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陸小曼都被徐志摩深愛,可張幼儀為何恨林徽因同情陸小曼?

姬夢塵


為什麼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為何從來都沒有怪過陸小曼,只是在心裡怨恨林徽因。很大原因是因為張幼儀對徐志摩自始至終都是痴心一片。她應該是徐志摩一生中經歷的三個女人中最懂愛的,就像深愛林徽因的三個男人中,最使人欽佩的是金嶽霖一樣。她知道最好的愛情的成全,她願意看見他幸福,於是幸福著他的幸福,愛的不驚不擾,卻更加讓人落淚。

她恨林徽因,不恨陸小曼,不是因為是林徽因的出現拆散了她與徐志摩的婚姻,後出現的陸小曼沒有拆散她的婚姻。因為她明白,沒有林徽因,也有陸小曼,或者是其他的某某某來拆散她喝徐志摩的婚姻。她知道徐志摩是開放的,本就不喜歡和自己之間的這種家族包辦婚姻,而是嚮往自由戀愛,所以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喜歡過自己。而這種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本就是不牢固的,更何況徐本來就是那麼的英俊有才,那麼的“招蜂引蝶”。

她怨恨林徽因,是林徽因和徐志摩相愛,但最後卻沒有勇氣和徐志摩在一起而是選擇了和梁思成結為夫妻。反觀陸小曼,她和林徽因一樣愛上了徐志摩,就可以和林徽因截然相反,做出來不顧一切和徐志摩在一起的選擇,為其與王庚離婚,打胎,放棄了原本副族的家庭。不在旁人刻薄的話語,不在於之後生活的落差,這樣勇敢的愛情,相比於林徽因無疑是打動了張幼儀的,所以她才對陸小曼產生不了恨。

甚至於後來徐志摩的死,都可以說是為了林徽因。徐志摩是為了參加林徽因病癒後在北京的一個演講,而死於空難。所以張幼儀會更加怨恨林徽因。

其實張幼儀怨恨林徽因就和林徽因去世後,金嶽霖極度討厭梁思成是一樣的。如果讓對方放棄自己的人和他/她在一起了,給了她幸福,那麼他們都願意默默的守候,默默的祝福,但是那個讓她/他放棄自己的人最後對不起他/她了,他們都會極度的討厭怨恨那個對不起自己喜歡的人的人。


青衣書生


我們先來看看,這幾位才女都和徐志摩發生了什麼事情,咱們從前往後說。

第一個要說的是張幼儀

這位是徐志摩的髮妻,15歲就嫁給他,22歲倆人離婚,乍一看,還一起生活了7年呢,然而事實上,細究他們倆人這七年的生活,簡直淡如白水,就是在一起的時間都很短。要說這位張幼儀,也算是一個才女,民國時期女子已經開始爭權了,她就是思想進步的女子之一,然後被安排到女子學校學習。開始剛讀了三年,她的二哥三個就突然發現,學校裡面有個叫徐志摩的傢伙,不但很有才,而且家裡很有錢!於是他們慫恿父親強行讓妹妹輟學,當年就嫁給了徐志摩。


三年後倆人生下了一個兒子,隨即丈夫就去了英國讀書,這一走就是兩年,而且感情危機隨之而來。1920年的時候,二哥去信讓徐志摩接老婆去英國,徐無奈,但是接到她的時候,表情充滿了不耐煩,為什麼會不耐煩呢?就一個原因,此時的人家正在追捧林徽因呢。但,即便是他此刻心裡只想著林徽因,卻暫時沒法對那個16歲的少女下手,因為人家的父親也在那裡。於是徐志摩回家厭惡地看著老婆,但是又忍不住自己的本性,讓妻子懷上了第二個兒子。

在後來張幼儀的回憶中,她曾經提到,在丈夫提出離婚的時候,顯得非常急躁。因為當時林徽因隨父親在外的考察已經結束,打算要回去了,所以徐想抓住這個機會,趕緊離婚,好去求情。他當時和妻子說的很直白:你一定要籤,不然她就回去了!


但是張幼儀一直不肯簽字,她認為雙方都有父母,必須要徵得父母的同意方能離婚。於是這一拖竟然拖到了孩子出世。在兒子出生後的第二個月,徐志摩終於如願離婚,經過拋棄妻子之後,去追求林徽因了(然而人家鍾情梁思成,不久就結婚了)。

所以,我們能夠看出,徐志摩是在什麼時候離開她的呢?是在她剛剛懷孕兩個月,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離婚,又在她生下孩子一個月後,徹底離婚。而在這個過程中,她聽到的最多的詞,一個是離婚,再一個就是林徽因!所以就算不是林徽因主動奪走丈夫,張幼儀依然恨她。


再看看陸小曼

某種意義上說,陸小曼就是林徽因的替代品。人家陸小曼也是個才女,從小在學校上學,多才多藝。只是後來不滿包辦婚姻,然後離婚。然後在1926年的時候,嫁給了徐志摩。這倆人的戀情,是從1922年以後開始的,而此時張幼儀已經和丈夫離婚,所以從時間上說並不衝突。而且陸小曼再婚以後,徐志摩對她同樣沒有多大的熱情,不但依然對已婚的林徽因念念不忘,還和其他的一些女子發生了感情糾葛。


這些情況最終就讓張幼儀感覺到,這不是自己的敵人,而是一個和自己遭遇相似的苦命人。那在這樣的情況下,她當然就會有一種同情了。


小鎮月明


與詩人徐志摩產生感情糾葛的三個女人:林徽因、陸小曼和張幼儀。

若論顏值,林徽因第一,陸小曼第二,張幼儀第三;若論才華,林徽因第一,陸小曼第二,張幼儀第三;若論出身,林徽因第一,陸小曼第二,張幼儀第三。


這三個女子中,徐志摩最愛的是林徽因,這一點,陸小曼也比不上。當年,林徽因是國民女神,集美麗、優雅、才華、智慧與一身,而且她性格開朗,天真爛漫,笑起來像花兒一樣,她的詩歌有丁香般的芬芳。

