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針用淨水縫時間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5G網絡的技術標準,是一個更加廣泛的概念,華為並非僅擁有簡單的短碼標準。
華為在5G網絡專利數量上遠遠高於高通,在專利盈利能力上弱於高通;
高通優勢在於其指定的專利標準更加常用,任何廠家無法規避使用。
5G專利數量的統計
該數據截止時間為2018年的12月28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識產權中心統計。
其中華為以1970件專利,處於整體5G專利排名的首位,佔比專利總數的21%;
高通在該份名單中僅處於第六位,共計研發專利1148件。
華為與高通獲得5G專利的對比
5G網絡主要由三大場景構成:eMBB、mMTC、URLLC。
eMBB主要為移動寬帶涉及的流量業務,包括視頻、數據流量等(較為重要);
mMTC主要指的是規模較大的物聯網業務,機械通信方面;
URLLC主要指的是低延時、高可靠的通訊業務。
因此,eMBB專利標準的制定成了重中之重,任何5G網絡用戶均需要使用該專利。
5G投票結果大家已經知道,雖然與聯想關係不大,不過聯想畢竟將自己的一票投給了高通。
在eMBB專利標準的制定上,高通獲得了數據信道方案專利,採用LDPC編碼方案;
華為僅獲得了控制信道Polar的編碼方案。
關於華為在5G網絡中的地位,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首先先更正一下你的問題,華為主推的polar碼是成為了5G控制信道的唯一編碼而不是短碼,短碼和長碼都是指數據信道,而5G數據信道的唯一編碼是LDPC碼。
另一個需要更正的是,雖然聯想在3GPP的R1-86b會議上投票支持LDPC作為數據信道的唯一編碼,但實際上最後決定編碼方式的是R1-87會議,而在那次會議上聯想轉而支持了華為,另外由於3GPP並不是少數服從多數,所以最後數據信道沒有采用polar碼和聯想沒啥關係。
回到問題本身,首先編碼方式並不是專利,不同編碼方式其實只是採用不同的編碼和解碼公式而已,實際上LDPC碼是美國學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的,而polar碼是土耳其學者在2008年提出的,這兩種編碼方式都是“科學”而不是“專利”,是免費向全世界公開的,和華為與高通也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在編碼落地到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有具體的技術路線,而誰先找到了技術方案,就可以將相應的方案中的技術細節申請專利,後續其它公司想再使用相關技術就需要支付專利費。當然,也可以選擇繞開受專利保護的技術。而華為和高通各自在polar碼和LDPC碼的技術路線中埋了儘可能多的“坑”,讓後來者幾乎無路可繞。
另外,編碼相關的專利只是5G專利中的一小部分,在通信基站、核心網、中繼器設備、終端設備等等方面還有大量的專利。
綜上,其實華為是否拿下5G編碼,對其在5G領域的專利數量影響都不大。但是從企業利益方面來看,華為拿下了控制信道編碼還是算的上一個巨大的成功。
趙澤
國際標準和技術專利完全是兩回事。
1.技術專利
技術專利是你發明了一個新方法,在知識產權部門成功註冊後,別人要用這個方法就得要給你付費。
技術專利沒什麼了不起,中學生就能申請成功。
PCT專利價值很高,PCT指的是可以用於國際之間進行交換授權的專利。比如蘋果公司的專利被華為用了,華為也有專利被蘋果用了,然後就可以互抵都不掏錢。
根據國際知識產權組組織的報告,近年來的PCT專利數量第一是美國,第二是中國,兩家相差不大,並遙遙領先於第三名。
2.國際標準
再說國際標準,為了在全球範圍內互通互聯互操作,大家就有必要使用相同的技術,否則就會雞同鴨講。
那誰來一統天下呢?審批國際標準的機構是國際標準化組織,負責在全球所有的備選項中選出最好的。
國際標準比技術專利金貴多了,去年我為了寫文章查詢過,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統計,美國有1000多項,日本600多項,而中國只有29項。你沒有看錯,就是29項。
一個新技術被評為國際標準,那是很隆重的一件大事,說明發明該技術的公司實力國際頂尖,對該技術領域具有了引領者的地位,後續有著無盡的好處。
例如前陣子華為Polar碼被投票選為國際標準,就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和萬分殘酷的競爭。
3.兩者關係
技術專利是你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完全可以選用其它技術,但一旦用了,就得跟人家付費。
例如3G時代,高通註冊了4000多項CDMA技術,你當然可以不用,但根本做不到,道路千萬條,條條通高通。因為躲不開,所以業界把給高通交的專利費稱為“高通稅”。
國際標準是你想用得用,不想用也得用,除非你閉關鎖國不跟國際交流。
如果國際標準本身就是技術專利,那是不是所有人都得給它交錢?是的!
