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三四十年的苦練,練字百萬,這是成為書法家最低要求,你覺得呢?

君子玉言


三四十年練字百萬,多乎哉?真不多也。平均一年25萬字,一天800字的樣子。如果是寫小楷,一天寫2000字的勇士大有人在。

古人抄書、寫書,三四十年寫千萬字,完全沒有問題。即使按30年的寫書、抄書算下來,平均一天還不到1000字呢!古人寫字絕大部分都是小楷。所以,三四十年寫字一百萬不是多得驚人。


  • 趙孟頫和文徵明都是高產書法家,看看誰的書法功夫厲害

但是,一天寫大字800,可能有點困難。

據現代大部分書法家說,他們平均一天最多寫字300左右。這都是以大字計算的。如果是小楷,應該最少超過500字。

例如解小青就是這樣說的。

我們今天還沒有比較系統的人均寫字數量統計數據,也沒有一套完整統計方法,我們還處於大體粗估的水平。

但是,古人用毛筆寫字的速度也不是很低。小楷一天寫一萬的人不是非常稀有。但是,絕大部分人,也確實只能寫500字到1000字左右。


  • 唐人寫經

現代作家用鋼筆寫字,大部分人一天也就1000字左右,速度快的,也就3000左右。但是,天天保持寫1000字的,作家真的非常少了。

老舍先生寫作非常勤奮,他的的小說《駱駝祥子》就是用小楷工工整整抄寫出來的。這部小說21萬字,一年寫的。他的另一部長篇小說《四世同堂》90多萬字,寫了四年。僅僅兩部小說,從1937年到1948年,前後總共11年時間,就超過一百萬字了!平均一天寫2500字以上。


  • 老舍欣賞《四世同堂》的手稿

中國歷史上的書法家,趙孟頫的書法產量最高。

他從20歲寫字到60歲,一生寫了足足有40年,這40年,他的書法字數大約在150萬左右。

智永寫《千字文》800本,大約是十年時間裡書法創作的一部分,僅僅《千字文》,智永的寫字數量就是80萬字。

如果智永寫的每一本《千字文》都是《真草千字文》,那麼,僅僅《千字文》的書法字數就是160萬字了!

現代書法家啟功先生的書法字數,應該也超過200萬字,他一生寫了60多年。


  • 清末狀元劉春霖的小楷

但是,寫字成為書法家,不是數量問題,而是質量問題。

我們也許練字一百萬,歷時三四十年,但是,如果方法不對,書法的質量是上不去的,即使你寫了一百萬字數,沒有質量仍然不是書法家,也不一定是有了書法的基礎。

前面我們已經計算過了,如果是寫數量,一百萬字用不了三四十年,最多十年足矣。

但是,書法的質量和基礎,都不是要用數量和時間來判斷的。

書法的基礎是筆法,筆法是書法基礎的基礎。如果把書法的基礎問題解決好了,可能十年二十年都可以有很好的基礎。


  • 趙孟頫小楷《閒邪公家傳》


如果筆法問題三四十年都解決不了,那麼,就需要回爐再學習書法了。

只有方法對基礎好,書法成就才有希望。

所以,學習書法的重點是質量,質量的核心是筆法。

筆法的具體內容就是起筆、行筆、收筆正確用筆。

所以是說,書法的基礎有最低的標準,但絕對不是三四十年的問題,而是方法問題。

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假如你一個月學會了正確的用筆方法,那麼假以一萬小時的專門訓練,打下書法的良好基礎有點問題也沒有。

一萬小時是多少天?假如每天以8小時的時間練習書法,那麼,大約是五年時間。

所以說,學習書法,科學學習書法也很重要。在這個基礎上,堅持三四十年,寫出不錯的書法作品,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千千千里馬


我覺著這個說法是對的,學習書法不可能很早就有很大作為的。

目前有很多書法家的年齡都是很輕的,甚至都三十出頭的樣子,也有不超過四十歲的。更有甚者,還有九零後書法家一說,我個人認為這裡面的說法更多來源於炒作吧。

我國比較有名的歐楷大家,田蘊章先生曾經在書法節目中提到過,他和他弟弟田英章都還不能稱為書法家呢,當然這可能也是他老人家的謙虛說法。當時網上也有好多人說田雪松是書法家,也被田蘊章先生否定了。那麼田老師的意思就是如果能成為書法家這個稱號的,只有像王羲之,歐顏柳趙這樣的才算是真正的書法家。可能說的也有點過了。

