹隱1903年出生於四川成都,在家中1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很受寵愛,即便到陳父一代時已經家道中落,但陳竹隱還是受到了較好的教育。16歲時,父母雙雙離世,陳竹隱不得不開始自立謀生。遇到朱自清時,27歲的她正跟隨民國四公子之一的溥侗學習崑曲。

第一次見面,朱自清便對這個活潑靈動的少女念念不忘。而陳竹隱也被朱自清的儒雅和才華深深吸引。才子佳人,一見鍾情,大概就是如此吧!

沒過多久,二人便開始約會看電影。那時候沒有手機,不能微信聊天,朱自清便發揮自己的特長——寫信(情書)。在你來我往中,兩人對彼此的稱呼逐漸變為“竹隱弟”、佩弦”(朱自清字佩弦),再到後來成了“親愛的隱”、“清”。

守寡42年,為朱自清養育9孩子,死後7年子女在一隻箱子裡發現秘密

朱自清與陳竹隱

愛情的開始總是那般美好。北京的秋天,層林盡染,二人常漫步此間,如痴如醉。

陳竹隱吟道:“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朱自清便對答:“楓葉羅君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林中看不見,聞詩始覺有人來。

聽到彼此的聲音,兩人會心一笑,一種甜蜜的感覺頓時瀰漫開來。果然,文人的浪漫不是你我能想象的。

可是,慢慢地,朱自清發現陳竹隱似乎刻意迴避他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才二十多歲的陳竹隱擔心自己不能照顧好朱自清前妻留下的6個孩子。朱自清知道後再次用情書展開了熱烈的攻勢,同時也表達了對她的信任和感情。他在信中這樣寫道:

你問我怎樣度過就要到來的春天,我現在只能說我有很好的期待;好在春天就要到來,咱們總會知道怎麼辦的。春天可以給人力量,正如她給花草以力量。我知道你是懂我的,隱弟,我更願意相信你能相信我。

陳竹隱不知道的是,寫這封信的時候朱自清已經患有嚴重的胃病了。

守寡42年,為朱自清養育9孩子,死後7年子女在一隻箱子裡發現秘密

朱自清與陳竹隱

也許是朱自清的情書打動了她,給了她精神力量,經過再三思慮,陳竹隱決定擔負起養育這6個孩子的重任,因為她已經完全接受了朱自清。她在《朱自清:情如潭水》裡寫道:

我與他的感情也已經很深了。像他這樣專心做學問又很有才華的人,應該有人幫助他,與他在一起會是和睦幸福的。

1932年8月4日,朱自清與陳竹隱在上海杏花村酒樓舉行了婚禮。快樂的朱自清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下了著名的散文《春》。

雖然陳竹隱已經意識到了生活的嚴肅,但現實其實比預想更嚴酷。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朱自清夫婦隨清華大學遷至西南聯大。婚後陳竹隱又為朱自清生下3個孩子,加上之前的6個,一共9個孩子,偌大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極度貧困的窘境,陳竹隱甚至不得不去賣血維生。

守寡42年,為朱自清養育9孩子,死後7年子女在一隻箱子裡發現秘密

1948年,在拒絕接受美國麵粉資助的宣言上,朱自清不顧家庭的困境及糟糕的身體狀況毅然簽下自己的名字,嚴重的胃病已經危及到了他的生命。8月12日,朱自清在痛苦中離去,留下年僅45歲的陳竹隱和9個孩子。

朱自清去世後,陳竹隱一直善待他所有的孩子。她一個月只有60元工資,但是知道朱自清大兒子生活困難後,她每月都寄去30元。

1990年6月29日,陳竹隱逝世,享年86歲。在朱自清去世後的42年裡,她獨自養育著9個孩子,把他們一一養大成人,沒有人知道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淚水。

守寡42年,為朱自清養育9孩子,死後7年子女在一隻箱子裡發現秘密

7年後,子女在一次搬家時意外發現了一個小箱子,打開一看才發現裡面是朱自清寫給她的75封情書,雖然紙張已經泛黃,但依然保存完好,她從來沒有向子女提及過。我相信也許陳竹隱這一生很辛苦很疲憊,但她一定從來沒有後悔過。

生死相依,無怨無悔,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