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植榮:CDS走上邪路的祕密

CDS走上邪路的秘密

筆者在《讓CDS走在正路上》一文中談到,信用違約互換(CDS)在其發展初期對金融市場起到了“強心劑”和“潤滑油”的作用,使整個金融機器更好地運轉,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促進了市場繁榮。但是,CDS是把“雙刃劍”,過度使用或錯誤使用,就會引發“金融海嘯”。美國《新聞週刊》在2008年一篇題為《吃掉華爾街的怪獸》的文章中就認為CDS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

起初,CDS交易主要在銀行間進行,把它當做信用違約保險來使用。後來,一些基金公司看到了CDS的妙用,紛紛試水,便成了炙手可熱的金融工具。到2002年,CDS佔據了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主導地位。根據國際互換及衍生品協會(ISDA)的統計,在2001年年底,美國CDS規模為6315億美元,到2007年年底迅速膨脹到621732億美元。

CDS之所以如此迅速地發展,是因為它既不屬於傳統銀行系統,也不屬於證券系統,更不屬於保險系統,它遊走於政府對金融市場監管的夾縫裡逃避監管,被廣泛用作投機套利。

如果企業信用值上升,也就是企業違約風險下降,CDS保費就下降,反之則上升。這樣,投機者就豪賭企業違約風險,做短線CDS,在企業信用值較高時低價買入,當企業信用值降低時高價賣出,從中漁利。

開始是貨真價實的CDS,也就是說確實有借貸存在。後來,CDS竟發展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人們玩起了“空手道”,所謂的“借貸”根本就子虛烏有,貸款是虛擬的,賭的就是企業的違約風險。這就是臭名昭著的“裸CDS”。美國金融危機爆發時,裸CDS佔CDS市場份額高達80%。

在經濟發展正常的年份,美國債務市場每年的違約發生率在0.2%上下,做CDS比做保險更“保險”,玩家樂此不疲。

例如,A金融機構發現某企業違約風險很高,便向B金融機構購買1000萬元的CDS,保護期為兩年,費率為500個基點(CDS交易費率用“基點”表達,一個基點為0.01%),即5%,也就是A機構向B機構每年支付50萬元的保費。事實上,A機構壓根就沒有向企業放貸,A機構賭的就是企業的違約風險。假如企業在一年內有違約事件發生,那就賭贏了1000萬元,除去一年的保費淨賺950萬元。假如企業在第二年有違約事件發生,那也賭贏了1000萬元,只不過要支付兩年的保費,淨賺900萬元。如果企業在兩年內沒有違約事件發生,A機構就損失了兩年的保費100萬元,但對B機構來說,輕鬆賺了100萬元的保費。

假如一年後企業經營看好,違約風險降低,CDS保費自然也隨之降低。A機構感覺繼續打賭贏的希望渺茫,不想白白損失100萬元的保費,於是又把CDS轉賣給C金融機構。假定CDS的費率由5%降到2.5%,A機構把CDS賣給C機構一年,保費是25萬元,A機構這一買一賣損失75萬元,但如果不賣出去就損失100萬元,這一次倒賣少損失25萬元。

再假如一年後企業經營惡化,違約風險升高,CDS保費自然也隨之上漲。A機構便在偷著樂,因為賭贏1000萬元的希望越來越大。可B機構心裡卻在打鼓,擔心企業真的有違約事件發生,就要賠付給A機構1000萬元。為了把賠付A機構1000萬元的風險推掉,B機構便找到D金融機構,向D機構購買CDS保護一年。假定CDS的費率由5%漲到7.5%,B機構就要向C機構支付一年的保費75萬元。B機構從A機構收取兩年的保費100萬元,又向D機構支付一年的保費75萬元,一倒手賺了25萬元,同時還把1000萬元的賠付風險推卸給了D機構。

奧妙就在這裡,參與CDS交易的金融機構,既是買方,又是賣方,有的一單CDS倒手十幾次,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希望企業的違約風險加大,可誰也不希望在自己賣出時真的違約,這樣才能不斷炒高費率,通過費率差賺錢。其實,每個參與CDS交易的機構只是信用風險互換多米諾骨牌上的一張牌,一旦這個鏈條上有一個機構破產,整個CDS市場就會崩盤。

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經營CDS的美國國際集團(AIG)主要做賣方,為合約聲明價值4400億美元的CDS提供保險。危機發生後,眾多機構違約,AIG根本沒有財力賠付所擔保的這些CDS,只有破產。

CDS市場的過度膨脹,嚴重擾亂了金融秩序。金融危機爆發後,CDS成了“過街老鼠”,CDS市場急劇萎縮,到2012年年初市場規模僅剩下255000億美元。

“裸CDS”的危害恰似給鄰居買房產保險,這必然會誘發更多的縱火案。現在人們認清了“裸CDS”的本質,認為,如果自己不擁有房產,就不該為此買保險。

金融危機後,各國對CDS市場進行了徹底整頓,要求CDS市場透明化,並限制或禁止“裸CDS”及短線投機行為。歐洲議會決定,從2011年12月日起,禁止針對外國違約風險的“裸CDS”交易。美國國會也於2009年2月11日提出了《衍生品市場透明度與責任法案》,把CDS的使用僅限於對沖,不得用於其他目的。由此,銀行重新主導了CDS市場,把CDS用作違約風險對沖工具,CDS開始“改邪歸正”。

劉植榮:CDS走上邪路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