朋友們可以去網上查閱資料,古代很多書法大家都是有很長書齡的,基本都是四十歲以後成名的。當代書法家也是如此,比如說啟功先生,二田,盧中南老師,吳玉生老師,包括女書法家周慧珺老師和孫曉雲老師,甚至是書協主席張海先生等,以上這些當代書法家那個不是中老年?那個不是經歷了歲月的洗禮?而且,大家要知道這些書法家也都是天賦很高的人,並且這些人在年輕的時候的書法寫的都已經很好了。

所以說,筆者的觀點是正確的。要想成為書法家,沒有那麼容易的。如果說哪個人二十幾歲就是書法家了,我認為這行說法太不尊重書法這個職業了。

這些書法家不但天賦高,而且個個文學功底都很紮實,對於詩詞歌賦也都很擅長的,他們不光是會寫字的,包括他們的頭銜也都是用實力取得的。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沒有個三四十年的勤學苦練,怎麼會有今天的成就呢?

所以,我覺著如果自己想成為書法家,那麼就要好好的從基礎練習,慢慢的積累和沉澱,一步一個腳窩的把每個筆畫每個字練好,將來是否能成為書法家,那就讓老天評判吧!

強哥淺談,插圖為強哥硬筆書法習作!


強哥書畫


書法是修行,經歷歲月磨洗而逐漸臻化至善,沒有長期的投入,必然難有豐厚的收穫。王羲之寫《蘭亭序》時50歲,顏魯公作《祭侄文稿》49歲,懷素作《自敘帖》40歲,黃庭堅寫《松風閣詩卷》時58歲。薑還是老的辣,人書俱老,這是不容置疑的,不服不行。



學藝時間與藝術水平大致是成正比的,但不絕對,天賦一定的情況下,書法修為更取決於質效高低而非時間長短,這裡面涉及到的最大變量就是方法問題。

學書尚勤,尤貴有法。方法是活的,也是因人而異的。因此,“學書必須滿40年、書寫必須逾百萬字”是經驗主義。書法是藝術,藝術的磨鍊塑造是肯定不可以量化的,天賦好又勤奮且得法的人,可能十年八年就學有大成造化了得;天賦低不一貫且不得法的人,即便學五十年六十年,也不得見能拿得出手。


書法藝術的方法論,尤其要貼近於書寫的實踐,不宜在理論層面過度的抽象,就如當今書法圈有一種怪象——理論越來越高深玄妙,實質上與書法藝術卻越來越遠。即便“40年書齡、百萬字書量”的說法是不夠客觀辯證的,但它所突出強調的兩個最關鍵的問題——厚積薄發與天道酬勤,絕對是正確的、科學的。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臨字帖→寫作品,需要三四十年? 太誇張了吧!持有這種認識的人,在練習書法上肯定是走旁門左道的。

書法=書寫技能+藝術手法。書寫技法,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書法基本功,如果訓練方法正確,正常情況下,指法、筆法、筆畫、結字法、臨摹字帖等,這些基礎技法訓練科目,只需三四個月就搞定了。書法藝術原理有一兩個月就弄懂了。加上學習與書法相關的專業知識、字外功夫等,大約需要三四個月。讀帖、創作加上熟練期可能要稍微長一些,大約一兩年。總體來說,三四年就差不多了。如果苦練三四年都達不到用筆揮灑自如、創作得心應手……說明悟性太差了,書法理念有問題。


舉個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吧。歐楷,用側鋒法書寫,輕而易舉,特別是筆畫的收筆處,一筆就能完成,根本不用描畫,形狀非常自然。可是,99%的人卻使用中鋒法去書寫,由於筆法動作不對,導致無法一次寫出來,於是便附加了一些描畫的動作,結果貌似神離,寫不出原帖的味道。類似田楷寫法就屬於這樣的。

其實,只要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像這樣描畫式的不正確的筆法動作,在練習顏體、柳體……那些人當中也如此,基本上都不是純正的古法用筆技巧。古人是寫字,現代人是畫字,可謂是天壤之別。


為什麼幾年都練不好呢? 原因是: 書寫技法不對、訓練方法不對。

比如,採用的是假冒偽劣的五字執筆法,直接影響了指法科學發力、腕法靈活運動,導致運筆動作不能正常有效施展。別不以為然,有誰知道“甲肉之際”是哪兒?