這樣的女子,是個男人見了都會愛上她的,徐志摩愛林徽因,梁思成也愛林徽因,金嶽霖也愛林徽因。

三個男人,林徽因最終選擇了梁思成,梁思成儀表堂堂,才華橫溢,雖然沒有詩人徐志摩的浪漫,但他足夠專一,足夠深情,而且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與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是好友,算是知根知底。


林徽因的父親病逝之後,梁啟超出資送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到美國攻讀建築學,自此,林徽因和梁思成感情迅速升溫,可以說,是梁啟超是他們之間的牽線月老。

梁啟超下手快、準、狠,否則這個兒媳婦真有可能成了徐志摩的媳婦。

因為徐志摩認識林徽因比梁思成要早,徐志摩結識林徽因之時,徐志摩23歲,林徽因16歲,正是花季懵懂少女,徐志摩傾倒於林徽因的美麗,林徽因傾倒于徐志摩的才華,就像是迷妹。

假如林徽因嫁給徐志摩,也是一段才子佳人的愛情佳話,可惜的是,徐志摩下手還是晚了一步。


而且,他有一項極大的劣勢,他是已婚人士,18歲時,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娶了上海寶山鉅富張潤之的女兒張幼儀,三年後有了兒子。

可是,徐志摩根本不愛張幼儀。這個妻子和兒子,成為了徐志摩最大的劣勢,有哪個女人想嫁給一個二婚男人呢?

徐志摩認為,張幼儀和兒子是他和林徽因之間最大的阻礙,徐志摩急於擺脫張幼儀。

1920年,徐志摩到了美國,張幼儀坐船去尋夫,當時徐志摩表現的極為不耐煩。張幼儀在晚年的自述中寫道:

“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不久之後,徐志摩提出離婚,還要當時挺著大肚子的張幼儀打胎,當時張幼儀戰戰兢兢地問道:“聽說打胎會出人命的。”

徐志摩回答:“坐飛機也會出事故,難道從此不坐飛機嗎?”想不到一語成讖,日後他真的因為飛機失事而死。

後來,林徽因嫁給了梁思成,徐志摩娶了另一個才女陸小曼。


再到後來,徐志摩因為要去看林徽因的演講,結果坐上了開往末日的飛機,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3歲。

張幼儀恨不恨林徽因呢?

要說一點不恨是不可能的,徐志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林徽因而離婚,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特別是林徽因的故去,一切恩怨情仇都隨風飄散了,何況最終林徽因並沒有嫁給徐志摩,算不上第三者插足。

張幼儀同情陸小曼嗎?多少會有點,徐志摩死後,陸小曼抽起了鴉片,身體越發虛弱,最後病死了,三個女人之中,張幼儀結局算是最好的。


一半秋色


張幼儀在她的口述自傳裡這樣回憶:兩人在歐洲的時候,徐志摩已經狂熱地愛上了林徽因,每天早上心急火燎地跑出去理髮,其實是去等倫敦的來信,那時候的歐洲通訊發達,竟然可以一日一信。張幼儀痛恨這種局面,卻又無計可施。信件往返的過程中,徐志摩對她更不耐煩,從不正眼瞧她。當她懷孕,他不加思索地讓她立刻打胎,在張幼儀拒絕後,他更是不辭而別。張幼儀在痛苦的等待中,等來了朋友的傳話:徐志摩要離婚,他要清除掉這個追求林徽因的最大絆腳石,他要迫不及待地扔掉傳統的藍布包袱去擁抱新的生活。

"你去給自己找個更好的太太吧。"簽下離婚協議時,張幼儀忍住眼裡的淚水這樣對徐志摩說道。然而什麼是好的太太?若以賢妻良母的標準,張幼儀自己就是,然而徐志摩對她嫌棄不已,林徽因追求起來,有諸多障礙,但他卻心甘情願地為之神魂顛倒。

因為覺得林徽因是自己離婚的導火索,張幼儀一直耿耿於懷,所以張幼儀在評價林徽因時,用了四個詞:思想複雜,長相漂亮。而後來徐志摩飛機失事遇難是為了趕赴北平為林徽因的建築講座捧場,這更讓她頗有怨憤。

有意思的是,徐志摩自從與陸小曼結婚後,反而與張幼儀處得不錯,來往密切,他們相處輕鬆起來,竟然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胡適請了徐志摩夫婦和張幼儀等人去他家作客,張幼儀見到了陸小曼,她不得不打心眼裡承認,陸確實美豔動人,而且講話的時候有一股迷住所有男人的魔力。張幼儀聽他倆相互甜蜜地"摩"、"眉"地叫個不停,看到他對那個女人無限嬌寵,想到當年自己受到的冷落和委屈,真是無限感慨。然而這個時候的張幼儀,已經不再是離婚前的那個軟弱拘束六神無主的張幼儀了。眼前的這個女人即便有萬千寵愛,卻不能生孩子,她有兒子阿歡要培養。

她對精心栽培的兒子阿歡非常滿意,得意於兒子和父親、舅舅們一樣,成了中西兼備的有用人才。

也正是兒子阿歡,讓她再一次寬容,透徹地理解了徐志摩的感情。當二十一歲的阿歡說,娶妻只對漂亮的姑娘感興趣時,那一刻,張幼儀沒法不去想到阿歡的父親和林徽因。

因為氣餒於自己沒有象林徽因那樣念一流的大學受良好的教育,在漂亮的兒媳進門後,她供媳婦學習英法德等問的文學課程,希望媳婦"不止能夠滿足阿歡的審美眼光,也可以滿足他的知識品味。"這略顯刻意的背後,年輕時的傷痕大概還在隱隱作痛吧。

