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之子周海嬰很愛錢,追討魯迅稿酬十幾年,他說,我只想做自己

名人的後代,生活是怎樣的呢?

各種關注一定是少不了的了,尤其是如果你還是作為優秀名人的後代,那麼無形之中,民眾投射到你身上的期望和要求,也會比一般人更高。

對於魯迅的兒子周海嬰來說,大半生,他都活在“魯迅之子”的影響下,但是與此同時,給他帶來的並不是無數耀眼光環,反而是重重壓力。

魯迅之子周海嬰很愛錢,追討魯迅稿酬十幾年,他說,我只想做自己

比如大文豪魯迅的兒子,怎麼能不寫得一手好文章,不視金錢如糞土呢?事實上,周海嬰就是對文學不太感冒,在回憶錄《魯迅與我七十年》裡,講到自己在讀書作文上的愚鈍時,他很有些無奈地說起自己,從小背誦古文就有點困難。

在學校求學期間,由於自小體弱多病加上得了哮喘,有一段時間,周海嬰甚至無法接受正常的教育。而一時之間,關於魯迅之子竟連學校的基本課業也跟不上的傳言,又甚囂塵上。

周海嬰壓力甚大,他甚至有點自嘲的說,當初母親生自己是高齡產子,因為難產被產鉗夾了腦袋,可能是就此夾壞了腦子。這樣的話語,大家聽起來可能有點好笑,可是當事人自嘲的語氣下,卻是滿滿的心酸。

這名人之子可不好當,除了學業上的管束,無拘束的生活,也是一種奢望。

周海嬰7歲這年,父親魯迅便因病辭世了。此後,周海嬰不得不過著單親的生活,後來一直到成年,他都只能與母親一人相依為命。而糟糕的是,當時環境不穩,孤兒寡母的,他們過了一段很動盪的歲月。

魯迅之子周海嬰很愛錢,追討魯迅稿酬十幾年,他說,我只想做自己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彼時經常有國民黨特務在許廣平和周海嬰寓所周圍,他們假扮成販夫走卒對他們進行監視,使他們的生命安全受到極大的威脅。

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中共只得暗地裡把他們轉移到香港,於是,周海嬰的幼年生活,幾乎一直處在顛沛流離中。魯迅之子的名頭,反而讓他比同齡人的生活更多了一些艱難。

有時連自己的興趣,也不能保有。

他很喜歡無線電技術,十幾歲的時候,還用自己的壓歲錢,報考南洋無線電夜校,考取了業餘無線電執照,並在自己家裡玩起了無線電臺並架起了天線。

然而沒過兩天,就接到上頭的指令,讓周海嬰拆掉這些東西,因為他們家往來的人很多,怕引起國民黨注意。周海嬰只得懷著濃濃的不捨,把東西拆掉。

後來,他對橋牌產生了興趣,看到同學在玩的時候,爭論了幾句,結果“魯迅的兒子不好好讀書,一心打橋牌”的傳言又傳了出來,甚至還有上級找周海嬰談話,要注意影響。

魯迅之子周海嬰很愛錢,追討魯迅稿酬十幾年,他說,我只想做自己

怎麼說呢?相當於你周圍的人都可以暢快無拘束的生活,自由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有你,玩個手機也是要被拉出去談話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周海嬰再也沒有任何的文娛活動。

長時間的壓力之下,讓周海嬰終於從心底發出了吶喊:我要做自己。一生那麼長,他不想永遠都活在魯迅之子這個稱號上,他也想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

好在,母親許廣平也非常支持他,她說,你父親早就說過: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和外界對周海嬰的高要求不同,他的父親魯迅,從始至終,都只想讓他做自己,沒有因為他的父親是魯迅,就有什麼不一樣的要求,做個普通人就好了。

於是,他放心大膽的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一頭扎進無線電的領域裡,偶爾還搞搞攝影,他成了這個領域的專家。雖然無線電和文學沒什麼關係,但他一樣在自己的領域裡發光發熱。

魯迅之子周海嬰很愛錢,追討魯迅稿酬十幾年,他說,我只想做自己

甚至於,他打破在他身上的道德束縛,誰說魯迅之子就不能愛錢呢?魯迅的文學作品,版權全部交給國家。作為魯迅家人,他們並未獲得版權費。

1981年開始,周海嬰便以“將魯迅版權交給國家並非個人真實意願”為由,向人民日報追討此前答應設置“魯迅文學基金”的30萬魯迅稿酬,在訴訟中,周海嬰還提出此前上繳給國家的另4萬多元魯迅稿費也應歸自己所有。他還聲稱自己對魯迅著作的稿酬,保留自己的支配權。

這場官司打了十幾年,最終,周海嬰贏得了錢財,卻失去了名聲,也在世人眼裡留下了魯迅之子很愛錢的形象。或許,大家也認為,他沒有繼承到父親的才學,卻堅持繼承了父親才學的盈利。

對此行為尚不做評判,只是,能夠脫去外界的枷鎖,不顧世人評判,勇敢去做自己,周海嬰這樣的行為,倒也不失為勇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