我們是現代人,書寫條件與寫字的意圖和古人完全不同了,執筆法也應與時俱進。如圖:

再者,傳統臨摹方法有十餘種,只用了對臨法一種,而且用的不正確。對臨法主要是用於讀帖,或創作時取法的。基本功訓練時,必須要先摹帖→後臨帖,兩法交替使用,讀帖貫穿始終,互相補充。




之所以很多人認為,學書法沒有十年二十年功夫不行,甚至需要三四十年的苦練專修……是因為不懂法理,沒有按照科學系統、正規專業的訓練方法套路練習,三分二的精力做了一些沒有必要的事情,把大量的時間浪費了!傳統的書寫技法不好好的研究利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又不情願接受……比如,執筆法、運筆法、結字法、臨摹法、擬作法,這些最基本的常識不事先弄清楚,從起步入門開始,一直單純依靠照著字帖寫,試想,練到什麼時候也白廢!

凡是寫不好、進展慢、週期長……究其原因,主要是訓練方法不正確造成的!

以上是我的教學研究心得(局部),僅供參考。

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想了解更多的練字方法問題,請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相關信息,有小視頻可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持!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成為書法家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還需要掌握一定量的書法理論。

至於三四十年的苦練,至於說練了多少字,還真的不能作為書法家的標準,甚至是書法入門的標準都不是。

書法需要掌握筆劃的基本書寫能力,以及各種筆體書法筆劃的書寫能力,有了這種能力之後,還需要掌握書法的理論,既各個字如何書寫才是書法,一篇書法如何書寫才是書法。有的人練了一輩子的書法,可是基本筆劃的書寫夢裡不行,成篇的書法書寫能力不行,你就永遠沒有達到書法入門的水準。

書法不是寫字,不是寫的漂亮就是書法,學習書法一定要從基本功與理論兩個方面理解與精通,才是步入書法門徑的正確路徑!


一笑貫長天


非常認同,書法要成為家,一定是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因此,大量的練習是不可或缺的,不論是你有天賦還是沒有天賦,都是這樣。

有天賦的人,經過長時間的苦練,最後有可能成為一代名家。沒天賦的,經過長時間的苦練,成為一代名師也是有可能的。

很多歷史上的名家,從小習字,出名的時候往往都是在三十多歲以後了。北宋的米芾兩個代表作《蜀素帖》《苕溪詩》都是38歲時所書。而像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人的很多經典作品,都是四十歲以後的作品了。所以,書法這門功課是一生的學問。

用毛筆寫字本人就是古人的日常操作,因為,古人看書、記筆記、抄書稿、寫文章全部是毛筆字,所以,幾十年寫上百萬字真的不算多。你像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那是號稱日書萬字之人的,而同時代的康裡巎巎據說日書好幾萬,想想就累死了。

不過,外人看人家練書法好像很苦的樣子,其實對於書者來說,真正喜歡書法的人來說,那是樂在其中,我們其實一點不覺得是什麼刻苦,就像很多人打麻將能夠打通宵一樣。興趣之所在,寫字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所謂的苦練、堅持,很門外人看看就嚇跑了。

練書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說你拿本字帖照著寫寫,寫幾年就成了。初學書法以某一個帖子為基礎入門,入門之後還要遍學諸家,同時還要增加自己的閱歷。練書法最後拼的是文化,功夫在書法之外,很多人只是苦練毛筆字,很難成大家,一定要練字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學養。還有就是最好多走出去看看,看看名山大川,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有利於日後風格的形成和轉變。

以上是南山淺見。


翰墨今香


第一。王羲之廢筆成筆冢。 相傳晉朝的書聖王羲之,從小刻苦鑽研書法,她有寧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一日不洗硯的說法。時間長了,他家門前的池塘都被洗硯時的墨染成了黑色。相傳廢筆已經堆成了一座山,他把這些筆挖坑埋了,這就是後來有名的筆冢。可想而知,王羲之所練的字,何止百萬。