然而1947年,臥病多年的林徽因託人捎話,想與在北京參加婚禮的張幼儀見面時,雖然疑惑不解,但她還是帶著兒子孫子去了。

這個時候的張幼儀有沒有釋然呢?但她至少早已深刻地領悟到:小腳與西服是不搭調的。就算沒有林徽因,也會有王徽因陳徽因吧。

"為什麼她在他離婚後還任由他晃來是去?那是愛嗎?"張幼儀心情複雜地感嘆著,覺得林徽因對徐志摩的愛實在有限。但同樣對陸小曼也頗有微詞:"如果愛志摩,為何會讓他婚後的日子那麼凌亂不堪?"但在志摩去世後,她每月仍給他的遺孀陸小曼戶頭續存三百元,直到四五年,與陸同居的翁瑞午來跟她說,他的財力足以供養陸小曼。

最後她總結道:如果照顧志摩和他的家人可以稱為愛的話,那我大概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也許吧。但誰又能說清什麼是愛呢?對於張幼儀來說,愛可能是一飯一蔬,而徐志摩要的愛,卻是一笑一顰,一舉之慰貼、一言之投契、一見之心動。張幼儀的愛,紮實恆久,但在浪漫的詩人面前,是多麼的笨拙無味啊。




易水春妍


我是張念一,我來回答。

首先說林徽因和張幼儀。

林徽因和徐志摩認識的時候,是在英國。那時候徐志摩已經結婚了,妻子就是張幼儀,嚴格意義上說,是林徽因插足了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約,這也是後來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的主要原因。

徐志摩和林徽因在英國相遇相愛後,徐志摩就給遠在家裡的妻子張幼儀寫信要離婚。張幼儀因為想要挽救這段婚姻,所以就去了英國找徐志摩。可張幼儀的到來並沒有對這段殘破的婚姻起什麼作用,反而加快了這段婚姻的結束時間。

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張幼儀,一個人到陌生國度,唯一依靠的就是自己的丈夫,可那時候徐志摩正在和林徽因如膠似漆,完全不管張幼儀,就在張幼儀懷孕期間和生產期間,徐志摩也是和林徽因在一起的,這讓獨自在異國他鄉的張幼儀受盡了委屈和冷落。

後來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後,林徽因並沒有和徐志摩在一起,再後來徐志摩因為去聽林徽因的課而死亡。這麼多的事情怎麼能讓張幼儀不恨林徽因呢。

而陸小曼就不一樣了。她和徐志摩相遇相愛的時候,徐志摩已經和張幼儀離婚很多年了,以前的種種的傷害張幼儀已經放下了,她也有了自己的生活,並且她也希望徐志摩能生活的幸福,所以張幼儀沒有什麼理由恨陸小曼。






十月安生


徐志摩的髮妻張幼儀出身名門,她的家族有著龐大的政治和經濟地位。15歲時嫁給了出身江南富商的才子徐志摩,他倆的婚姻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徐志摩是個詩人,個性新潮浪漫;張幼儀是大家閨秀,思想傳統守舊。兩人在個性上差距太大,很難擦出愛的火花,從結婚開始,徐志摩就對張幼儀各種嫌棄。可想而知,這樣的徐志摩是不會喜歡張幼儀的。

如果徐志摩是思想守舊的文人,那麼可能他會默默承受這段沒有愛情的婚姻。可他是個個性新潮的詩人,追求更多的是自己靈魂的伴侶。當美麗知性的林徽因出現後,徐志摩對她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情網。


這時的徐志摩,已經是一個孩子的父親,而且妻子又懷孕在身。為了達到和林徽因長相廝守的目的,不惜拋妻棄子,次子剛一出生,就迫不及待地逼張幼儀簽字離婚。

慘遭丈夫拋棄的張幼儀身在異國,獨自一人撫養兩個孩子,堅持求學深造以期自力更生。更遭受了次子早夭的打擊,心裡的悲痛可想而知。對張幼儀來說,是林徽因的出現導致了她和徐志摩婚姻的破裂,要說她對林徽因沒有恨,也是很難做到的。

令徐志摩沒想到的是,他迫不及待地離了婚,林徽因卻沒有嫁給他,反而選擇了和梁思成結婚。不得不說,林徽因的選擇還是很正確的。徐志摩能當一個好情人,卻很難做一個好丈夫。



後來,徐志摩又愛上了有夫之婦陸小曼,陸小曼離婚後兩人結婚。當時兩人的這段情曾掀起了軒然大波,更被千夫所指。由於對陸小曼的極度不滿,徐父甚至斷絕了對徐志摩的經濟供應。為了支撐陸小曼的龐大開銷,徐志摩只能身兼數職,到處講課。曾經甜蜜的愛情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斷的爭吵。

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姻,是經過張幼儀的同意的(徐父的條件)。而且陸小曼出現時,徐志摩和張幼儀已經離婚了,所以張幼儀對陸小曼沒有任何不滿。徐志摩飛機失事後,陸小曼失去了生活來源,貧病交加,是張幼儀每月固定給她寄生活費,直到陸小曼和情人翁端午同居。

徐志摩是家中獨子,他死後,他的父母一直由張幼儀贍養,直至去世。為了讓後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她還策劃編纂了臺灣版的《徐志摩全集》。張幼儀是個令人敬佩的女人,她不計前嫌,關心照顧前夫的父母以及遺孀。這份胸襟和氣度,又有幾個女人能夠做到?


