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閱讀的重要性

大量閱讀的重要性

莎士比亞也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中國古代宋真宗的《勵學篇》也寫到:“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其實這些說的都是讀書的重要性。

那麼閱讀有哪些好處呢?

第一、閱讀可以增長見識

為什麼說閱讀可以增長見識呢?是因為孩子的學習一般來說,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形式是,聽通常來說,是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就是有一個人面對孩子或面對一群人來說。說話人的水平和內容就決定了孩子會收穫哪些東西。如果沒有高水平的家長或高水平的老師跟孩子來說,孩子就很難有高水平的成長。

第二種形式的學習是

,孩子通過看周圍人的行為,看動畫片等等自己來理解,這種時候更多就要看孩子自己的領悟了。

第三種形式的學習是,讀書。讀書是一種多對一的形式,相當於多個老師會同時教我們的孩子。

當孩子在讀一個人的書的時候,就相當於跟一個人的學習和交流。當孩子讀10個人的作品,讀100個人的作品的時候,就相當於孩子跟10個人,甚至100個人在學習,在聆聽這些人的精神力量。

孩子不一定要出國,要走得很遠,因為他可以通過閱讀,讓自己的思想之路走得更寬,走得更遠。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自己崇拜的偉人名人,但是作為普通人,我們不一定能夠接觸到這些人,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他們的書籍來跟他們學習。

至於一兩千多年前的古代偉人,我們更是不可能穿越時間回到過去去聆聽他們的教誨,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閱讀他們的書籍來傳承他們的思想。一本書能夠流傳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那這本書的精神力量一定是巨大的。這也是我為什麼支持讓小孩子去背誦經典的原因,哪怕他們理解不了,因為只要他們背下來了他們就能夠吸收這些經典的精神力量,等長大了,到合適的時候就能夠理解了。我自己在這一點上也深有體會。

各位爸爸媽媽,不管你們是自己做老闆,還是職業經理人,你們一定會發現,現在老闆招人都是希望招那些有能力的人,希望招聘那些處事得體,說話得體的人。而我們孩子的能力,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體現在他從小到大的閱歷裡面。孩子從小到大,主要的任務還是學習,很多事情他是沒有辦法親身去體驗的,但是通過閱讀卻可以增長他們的見識。增長見識就是增加孩子的閱歷。很多事情雖然孩子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他可以通過跟著作者的作品,通過自己的想象,讓作者給自己啟發和影響。

其實,說讀書可以增長見識、增長問題解決的能力,對於那些還沒有感受到閱讀樂趣的人來說,他可能還不能完全體會。那我們再從反面來看一下,缺少閱讀時會有哪些問題,也許大家從中的體會就會更深了。

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一次伊朗國王受邀去參加美國白宮的國宴。不過要事先說明一下,伊朗早在1979年就已經廢除了君主立憲制,現在已沒有國王了,這件事是發生在比較久之前。

那次在國宴上,美國安排了國宴奏樂,演奏的樂曲是《阿拉伯之夜》。伊朗的國王聽到後,大為惱火,認為這是在侮辱他。為何會如此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伊朗的人民是波斯人,而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是有世仇的,並不是同一個民族。波斯人在過去的歷史中,曾經和很多國家的人打過仗,其中包括希臘人,但連希臘人也沒有打贏波斯人,所以波斯人是非常強悍的。可是他們也有仇人,其中之一就是阿拉伯人。所以在伊朗國王面前演奏《阿拉伯之夜》,對伊朗國王而言,是一件非常不尊重、很不禮貌的事。

從這個例子可以得知,當我們缺乏某些常識時,身處不同的場合,不小心就會講錯話,做錯事,也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或影響到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影響到上司或者重要他人對我們的評價,甚至擴大到國與國之間的交際往來,還可能千萬外交事務上的誤會,甚至影響國家利益或可能挑起國家間的爭端。因此,千萬不要小看普通常識的重要性,而這些普通常識又通過是教材中不會涉及的。只有通過大量閱讀課外書籍來增長見識。

第二、閱讀是讓成績更上一層樓的最好方法

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的確很多人不理解學習無法順暢和進步的癥結點是“不能閱讀”,有一些孩子認識每一個字,但不知道文章是什麼意思。例如,在我們的閱讀訓練營中,有些孩子在讀到對話的時候,閱讀速度就會明顯放慢,因為他不知道每一句話是誰講的。

其實我們大人有時候也會碰到,因為小說裡的每一個對白,作者不會一一詳細交待誰說的,難免會覺得混亂,不過這時只要再繼續看下去就好了,只有一兩句話弄不明白,其實那麼嚴重,有時候讀到後面就理解了。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一句話不知是誰說的話,就可能成為阻礙他閱讀的原因,若是如此,實在非常可惜。

那為什麼說不能閱讀是學習無法順暢和進步的癥結點呢,一方面已經有許多心理學的實證研究證明了,閱讀對學業成績的影響非常大,另外一方面蘇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學家也在教育實踐中證明了閱讀的重要性。