這種被定為標準的技術專利是必要性專利,雖然也可能收專利費,但金額非常小,靠得是薄利多銷。這事有國際組織盯著,不能獅子大開口,開口也沒用。
華為每年有好幾千項技術專利,但未必有一項成為國際標準,所以上次的投票很重要,網友們關心是對的。
最後說下美國的1000多項對此中國的29項,其實也不必為如此懸殊的數據而擔憂,因為這是一個歷史存量數據,有大量BP機之類的國際標準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這個數據是記錄美國統領全球科技的歷史,而這個歷史記錄沒有太多現實意義,現在比較的不是存量而是增量,即每年能增加多少國際標準和PCT專利。
奧卡姆剃刀
技術標準和技術專利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
我打個比較通俗易懂的比方吧!比方說我想要某款車型,技術標準是這樣的:最高時速要達到150公里,載重量要達到50噸,百公里耗油量不能超過10升,駕駛室要能防12.7㎜口徑機槍的直射,從0加速到百公里時速時間不能超過5秒,具備水陸兩棲行駛能力……,成本不能超過20萬元。好了,這就是我定的技術標準。我定下這技術標準之後,就面向世界招標了。相關的車輛研發製造廠商誰認為能接受並達到這個標準就來應徵。至於怎樣達到我的技術標準,那是你們車輛研發製造廠商的事,我不管。在圍繞這個技術標準而進行的研發製造過程中你們取得的技術專利就歸你們所有。
5G技術標準也和我前面打的比方類似。5G網絡通信技術是服務全球的,大家必需有個統一的標準才能做到互聯互通,為全人類通信服務。如果沒有個統一標準,大家各吹各號,各唱各調,到時候既連不了,也通不了,就造成技術資源的浪費了。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呢全球的通信技術巨頭們就很有必要坐下來討論用什麼標準好了。有能力提供技術標準的人就會在會上推銷自己的方案了,如果競爭激烈,那大夥就投票了。誰家的技術方案得票高就採用誰家的技術方案作為國際標準。這標準制定出來後,以後所有的通信設備研發製造廠商都要圍繞這個技術標準來進行技術研發和製造,不許另起爐灶。而在這過程中各廠商取得的技術專利還是歸各廠商所有。華為雖然在和高通競爭5G長碼標準失敗了,但它在圍繞5G長碼技術標準研發過程中所取得的技術專利並不少。
血染戰旗紅
高通所撐握的核心專利是由3-4G的FDD標準轉化來,本來FDD就是高通的強項。謠傳聯想在長碼會議投票時反水導致華為一票之差敗給高通這個核心專利,就是FDD標準演化來的,確實比華為那個短碼有優勢(指通話方面)。數據傳輸方面是華為的標準。就究竟是華為和高通或者說中國和美國誰在5G(全球TDD標準)的優勢最大?這個搞清楚了,也就知道了美國為什麼先搞中興,再封殺華為,圍堵中國移動。首先明確5G全球標準是3GPP這個組織制定的,雖然沒有強制性,但大家都認同的。這個標準是中國主導下制定。雖然這個過程千辛萬苦不為過。(政治鬥爭必不可少,但還是堅持科學至上,是全球那些通訊專家的辛苦成果)。全球在3-4G時是兩套標準並存(TDD和FDD且FDD佔絕對優勢)。TDD原創並不是中國,但中國高層讓中國移動從3G時代比須採用TDD標準,4G也是(所以3-4G,中國移動網絡有點坑)從去年開始才給移動FDD鬆口,發許可證。國家鉅額資金投給中國移動,目的是把TDD這個做大做強,為今後自己有更多話語權。當時很多所謂專家目光短淺,罵高層是敗家子,浪費納稅人的錢。而同時期(3-4G)歐美,日韓,中國聯通,電信都是採用FDD標準組網。由於TDD標準組網只中國移動,市場小,前景不明,國內中興,華為等中國企業跟進。因為政治上的需要同時也時投標法的原因,國外愛立信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他主要精力還是FDD,畢竟那是全球主要業務。所以西方企業在TDD業務這塊不是強項,甚至沒多少投入。誰知道在5G時代,全球權威專家認為在3-4G全球兩套標準,缺點明顯,導致兩套標準設備設施不互聯互通,重複投資,浪費資源不說,還阻礙先進技術普及。下定決心在5G時全球只能有一個標準。在比較TDD與FDD在5G時誰最有優勢,竟然是TDD,當然FDD中的如長碼那塊比TDD同時是高通強項。經過全球那些專家艱苦談判最後確定採用TDD標準為全球5G唯一標準。同時吸收了FDD的優勢的東西。由於TDD是中國從3G時就開始經營,所以很多標準是中國人和中國企業摸索制定出來的。