徐志摩永遠不會知道,被他拋棄的前妻為他付出了這麼多。而他深愛的兩個女人,一個忙於自己的家庭事業,另一個忙著生病,自顧不暇。他愛的人,並非他想象中那麼愛他,他不愛的人卻是最愛他的人。這世間的愛情,就是這麼不可思議,令人無限唏噓。


紅俠談情


林徽因和陸小曼都被徐志摩深愛,可張幼儀為何恨林徽因同情陸小曼?

其實這個問題,換成比較“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一遍就是,問前妻(張幼儀):“你會恨小三(林徽因),還是同情現任(陸小曼)?”

仔細分析來說,理由如下:


1.林薇因“插足”徐、張的婚姻:

首先,林徽因在英國和徐志摩“相愛”的時候,準確來說,其實是徐志摩正在“追”林徽因,但是,就算他們在“曖昧”互動的時候,林徽因也是明確知道徐志摩是已婚的,明知道已婚還曖昧不清,真的只是徐志摩一廂情願?在我看來,還是郎情妾意,只因父親在側,所以手腳施展不開而已。


再來,徐志摩在英國時,可是沒有離婚的,且張幼儀後來也去英國了,徐志摩一邊和林徽因曖昧不清,一邊在期間和張幼儀生了第二個孩子,這不就是相當於現代我們說的“吃著鍋裡的,惦記著碗裡的”,一腳踏兩船,真的是“渣男”,要說什麼沒感情之類的狡辯的話,沒感情還能“水乳交融”一起生孩子?

且從一些資料看來,徐、張結婚多年,尤其是在英國時,徐志摩一直都是“坦蕩”地逼張幼儀離婚,明白地向妻子說明,自己是因為“愛”林徽因才和張幼儀離婚的,那麼這麼一個“插足”自己婚姻的“小三”林徽因,張幼儀怎麼會不恨?


2.離婚後,愛而不得,娶“愛人”陸小曼:

關於這點,張幼儀之所以同情陸小曼,是因為徐志摩和陸小曼在一起結婚的時候,張幼儀和徐志摩已經離婚很久了,那麼不管怎麼說,前妻對現任也不會有多大的恨吧?


且不說,陸小曼對徐志摩來說與其像是第二個“真愛”,到不如說是林徽因的“替代品”,男人,總是對“得不到”的耿耿於懷,且念念不忘,甚至於找個差不多的也要放在身邊。而張幼儀就是知道陸小曼在婚姻中的“處境”,所以才會感同身受,所以很同情她。

總結:

林徽因和陸小曼都被徐志摩深愛,張幼儀恨林徽因是因為她在徐張的婚姻中“插足”,是個“小三”,且徐志摩就是因為林徽因而後來“使勁”逼迫張幼儀同意離婚的;而同情陸小曼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後來大概明白了其實陸小曼就是徐志摩認為的“得不到”的“替代品”,如此處境,怎麼會不同情。


(PS:就後續,徐志摩的過世,去“看”林徽因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所以面對陸小曼就更加同情了,以至於後來還時不時地“資助”陸小曼生活費。)


長了鹿角的兔子


林徽因的顏值、才華和家庭出身都優於張幼儀和陸小曼

如果說陸小曼的美是十里洋場的風情,那林徽因的美便是人間四月的清淡。清淡而文藝的氣質,溫柔亦剛毅的眉宇,真正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林徽因是中國近現代傑出的建築師、詩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在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

林徽因出身名門,父親林長民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和詩人,也是北洋高官。叔叔林覺民是著名烈士,那封《與妻書》感動無數國人。祖父也是進士出身。

所以,我們可能因為徐志摩知道張幼儀,因為徐志摩瞭解了更多關於陸小曼的故事,但決不是因為徐志摩或梁思成而知道林徽因。林徽因就是劃過歷史天空一顆閃耀的星。

因為林徽因,徐志摩下定決心和張幼儀離婚

徐志摩,在婚姻上,他接受了父親的安排,早在1915年便遵從父命與張幼儀結婚,對於一段無愛婚姻,徐志摩總是充滿遺憾的。

林徽因認識徐志摩那年才16歲,遊歷歐洲的美麗少女邂逅了正在英國留學的青年才俊。當時的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但是,他成熟、有思想,知識淵博、談吐不凡,並且還長相英俊,所以,一下子就將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吸引住了。

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這個已婚男人一下也陷入了瘋狂與痴迷中,與林徽因的相遇,激發了他的詩情,從而開始的新詩創作。

為了心愛的女孩,徐志摩與髮妻張幼儀提出離婚,已有兩個月身孕的張幼儀毅然同意。1922年,張幼儀為徐志摩生下次子彼得後,遂與徐志摩在柏林簽字離婚。簽字完成後,徐志摩還大張旗鼓地在報上刊登了《離婚聲明》。

徐志摩奔赴祖國後第一時間找到林徽因,說明來意,以及已和妻子離婚的消息,可是當時林徽因已經和梁啟超之子梁思成有婚約在身。最終,林徽因和徐志摩未在一起。

林徽因是徐志摩深藏心中的女神

雖然徐志摩和林徽因沒有在一起,但是徐志摩從沒有走出林徽因的影子。

1926年6月初,徐志摩與陸小曼婚禮前4個月,他突然地收到了林徽因的一個消息。在這個消息裡,林徽因寫到: “我求你,我的朋友,給我一個快電,單說你平安,多少也叫我心寬。”