我再舉一個例子現實的例子來說明,各位爸爸媽媽就會更清楚問題的關鍵。

有一個學校的數學老師,覺得自己的學生在數學考試上老是考不好。雖然他很認真地教學,也確認學生都懂這些算式和方法,但就是不明白問題出在哪裡。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找了一位語文老師來,請這個語文老師在考試的時候,幫忙向學生解釋一下數學題的意思,沒想到在解釋過後,學生們的考試成績好多了。

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為什麼學生的數學會考不好,其實不是因為他們的思維邏輯或數學運算能力有問題,而是題目有時候太複雜了,他們讀不懂題目要他們做什麼,也就影響了他們對題目的解答。

因為我們不希望孩子們死背知識、死用考試內容,所以現在各級考試的內容都越來越活潑。那麼體現在出題上,題目會廣泛的從生活情境下手,而要增加生活化、情境化的文字來敘述題目,勢必會讓數學考試的文字說明越來越長。其實越生活化,題目就會越困難,因為敘述句子中,可能有太多的似是而非,甚至和這道數學題本身無關的信息。

所以孩子平時閱讀少,閱讀理解不過關,不曉得一些很簡單的常識,自然無法做出題目,給出正確的答案。這樣對孩子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2019年高考數學就有明顯的這個趨勢了,很多考生都表示考哭了。網絡上有許多相關的分析文章,各位爸爸媽媽可以找到閱讀一下。所以啊,數學不僅僅是靠的運算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是數學學得好的重要能力點。

數學成績提升靠閱讀,就更別說語文等文科科目了。

我前一陣讀中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教育實踐家、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的書,其中提到兩個例子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其中一件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左右,那時李希貴校長還在高密四中當校長,有一年因為缺少語文老師,所以有兩個班上語文課時是沒有老師的,就是讓孩子們自己去圖書館閱讀。結果這兩個班的語文成績比有語文老師的班還要高。

另外一個是李去了高密一中之後,鑑於在四中的成功經驗,所以他想在高密一中推語文教改,就是每週只用兩課時完成教材規定的學習任務,另外4課時拿出來讓學生去自修室讀書。

為了說服學校的老師,李校長就在寒假期末考試的時候,讓自己讀初一的兒子和初四的侄女參加高三的語文考試。結果一個考了82,一個考了85分,而他們高三的平均分是84.5。之所以有這個結果就是因為李希貴的兒子和她侄女都是從小讀各種書的。基於此,李希貴帶領著當時的高密一中開始語文教改,並且改革的成效非常成功。

重要的事情再強調一遍:閱讀是讓成績更上一層樓的最好方法。閱讀不好,任何科目學習都有困難,不只是數學課、語文課受影響,其他的生物、歷史、政治、化學、物理等,學習上都會受到影響。

第三、閱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維習慣

我們都知道,行為的區別來自於人思維模式的區別。

人的思維很關鍵,對同一件事情,是用悲觀的思維和看,還是積極的思維來看,是用成長的思維去看,還是用固化的思維去看,是能一眼看到問題的本質,還是在問題裡面繞不出來,這些都非常重要。

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讀到不同人的觀點,不同人的思想,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人分析問題的思路,這樣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受這些作品中人物思維習慣的啟發,從而升級我們的思維習慣。

其實很多偉人和富人都是通過閱讀來升級自己的思維,從而保持自己不斷進步。

毛澤東主席入駐中南海共27年,他的書房裡面大約有9萬多冊圖書,而且大部分書都做過標註,這樣算下來,他每天平均讀10本書,他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在老一輩革命家中無人能及。

比爾·蓋茨作為世界首富每年至少讀50本以上的書,因為他會向公眾推薦50本書,而這說明他每年看的書可能遠遠超過50本。並且在一次和股神巴菲特的訪談中,他和巴菲特共同提到最希望獲得的超能力都是希望自己讀書讀得更快。巴菲特在訪談中開玩笑說,就是因為他的閱讀速度比比爾·蓋茨慢3倍,所以他比比爾·蓋茨浪費了10年時間。巴菲特還說他從來不看電視,一有時間就用來看書。

有一位作家在過去的20多年的時間裡面,採訪了1200多位全球的富豪,發現這些富家有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那就是這些富家都喜歡通過閱讀來學習。

另外,多國的統計數據也表明,高收入人群每年至少讀20本書以上。其實啊,為什麼他們能夠那麼富有,那麼優秀,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都懂得通過閱讀來升級了自己的大腦,升級了自己的思維模式。

優秀的人都懂得用閱讀用知識來武裝自己。處於弱勢地位的人其實更應該多讀書,多閱讀,因為書籍畢竟是我們能夠找到的最便宜的讓自己進步和讓自己變智慧的工具。

第四、閱讀不夠,作文一定會不好

現在很多家長都為孩子不愛寫作不會寫作而頭疼,其實啊,孩子作文寫不好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閱讀量不夠

首先,如果我們自己閱讀得少,閱讀理解都有問題,怎麼能夠寫得出一篇邏輯清晰、言之有物的文章呢?

