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來”局長的教育經

全國26個省份的2898名教育局長中,有相當一部分非教育領域出身。北京師範大學的這一調研結果,經《中國教育報》發佈後,立即引起了熱議。面向2035,中國教育正處於邁向現代化的關鍵階段。而基層教育局長,作為地方教育的“掌門人”,其專業能力關乎一方教育的興衰。外行能否當好教育局長?本期,我們推出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龔飛局長的故事,相信您看過之後會有新的思考

。——編者

2017年8月29日,龔飛被任命為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教育局局長。

他當過記者、當過鄉黨委書記、還當過縣政府辦主任,他做過組織工作、管過移民工作,卻從未管過教育。進入教育系統,並執掌一方教育,對龔飛的職業生涯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來教育系統,我是新手,但我認為決定教育走向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組織部的工作經歷恰好能反哺這個工作。”龔飛的工作經歷中,最長的是在組織部和縣政府辦公室。從進入教育系統到今天,不足三年的時間,龔飛帶領井研教育系統做了很多“大事”:績效工資改革、教師幹部提拔和交流、校點佈局調整……這些事情,龔飛並不認為是自己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他只是在圍繞教育中關鍵的“人”在做文章。

從最難啃的骨頭入手

從全縣來看,教師績效工資的級差最大達到15000元左右

2017年12月,龔飛履新不足4個月,一場績效工資的改革在井研縣教育系統全域推開。

事前,教育局經過反覆調研、座談、外出考察學習,修訂了義務教育學校績效考核辦法,確定了“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客觀公正,科學規範”的基本原則,對學校實行分類考核、同類評比、差異分配,確定校際級差為15%。學校則須嚴格按照教育局確定的基本原則,徹底打破大鍋飯,全面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但改革總是不易,何況績效改革這種動及教師“票子”的事情。

研城小學第一次關於績效改革的全體會議,反對率就達到了90%。為什麼反對?哪些地方老師們覺得不合理?改革方案試行就遭遇這樣的反對率,龔飛沒有想到,但也沒有退卻。

教育局迅速成立了一個聯合調查組,由縣紀委、縣委組織部、縣教育局三家單位的11名人員組成。調查組入駐研城小學,面向全校教師、幹部瞭解情況。

“動績效工資,就像割老師的肉,老師們當然會非常關心和謹慎。”漆革文是井研縣教育局人事股股長,當時他就是聯合調查組的一員。據他介紹,當時在充分調研整理後,發現老師們的訴求就是兩個方面。

一方面,改革方案中對學校行政人員的管理工作從工作量上予以了認可,在績效工資分配時給予了一定考慮,而上級文件中則沒有這一項,所以老師們頗有微詞。而另一方面,則是老師們認為有一些經費開支,不應該從獎勵性績效工資裡支出,例如因教師病(產)假請代課教師產生的費用等。

摸清了情況,縣教育局在老師合理的建議下修改了績效方案,最終實現了全票通過。

“研城小學是我們的百年老校,更是龍頭學校,所以作用很關鍵。”以聯合調查組進駐學校的方式去平息一場改革中的陣痛,看起來似乎很強硬。龔飛說,當時是井研縣教育系統績效改革的關鍵時刻,研城小學的方案通過後,對縣內全域鋪開此項改革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區域的績效改革也實現了平穩順利推進。

而為了讓研城小學後續相關工作更好地開展,龔飛對研城小學的領導班子和部分老師進行了崗位調整。如今,由漆革文兼任該校校長。

“以前我們的績效方案,平均主義的色彩比較濃,現在較好地實現了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漆革文介紹,新的績效工資方案實行兩年多來,研城小學老師們的工作熱情被激發了。以2018年為例,該校教師平均績效工資為8000元左右,但最高的能有13000元左右,最低的只有5000元左右。但因為方案是大家商議下制定的,老師們心服口服。而從全縣的情況來看,績效工資的級差最大達到15000元左右。

“改革雖有陣痛,但如今看來效果很好。”龔飛發現,學校老師現在的工作熱情很高,以前到了放學時間,大多數老師就趕緊離開校園,現在很多都願意留下來義務輔導學生。而學校的幹部壓力也增加了很多,幹部們以前覺得不出問題就好,現在是都怕落後,都想往前趕。

把關鍵的人調動起來

被提拔的這185人中,很多人龔飛都還沒見過面

龔飛任教育局長以來,有這樣一組數據:2017年秋季至今,調整學校幹部359人次,其中,免職84人、提拔185人、交流90人。這組數據,創了井研教育系統幹部調整的多年之最。

