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過億到負債4600萬,杜國楹經歷過於傳奇,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房價永遠都是繞不過去的話題,無論是上海數十萬一平的湯臣一品,還是鶴崗5萬元即可安家落戶的“白菜房”,房價的實時變動,一直都牽動著每個人的心。當然,不僅是我們,一些胡潤榜單上有名的商界大佬,也在實時關注房價的走勢。但二者不同的是,我們是在感慨自己又買不起房了,人家則是在糾結下一個地產盤在哪開。

身價過億到負債4600萬,杜國楹經歷過於傳奇,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這一點相信對於關注房地產行業的網友都不陌生,無數新興產業做大做強之後,公司創始人大都會轉戰房地產行業,例如美凱龍、方大等企業均在地產行業中賺了個盆滿缽滿,就連雷軍的小米近年來都有囤地的趨勢。但也並非所有企業家都是如此,例如小編最近就發現一位專門喜歡開發藍海市場的創始人——杜國楹。

身價過億到負債4600萬,杜國楹經歷過於傳奇,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25歲身家過億,他是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杜國楹,相信80後對於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這位25歲便有億萬身家的創業者,一度被評為中國最年輕的億萬富豪。看到這,可能很多人不以為然,一個億僅僅只是王健林的小目標,僅僅只是他給王思聰五分之一的創業資金。但不可忽略的是時間點,杜國楹可是在90年代白手起家賺的一個億,你知道這是什麼概念嗎?

身價過億到負債4600萬,杜國楹經歷過於傳奇,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90年代城市職工月平均收入90塊錢一個月,房租不到10塊錢一個月,電影票僅需幾毛錢。這時萬達集團剛剛成立不久,馬雲還在到處推銷淘寶,馬化騰投資數十萬元即創立了騰訊。但此時的杜國楹,身價過億,所到之處無數人追捧,只為顯示自己的“千里馬”特性,希望能夠收穫杜國楹的投資。


身價過億到負債4600萬,杜國楹經歷過於傳奇,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欠債4600萬,從“首富”到“首付”只在瞬間

“物極必反”,杜國楹一戰成名後所面對的局面,完全可以用這四個字概括。不同於影視作品中紙醉金迷然後敗光家產的狗血劇情,現實中的生活往往要比文學創作更加殘酷,誰能想到一度被無數人爭相模仿的商業奇才杜國楹,竟會上演破產的戲碼?

身價過億到負債4600萬,杜國楹經歷過於傳奇,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千禧年初,杜國楹一手打造的背背佳品牌因為盲目發展多個項目,最終全部失敗。身為創始人的杜國楹欠債4600萬,從“首富”降為了“首負”。當時他所做的最值得讓人欽佩的一件事,就是電話24小時開機。無論何時,杜國楹都保證自己可以隨時隨地被債主找到,來保證自己的誠信。面對每個要債電話,杜總都會無奈地說一句:“活著呢,正在努力”。

身價過億到負債4600萬,杜國楹經歷過於傳奇,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小罐茶或成最終歸宿

努力就會有希望,這一點對於肯打肯拼的杜國楹更是如此。還清外債的杜國楹,開始了一發而不可收拾的連續創業,從好記星到8848,每一個項目都堪稱商業史上的奇蹟。而更為神奇的是,這些項目現在與杜國楹在產權上都沒有任何關係,費盡心力打下的江山,為何全部拱手“送”人?究其原因,只有三個字——小罐茶。

身價過億到負債4600萬,杜國楹經歷過於傳奇,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中國七萬茶企不如一個立頓”這話對於小編這種普通的喝茶人而言,看完之後的最大舉動莫過於此生不喝立頓。但對於杜國楹而言,這句刺耳的話使他傾注當時所有的心血於茶行業中,甚至說出了“到老之前就這一個行業”!而對此更多人的人則表示懷疑,畢竟賣掉自己一手建立的品牌,是杜國楹的“拿手好戲”。這種過往經歷不禁讓人聯想小罐茶會不會也是此般命運呢?而對此杜國楹曾在演講時作出回應:“沒有人生孩子是為了賣孩子”。

身價過億到負債4600萬,杜國楹經歷過於傳奇,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事實也的確如此,如果為了賺錢,杜國楹幾次創業積累下的財富,在當時進軍勢頭正盛的房地產行業是最好的選擇,畢竟連鄰居阿姨都是買房賺錢;如果是為了名氣,杜國楹早就成為商業史上的奇蹟,他還需要更多的品牌證明自己嗎?答案也是否定的,那他究竟是為了什麼?

身價過億到負債4600萬,杜國楹經歷過於傳奇,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對此杜國楹的說法是,他只是為了尋找一個值得後半輩子去做的事業,這也是他十幾年來一直尋找的一個東西,最終他找到了,那就是茶。但茶行業所需要的知識儲備遠遠要超過我們的想象。杜國楹為此準備了15億現金,四年內走遍了中國所有茶葉產區,拜訪了每一個茶縣的茶葉局局長,國家級、省級、市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以及茶學系的頂級茶學專家,所費心血可想而知。

身價過億到負債4600萬,杜國楹經歷過於傳奇,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如今七年已過去,小罐茶年銷售額數以億計,無論是混跡茶圈多年的老油條,還是尚未入門的萌新茶友,提及小罐茶可謂無人不曉。現在回到當初的問題,為什麼杜國楹從未跟風進入房地產、股票等行業?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因為他所追尋的是值得用一生去守候的事業,而並非一個“聚寶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