在這種即將結婚的節骨眼上收到前愛人這樣一封信箋,徐志摩瞬間凌亂了。當日,收到信的徐志摩就陷入了極大的內心爭鬥中。幸好,他及時發現林徽因給所有她的朋友都發出了這封信,希望大家給她報個平安。否則,徐志摩講不定就取消了婚姻。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時,徐志摩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 ,他要參加當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協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舉辦中國建築藝術的演講會。當飛機抵達濟南南部黨家莊一帶時,忽然大霧瀰漫,難辨航向。機師為尋覓準確航線,只得降低飛行高度,不料飛機撞上開山(現濟南市長清區崮雲湖街道辦事處境內),當即墜入山谷,機身起火,機上人員(兩位機師與徐志摩)全部遇難。

所以,清楚可見林徽因在徐志摩心中地位。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告別了過往生活

徐志摩死後,她像一個忽然夢醒的孩子,意識到自己永遠失去了愛人。

素愛盛裝華服的陸小曼從此便只穿素服,再也沒有去過先前常去混跡的歌舞娛樂場所。每天買來鮮花供奉在徐志摩的遺像前,從未中斷。

也許是徐志摩的死造成的打擊太大,陸小曼的後半生始終鬱鬱寡歡。她和翁瑞午同居,她對翁沒有愛情,生活上卻不得不依靠他,兩人一起吸鴉片,經濟上也是非常困窘的。

對張幼儀而言,慶幸的是她從離婚的陰影中走出,通過自我提升和努力,在商界打拼出一片天地,屬於成功女性。她對林徽因或多或少有點羨慕嫉妒恨,畢竟自己丈夫一生摯愛是林徽因,也是因為林徽因徐志摩最終決定離婚。對陸小曼而言,更多的也許是同情,尤其是對徐志摩死後陸小曼的生活境況的同情。


包子鋪愛吃黃油麵包


讀這本張幼儀口述、侄孫女張邦梅實錄的《小腳與西服》時,我努力保持客觀和冷靜,但看到徐志摩在小兒子彼得(他與張幼儀的第二個孩子)不到三歲就生病去世後,寫了一篇《追悼我的彼得》時,我沒法再保持平靜,對徐志摩的厭惡上升到了極點。

彼得

一個當原配妻子告訴他自己再次懷孕時,他聽了立刻說:“把孩子打掉”的男人。

張幼儀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了。”

徐志摩冷冰冰地答道:“還有人因為火車事故死掉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說完就沒耐心地別過臉去。

一個在異國他鄉拋下懷孕的妻子,不辭而別,連離婚都不敢跟張幼儀當面說,還託人帶信給她的男人。

一個當妻子剛生下孩子,就逼迫她簽下離婚文件,因為“林徽因要回國了,我非現在離婚不可。”的男人。

徐志摩真是高興。他朋友擠在我們身邊向我們道賀,都想握徐志摩的手。他歡天喜地,樂不可支。

一個只在孩子出生後去看了一眼,並不關心前妻要怎麼養活孩子,要怎麼活下去。孩子直到生病去世都沒再去看一眼的男人。

一個這樣自私、冷漠、懦弱、無情、虛偽的男人,他是如何恬不知恥、裝模作樣地寫下了《追悼我的彼得》?

徐志摩的一生,大概,都只是活給別人看的。

1

張幼儀出生的那個年代1900年,正是新舊社會交替的動盪時代。張家是傳統的大戶人家,家裡的女兒從小就要開始裹腳,否則將來會沒有人娶她,便成為全家的恥辱。

三歲的時候,張幼儀的媽媽和阿嬤給她裹腳,張幼儀哭鬧了三天,第四天她的二哥站出來了:“把布條拿掉,她這樣太痛了。”並表示如果以後沒人要她,他會來照顧。

張幼儀就這樣沒有變成裹小腳的舊式女子,然而,她骨子裡的觀念卻還是傳統的舊式思想。再加上她所處的時代和家庭的背景,這些便直接影響了她前半生的悲劇。

張家讓兒子們跟著先生學習中國的傳統教育,又到新式學堂學習西方學科,成為中西學兼備的人才。而女兒們不需受教育,女子無才便是德,等到年齡合適許配個好人家。

我只讀了點兒儒家經典裡給小孩子唸的書,比如前面提過的《孝經》,還有關於道德培養的《小學》。

儘管如此,張幼儀是有求知慾的,她是四個姐妹裡最在意教育的一個。她非常崇拜有學識的二哥和四哥,所以內心有強烈的慾望想要受教育。

直到張幼儀十二歲的時候,她在上海《申報》上發現第二女子師範學校蘇州女校刊登的廣告,一學期只要五銀元學費就可以學習新式西洋學科,畢業時還能領到小學師資證書。

張幼儀說服大姐為自己作伴一起去學習,爸爸也同意讓她們去上學,因為學費實在是太便宜了,比待在家裡的花費還少。最終,兩人都通過了入學考試,順利進入這所女校學習地理、算學、歷史和文學。

然而,沒讀多久,四哥張嘉璈幫張幼儀相中了一個男人,便是“文章題為《論小說與社會之關係》,將梁啟超的文筆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徐志摩。

2

張幼儀的四哥當時任浙江都督秘書,在社會上比較有名望,張家本身也是大戶人家,而徐家在當地也是有錢的好人家。兩家可以說是門當戶對,一門親事很順利就說成了。

按照中國的傳統,兩人要到結婚當日才會見面。

徐志摩是杭州府中學堂的中學生,他最初看到張幼儀照片的時候並不喜歡她。

他把嘴角往下一撇,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

即便如此,他還是不敢違抗,與張幼儀成親。假如當時他玩命反抗,就不會讓自己承受包辦婚姻的痛苦,更不會讓張幼儀遭受更大的痛苦和傷害。

然而,他遵從父命,最終深深傷害了一個無辜的女子。

兩人訂婚之後,要在一年半後舉行婚禮,因為徐家想等徐志摩中學畢業再結婚。沒有人關心張幼儀要不要繼續上學,甚至說“女孩子家讀不讀書無所謂,女孩子家活著就是為了結婚”。

