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名作家?

魯迅晚年得子,為孩子起名為海嬰,意思是上海出生的嬰兒。魯迅希望海嬰能夠永遠保持著嬰兒看世界的眼光,敢說、敢笑、敢罵、敢打,在《答客誚》之中,魯迅寫道:"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作為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名作家?

著名詩人柳亞子曾經說過:"近世對於兒童教育最偉大的人物,我第一個推崇魯迅先生。"

魯迅對海嬰的教育"愛而不溺愛",為了能夠理解孩子,魯迅還專門買了很多有關家教的書來看,他虛心接受,自我否定,自我成長。魯迅的父親去世比較早,長兄如父,魯迅對弟弟要求十分嚴格。弟弟周建人少年時很喜歡放風箏,但魯迅覺得玩物喪志,一直不允許周建人玩這些玩意兒。有一天,周建人又在放風箏,魯迅看到之後非常生氣,當場就將風箏討了過來,"即刻伸手抓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而當後來魯迅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從很多家教書之中找到了正確的教育方式,他在文章《風箏》之中寫道:"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魯迅很快發現小海嬰的興趣點在理工科上面,他給海嬰買了一套木工工具的玩具,海嬰如獲至寶,經常將它們拿出來敲敲打打。也許隱隱之間已經註定,這位大文豪的兒子,最終成為了一名無線電專家。

周海嬰回憶自己小時候,背古詩、古文是最痛苦的事情。當時家人已經拿他和魯迅小時候比較,說魯迅小時候背古文很快,別人還在背書,他已經背好出去玩了。但對於這樣海嬰,魯迅並不苛責,只給海嬰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自主成長。

作為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名作家?

海嬰一生被追問過無數次:"你的父親是怎麼教你的?"海嬰非常無奈地回答:"總之,凡是當今父母能想得到的種種教子之方,都想在我這裡得到驗證。我的答覆卻每每使對方失望。"

魯迅去世的時候,海嬰只有7歲,在他的回憶之中,魯迅就沒有逼他學習過。他只記得父親經常帶自己去拍照片、看電影、還有看馬戲。因為怕馬戲之中的猛獸會驚嚇到海嬰,魯迅都是白天帶海嬰去看專門的兒童場。而魯迅的生活是"黑白顛倒"的,白天應該是魯迅的睡眠時間。

在魯迅的日記本之中,有幾百處給孩子治病的記錄,記錄非常詳細。因為海嬰是早產兒,魯迅和許廣平為他的成長操碎了心,因為從前的學醫經歷,魯迅也會嘗試很多方式給孩子治病,比如蒸汽吸入法,用藥膏熱敷,做芥末糊等等。對於魯迅而言,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健康、興趣和自由。

除了對孩子興趣愛好的尊重,魯迅給予海嬰的還有百分之百的相信。在魯迅高徒蕭紅的筆下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大家子人圍坐在一起吃飯,小海嬰突然說魚丸不新鮮。因為桌上的其他大人都吃了魚丸,沒有人覺得有什麼不對,所以也不把海嬰的話當回事。但魯迅非常嚴肅得將海嬰碗中的魚丸夾了過來,品嚐了一下,確定魚丸是壞的。魯迅說:"海嬰這麼講,一定有海嬰的道理,要尊重孩子說的話。"這件事讓蕭紅一直記在心中.

雖然僅僅相伴了7年,但對於周海嬰來說,魯迅已經為他的內心種下了堅持自己的種子。初中,海嬰在上海滬新中學唸書,正值時局動盪,海嬰連自己的真名都不敢用,在學校化名為"周淵",高中也接連轉了好幾所學校。當時的周海嬰剛剛迷上了無線電,他努力考取了無線電執照,在家中興致勃勃地架起了天線。兩天後,為了避免國民黨的注意,地下黨員建議他將無線電拆除。海嬰追求愛好的路非常坎坷,但他一直沒有放棄過。

作為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名作家?