在2018年5G全球標準確立時,(這個不是最終版,還在逐步有標準確立加入進去)中國佔21大項,(其中,中國移動10項,華為7項有說10項的,中興等中國其他企業4項)韓國三星4大項,美國高通4大項。愛立信5大信,法國電信一大項。全球5G標準是中國主導下定製的,那個3Gpp組織幾個副主席也是中國人,同時今年華為跟高通的人競先主席時擊敗了高通由華為的一位外國專家任3Gpp主席(這還是在美國全球封殺華為的情況下)。在5G早期標準裡高通的優勢就由FDD演進而來在TDD中的那部分,沒有辦法誰叫人起步早,中國是繞不過去的,但歐美能繞過中國,那也是不可能的。說了5G全球TDD標準再說5G核心專利。目前公開數據華為佔5G核心專利佔23-27%,所有中國在5G核心專利約佔34%。請問誰有本事繞過去。高通5G核心專利約14%。再回頭看美國為什麼想著方法弄中興,再搞華為,封殺中國移動。(不是美國人蠢,智商不夠,反而美國人看清了形勢,但中國洋奴買辦太多,積極配合外部勢力把水攪渾唯恐天下不亂。)3-4G,特別是3G那是美國絕對霸主,4G時雖然中國跟美國有資本叫板,但美國也能撐握主動權。到5G時美國突然發現自己在5G時,大權旁落,被中國主導,(5G技術前景不可小看)這個是超級大國的美國不能接受的,所以美國人撕掉了面紗,赤裸裸的不擇手段來阻止或延後中國5G技術的發展。這個好多視頻頭條都有。上面說5G初期標準30多大項這個視頻頭條也有。如果不是5G中國在全球標準和核心專利明顯優勢的情況下,美國不會那麼氣急敗壞的。圍堵中國高科企業是美國精英階層的共識。目前5G全球標準已四十多大項了。
感覺好就浪漫
國內媒體也好民眾也罷過度消費華為公司了,華為公司在5G領域強在設備本身,但在標準甚至PCT上數量還是相對較少,雖然國內民眾對於華為的支持力度很強大,但在國際標準上華為主要還是短碼,就這還是華為公司還是歷經千辛萬苦得到的,本身國內企業對於國際標準的准入門檻就非常高,在全球範圍內國內企業能於幾家企業國標標準上有一定的話語權可以講少的可憐,但這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必然階段,中國自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很多基礎領域已經彌補了大塊的缺陷,但是指望短時間內就搞到國際領先還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強大,已經很多國內企業不斷在申請國際專利,技術專利和技術標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在國際標準也是在技術專利的基礎上升華出來的,首先得有技術專利才能是國際標準,現在國內企業在數量上相比過去已經提升了許多,已經成為專利的提交大國,但是在實際效果上還沒有真正展示出來,只是國際技術專利只是邁向國際的第一步,特別像華為這種每年提交大量的專利,然後再配套先進的設備這樣就容易推進專利成為國際標準。
在通信領域幾乎所有的關鍵專利以及國際標準都掌握在高通手裡,雖然國內手機廠家在全球的銷售量非常大,但是每部手機都要給高通公司繳納大量的費用,這就是掌握核心專利的厲害之處,國內雖然專利很多但真正能夠拿上臺面被國際標準認可的還是少的可憐,有一點是可喜已經有很多國內企業越來越重視核心專利的投入了,因為企業要走出去需要對接國際,對接國際如果完全按照別人的規則去做,很難有實際的利潤產生,要想在國際上揚名就需要在國際上制定有利於自己的準則,而核心專利就是一種體現方式,在國內企業中目前華為公司做的算是非常出色的了,起碼已經有專利已經納入國際標準中了,而且本身的通訊設備已經領先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核心專利納入國際標準。
國內為了讓企業有競爭力也讓企業弄些專利或者軟件著作權,但大部分企業還只是用這些專利換取國家的補貼,還沒有真正形成用專利推動技術的進步發展,這都需要時間的積累,畢竟很多企業還掙扎生命線,連基本的企業生存都還存在問題的時候,談這些就顯得過早了。但是一個企業想要做成全球化的公司,必要要納入國際標準準則中,完全遵守很難獲利最大,真正站穩腳跟就需要讓自己的核心專利編程國際標準,但是這個路遙會比較遙遠。
華為在核心專利上差距還是有些大,強在商業化能力以及強大的執行力,現在的華為底子已經做的很紮實,後邊就是要不斷的讓專利轉化成國際標準,有設備的優勢在推進上會更有優勢,形成國際規則對於國內企業來講就是靠核心技術,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感謝您的閱讀!