張幼儀只得拼盡全力說服父母答應她繼續上學一年,可惜學校的老師都知道她即將結婚,所以對她的學業不再上心。

當時的我年輕又膽怯,也許一個新式女子會在這個時候開口,一對新人就此展開洞房花燭夜。可是徐志摩一句話都沒對我說,所以我也沒回答他。我們之間的沉默就從那一夜開始。

張幼儀把新婚之夜的情形講述得如此淡然,而我聽來卻覺得無盡的心酸。婚姻生活還沒正式開始,人生的悲劇就已登場。

她一生都將徐志摩對她的漠然無視歸結為自己的原因,因為她不像林徽因和陸小曼那樣漂亮、新式、又受過很多教育,所以徐志摩才不喜歡她。

3

張幼儀和徐志摩結婚的時候才15歲,舊式的女子一般都待在房間,不輕易外出,而且因為都裹了小腳,也不便走路。而張幼儀有雙沒有裹過的大腳,所以被鎮上的鄉親嘲笑。還被限制成天待在合院,因為要遵守傳統,以免別人說閒話。

你能想象你十五歲就結婚,從此不再學東西、不再求新知的情形嗎?

與此同時,張幼儀聽到了很多關於小腳的故事。那些故事裡,小腳是女人最珍貴的財產,是女人嫁妝的一部分。她開始困惑,自己擁有的一雙代表新式的大腳到底給自己帶來了什麼。

徐志摩婚後沒多久,就離家求學,先後去了天津北洋大學、北京大學,並在張幼儀二哥的介紹下認識了梁啟超,併成為其弟子。

每次放假回家,徐志摩“除了履行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我不理不睬”。他會對傭人說話,可是從不跟張幼儀說話,哪怕她就坐在他旁邊。

張幼儀嫁到徐家後,操持家務、孝敬公婆,對夫家完全地順從,不敢有半點怨言。

她不知道要怎樣應對徐志摩對自己的忽視,所以只能保持沉默。

徐志摩從沒正眼瞧過我,他的眼光只是從我身上掠過,好像我不存在似的。

這種忽視實在是太可怕了,我想那時的張幼儀內心一定是悲涼的。

在張幼儀生下兒子徐積鍇(小名:阿歡)後,徐志摩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得到父母的許可很快去了國外。

4

兒子出生後,張幼儀才發現他屬於徐家,而不屬於自己。身為兒子的母親,卻只能偶爾照顧他。因為徐家有奶媽餵養孩子,老奶奶、老爺老太太要監督他的養育過程。

張幼儀依舊不敢反對,因為她受的家庭教育告訴她必須順從。

二哥建議她到國外與徐志摩團聚,顯然他並不清楚妹妹與徐志摩的關係。他覺得張幼儀對夫家已盡到責任,應該去國外跟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甚至可以跟他一起求學。

二哥的話給了張幼儀無限幻想,她滿懷憧憬。

可是徐志摩在每次寄的家信中都沒有提過要張幼儀過去,她想起早在她懷孕前,徐志摩就跟她說過“要向這些使他無法依循自己真實感受的傳統挑戰,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人”。

我記得我雖然對他這番說辭感到吃驚,可是我既不擔心,也不懊惱。

因為她知道女人只有犯了“七出”才會離婚,而自己這些都沒做過。而且離婚是丟臉的事,孃家也不會讓她回去,最後只能要麼當妓女,要麼出家或者自殺。

張幼儀不信徐志摩會狠心逼她淪落成那樣,她相信他的背景和家庭。

5

在張幼儀二哥跟她的公婆談過之後,兩位老人才決定送她出去與徐志摩團聚,因為懷疑他們的兒子在國外出了什麼岔子。

張幼儀坐了三個星期的船,終於在馬賽港的碼頭見到徐志摩。

他的態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因為他是那堆接船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在那兒的表情的人。

可見,徐志摩接到了父母的通知來接張幼儀。可笑的是,已在西方學習新思想、新學科的他,已經越來越新式青年的他,卻依舊是那個不敢違抗父母命的男人。

他沒有勇氣像他說的那樣挑戰傳統,只能把所有的怨氣都發洩在張幼儀身上!

接到張幼儀之後,徐志摩帶著她搭火車去了巴黎,在百貨商店為她買了一身洋裝,然後帶她去照相館照了幾張相,寄給徐家的老爺和老太太。他想用這些照片告訴家人,他和妻子在異國他鄉很幸福恩愛。

而張幼儀的內心是悲涼的,在見到他之前的快樂與期待的心情全沒了,因為徐志摩一如既往的冷淡和漠視。

我憑什麼以為我們會有話可談,他會嘗試讓我覺得我是他世界裡的一部分呢?

6

在朋友面前的徐志摩生龍活虎,非常的快活。可是看到張幼儀,他馬上就是憂鬱的神情。兩人依舊是沒有感情的夫妻。

原本張幼儀還幻想去到西方和徐志摩團聚後,能跟著他一起學習西方學問,但實際卻成了他的保姆,做的都是些清掃房子、洗衣做飯的事情。在國內的時候,不管是未嫁前在張家,還是出嫁後在徐家,這些事可都是家裡傭人做的啊!

