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率“外衣”下真相驚人,“賺吆喝不賺錢”困擾基金圈

“只賺吆喝,不賺錢。”儘管我國的公募基金髮展至今已有21個年頭,但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怪圈一直存在。

今年來公募基金在結構性行情中賺的盆滿缽滿,翻倍的基金也有9只。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近來,第一財經瞭解到,今年來收益率超過60%的一隻公募基金產品,在其渠道約萬名投資人中,拿到30%收益率的竟然只有個位數。

“公募基金的業績好,但投資者的感受卻不好,而且拿不到這麼好的收益。基民往往是在特別高的時候衝進來,在跌下去的時候便扛不住出去了。”業內人士表示。

和股票一樣,追漲殺跌在公募基金的投資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我之前做過一個統計,大概是在2007牛市的時候,我司一個產品本來只有5萬客戶,到了快5000點時候,一天進來30萬。”深圳某公募基金市場人士與第一財經記者交流時透露。

賺吆喝不賺錢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20年來公募基金中標準股基、混合偏股、封閉偏股、標準債基、普通債基年化收益率分別達到28.52%、26.1%、19.03%、3.77%、6.97%。

而此前中國基金業協會對個人投資者的調查表明,個人投資者投資基金以來,賺錢的只有三成。其中,虧損大於30%的佔比為22.3%,虧損小於30%的佔比為23%。這意味著70%基民都是虧錢的。

今年來,電子、消費、醫藥等走出了結構性的行情。深諳這些領域的基金經理自然也賺得盆滿缽滿。

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顯示,截至12月18日,今年以來複權單位淨值增長率超過100%(剔除因鉅額贖回造成的淨值波動、ABC份額分開計算)的混合型基金有7只,收益率超過60%的有234只,在所有可統計混合型基金中所佔比例約為8%,進一步來看,收益率超過30%的混合型基金更是多達1405只。

但同樣,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情形同樣上演。記者瞭解到,某收益率60%的基金,拿到30%收益率的投資者,實際寥寥無幾。

“要看這隻基金業績是勻速上漲還是階段性飆升,比如我們今年年初重點推薦、並持續營銷的一隻產品,業績勻速上漲,投資者賺錢的比例應該是高於這個的。如果斜率很陡的話,那基本上賺不到錢。”對此,上述深圳公募基金市場部人士表示。

“1年期排名高的,往往是在賭一個市場風格,比如說白酒、TMT,如果賭對了,明顯比別人強。但是從長遠來看未必能行。而且很可能第二年就摔得很慘。”某基金評價機構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

統計顯示,今年來收益率翻倍的銀河創新成長、諾安成長混合、交銀成長混合在2018年的收益率分別是-23.64%、-31.83%和-22.57%。

監管層接連出手

很久以來,公募基金一直在提倡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基金經理也好、基金管理人也罷,價值投資掛在嘴巴。但基金經理在操作中,往往過於注重一年的業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金經理的一年期業績與他們的考核緊密掛鉤。

“從基金公司來看,評價機構也好、頒獎都是一年一年,銷售機構也是短期來衡量。基金經理也是急著看短期排名。”某券商金融工程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為了改變短期投資現狀、提倡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日前,基金業協會聯合10家基金評價機構共同簽署了《堅持長期評價 發揮專業價值》倡議書(簡稱《倡議書》)。其中一點是,為全面踐行基金評價的長期性原則,自2020年起,基金評價主要考察三年及以上期限的業績,不對成立不足三年的基金開展評獎。優化基金獎項設置,取消一年期基金評獎,突出三年期、五年期等長期獎項。

“杜絕短期業績排名,不對成立時間不足一年的基金進行排名,不對不足一年期的基金單一指標進行排名,不進行管理規模排名。”基金業協會倡導稱。

上海某銀行系公募基金人士與第一財經私下交流時表示,市場上頭部基金公司權益做得好的,對基金經理考核已經改變了,一些開始不以一年期為考核。

“這是個良性的循環,對好的基金經理有利,年末不會因為考核因素增強買賣。但是對於一般傳統基金公司來說,就很被動,比如我們就是以一年考核期。”該上海銀河系公募人士稱。

此外,為了解決公募基金賺吆喝不賺錢的頑疾,監管層也大力發展基金投顧。近日,證監會便公佈了第二批基金投顧試點資格名單,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在首批5家基金公司參與試點的基礎上,對第三方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放開。

投顧的意義在於,不再是把產品賣出去,而是需要幫助普通投資者克服人性“追漲殺跌“的弱點,用正確的理念來進行基金投資。

“公募基金定位於工具,大力發展基金投顧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顧’的作用很重要,甚至在基金投顧的初期‘顧’要重於‘投’。”某第三方理財機構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