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380萬離婚人士都該看看這部片

去年的380萬離婚人士都該看看這部片

去年的380萬離婚人士都該看看這部片
去年的380萬離婚人士都該看看這部片

黃渤最近越來越有內味兒了。

什麼味兒?

爹味。

在一部新片的劇照裡,只見黃渤夾克風格似乎承自七匹狼,圍巾彷彿來自恆源祥,微短的劉海死命地掩飾著髮際線的上揚。

外加臉上那種中年老爹特有的仿徨和慈祥,這無疑是廣大中年父親的典型模樣。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再回憶黃渤過往那種帶點痞氣的小人物形象,其間那種從輕狂到中庸的轉變,像背上某處起了癢癢,只想叫人撓撓,談個究竟。

結果這一扒,我發現了些更有意思的東西。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上圖這張黃渤劇照出自一部即將上映的新片——《被光抓走的人》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聖經》裡寫過: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可上帝一定沒想到,光來了,人就刷的沒了。

《被光抓走的人》,顧名思義,在電影中光是會抓走人的

抓走什麼樣的人?據說,抓走真正相愛的人

按照片中的設定,某日忽然天降幾束離奇的白光,一些被光照到的人莫名就不見了。像上帝吃麵條時不小心躥出來幾根,再哧溜地吸回去時,無意中帶起幾隻螞蟻。只不過,這些“螞蟻”都是一對一對的。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白光是怎麼抓走人的不重要,被抓走的人去了哪兒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白光被人們奉為檢驗真愛的標準。

反之,沒被光照走的人,似乎就成了不被愛或者無人可愛的悲情因子。

有的人以為自己跟伴侶如膠似漆,牛郎織女瞅見了都會妒忌。然而光一照,懵逼了——倆人安然無恙。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還有的人更滑稽,白光下來,自己對象跟別人一塊沒了。白光走了,一縷綠光在腦袋上冉冉升起。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最荒誕的是,那些無孔不入秀恩愛、自稱愛得死去活來的人們不一定被照走了,反而是平時從床頭吵到床尾的那種被帶走了。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其實,比起《被光抓走的人》,片名更該叫《被光剩下的人》,它描繪的是這些被剩下來人們的群像戲。

和《行屍走肉》、《穹頂之下》等美劇一樣,影片實際上是借一個超現實的誇張設定來反映人性。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玻璃罩子扯淡不?扯淡。人性拍得真實不?真實。——《穹頂之下》

“白光帶走相愛的人”,這個想法是片子導演董潤年的一次突發奇想。

之後他把想法告訴了李誕,倆人都覺得有意思,於是就依照設定各寫了一個版本。

董潤年寫的是白光頭一次照射後的故事,李誕則是從白光出現三年後開始寫。

待倆人各自提筆,就有了《被光抓走的人》的劇本以及李誕的短片小說《在白光後》。

而在電影中,李誕也以客串的身份露了個臉。可以說,李誕算是電影的一位不掛名的番外編劇。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當代愛情作品總愛走捷徑,靠著寫你死我活的反智情節博人眼球。

看得越多,反而越不知愛情為何物。

而儘管董潤年和李誕寫作的內容不同,但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寫一個給成年人看的愛情寓言故事。

成年人乃至中年人的情感像渾水,一眼往往看不透,格外複雜。

例如知乎上有個話題,下面有二百多條回答,問的是“父母感情不好卻沒離婚是一種什麼體驗?”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比起什麼“初戀”、“離婚”、“出軌”這些自帶抓馬色彩的情感顯學,像若即若離的婚姻關係這種問題從來乏人問津,但它們也是情感常態,甚至導致當代婚姻不穩定的真正因素。

只不過,出於面子也好,出於膽怯也罷,人們往往不願意正視婚姻表象下愛情因子的消逝。

在我看來,白光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提出了一個疑問:

被剩下的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相愛的?

就拿片中的中學老師武文學(黃渤飾)和妻子張燕(譚卓飾)來說,被白光照過卻安然無恙的他們,迎來的是一場信任危機。

一再的辯解,慌張的掩飾。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誰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愛情局上的棄子。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可明眼人都清楚,擺上檯面的破鏡總得正眼看待。

想象一下,如果你發現跟自己同居幾十載的伴侶都沒有跟你在感情上敞開過心扉,即使婚姻關係已經到了懸崖邊還有意無視,是不是也是挺可怕的一件事?

前陣子民政部公佈的報告顯示,國內的結婚率已經有七年連續下降,離婚率反倒連續十五年上漲,光是去年,就離了380.1萬對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圖片via格隆匯

離婚率高居不下,“恐婚”心理越來越普遍的現象的背後,除了所謂的性格不合這類常見因素,恐怕跟很多夫婦明知情感出現問題,卻又可以無視問題不無關聯。

婚姻還在,感情卻早沒了,可能是當今不少夫婦的常態。

然而白光一定就代表真愛的審判嗎?