他們在沙士頓租了個有兩間臥室的房子,還把一間臥室租給了另一個人。在沙士頓的日子窮困潦倒,而張幼儀再次懷孕。身在異鄉,她不知所措,只好問徐志摩的意見。徐志摩讓她把孩子打掉。

張幼儀十分震驚,但考慮過後還是準備把孩子打掉。因為她以為這樣做徐志摩才不會與她越來越疏遠。

然而,徐志摩帶回來一個女人,原本張幼儀以為是他的女朋友。但她見到的是一個打扮洋氣,卻有一雙裹過的小腳女人。徐志摩問她對訪客有什麼看法。張幼儀說出了心裡的真實想法:“她看起來很好,可是小腳和西服不搭調。”

徐志摩突然尖叫說:“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離婚!”

原來,他只是想用這個女人來告訴張幼儀,她和他就像小腳和西服一樣不搭調。

沒多久,徐志摩便不辭而別,丟下懷孕的張幼儀一個人孤零零地在沙士頓。她想過去死,可是她記起了孝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她是個傳統的女人,所以不願意對父母不孝。

在張幼儀孤獨無助的時候,徐志摩差人給她捎了口信,再次跟她提出離婚。張幼儀到此時才生氣了,因為徐志摩連當面跟他談離婚的勇氣和意願都沒有。

張幼儀只好聯繫二哥,去巴黎投靠他。

7

到巴黎後,二哥把他託付給住在鄉下的劉氏夫婦。正是這段時間,張幼儀才靜下來回想自己的經歷。

當徐志摩形容她是小腳女人時,她還覺得委屈,因為自己明明是雙大腳。後來她才明白,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跟裹腳的女人一樣舊式和傳統。

張幼儀權衡再三,自己這樣的處境絕對不能回國,只給公婆寫信她需要錢供養自己和孩子,沒有提徐志摩跟她說離婚的事。公婆答應每月給她寄兩百美元生活費。另一方面,張幼儀決定在國外自力更生,為自己尋得一條生路。

在她懷孕的最後一個多月,七弟來看望她。張幼儀隨後決定跟他一起去德國,因為她急切地想跟家人在一起。所以,第二個兒子彼得在柏林出生。

生完孩子,張幼儀請求醫生把孩子留在醫院,自己出院回家,看到了徐志摩寄來的信,信中正式跟他提出離婚。她想辦法找到徐志摩,最後簽下了離婚文件。徐志摩去醫院看了彼得,孩子生前僅此一次。

8

彼得去世後一週,徐志摩來到柏林。張幼儀三年沒有見過他了,她帶徐志摩到殯儀館,看到的只有彼得的骨灰罈子。

隨後,徐志摩要求張幼儀跟他一起去意大利,同行的還有兩個英國女性朋友。原來,徐志摩跑到歐洲只是為了躲避殺身之險,他與有夫之婦陸小曼相戀了。

等風頭過後,徐志摩才回國。陸小曼最後與丈夫離了婚,但是徐家想當面得到張幼儀的同意,才肯答應徐志摩把陸小曼娶進門。

張幼儀終於回家,徐志摩也如願以償地娶了陸小曼。

徐家二老把張幼儀當乾女兒,有什麼事都會找她幫忙或者向她訴苦抱怨兒子的新太太,而張幼儀也不會拒絕。甚至是老太太生病去世,都是找張幼儀去安排喪事,因為陸小曼什麼都不懂,也什麼都不願意做。

直到徐志摩搭乘飛機墜毀去世的前一天,張幼儀還跟他在經營的雲裳服裝行聊過天。她一直也覺得奇怪,離婚後她和徐志摩的來往才更加密切,相處得更融洽。

我還告訴他,我覺得他不應該搭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不管是不是免費。他像平常那樣大笑著告訴我,他不會有事的。

有人拿著徐志摩去世消息的電報來找張幼儀,因為陸小曼不肯去認領徐志摩的遺體。

張幼儀當即決定讓兒子阿歡和八弟去濟南為徐志摩料理後事。在濟南舉行公祭和喪禮之後,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徐志摩的遺體經歷重重困難,終於從濟南運回了上海,準備再送到老家硤石安葬。

可是陸小曼想把他的葬禮改成西式,不想讓徐志摩穿著中國傳統的壽衣躺在棺材裡安葬。張幼儀堅決不同意,因為她不想讓徐志摩在慘烈事故中殘缺的身體,再經受換衣服、搬來搬去的折騰和折磨。

最終,徐志摩還是在張幼儀的堅持下按中式傳統安葬了。

9

雖然張幼儀在西方歷練成獨立自主的女性,但骨子裡的中國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她覺得照顧徐家是她的責任,她為徐志摩、徐志摩的父母、兒子,甚至為陸小曼做的所有事都是她應該做的。

所以在老爺去世後,張幼儀接替他每月給陸小曼三百元錢生活費,供她和情夫翁瑞午生活。

身為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的副總裁和雲裳服裝行的總經理,張幼儀已然是位很有能力的新女性,卻始終堅持對徐家人的一份責任。

在53歲的時候,張幼儀徵得二哥和兒子的同意,在香港嫁給了住在樓下的蘇醫生。兩人相濡以沫,經常聊天,有事互相商量。

她還和蘇醫生一起去康橋和柏林她住過的那些地方。回國後,她聯繫了徐志摩以前的同事梁實秋,替徐志摩把他全部的著作編成了一套文集,還提供了自己的一些信件。希望給子孫後代留一些紀念徐志摩的東西。

張幼儀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人們說她一定很愛他。張幼儀不知道如何回答。

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稱為“愛”的話,那我大概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米粉小酒窩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三個女人都愛上了同一個人男人,這事要是放老梁身上,那叫個美啊,不枉此生啊!可看了這三個女人這一生,老梁就得給徐志摩那大腦殼上貼一渣男的標籤。這就是渣子中的戰鬥機啊,算是渣到家了。

咱這麼說吧,這徐志摩相對於張幼儀來說,就是天上的月亮,望著是挺美的,但蹲地上瞅,那叫個冷清到家了,您蹲地上想摸一下,就倆字——奢侈。可悲!可嘆!可惜!