第二。張知畫被習字。後漢時期的書法家張芝,從小喜歡寫字。他白天用木棍在地上寫字,晚上睡著了也在被子上,不停地用手指,在練寫字,後面竟然把被子都給劃破了。可想而知,張氏又何止是百萬之眾的字。

第三。時間未必是書家的必備條件。由於各個書家的悟性不同,他們刻苦努力之後,所帶來的成就也是不一樣的。有些著名的書法家,年少成名。他未必真的就有用了三四十年,但是,他練的字是足夠多的。

總之。我們既然稱之為書法家,那麼說明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是非常高的,這是需要勤學苦練的,練字的個數只是一個抽象概念,這跟時間的長短,是沒有必然的聯繫的。當然不可能說。練字的有三四十年,每天練的好多字,總共加起來字數超過百萬,他也是未必就能成為書法家,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妥之處還望海涵。





呆小石書法屋


書法是我們的傳統藝術。不論什麼字體早就到達了藝術的頂峰,到目前為止後人是無法超越的。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三四十年你想學到古人千年以上的書法精華是不可能的。在講我們大部分人是先會寫字再練毛筆字,這樣就會把硬筆不準確的書寫方法帶入毛筆書寫中,所以我們在很多視頻中看到拿毛筆當硬筆寫。成年人這樣的習慣一但養成是很難改過來的,因為肌肉是有記憶的,所以我們經常講,學毛筆字一定要從幼兒開始就是這個道理。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到80歲時,還在堅持天天臨帖,可見要想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三四十年的功夫是遠遠不夠的。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蘭亭藝術


至少三四十年的苦練,練字百萬,這是成為書法家最低要求。我十分贊同這個觀點。

古人練習書法是講究紮實的基本功的

其實,縱觀歷史上多少有成就的大書法家,無一不是從小臨池,他們的寫字經歷又何至三四十年呢?智永禪師閉門臨習王羲之書法,光《千字文》就寫了八百本,寫禿的筆頭堆成“退筆冢”,他寫的字又何至百萬?王羲之從小師從衛夫人,臨池洗筆成就一個“鵝池”,他又寫了多少字誰人能夠計數。

現代流行書風造就了一批速成“書法家”

現代流行書風盛行,導致社會上“書法家”也一再貶值,成為一個不嚴肅的職業名詞。

中國書法家協會入會的標準大概是在全國性書法展覽中獲獎三次,就可以申請。於是大批書法愛好者紛紛投名師、靠山頭,也導致了大量的醜怪書法作品出世,反而弄得正統書法無人問津。在這種功利思想的影響下,一大批書家不再追求書法的基本功,而迎合某些展覽評委的個人興趣,盲目追求怪異,用所謂的“與眾不同”來博取評委的眼球,導致“速成書法家”的大量出現。

這些人有的可能根本就沒有好好臨過幾本古人字帖,更沒有十年以上的練習經歷,也就談不上“苦”了。

書法家,其實不光是寫字好,還要在書法理論和學術上有巨大成就

書法家,本來是個高尚的名詞,能夠成為書法家應該也必須有一定的高度和門坎,而不能單純靠獲得幾次展覽獎項而決定。比如題中所言的“至少三四十年的苦練,練字百萬”的要求。

書法家不僅寫字好,更多的還應該在書法理論、書法研究上有所成就,比如出版過多少專著,在書法研究上有過多少突出貢獻行等等。著名書法大師啟功先生,他不僅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書法方面有獨到的貢獻,創造了世人公認的“啟功體”,他的學術論文和學術著作也可以用“著作等身”來形容,這才是書法家的標準。

【方圓居文化】結語:

1、書法家必須有紮實的書法基本功,比如,必須會寫工整的楷書。這應該是基本的要求和基本條件;

2、書法家雖然不能精通所有書體,但至少應該熟練掌握兩三種書體,不能只會一種,而對其他書體寫得不像樣子;

3、書法家必須精通書法史,懂得基本的書法理論,在學術上有所成就。

4、各級書協組織應該改革書法家認定標準,不能把參加展覽並獲獎作為唯一標準,而只能作為參考項目之一。


方圓居文化


個人觀點,三十四十年如果只是苦練估計會練出一個匠人,書法其實不是寫字的學文,是學做人的學文,看看古時能被稱為書法家和大師的人,就不難知道了,他們不光是書法寫的好,他們做人也是一般。所以書法一定是在寫字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