“幹部思想僵化,教師一潭死水,事業裹足不前。”這是龔飛來到教育系統後看到的現狀,如何打破這種僵局?龔飛有通盤的考慮。績效改革,只是邁出的第一步。最終他希望建立起3個長效機制,一方面堅持調整幹部促活力,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科學監管促幹勁,例如完善督查機制、懲戒機制和激勵機制,而第三方面則是通過全員培訓促提升。

“我希望給真正幹實事的人更大的成長和發展空間。”龔飛說,他希望被調整的每個人,都能看到付出就能被認可,也更要看到這是基於整個教育系統的排兵佈陣,要看到未來的空間和發展。

在被提拔的這185人中,很多人龔飛都還沒見過面,也不認識。他靠什麼標準來提拔幹部?“我查看近5年來各學校到班到師的綜合評價成績,提拔的導向主要看質量,然後是民主測評。”龔飛表示,自己對教育系統的人不熟悉,提拔幹部完全靠數據和標準說話,在提拔的185人中,有16個鄉鎮學校教導主任就因為成績突出,被提拔為副校長。

在評優評先方面,綜合評價的成績仍然是第一參考標準。只是在校長評優方面,龔飛取消了以前提出的“前三年評了優秀的通通不參與現年的評優”。在他看來,只要能力和指標過硬,可以繼續評優,不需要論資排輩,更不會講關係和搞特殊待遇。

與激勵機制並行的,還有懲戒措施。每年學校教學質量綜合考核排名靠後的學校,教育局要集體約談校領導班子,而如果連續兩年在後兩名,學校的整個領導班子將被重組。

在這一系列的提拔、免職和交流中,雖然涉及面廣,但卻沒有一例信訪和負面投訴。組織部工作的經歷讓龔飛堅持做到了“將心比心”。“這可能是我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地方。”

龔飛舉例道,如果要讓離縣城12公里的研經中學副校長去交流,他只可能被安排到縣城12公里以內的範圍。無論是老師的調動還是校長的交流,全是由遠及近,逐步朝城裡調動。提拔的朝兩邊分,去邊遠地方鍛鍊。另外就是同等規模的學校交流,小規模學校到中等規模學校,中等規模學校到大規模學校。

“教師都是知識分子,教了一輩子書,最怕說自己教書教得不好。”龔飛認為,這一系列的措施讓整個教育系

統的老師和幹部繃緊了弦,幹事創業的勁被提起來了。

2018年,井研縣還開創了整個樂山市的一個先河:每年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當年井研縣分了8期,對全縣教師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師德師風等培訓。每一期耗時兩天半,歷時一個多月終於做完了一次全員培訓,而這是近30年以來,井研教育系統的第一次全員培訓。

今年,為了提高效率,井研縣利用一個週末的兩天,對全縣2500多名教師進行核心素養的培訓。這次培訓,教師如果有事情需要請假,須經龔飛批准,這次培訓全縣只有34名教師因為特殊原因請假。

“兩輪全員培訓,教師的意識和能力得到整體提升,整個系統也被激活了。”龔飛回憶,自己在縣政府辦公室工作時,有領導談到教育系統裡遲到早退的現象很嚴重。但現在他能理直氣壯地拍著胸脯說:“任何時候去任何一所學校看,老師們都非常敬業。”

把重要的力量聚集起來

全縣27所初中校中,學生人數少於200人的有16所,其中少於100人的有8所

2018年6月15日,龔飛任教育局長還未滿一年,井研縣教育局向井研縣人民政府遞交了一份長達一萬多字的工作請示。這一次,龔飛帶領大家做的,是一個更大範圍內的“人”的工作。

在這份《井研縣教育局關於整合縣域內初中學校及四合鄉里仁教學點的請示》中,除了要將只有19人的四合鄉里仁教學點整合到所屬中心校外,更重要的則是提出了一個5年計劃,對全縣27所初中學校進行整合,逐步將農村小規模初中收縮至片區集鎮所在地,建成規模型寄宿制初中。

在一萬多字的工作請示中,有對所有整合學校的調研報告,有具體整合方案,有生源狀況測算情況,還有整合校點的政策依據和合法性論證意見,完備而充分。最終井研縣人民政府同意了這個請示,併成立了整合工作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組長。

校點的整合涉及區域廣,波及的群眾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前期充分調研後,整合工作領導小組分片區開展宣講,並走村入戶與家長、學生、老師等當面溝通。全縣鄉鎮5個片區的5場宣講中,龔飛自己就去講了3次。最終,全縣調研和問卷統計,97%的人同意整合。

2018年7月到2020年8月,是試點整合階段。研經片區的高鳳鄉初級中學校、新興九年制學校初中部就被整體整合至研經鎮初級中學校。在合併前,所有被整合的學校都召開學生家長會徵求意見,並帶著書面告知書進村入戶進行調研。以高鳳初中為例,調研下來的同意率是98%。