至於徐志摩對林薇因和陸小曼,那整個就是天上的太陽,往死裡烤,您根本就感覺不到一丁點冷,烤不死你算是徐志摩沒有做到位。

而題主的問題,老梁覺得咱就從張幼儀這裡下手來解釋一下最合適。所以咱就先簡單的介紹一下張幼儀。

張幼儀

這麼說吧,張幼儀人長是不漂亮,但人家也不磕磣,您拿出來撐個場面啥的她也不丟分子。

林薇因和陸小曼那叫風流倜儻(這是說男人的,可老梁感覺用她倆身上挺合適)

張幼儀的優點就倆字——賢惠,料理家務,養育孩子,蹲家裡邊照顧公公婆婆,那叫個得心應手,叫人放心,咱一般人要有這麼一位妻子蹲家裡頭伺候,那您這一輩子也就值了,別人也只有羨慕的份。

哎!這叫啥事呢?咋就攤上徐志摩這麼個人呢。

那張幼儀咋就撞到了徐志摩的懷了呢?

這事都怪他哪倒黴四哥,原來人家張幼儀還在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學習,也就是十五歲的光景。

而她這四哥肩上擔著浙江都督秘書的挑子,有一天沒事跑到江蘇那嘎達的學校裡搞巡視。

您要巡視巡視也就得了,他這眼珠子就看上了徐志摩,打心眼裡覺得這就是個人才,就有將張幼儀嫁過去的打算。

這不這就四下打聽人家徐志摩的家世,這麼一瞅不錯——富商,四哥這麼一琢磨,這年月嫁過去也不委屈。

這不就在張幼儀和徐志摩倆人不知道的情況下,這門親事就算是訂下來了。

“鄉下土包子!”這幾個字是徐志摩瞅了張幼儀的小照片給下的定論,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這樁婚姻整個就是一悲劇。

那年月講究棍棒底下出孝子,老子發話你兒子不聽,那叫忤逆。

得,徐志摩再有啥想法,他也得接下來,兩人成了婚,就有了大小子阿歡。

之後的事

可這兒子也沒能拴住徐志摩那顆想要放飛的心,這不轉眼拿了一張破船票這就漂洋過海的去了國外,頂著留學的名義,這就離開讓他厭惡的張幼儀。

其實留學這事,家裡也不同意,眼瞅著倆人分居了,家裡的人這一頓勸說,徐志摩這就不耐煩的將張幼儀接了過去。

可張幼儀再次見到徐志摩的時候,她知道徐志摩已經回不來了。作為馬後炮的咱們都知道徐志摩這時候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林薇因的身邊,一心想要博美人一笑,那有心思瞅自家黃臉婆一眼。

所以,張幼儀恨林薇因是有道理的,畢竟人家還沒離呢,您這就插一腳進來,把人家家底攪和成了臭水溝,誰會開心?能開心的都是傻子!

這不張幼儀和徐志摩在敵視中渡過了一段時間,在這個時間點上,他們還有了第二個兒子。

您說這事整的。當張幼儀和徐志摩說自己個有了。

要說這事,放一般家庭裡,這就該買上幾掛大炮仗放放。您猜這渣男說啥:“打了吧!”

三字鑽心窩裡的冷,那年月他醫療水平也不咋地,您這說打就打,面臨的危險就是兩條人命啊,當母親的都有可能跟著一起走。

這事徐志摩不知道,那叫見鬼了。

“這會死人的!”張幼儀說道。

“做火車還有人死呢,你一輩子都不坐火車了!”無情的話語擊中了張幼儀最後的底線。

“對了,咱離婚吧!”大傢伙不知道吧,就這節骨眼上這貨提離婚,你是心大啊,還是沒心呢?

張幼儀做出了一般女人會做的決定:“不!”

“砰!”厚重的關門聲響起。

關掉了張幼儀最後的心,保胎,生孩子,沒錢等等一系列的難題就擺在了張幼儀的面前,而徐志摩此刻正忙著追月亮姐姐——林薇因。

張幼儀能不恨?當然恨。

生完孩子,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見徐志摩,而再次看到這貨的時候,一見面他提的還是——離婚。

這就離了,張幼儀的二兒子在三歲的時候,得病死了,

您自己個說張幼儀,能不恨林薇因嗎?當然還得恨!

徐志摩咋死的?坐飛機死的!為啥坐飛機呢?就因為去瞅瞅你林薇因的課,就坐那該死的飛機。

張幼儀恨不恨林薇因?廢話!當然恨了!

咱回過頭來,在看陸小曼。陸小曼這事是在張幼儀離婚之後的事,而且陸小曼的事,老徐家的老頭子死活不同意,最後被徐志摩逼的提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必須讓離婚的張幼儀同意才成。

老頭子一輩子就認這麼一個兒媳婦,啥離婚不離婚的,老頭子不認,您這陸小曼在他眼裡就是那小的。

這事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了,張幼儀已經看開了,所以恨痛快的同意了。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的出來張幼儀並不痛恨陸小曼,此後還和這夫妻倆一起去朋友家做過客。

按照徐志摩給朋友的信是這麼說的:“C是個有志氣和膽量的女子……她現在真的啥都不怕!”這C就是張幼儀,他都不好意提,你說說這事整的!

是啊,至少在經歷過離婚的事情之後,張幼儀成長起來,但她還是放不下自己的男人,一輩子都沒有嫁人,就這麼一直守著,一直默默的幫助徐志摩。

請容老梁再提一鼻子,這就是一渣子!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