說華為因為聯想只得到了短碼標準,這種說法很不準確!聯想的那一票對於華為獲取長碼並沒有什麼決定性的作用。我們還需要知道的是,短碼,或者長碼並非和專利應該劃上等號,它們和專利沒有什麼關係。我們現在聊聊,為什麼華為的5G專利為什麼表現的如此強勁?
我們先看一份數據: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發佈了最新的5G專利報告顯示,在5G SEP標準必要專利排名中,華為排名第一。
原因是什麼?
時間。華為研究5G的時間早,數十年前,華為就開始研究5G技術,這裡有一個例子。有一個整天就知道玩電腦的俄羅斯小夥。花10多年時間研究出一個算法,將2G、3G甚至4G、5G整合到一起,成為了5G發展的關鍵因素,可以說華為人的數十年的研究,才讓華為能夠領先世界。
人才。我們知道任正非說華為有15000多名在編科學家和專家,並且有700多個在職數學家、800多個物理學家、120多個化學家、60000多個高級工程師。 在華為員工中,有超過45%的研發人員!
投入。在每年,華為都堅持投入超過10%的營收利潤,來用於研發,僅僅在2018年,就投入了1015億元。十年總計4850億元用於研發!
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成功是人才,研發,投入時間的均衡發展,並非一蹴而就的,這是華為真正令人感覺佩服的地方。
LeoGo科技
剃刀大哥已經從專業角度解釋了專利與標準的區別了,基本上也解釋了什麼是標準專利。
不過並沒有解釋為啥被聯想背叛的華為還有5G標準。
其實,就像剃刀大哥提到的那樣,一個國際標準的達成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和協調才能達成的,單憑聯想一家的投票是不可能也不會影響結果的。
然後就是之前網絡所傳的聯想沒有投華為並換取5G首發的那場會議,其實那場會議是討論中波標準的選擇的,聯想也確實沒投華為,但這場會議是確認中波的選擇,而不是確認中波的標準,換句話說聯想的那次投票根本沒有對中波的結果產生影響。
另外,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投票的結果並不是按公司的數量決定的,每一家的投票比重是不一樣的,雖然看起來是因為聯想的一票導致華為失去了中碼,但實際上華為在中碼上的籌碼根本就不足,雖然得到國內所有廠家的支持,依舊不足以形成決定性的決議。
其實在5G標準確定上,華為主動放棄了長碼,確保短碼,中碼上則是採用的是儘可能多地換取利益,僅此而已!
而且,聯想雖然手裡有moto的技術專利,但其地位已經不足一提了!其投票權重可能都不如OPPO與vivo了,你真以為僅僅因為聯想的一張票就能決定5G的標準?
Double豆科技
首先目前來看的話,因為在會議的投票事件上,華為確實是失去了在長碼方面的控制,目前也只是得到了一個短碼的標準。
上次華為已經失去了太多,但其實並不是那樣的我們知道,作為一個基礎通信商來說,那麼在這方面的投入研發所取得的專利也是巨大的,從目前已經披露的文件中可以看出華為在專利方面的積累是要大幅度超過高通的,目前也只是諾基亞在專利方面有機會靠近華為。
這些專利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國外所謂的專利池,有用沒用的都去申請,華為的這些專利可是在5g實打實的要應用在基礎通信包括硬件上面的。
也就是說雖然這次數據信道採用了LDPC碼,但是華為在數據信道短碼和控制信道擁有許多5G專利,基礎通信迭代到5g時代之後,國產手機包括國產廠商就可以大幅度的避免高通的一些專利,而華為的這些專利是可以完全開放給國內使用的。
這就避免了從3G時代到4G時代,國內一直被高通牽著鼻子走的一個局面,而高通所謂的雙向專利授權費,包括獅子大開口的漲價,都讓國內廠商叫苦不迭。
所以這就是華為目前在我這方面厲害的原因,首先是避免了,我們被國外通信巨頭割韭菜,其次則是在一部分的標準領域裡取得領先,包括控制權,這是一大進步,也對於國內其他廠商是一件好事。
互聯網的放大鏡
你要明白標準是對硬件信號傳輸的規範,而在標準制定後專利主要集中在實現這種標準的硬件技術上,華為比其他公司以更快的速度實現了硬件對標準的支持,其它公司還沒實現,華為就可以把自己研發的硬件技術申請專利,就成了自己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