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了快10次才上岸!他的經驗或許適合你

考了快10次才上岸!他的經驗或許適合你

我先簡單談談我的備考經驗。我備考失敗了三年多,參加了至少六七次省考以及兩次國考才上岸,所以備考經驗應該適合很多人。

系統學習

備考是個系統學習的過程,對於行測和申論每個知識點,每個大模塊都要熟悉掌握基本方法,形成一套系統。

學習方法必須要系統化,備考過程中儘量先減少知識點盲區,避免知識點零散。這個經驗是我從我女友學習上獲得的,她前後參加了至少五次面試,每次面試不過,又接著下場省考筆試。

這時候已經距離上次刷行測和申論卷子三個多月了,重新又要準備行測,很多人往往這時候很痛苦,因為行測知識點已經有三個多月沒重新看了,往往恢復備考的第一套卷子考得很差。但是我女友竟然很快在第二套卷子考了73,第三套卷子考了75。

當時我很震驚,為什麼她重新撿起行測的速度這麼快?為什麼她行測成績這麼穩定?為什麼她的數量關係做的這麼好?她和我解釋說,因為很重視知識點,幾乎對行測知識點了然於心,卷子無論怎麼變,題型無論怎麼變化,總是能一眼嗅到這道題大概要考到的知識點,看到題型的本質,即:不變的知識點。

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她數量關係常常滿分,而我曾經刷數量關係將近2個月,不下2000題,但是考試的時候,數量關係卻一點也沒發揮出優勢的原因。

因為我沒重視基本的知識點。題目刷的再多,如果對題型本質的認識沒有深刻認識,沒有深刻見解,沒有深刻個人感受和個人體會,刷題再多,也是徒勞。所以,一定要對題型本質加深認識。這是我想表達的第一點。

注重考試節奏和時間分配

行測知識點特別多,尤其是數量關係,公式很多,而且出題靈活,如果時間很緊張,個人建議可以先把時間集中在言語+圖推+邏輯+資料。要高度重視“言語+圖推+邏輯 ”這個核心,我個人高度重視這三部分的訓練,平常練習時都是一氣呵成,把它們當成一個整體來訓練。

行測就是一場短跑,時間緊節奏快,言語=起步,圖推+邏輯=中途加速 ,資料=後程發力 。起步要穩,中途要快,才能給最後的資料分析爭取足夠時間。

我個人一直認為,數量關係是很看天賦的,即使你備考花了很多時間,考試的時候未必會多對幾道數量關係題。但是,言語,邏輯,尤其資料分析,只要平常訓練到位,幾乎可以保證90%的正確率!

我們很多人言語速度做的很快,可是考試做題的時候,沒有注意到要中程提速,行測做到一半的時候,經常由於一兩道小題浪費五分鐘時間,卡殼了。

注意,行測時間2小時,中程時間就是圖推+邏輯,當你考試卷子做到圖推+邏輯的時候,你就必須要意識到要開始加速了。這時候再遇到卡殼的題,果斷要先放棄,給後面的資料分析騰出時間!

資料分析是屬於那種只要時間充裕,就一定能夠全對的題目。但是如果中程卡頓減速了,到最後做資料分析的時候,你就會鬱悶的發現,很多題目原本應該全對,就差了十幾秒時間,時間不夠而馬虎做錯了,資料分析是最不應該失分的板塊。

我是從國考上岸的,上岸的時候成績一般,行測73,申論75,算是超常發揮。當時和女友一起參加,她國考行測82.7,申論73.5,總分156.20上岸。今天寫這個經驗,主要是把我們兩個上岸的經驗綜合概括。這兩點,希望能幫助到,還沒有上岸的童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