倒也未必。這也是電影和小說留給觀眾的思考空間。

《在白光後》的最後兩段寫道:

“車向著婚禮和某種未來開去,綠的,紅的,紫的,黃的,各色燈光晃過武文學和張燕的臉。前路上目前依然沒有白光。”

也許感情這碼事沒什麼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摻雜各色才是常態。

誰能說白光過後,打破信任危機選擇在一起就不算愛呢?

總之,白光引發的種種思考,都在昭示著華語影壇終於有了這麼現實的愛情話題電影。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老一輩人總樂意跟後輩們講:有些事你得年紀再大點才會明白。

放到電影的語境裡,探討中年危機,直面當代“恐婚”情緒這類複雜命題,得是人生閱歷和專業能力達到一定水準的演員才能駕馭。

《被光抓走的人》的卡司陣容顯然滿足了這一標準。尤為明顯的便是黃渤和譚卓兩位當家門面。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被光抓走的人》共有四條故事線,黃渤和譚卓撐起的是其中最核心的那條——白光照後剩下的中年夫婦。

詳細點說,便是他們怎麼處理暴露出來的婚姻危機乃至中年危機

如開頭所說,黃渤的爹味越來越重了。

這是好事,因為它標誌著黃渤又在演藝道路上步入了一個新舞臺。

以前總有人為黃渤感到惋惜,覺得形象上的制約導致黃渤大都只能演些模式化的小人物,可惜了。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比方說《一出好戲》裡的loser馬進

年齡的增長,一定程度上成了他跳出迴環的臺階。臉上日益增多的褶子,成了他邁向中年角色宇宙的康莊大道。

黃渤近年來廣為人知的一次“轉型”要屬《親愛的》中扮演的那位父親——田文軍,。

片中田文軍尋子的過程,也是觀眾見證他情緒一步步失控的過程。

張弛有度的表演,讓所有人都看到了黃渤在中年市場上的潛力。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其中那場

崩潰戲,更是被很多人奉為黃渤表演的“封神”時刻。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不過,《親愛的》裡的田文軍,到底只代表了相當一小部分的中年男人群體,而《被光抓走的人》中的武文學則是對廣大中年男人的高度提煉

在這裡,黃渤難得地以主角身份演出了中年男人的油膩。

片中有一幕戲講的是黃渤扮演的武文學跟老婆參加同學會,為了不在人前丟面子,武文學特地又是P圖,又是辦假火車票,想要製造出被光照時兩人不在一起的藉口。

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武文學的小伎倆敗露,成了全桌人的笑柄。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注意那個出彩的尷尬神情

到了成片中,你可以看看黃渤飾怎麼把那種中年人油滑、虛偽,逢場作戲的笑臉和死命掩飾的尷尬演繹得絲絲入扣,借用一位網友的話來說,就是“簡直感覺在偷窺我爹的性生活”。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跟黃渤共同挑起中年夫妻檔大梁的是近年來越發走紅的譚卓。

憑藉《我不是藥神》裡剛毅和柔弱、又颯又讓人心疼的劉思慧,人們對她的印象逐漸從“長得像郝蕾”變為了“實力演員譚卓”。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真正勇敢的人不會把那些生活給他們的重負寫在臉上。她認清和接受了現實,接下來唯一要做的就是行動。”

譚卓對於劉思慧一角的表演心得,貫穿在她演過的很多角色裡。

《春風沉醉的夜晚裡》,她搭檔婁燁做了回“夾在兩個同性戀人之間”的女人,全程演的極其剋制,化悲傷於眉眼間或者其他不易察覺的細節裡。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Hello樹先生》裡的她,尤其擅長用眼神傳達角色心境。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被光抓走的人》中亦是如此。她扮演的妻子依舊不那麼動聲色,卻時刻透著隱忍的悲傷。

表面的演技靠炸裂,高級的演技靠剋制。

她越是剋制,觀眾反而越為她的處境而揪心。中年男人尷尬焦慮的對面,照著是中年女人的無奈。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除了黃渤和譚卓外,《被光抓走的人》的其他演員也值得側目。

例如曾經的“王大錘”,現今的演員白客。

他參演的故事線,堪稱全片最不同尋常和最大膽的一條。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還有文淇和焦俊豔分別扮演的武文學女兒和同事。如果說黃渤和譚卓定下了大鍋菜的主料,那麼她們倆就是讓菜的口味得到昇華的必備作料。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另外,王珞丹、黃璐、黃覺也都構成了“被光剩下的人”中的一環。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面對這等卡司,早已有人打出了一句“期待到爆”。

去年的380万离婚人士都该看看这部片

曾幾何時,國產愛情片開始幾乎步恐怖片的後塵,成為反智的代名詞,不是無病呻吟就是過度抓馬,可勁兒地營造大喜大悲。

至於這部《被光抓走的人》能否打破這個魔咒,不消我說,應該把評論權留給各位,到電影院探個究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