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城鄉賢」開漳聖王陳元光

「薌城鄉賢」開漳聖王陳元光


  陳元光(657至711),字廷炬,號龍湖,河南光州固始人,生於唐顯慶二年(公元657年)二月。少時聰穎過人,博覽經史,攻讀《太公韜略》。十三歲得鄉薦(武舉人)第一名。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泉州與潮州之間發生“蠻僚嘯亂”,朝廷命陳政(歸德將軍)入閩平亂,陳政率五十八姓府兵三千六佰餘人出鎮綏安。陳元光隨父入閩。唐高宗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四月,陳政因積勞成疾,卒於任上。陳元光襲職,代父領兵,封玉鈴衛翊府左郎將,平息廣東陳謙與“蠻僚”首領苗自成、雷萬興等一夥“寇亂”,息戰火,鎮南疆,使閩南一帶遂而安定。陳元光被晉階為正議大夫,詔封為嶺南行軍總管。當時,陳元光鎮宇處,乃屬“地極七閩,境連百粵”,為少數民族與漢族混居之地。陳元光認為:生產落後,民性兇悍,缺乏管理,失之教育,乃是這一鎮地禍亂之根源,僅憑武力鎮壓是“兵革徒威於外,禮讓乃格其心”。況且“誅之不可勝誅,徙之則難以盡徙”,“功愈勞而效愈寡”。欲使該地長治久安,必須創立州縣,主張教化治民,大興教育,弘揚文化,施行法治,改變民風。於是,陳元光上疏朝廷,奏請在泉潮之間增設州縣,取名漳州,並遣派刺史管理。時值武后親政,唐垂拱三年(公元686年),武后下詔,準於原綏安地字段,創建漳州府,轄漳浦、懷恩二縣,漳浦附州為縣,任命陳元光為漳州刺史(知府)兼任漳浦縣令。陳元光率府兵將士,劈荊斬棘,開山闢道。墾荒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耕,發展生產。重視貿易,鼓勵通商。創辦工業,繁榮經濟。興辦學校,強化教育。平定閩粵三十六寨,建堡屯兵,安定邊陲。因而,使得北至泉州,南至潮州,西至贛州,柬至南海諸島嶼,方圓數千裒,無烽火之驚,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陳元光開疆拓上,出生入死,治理漳州,鞠躬盡瘁,保護閩南社稷,傳播中原文化,惠澤漳郡,造福百姓,勳績卓著,功垂千古。

  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十一月五日,“蠻寇”苗自成、雷萬興之子又於潮州聚眾反抗朝廷,敵眾潛達嶽山。陳元光聞訊率輕騎抵禦,因援兵後至,被敵將藍奉高刀傷而陣亡,以身殉職,卒年五十五歲。漳郡黎民,聞之如喪考妣,為之哀號。葬於綏安溪大崎原(今漳浦盤陀大崎灣),後遷葬漳州。

備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歡迎在漳州微信矩陣、今日頭條上做品牌宣傳,開業廣告,產品推廣,各種活動直播等,聯繫電話:18359614989(+微信同號,請備註“推廣”)

「薌城鄉賢」開漳聖王陳元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