“以前辦學因為公用經費按學生數撥款,辦學捉襟見肘,同時師資配備也受學生數影響,很艱難。現在一合併,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研經鎮初級中學校校長張國東告訴記者,整合前,學校只有222名學生,去年高鳳初中合併過來了120名學生,新興學校合併過來了60多人。而按照規劃,2020年8月底東林初中還會合並過來,大概會再增加200名學生左右。這樣一來,學校的規模就比較可觀。

整合校點,最關鍵的是會給學生入學帶來距離的問題。整合後,離學校最遠的學生上學路程大概有15公里,而這段路程沒有鄉鎮公交或者是客運班車覆蓋,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就此問題,縣政府辦召集交通、教育等相關部門專題研究,開通了相應區域的臨時直達班車。對於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還實行車費補貼制度,由學校來統籌安排。對於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制學生,每學期補貼625元,補貼覆蓋面達55%。

“每週五放學,班車直接進校接孩子,送到定點的地方交給家長,每週日下午,又沿途接孩子到學校。”龔飛說,整個整合過程中,對學生的考慮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整合後開學第一天,學校開放校園,讓所有的孩子和家長都走進校園,親身感受學校的就餐、住宿等條件。

學校整合,被整合掉的學校教師何去何從是關鍵。“不能讓老師有失落感,要充分為他們考慮。”這是龔飛堅持的基本原則。

“整個過程都是商量著辦的,雙向都有考慮。”陳勇剛,是原來高鳳初中的教導主任,整合過來後就被提拔為研經鎮初級中學校副校長。據他介紹,整合前高鳳初中一共有16名教師,在整個工作安排中,教育局都會徵求老師們的意見。比如有4名教師因為家在當地就申請留下,所以現在被安排在就近的小學。而另外的老師有的提拔到別的地方當校長,有的去了縣城學校當老師,過程中沒有產生不愉快。

這樣力度的校點整合,極考手藝,為何要做這樣的事情?龔飛說,調研發現全縣27所初中校中,學生人數少於200人的有16所,其中少於100人的有8所。一方面,這樣的學生規模讓學校經費運轉困難,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都很難開展;另一方面,井研縣是勞務輸出大縣,42萬人口中,長期留在家裡的只有28萬左右,而且大多數是老人和小孩,留守兒童數量大,孩子家庭教育缺乏,教育教學的質量就更難上去了。

因此,需要通過校點整合,把師資、經費這些重要的力量都聚集起來,為孩子們提供更優質的教育,這些山裡的孩子才有可能有一個美好未來。

“‘外行’局長其實是個教育專家,他能夠跳出教育來看教育。”張國東說合並一年多來,研經鎮初級中學校發生了很多變化,整合的效果遠超他的預想:學生寄宿不用每天奔波,學生狀態和行為習慣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各科教師也配齊配足了,教研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如今的他再不擔憂辦學經費了,縣裡又規劃了500萬元到學校,修建校舍,為下一步東林初中的合併做好準備。

【記者手記】

他,跳出教育看教育

日前,我前往樂山採訪,從樂山市到犍為縣再到井研縣,走一路,龔飛的名字就被提一路,井研教育的變化也被贊一路。我很好奇,這到底是一位怎樣的局長。

“我就是個農村娃,皮膚黑,個不高,能有今天全靠教育。”初見龔飛,他用“其貌不揚”形容自己,同時他也認為自己算一個“外行局長”。

“我是外行局長,但也能跳出教育看教育。”龔飛對教育有著自己的視角:站在學生和家長的角度看教育,或者因為在縣委政府工作的經歷,也會站在縣委政府的角度來看教育。

基於這樣的視角,再去回顧他所做的井研教育“人”的工作,不得不說是有智慧和有情懷的,同時也是極富個人色彩的。很多工作的方式方法,都帶有濃濃的“龔飛烙印”。

但也正是在這樣一個教育“新手”的帶領下,井研教育的變化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2018年,井研縣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統目標考核中獲得第一名,這創了近30年來的最好成績。

2018年,樂山市普通高中教育工作會,井研縣作經驗交流發言,這是井研近10年沒有過的。

2019年,樂山市教育工作會,井研縣就區域教育發展交流發言,也開創了近10年的先河。

龔飛覺得,在他經歷的所有崗位中,當教育局長是最累的,但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一位理想的教育局長,應該是有情懷、有思想、有激情、有擔當的。通過採訪和交流,我不能確定龔飛就是一位理想的教育局長,但卻能感受這位組織部來的教育局長正在以他的方式盤活一方教育。(倪秀)

《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17日第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