另外,我們在寫文章時,如果缺少中心思想,沒有觀點,沒有內涵,別人讀起來也不明白你要表達的重點是什麼,當然也絕對稱不上一篇好的文章,只不過是平淡無味的文字堆砌和組合罷了。甚至現在有些孩子,下筆寥寥數句,連文字組合都談不上。這樣的水平就更差了。

那麼怎麼樣才能讓我們寫的文章有中心思想,能夠言之有物呢,這是需要靠平日大量閱讀吸收的常識和知識才能獲得的,看多了自然能夠見多識廣。世面見得多的人,與人交談能夠得心應手,寫作上和表達上自然也能夠得心就手了。

其實孩子們平時的大量閱讀就等於大量的練習,不只是在無形中累積一篇篇文章的理解能力,還訓練和培養寫作的能力,任何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一再磨練之後,自然能提升自己。這是必然的。

第五、閱讀不夠,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閱讀、表達和寫作這三者之間,是彼此交互影響的。表達能力的好壞從我們平日的說話和敘述之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我們平常對常識、知識、詞彙和邏輯的訓練不足的話,一旦碰到要應用的場合,就會出錯或詞窮,也可能講起話來結結巴巴,吞吞吐吐或者前方不搭後語。

我在工作中,能夠接觸到一些剛入職場的年輕人,我就會發現他們的寫作能力非常不行。

其實職場寫作並不需要寫得多少語句優美,有文學性,但關鍵是要邏輯清晰,語言簡潔,無歧義,但是我發現很多年輕人的寫作語句不通,甚至主謂賓結構不清楚,看完之後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中心思想。

或者他在彙報工作的時候,不能很快說出想表達的內容和主旨,他自己想表達的重點在還沒說出來之前,所表達的東西就已經被上級挑戰得不行,更別說把自己的工作成果說出來了。

其實這兩種人在職場中非常吃虧。有些人可能會有體會,為什麼工作中最苦最累的是自己,但升職加薪卻常常沒有自己。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實在於不會寫作不會彙報,不善於把自己的想法和工作成果以最簡潔漂亮的形式呈現出來。

第六、閱讀本身會讓人覺得充滿樂趣

我相信那些愛閱讀的人都感受到這一點了。我個人也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人,因為在閱讀的時候,我會覺得非常開心,非常投入,非常放鬆,或者剛剛還在讓我煩的事情會消失無蹤。

其實,有意思的是,大量的心理學實證研究也表明,閱讀,特別是自主閱讀,也就是閱讀不是被逼迫的,不是為了完成任務,這樣的閱讀會讓人覺得非常快樂

特別是著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心流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心流是心理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們專注而輕鬆地投入某種活動時所達到的一種心理狀態。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能夠進入心流狀態,學習效率是最高的,最幸福的。當人們處於心流狀態時,日常關注的事,甚至是自我的感覺都會消失,對於時間的感覺也改變了,活動以外的其他事情都覺得無關緊要。他的研究發現,閱讀大概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被提及的心流活動。這項發現也與那些享受閱讀樂趣的人的描述相符合。

其實我在上快速閱讀課的時候,最喜歡問學生的一個問題就是,讀書有什麼用,閱讀有什麼用,而那些能夠回答出閱讀是一種放鬆或者閱讀讓我覺得享受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各方面表現以及在快速閱讀的測試中表現最優秀的孩子。因為他們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窺探到了最容易讓自己快樂幸福的途徑之一。

另外,既然心流體驗是一種專注的狀態,那麼經常閱讀的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也更容易專注。專注於當下的能力也是一項重要的心理能力和素養。

第七、閱讀可以刺激我們的大腦,促進大腦的發展

在讀大量書的同時,孩子大腦中會浮現一幅又一幅的畫面,這個時候就是在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刺激孩子的大腦思考,鍛鍊他的思考能力。意大利的專家進行調查,發現對於一個老人來講,這個老人如果是文盲,要比一個讀過5年書的老人,得老年痴呆的可能性是14倍。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意指常流的水不發臭,常轉的門軸不遭蟲蛀。如果我們的大腦經常閱讀經常思考經常運動,就會變得很聰明。

有研究表明,那些被認為有創造力的高中生比一般的學生更常閱讀,許多有創造力的高中生說他們一年的閱讀量超過50本。另外,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研究了15位出身藍領家庭但最終成為大學教授的人以及15位成長於相同家庭背景,但長大後仍是藍領階層的人,發現大學教授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有比較多的讀物,同時閱讀了比較多的書。“

既然閱讀這麼重要,有這麼多的好處,那麼養成閱讀的終身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我們也可以把這些好處與我們的孩子們分享。因為研究表明,與孩子分享讀書的好處,特別是一些關於讀書好處的實證研究,可以讓孩子更主動地去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