他用自己多年存的壓歲錢報考了南洋無線電夜校,時間流轉,很快周海嬰19歲了,這年,許廣平帶著海嬰從香港回到瞭解放區,幾經周折來到北京,海嬰想要以自己的力量為科學救國貢獻一份力。

1952年,周海嬰考上了北大物理系,僅僅是因為一次兩位同學因為橋牌的規則產生爭論,海嬰在旁邊插了兩句嘴,很快學校就有流言:"魯迅的兒子不好好鑽研學術,竟然打牌!"因為這件事,團委書記找海嬰談話,海嬰再也不參加任何文娛活動。

雖然魯迅先生生前給了海嬰很多自由,竭力想讓他成為一個為自己的夢想而活著的人,但因為種種原因,海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坎坷重重。

除了無線電,周海嬰還有個攝影師的夢想,他認為攝影已經成為自己人生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周海嬰從9歲開始擺弄照相機,他一生拍攝了兩萬多張照片,記錄下了70多年的珍貴歷史。

2011年,海嬰在北京去世。每次周海嬰面對媒體之時,記者都會追問當年和父親生活在一起的細節,其實我們很少有人知道,周海嬰是一位無線電專家,原廣播電影電視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周海嬰曾經在魯迅的激勵和保護之下一直做著喜歡做的事情,然而在魯迅走後,周海嬰的餘生卻要面對很多人的質疑,似乎周海嬰必須要寫文章才能對得起魯迅的培養,他一直小心謹慎,不能說錯話,也不能做錯事。周海嬰說:"別人可以去打牌、去玩,可我不行。"

作為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名作家?

(宋慶齡海嬰在魯迅的葬禮上)

魯迅若是在天有靈,這一定是他最不願意見到的事情。魯迅先生曾經在散文《死》之中對海嬰囑託:"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魯迅先生和海嬰相處的時間並不多,作為一名知名的作家,他甚至沒有指導過兒子的作文,也沒有給他講過民族大義、人生大道理。但魯迅卻成了海嬰心中溫暖的來源,讓他在面對人生選擇和困難之時,可以挺起腰桿做他自己。

作為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名作家?

文化名人的教育方式必然有他的特殊之處,魯迅看起來對海嬰放縱玩樂,對他的將來沒有任何規劃,但這些決定的背後都是研究了無數育兒書籍之後才得出了結論。

我們生活之中會有這樣的一群家長,他們的孩子總是沒心沒肺地玩樂著,但這些孩子該學的一個都不少,甚至還是學校中的優等生;他們的孩子似乎比其他孩子更加自由,自己的時間、自己的零花錢都可以自己安排,但這些孩子總能按時完成自己的任務,早早就有了正確的金錢價值觀……我們看到的家長真的是"懶"嗎?其實他們早已對自己的孩子的性格有了很好的把控,能夠做到因材施教,給孩子最大限度自由的同時,也能像放風箏一樣拽住那根線,將他豎立正確的三觀,走向正確的人生方向。

各位80後、90後家長們,你們的童年是否被父母粗暴管理呢?你們是否還在用上一輩的思想來教育新一代的孩子呢?

作為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名作家?

今天,木木為大家推薦的好書,就是這本木木身邊很多父母都在閱讀的《小學生心理學漫畫》。當我們的孩子感覺到心理壓力或者出現一些負面情緒之時,我們應該如何引導他們呢?很多父母對孩子的異常行為漠不關心,少部分發現了孩子的問題,卻不知如何下手。

《小學生心理漫畫》由四名當代教育家、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合力編纂而成。我們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防患於未然,應該是"從一開始,就走在了正確的路上",而不是"等著問題變得明顯之後才開始採取對應的措施"。

這套書一共六冊,以235個實例為父母們講解孩子們應該具備的六種心理能力。相比於有父母監管的家中,學校是孩子們更容易出現問題的場所。所以,作者們將80%的場景安排在學校之中,為家長們提供實用的意見。

作為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名作家?

這六本書從孩子的"社交力"、"自信力"、"情緒自控力"、"自助力"、"積極力"、"幽默力"出發,每一個章節都在闡述孩子麼在特殊情況時可能面對的心理阻力,指導家長們如何正向對孩子進行心理分析和暗示,並且讓孩子進行實用性的聯繫。這種形式可以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幫助家長們及時發現個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6本書,還原兒童時常遇見的心理困境,加上幽默有趣的漫畫,讓這些心理問題可以在相對輕鬆的氛圍之中解決,緩解父母的焦慮和擔心,也方便孩子們和父母一同觀看。

作為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名作家?

《小學生心理漫畫》,木木強烈推薦給各位讀者們。需要的家長和老師,可以點擊下方的鏈接購買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