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默: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向行業縱深發展,呈現新應用新特點

【慧聰通信網】2019年12月26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北京召開“2020年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大會旨在剖析2019年ICT及融合領域發展熱點問題,展望未來發展趨勢。在本屆大會上,信通院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超過7000億元,複合增長率超過11.5%。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兩化融合與產業互聯網領域主席劉默在接受慧聰通信網採訪時表示,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礎和關鍵支撐,隨著信息技術對工業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期,並呈現了新的特點和趨勢。

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兩化融合與產業互聯網領域主席劉默

工業互聯網正加快在垂直行業的體系化應用推廣

劉默表示:“當前工業互聯網正從技術驗證和應用試點,向垂直行業的體系化應用推廣拓展。”據介紹,2019年以來,石化、鋼鐵、家電、電子信息等很多行業的系統集成商正積極融合工業互聯網技術,對其現有產品和解決方案進行優化和提升,並通過對企業提供數字化改造服務,推動工業互聯網在行業推廣。由此,工業互聯網將會在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方面呈現新的特點。同時,工業互聯網還正通過對各種生產要素和資源的連接及優化配置,變革業務流程,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比如富士康將自身在精密部件加工、模具製造等方面的能力對外提供服務,服務於產業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降低中小企業的設備採購成本,同時也將自己的製造經驗對外輸出,降低中小企業工藝完善過程的時間和成本。在這個產能共享的過程中,富士康也實現了自身工業互聯網服務的商業價值。預計2020年及以後,這樣的模式創新應用將會越來越多的出現,這也是未來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一大重要方向。

工業互聯網助力智能製造,5G則有助於實現新應用與新模式

那麼,工業互聯網對於智能製造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劉默表示,工業互聯網即是實現智能製造的關鍵技術支撐,同時也是在智能製造基礎上,通過網絡化組織生產要素和資源,改變生產組織方式和商業模式,形成的新興業態。就前者來說,智能製造的智能,來自於數據驅動的智能化閉環,即通過採集工業現場數據,開展工業建模和分析,形成智能化決策,再反饋控制至工業現場,從而實現整個生產製造過程的智能、柔性與動態優化。而這一過程中,數據的採集、傳輸、集成、處理、分析,離不開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平臺、工業大數據和工業智能等相關能力。

而隨著5G的正式商用,5G在工業領域的價值也會逐漸顯現。在劉默看來,5G進入工業領域之後,正與邊緣計算、人工智能、AR/VR等技術的融合應用,帶來眾多創新性的應用模式。從2019年我國製造業在5G+工業互聯網方面的探索看,重點聚焦在了五個場景:一是基於5G的高清圖像回傳與質量缺陷判別、二是基於5G的設備數據採集、三是基於5G+AR/VR輔助裝配和設備維修、四是基於5G的移動巡檢、五是基於5G+AI的車輛遠程操控,總體上發揮的還是5G高帶寬和移動性特點。

劉默同時表示,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遇到的最大挑戰,是與國外相比我們起步較晚,基礎相對薄弱。國外已有上百年的工業化的進程,也有50年以上的工業數字化進程,在這一長期過程中,國外學界和產業界積累了大量工業知識、數據和模型,這些是開展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也是發展工業互聯網的關鍵。而我國工業數字化的轉型實際大部分是80年代後期才開始的,真正形成大規模的應用應該是2000年以後,這決定了我們在眾多基礎工業數據和模型方面的積累是遠遠不足的。從這方面看,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還是要發揮我們製造規模大、場景多的優勢,通過工業互聯網的連接作用,加速這些數據、模型的積累和整合,同時發揮我們在信息技術創新方面優勢,通過新技術拉動相關基礎能力提升。

劉默表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儘管近幾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迅速,但是相對於中國整個工業來說,工業互聯網應用普及率仍然較低,深度也不夠。從歷史經驗看,工業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普及往往要經過10-20年的週期,因此在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中,要有定力,也要有韌性,持之以恆地進行推動。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